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清朝就像挠痒痒,过去无人再提,没有任何改变

发布时间:2023-08-23 12:13:08 发布人:hao168

鸦片战争之于中国是近代的开始,所有的屈辱由此开启。西方的强大是一个原因,而清朝不思进取则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有的读者对鸦片战争了解甚少,大概只知道有虎门销烟、《南京条约》,而不了解过程。实际上,鸦片战

鸦片战争之于中国是近代的开始,所有的屈辱由此开启。西方的强大是一个原因,而清朝不思进取则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有的读者对鸦片战争了解甚少,大概只知道有虎门销烟、《南京条约》,而不了解过程。实际上,鸦片战争时大大小小十多次战斗,每次的战斗规模与伤亡人数相对来说都比较小。但每一次的失败,对前线官吏大员来讲都是一次冲击,从必胜到必败,主战派纷纷损兵折将,要么不敢言战,要么自杀成仁。

鸦片战争的起因:未经了解的禁烟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导致清朝吸食鸦片者越来越多,白银外流,已经影响到统治的稳定。1839年,林则徐奉命前往广东禁烟。在禁烟中,清朝上下完全不了解鸦片贸易与英国的关系,更想不到禁烟会引起英国的什么反应。

1839年3月,林则徐去广州,通过对外国商人居住的商馆封锁,迫使外商交出鸦片。期间,把英国政府的代表、美国、荷兰等国的未参与鸦片贸易的商人也封锁在商馆。

禁烟期间,英国代表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要求本国商人上缴鸦片。林则徐并没有意识到清政府针对商人的禁烟,变成了政府之间的事。

不仅是林则徐,清朝上下都没有对外事务的处理经验,按照传统的夷务办理,殊不知英国政府已经准备对华的战争。

鸦片战争的过程:十多次战斗规模都是小范围的战斗

清朝上下并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来临,更不了解近代战争的变化。战争开始后,面对游弋与海上的英军,传统的骑兵步兵,毫无办法,仓促应战,从必胜的信念到一直战败。大小十多次战斗,死亡清兵1000人左右,英军死亡不到百人。

战1,厦门之战:1840年7月3日,英军在厦门炮击清军炮台,清军战死9人,受伤16人。

战2,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英军攻占定海(今舟山),参战1500多名士兵,战死13人,受伤13人。

战3,广州之战:1841年1月7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在沙角、大角一战,清军战死280多人,受伤400多人。2月26日,进攻横档一带炮台,8500多名清军,战死250多人,1000多被俘虏。1841年3月18日,英军占领广州的商馆,广州城暴露在英军的炮火之下。奕山于5月21日,进攻广州附近的英军,英方死9人。

战4,厦门之战:1841年8月26日,英军进攻厦门,27日进厦门城。厦门15000多兵勇,战死300多人。英军死1人,受伤16人。

战5,定海之战:1841年10月1日,定海被英军再次占领。

战6,镇海之战:1841年10月9日,攻占镇海。

战7,浙东反攻:1842年3月,奕经组织6000多清军,反攻浙江三城,失败。

战8,乍浦之战:1842年5月,英军攻陷乍浦。

战9,吴淞之战:1842年6月,英军占领吴淞、宝山。

战10,镇江之战:1842年7月,英军攻陷镇江,英军39人战死。这是英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清军战死200多人。

从战争经过来看,各地与英军对战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全国调动十万兵力,相对漫长的海岸线,这10万兵力又分散开来。实际参战的少,战死的士兵少。英军的机动性,使2000-7000多英军的战斗力在每一次战争中都保持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和炮火优势,依靠战舰横行东南沿海,让清军疲于奔命。

鸦片战争之后:仍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面对和英方的谈判,清朝还是没有主动了解英方,更不了解当时的世界局势。把天朝上国的颜面看得比战败更重要。

面对西方殖民强国,战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败后不思进取。英国军舰走了,清朝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依旧过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那些在一线与英方接触、战斗过的清朝大员,目睹了英军的军事实力,在战后又继续投入到官场争斗、剿匪平乱的传统业务中。琦善1854年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北大营中终老,林则徐则在1850年赴广西镇压叛匪的路上病逝,奕山则在后来与俄国的交涉中,并没有吸取与英国交涉的经验和教训,签订《瑷珲条约》,出让了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最终的决策者道光帝与大臣相比,也是毫无改变。他认为战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于是不管是战中还是战后,不停地更换官员。有大臣提议仿制英国轮船和枪炮,引进夷人工匠,道光帝不为所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从上到下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并没有利用和平的10多年学习殖民帝国,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对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言,远离京城的这场沿海战争,就像挠了一次痒痒,尽管当时有不适,但并无什么大碍。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京城,才终于打醒了老大帝国,在器物上学习西方,白白错过了10年的时间。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