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属于什么级别?当时地位如何?

发布时间:2023-08-23 10:42:33 发布人:hao168

在清朝,抚远大将军属于是“超品超级”的存在,也是除皇帝之外,权力最大的人。抚远大将军这个职位,是清朝首创,专门设置的一个武将官职,不过,这个官职可不比一般的武将官职,其极为特殊。特殊在哪里呢?首先,其

在清朝,抚远大将军属于是“超品超级”的存在,也是除皇帝之外,权力最大的人。

抚远大将军这个职位,是清朝首创,专门设置的一个武将官职,不过,这个官职可不比一般的武将官职,其极为特殊。

特殊在哪里呢?首先,其无品无级。

清朝的武官,品秩从高到低,一共有分为十八个品级,最高的是正一品,比如像领侍卫内大臣,以及绥远将军,这类就属于是武官最高的官职。

而最低的,为从九品,具体的官职比如像“额外外委”,其就是绿营军中最低的武官,大概地位,相当于现代的副连长。

当然,还有比这个更低的,也就是那种未入流的武官,也就是最基层的百长之类,如果算上这一种的话,那么清朝的武官官职品秩,就有十九个品级。

而在这十九个品级之中,并没有抚远大将军这一职位,也就是说,抚远大将军是没有品级的,即无品无级。

其次,抚远大将军不在常规武官官职之列。

不在常规武官之列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在清朝所有的常设武官职位里,同样也没有抚远大将军这一号。

清朝的武官,除了有品秩高低之分外,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武职京官”和“武职外官”。

所谓武职京官,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在京城任职的武职,像前文提到的领侍卫内大臣,以及我们在看清宫连续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九门提督。另外还有那些一等、二等这些等级不同的侍卫,都属于是武职京官。

而武职外官,顾名思义,自然是在地方上担任武职的官员。

比如,前文提到的绥远将军,就属于是正一品的武职外官,不过,该官职在清朝前期并没有,一直到乾隆时期,绥远城建设完毕之后方才设置,其主要职责,是为了管辖漠南蒙古王公,以及管辖归化城土默特蒙古,另外,也可以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

而第一任绥远将军,名字叫做旺昌,不过,史料对他记载不详,只知道出身满洲,是个旗人,具体哪个旗未知。

除了绥远将军外,还有像各地的驻防将军,也属于是武职外官。

比如年羹尧,在被雍正猜忌,并失去雍正信任之后,于雍正三年四月,被调任为杭州将军,这个职位,品秩为从一品,同样属于是武职外官。

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都统、各省的提督,以及那些加了提督衔的巡抚(注意,是加了提督衔的巡抚,单独巡抚的话,依旧属于文职外官),这些都属于是武职外官。

但从武职外官中最高的领侍卫内大臣,到最低的“额外外委”,同样没有抚远大将军。

无品无级不说,还不在常设武官官职序列,那么,这个抚远大将军,属于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如果用通俗直白的话来形容,那这个抚远大将军,类似于一个临时增设的职务。

也就是说,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清朝才会设置这个官职,平时是没有的,这就有点“特派员”的意味。

但是,清朝的抚远大将军,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特派员”,其权力大着呢。

大到什么程度呢?简单来说,就是有“专断之权”,意思就是,在其所辖范围内,一切人等,都要听其指挥调动,而大小事情,上至官员任免,下至钱粮纳税,统统由这个抚远大将军说了算。

这其中厉害就厉害在,“专断之权”这四个字,可别小看这四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管什么事情,抚远大将军都可以“先斩后奏”,即先做了,随后再上奏皇帝。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年羹尧来说,他在升任抚远大将军之后,雍正皇帝把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务,“俱降旨交由年羹尧办理”,也就是说,这四个省在当时,年羹尧就是说一不二的人。

而正如前文所说,当时这四个省份,官员的任免,以及赋税钱粮,总之大小事情,都是年羹尧说了算。

可以说,这已经和“土皇帝”差不多了。

除了对所辖省份拥有直接管理权之外,抚远大将军的另一特色,就是可以在战场上根据局势的需要,来进行调兵遣将,而不用等到皇帝批准后方能进行。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高度集权的一个朝代,朝廷对于兵马的调动,历来是拿捏的很紧,任凭你在地方上官职再高,但是若是没有皇帝的批准,是基本上不可能调兵的。

另外,三藩之乱给清朝造成的阴影,更让清朝对于地方上养私兵的情况严令禁止,为此还设计了极其复杂的调兵制度,这都造成了清朝时,来回调兵极其繁琐。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真的是要打仗,通常都是皇帝亲自进行兵力调配,不仅如此,就连在打仗过程中,何时出兵,出多少,怎么打,都是由皇帝下旨后方可进行。

类似于因为私自出兵,事后遭到皇帝问责的事情,在清朝数不胜数,比如康熙时期,准噶尔犯边,当时担任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在没有得到康熙批准的情况下,就主动出兵应战,结果事后,阿喇尼被以违命轻战之罪,被革去议政大臣职位,降四级听用。

所以,在清朝,不管你是领兵打仗的将军也好,还是地方上的高级武官也罢,总之就是几乎没有可能根据战场形势,马上做出调兵应战的决定,必须等到皇帝批准才行。

但如果要是抚远大将军,那就不一样了。

前文提到过,抚远大将军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有“专断之权”,这意思就是,在面临战场瞬息万变局势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决定。

这么一来,打起仗来自然就相对轻松不少,而这也是为何年羹尧能在西北战场上运筹帷幄,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毕竟,没有了权力的掣肘,自然就相对游刃有余很多,也能做到令行禁止。

总的来说,清朝的抚远大将军,就是一个无品无级,但却权力极大的官职,其地位,要远高于那些常设的武官职位,甚至在某些时刻,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

如果放在清朝之前的朝代,这种地位的武官,就属于是“假节钺”了。

要是非要找一个类似的人相比对的话,那么可以参照曹魏后期的司马懿,他当时就被授予“假节钺”,可以在战时状态下,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如有必要,甚至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而担任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在很大程度上,权力就和被授予“假节钺”的司马懿很像。

由此就能看出,清朝的抚远大将军,是一个十分超然的存在,权力之大,已经凌驾于百官之上,但也正是因为其权力之大,所以,这个职位,在清朝才不会被设为常设职位。

毕竟这要是被一个人长期担任此职位的话,那么出现清朝版的司马懿,必然是大概率的结果,而清朝的皇帝自然知道其中厉害,所以,仅在战时才会设置抚远大将军一职。

等到战争结束之后,马上就会收回这个职位,绝不可能让一个人长期担任的。

并且,从上文我们也能看出,即便是抚远大将军是一个临时性职位,但其权力之大也必然会让皇帝心中忌惮,所以,在抚远大将军的人选之上,清朝皇帝是极为慎重。

其中,要想担任抚远大将军,第一条就是必须得被皇帝高度信任。

清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九位抚远大将军,时间跨度集中在康熙、雍正两朝,之所以集中在这个期间,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康熙以及雍正时期,对西北的用兵较多,尤其是对付准噶尔,就发动了数次战役,因此在皇帝不亲征的情况下,有必要设置一个能临时决断的职务。

其二,到了雍正后期以及乾隆登基后,随着军机处的成立以及成熟,军极大臣逐渐就取代了抚远大将军,因此,自打乾隆时期开始,清朝就再也没有设过抚远大将军这个职务了。

所以,清朝的抚远大将军,就只有康熙、雍正两朝出现过。

而在康、雍两朝出现的九位抚远大将军,可以说,每一位都是皇帝极其信任的人,其中皇亲国戚的占比极大。

比如第一个抚远大将军,名为鄂扎,而此人,是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直系。

鄂扎的父亲,是和郡王多尼,说多尼可能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但多尼的父亲,也就是鄂扎的爷爷,则大大有名,谁呢?他就是多尔衮的亲兄弟豫亲王多铎。

多铎在清朝初期的战功,就不用多做赘述了,就连乾隆皇帝都评价他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加上有了一个摄政王多尔衮,因此就被封了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

只不过,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清算,这才连累多铎的亲王爵位被夺(此时多铎已死),改为了郡王,而承袭其爵的儿子多尼,自然也成了郡王。

而鄂扎也是承袭了父亲多尼的爵位,并且在康熙十四年,在清廷征讨察哈尔时,被康熙封为了抚远大将军,负责征讨事宜。

鄂扎之后,第二任抚远大将军,则为康熙时期的图海。

图海出身于满洲正黄旗,不过他在顺治时,是以文职入仕,并且在顺治时期,仕途还比较坎坷,起起落落数次。

真正崛起,还得到康熙时期,先是在平定三藩相关事件上出力较多,获得了康熙的赏识,之后又在跟随鄂扎征讨察哈尔时,更是奇谋频出,加上亲自率兵力战,展现了其军事才能,这就更让康熙对其看重。

也正是因为信任加深,同时图海也是满洲出身,因此在之后的平定王辅臣战役中,图海被封为抚远大将军,全权负责相关平叛事宜。

而在图海之后,第三任和第四任抚远大将军,分别是康熙的哥哥福全,以及出身于满洲正白旗的费扬古。

福全自不必说,这是康熙的异母兄,自然信任度极高,而费扬古同样也不是外人,如果从亲戚关系梳理的话,他还是康熙的舅舅。

费扬古的姐姐,是顺治皇帝的最爱董鄂妃,因此费扬古的全名叫做董鄂·费扬古,也是出身于董鄂氏,他最初是在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之孙,康熙堂伯父)帐下效力,之后在康熙三征噶尔丹期间,被委任为抚远大将军。

这便是清朝的前四任抚远大将军,不过相比于第五任而言,这四位,虽说挂着抚远大将军的名号,但在权力方面,还是受到了皇帝的颇多节制,毕竟当时的康熙还是壮年,他也不可能允许下面人出现权力过大的情况。

比如费扬古,他虽说是被委任为抚远大将军不假,但当时他只负责征讨准噶尔的三路大军中的西路军,而康熙则坐镇中路,只不过,西路军当时是主力部队,康熙所在的中路军,属于是辅助而已。

总之就是,这前四任抚远大将军,权力和地位上还不算太离谱,也没有达到上文提到的“假节钺”地步,但是到了第五任,画面就不一样了。

第五任抚远大将军是谁呢?没错,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也就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胤禵。

胤禵打小就受康熙宠爱,史料记载,他除了经常随父亲出巡之外,还享有一个特殊的权力,即可以支取官物,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

这个特权,当然不仅胤禵一人独有,但其他皇子一般都是尽可以享有一年左右,唯独胤禵,一直到康熙去世,依然都有这个特权。

总之就是,康熙对于胤禵,确实是有非一般的宠爱。

当然,胤禵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在康熙晚期,由于准噶尔再起刀兵,不得已康熙只得发兵,但由于年事已高,所以不能继续御驾亲征,这么一来,胤禵就成了代父出征的人选。

能选择胤禵出征,本身就说明了他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并且也是得到康熙认可的,而在他受封为抚远大将军,并开展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期间,更是展现了这一点。

也正是通过胤禵的运筹帷幄,以及如一拉一打、恩威并施的多种策略下,圆满完成了康熙交给他的“驱准保藏”任务,为当时清朝的边境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毫不夸张的说,胤禵的军事能力,在整个清朝范围来说,都是排在前几位的。

而在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后,本就宠爱他的康熙,更是放权到了极致,比如康熙在胤禵起程时,要求所有亲王、贝勒、贝子等,以及二品以上大臣,着蟒服装,齐聚午门为胤禵送行,康熙本人也亲自到场,郑重其事的向胤禵颁授敕印等物,场面极为隆重。

这一点,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演绎,而历史上,规模要比电视剧中更为盛大。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康熙对于这个儿子是何等重视,还不止如此,等到胤禵出征之后,康熙更是降旨给青海的各大王公,要求他们“或军务,或巨细事项”,都要按照胤禵的指示去做,并且还毫不避讳的在旨意中说明,要“与我(指康熙)当面训示无异”。

所以,单从康熙的旨意就能再次说明,胤禵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胤禵的抚远大将军,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称为“大将军王”的,并且这个“大将军王”称号,还是康熙亲自封的。

因此,这么一对比,前四位的抚远大将军,就逊色了不少,远不如康熙的亲儿子胤禵。

而在胤禵平定西北之后,时间就到了雍正时期,由于争储失败,胤禵最终被雍正圈禁,自然也不会再继续当抚远大将军,接任他的人名为延信,此人也是皇亲国戚,乃是豪格之孙,不过他当时能接任抚远大将军,更多是一个过渡。

说白了,就是当时雍正为了解除弟弟胤禵的军权,防止他在西北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临时找了这么一个相对比较信任的人,来顶替了胤禵。

因此,延信的抚远大将军干的时间并不长,没过多久,就被雍正解除了职务,并且还被雍正幽禁,最终在雍正六年,死于囚所。

而延信的下一任,便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

年羹尧的发迹历程,其实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他也是以文职入仕,由于能力突出,仅用了六年时间,就被康熙升任为四川巡抚,而到了康熙晚期,也就是皇十四子胤禵“驱准保藏”期间,年羹尧在保证清军后勤供给上,更是立下了卓越功劳。

所以,在康熙六十年,他不仅被升为川陕总督,还得到了康熙的亲自接见,此等恩宠,让当时的年羹尧,感动的说这是“极世人之遭逢,非梦想所能到”。

而他最终能位极人臣,则要到雍正时期。

康熙病逝后,年羹尧刚好在西北,正是由他在,极大的牵制了皇十子胤禵,最终得以让雍正顺利登基,所以,这就让年羹尧成为了雍正的心腹重臣。

除此之外,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则是雍正的爱妃,即敦肃皇贵妃,这么一来,他和雍正,还属于是郎舅关系。

既是心腹,又是亲戚,自然就让雍正对他极为信任,所以,在延信被免职之后,抚远大将军的人选,自然当仁不让的非年羹尧莫属。

当然,年羹尧也确实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在对付青海的和硕特部酋长罗卜藏丹津期间,年羹尧运筹帷幄,极大的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最终彻底击溃罗卜藏丹津主力,平定青海。

史料记载,当时在捷报传至京城时,雍正皇帝极为激动,称年羹尧不仅是自己的“功臣”,更是自己的“恩人”。

如此一来,年羹尧就更让雍正器重,在此之后,雍正大事小事都要和他商量,总之就是宠信到了极致。

但俗话说物极必反,加上雍正这个人,翻脸速度快那是出了名的,与此同时,年羹尧仗着宠信也愈加膨胀,所以到了后来,君臣二人出现裂痕,继而发展到猜忌,最终,年羹尧被雍正数次贬官后,赐以自尽。

虽说年羹尧最终是以悲剧收场,但他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其权力之大,基本上与当初的胤禵差不多,比如前文提到的,雍正将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务,“俱降旨交由年羹尧办理”,还有军中事务,打仗的策略,排兵布阵等等,全是年羹尧说了算。

总之就是,除了没有胤禵的“大将军王”称号外,年羹尧和胤禵,在权力和地位方面,没什么两样。

年羹尧是清朝第七任抚远大将军,在他死后,雍正又先后封了两任,分别是第八任马尔赛(图海之孙)和第九任崇安(努尔哈赤嫡次子代善之重孙)。

不过,这两任抚远大将军,其中马尔赛是因为对付准噶尔时作战不力,被雍正以“延误战机”斩于阵前,另一个崇安,则是在接任马尔赛仅九个多月便病逝。

而在崇安病逝时,时间已经到了雍正十一年,也就是到了雍正晚期,不久之后,雍正病逝,乾隆登基,由于军机处的逐渐成熟,自此,抚远大将军一职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再无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领班军机大臣这个职务。

比如乾隆时期的名将傅恒、阿桂,都曾担任过该职务,并率军出征,只不过,乾隆对于权力抓的更紧,所以,领班军机大臣虽说类似于抚远大将军,但权力却无法和曾经的胤禵和年羹尧相比。

除了抚远大将军之外,清朝还在战时设置过不少其他将军名号,比如岳钟琪担任过的“奋威将军”,就属于是战时临时设置的将军称号,而这种将军,与前文中提到的那种绥远将军,以及驻防各地方的将军(如年羹尧担任过的杭州将军),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白了,就是一个属于临时的,用完就取消,而另一个属于常规的,是真正的官职,就是这么个区别。

综上所述,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在清朝属于是一个战时特设的临时职位,其无品无级,但权力却极大,而地位因人而异,像康熙的十四子胤禵和雍正的宠臣年羹尧,就属于是“土皇帝”级别,而其他的几个,相对权力就较小,还会受到皇帝的大部分节制,总之就是,这个职位也得看人,担任之人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不同,那么地位和权力,自然也会不同。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