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萨哈全家被鳌拜灭门,孝庄太后为何坐视不管?

发布时间:2023-08-23 13:11:43 发布人:hao168

1667年,鳌拜罗列了苏克萨哈二十四条罪状,要求凌迟处死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并要将苏克萨哈的其他六个儿子及一个孙资、两个兄弟,全部处斩,没收家产。已经亲政的康熙深知这是鳌拜铲除异己之举,“坚持不允所请”

1667年,鳌拜罗列了苏克萨哈二十四条罪状,要求凌迟处死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并要将苏克萨哈的其他六个儿子及一个孙资、两个兄弟,全部处斩,没收家产。

已经亲政的康熙深知这是鳌拜铲除异己之举,“坚持不允所请”。

然而,当时的实权人物:索尼已经去世,遏必隆支持鳌拜所请,孝庄也袖手旁观。

如此,刚刚亲政的康熙孤立无援,无法压制鳌拜,被迫让步。

最终,康熙无能为力,仅仅只是让苏克萨哈免于凌迟,改为绞刑而已。

为何这些实权人物都不愿替苏克萨哈主持公道呢?

由来已久的利益之争

康熙初即位时,年纪太小,无法亲政。

以顺治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被定为辅政大臣,联合辅政。

于是,四辅臣在顺治灵前宣誓:咱们一定“不私亲,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不结党羽,不受贿赂”···

大家发誓要团结一致,为国家效力。

然而,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却不是一口誓言所能解决的。

索尼,是正黄旗的代表,遏必隆、鳌拜,是镶黄旗的代表,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代表。

四辅臣,既一起代表“上三旗”,维护大清对天下的统治,又彼此有着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

其中,以正白旗与两黄旗的利益冲突最为显著。

原本,八旗有自己的定序,两黄旗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各旗

然而,由于正白旗当年为多尔衮所直接统领,因此,在多尔衮辅政时期,也就是大清初入关时,正白旗得到了最多的利益。

因此,索尼的正黄旗,遏必隆、鳌拜的镶黄旗,要扩张利益,就必然要动正白旗的蛋糕。

所以,很早开始,四辅臣之间就形成了“两黄对一白”的局面,索尼、鳌拜、遏必隆,都与苏克萨哈长期争斗。

与此同时,两黄旗,也是孝庄一直依赖的主要力量,因此,在两黄旗向正白旗“要利益”时,也不“保持中立”。

在“换地圈地”斗争中,鳌拜既要圈地,又要与正白旗换地,导致“旗地待换,民地待圈”,百姓苦不堪言。

显然,在这件事情中,支持苏克萨哈,反对鳌拜的大臣,所言是更利国的。

然而,在鳌拜主导,遏必隆依附,孝庄、索尼纵容下,支持苏克萨哈的几位大臣悉数遇害。

孝庄、索尼等人,并非不知道道理,显然,集团利益的需要,使他们无视百姓流离,纵容鳌拜。

为了集团利益,无视百姓利益,自然也不愿保护苏克萨哈。

何况,众人对苏克萨哈的个人感情是复杂的。

私人恩怨

苏克萨哈,当年是多尔衮的近侍,也是多尔衮集团的骨干成员之一。

就这一点,使苏克萨哈与后来的实权人物们都有着复杂的私人恩怨。

当初,苏克萨哈等人一起,支持多尔衮直接称帝,而索尼、鳌拜等人,则坚决表态要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

尽管索尼、鳌拜,原本支持的是豪格,但在得到立福临为帝的方案后,也放弃了对豪格的支持。

就此而言,在顺治、孝庄看来,索尼、鳌拜,是粉碎了多尔衮的野心,拥立顺治有功的,而苏克萨哈等人是“谋立多尔衮未遂”。

此后,多尔衮时期,索尼、鳌拜、遏必隆都受到了迫害。

鳌拜险些多尔衮被弄死,索尼也因庇护鳌拜而被革去所有职务,遏必隆也遭到迫害。

尽管这些迫害是多尔衮主导的,但是,苏克萨哈作为多尔衮集团的骨干成员,自然也是“恨屋及乌”的。

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又麻溜举报多尔衮。

这一“识时务”的举动,虽使苏克萨哈“有功”,进一步获得富贵,但却更使人鄙视。

所以,尽管苏克萨哈理政上有相当才能,但众人对他的感情却主要是:怨恨、鄙视。

鳌拜的高招:政治正确

鳌拜给苏克萨哈罗列的罪状,看起来几乎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然而,在鳌拜的“政治争取”路线下,这些罪状却足以致命。

比如,苏克萨哈表示:我要去给先帝守陵,这样我才能免于被迫害,“得以生全”。

这本来是苏克萨哈政治斗争失败后,躲避鳌拜迫害而已。

然而,鳌拜的解读是:康熙刚刚才亲政,你苏克萨哈早上说要还政天子,下午又说辞职去守陵,还说有人要迫害你,是不愿归政吧!

此外,还有:当初,四辅臣在顺治灵前宣誓,说遇到大事,四人要一起启奏。如今你却单独启奏,这不是欺骗先帝之灵吗?

这种政治上不正确,是要命的!

其实,苏克萨哈看起来是一位不错的辅政官员。

鳌拜既没有找到他私藏兵甲的证据,也没有找到他贪赃枉法的痕迹,原本是找不到什么除掉苏克萨哈的方法。

然而,苏克萨哈最后要退时,所言所语,却被鳌拜“创造性曲解”,谁也救不了。

后来,鳌拜倒台,康熙还苏克萨哈公道时,也只能表示,苏克萨哈“虽有罪,不至诛灭子孙”。

很显然,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康熙的意思依然是:苏克萨哈确实“有罪”!

不管在官场还是职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苏克萨哈就注解了这一点。

牺牲品

尽管在集团利益、私人恩怨上有着各种纠葛,然而,在苏克萨哈要被杀时,鳌拜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

康熙试图维护苏克萨哈,也是为了要压一压鳌拜。

然而,群臣或依附鳌拜,或默不作声,显然,康熙与鳌拜立刻翻脸的时机还不成熟。

同时,孝庄、康熙,也不必急于立刻与鳌拜翻脸。

鳌拜虽然跋扈、专横,但是,翻不了天。

鳌拜以其资历、个性,跋扈于朝,但是,当年,他的实际权力与当年的摄政王多尔衮不可同日而语。

经历过多尔衮的孝庄,既不怕鳌拜翻天,也知道隐忍的重要性。

八旗旗主手上把握军队,鳌拜翻不了天。

不怕鳌拜翻天,但此时与鳌拜翻脸,不利于稳定。

因此,孝庄不表态,康熙妥协,苏克萨哈成了可怜的牺牲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