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恭亲王,为何会反目成仇,他们不是同一个战壕的吗?

发布时间:2023-08-23 12:43:08 发布人:hao168

简单来说,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和“鬼子六”恭亲王奕䜣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先友后敌”。即二人曾经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政治盟友,但是当共同的政治目标实现后,在新的权力分配阶段陷入矛盾,乃至成为

简单来说,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和“鬼子六”恭亲王奕䜣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先友后敌”。即二人曾经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政治盟友,但是当共同的政治目标实现后,在新的权力分配阶段陷入矛盾,乃至成为水火不容的敌对。

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的关系变化中,辛酉政变是重要的一幕。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临终之前,对身后的国家中央政治做了安排,即任命肃顺等八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共同执掌国柄,辅佐年幼的祺祥皇帝。此后,慈安、慈禧太后与八大臣之间产生离析,慈安、慈禧认为八大臣擅权跋扈,八大臣则认为两宫太后不应干涉朝政。

与此同时,咸丰皇帝死后,咸丰的弟弟六王爷、恭亲王奕訢也存有政治野心,也对八大臣总揽朝政的局面感到不满。

在此局面下,慈禧与恭亲王结成政治联盟,最终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将八大臣一网打尽,开辟了垂帘听政的新政治格局。

上面是慈禧和恭亲王同为政治战友的大致情况。

二人关系出现分裂,几乎就是在辛酉政变成功之后。发动辛酉政变时,慈禧和恭亲王都没有能准确估计到对方的政治野心,等到辛酉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后挟亲生儿子同治皇帝自重,而议政王恭亲王总揽朝政,渐有跋扈之意。

于是乎,几乎和当初慈禧与顾命八大臣的政治矛盾如出一辙,慈禧和恭亲王开始了中央权力斗争。

此后,慈禧、恭亲王二人明争暗斗,你来我往,诸如在恭王的背景下,发生了太监安德海被杀案;而在慈禧的公开出面下,发生了斩杀午门护军案,进而发生同治皇帝暴毙,而谣传是被恭亲王的儿子引诱邪游所致。

在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为了继位人选,慈禧又和恭王发生争斗。恭王力推由自己的儿子入继大统,慈禧则一力主张选自己妹妹的儿子(醇亲王之子载湉),最终圈定醇亲王之子载湉,成为光绪皇帝。

这以后,慈禧和恭亲王的政治斗争并未停歇。一直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慈禧借着清流言官参劾对法方略不当的由头,发动著名的“甲申易枢”政变,以中法交涉不利,将恭亲王逐出中枢,以恭亲王为中心的军机处也全班换马,慈禧就此取得了对恭亲王的政治斗争胜利。

继而慈禧又与自己的妹夫、光绪帝的生父奕譞结成政治同盟,建立醇亲王领导的海军衙门分化恭亲王总理衙门的权力。

不过,慈禧对恭亲王的这种压倒性的政治优势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发生巨变。一方面是光绪帝渐渐从思想上不受慈禧的影响,而倒向翁同龢等保守派,另一方面则是慈禧借以控制朝政、驾驭皇帝的法宝——醇亲王突然去世。

自醇亲王去世后,所谓的帝党的风头逐渐压过后党。到了1894年中日交涉,帝党主战,将后党的主力、李鸿章的淮系海陆军押上了中日交战的战场。

等到1894年末旅顺失守,帝党人物以李鸿章措施失宜为由,联名上奏请求将闲置多年的恭亲王重新启用,虽然慈禧数次否决这一提案,但在中日战争连战连败的压力下,最终无奈地加以同意。

自1884年被慈禧打压近10年的恭亲王就此借着甲午战败重新出山,领班军机、执掌总理衙门和督办军务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