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盘点:八百年来,俄罗斯为何屡遭排斥?

发布时间:2023-08-24 11:47:24 发布人:hao168

欧洲的“恐俄症”由来已久,第一次爆发,要追溯到1204年的那场十字军东征。这场“信仰之战”的最初目标是埃及重镇萨拉,但十字军走到半路,发现君士坦丁堡好像更有赚头,于是调转矛头就攻陷了这座千年古城。为了

欧洲的“恐俄症”由来已久,第一次爆发,要追溯到1204年的那场十字军东征。这场“信仰之战”的最初目标是埃及重镇萨拉,但十字军走到半路,发现君士坦丁堡好像更有赚头,于是调转矛头就攻陷了这座千年古城。

为了捍卫君士坦丁堡,俄罗斯的前身罗斯人派出了维京战士组成的瓦兰人卫队,他们与十字军浴血奋战,没有一人投降,最终全军覆没。

这是一场颇值得玩味的战争:打着信仰旗号的欧洲骑士们在君士坦丁堡烧杀抢掠,圣坛被砸碎,圣母铜像被熔铸,宫殿被夷为平地,甚至连修女都惨遭玷污……而罗斯人却个个表现得像光荣的骑士。

欧洲强盗从这场战争中赚得满盆满钵,而城内的东正教僧侣不得不逃往俄罗斯。这个横跨亚欧的大国,也因此在信仰上与欧洲彻底分道扬镳。

后来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在俄罗斯境内建立了金帐汗国,欧洲人把对东正教和蒙古人的畏惧、都投射到俄罗斯身上,“恐俄症”像瘟疫一样蔓延。

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都在极力贬低俄罗斯。例如法国大文豪拉伯雷认为俄罗斯人“与印度人、波斯人和野蛮人属于同类”;孟德斯鸠认为俄国是专制制度的极致体现;卢梭干脆直接给他们盖棺定论,认为“俄国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文明的民族”。

欧洲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熏染,思考问题很难脱离宗教视角,在他们的意识中,“基督教欧洲”与“东正教俄罗斯”是有血海深仇的,俄罗斯人早晚会报复。

他们大概忘了,当年是谁以宗教名义疯狂东征虐夺、血洗君士坦丁堡,激起不可磨灭的仇恨的。

18世纪末,伴随着彼得大帝改革后俄国的逐渐强大,欧洲的恐俄症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一代欧洲精英全盘否定俄罗斯,他们甚至不允许俄罗斯人拥有优点。

例如,在谈到俄罗斯人的勇敢时,狄德罗是这样评价的:“奴隶制和迷信激发了他们对生命和对死亡的蔑视。”

法国作为当时的欧洲大陆霸主,对俄罗斯人的仇恨值也是最高的。这种集体意识,最终导致了拿破仑那场著名的远征。

作为欧洲霸主,不把全欧洲的敌人俄罗斯打趴下,如何服众呢?

1812年那个寒冷的冬季,拿破仑60万大军在莫斯科损失殆尽,带着最后3万人灰溜溜逃回了大本营。这场战争,英勇善战的俄罗斯人仅仅损失了21万军队,个个以一敌三,将法兰西皇帝的威严碾得粉碎,拿破仑也因此跌落神坛。

让人意外的是,这场战争之后,整个欧洲都疯狂地爱上了俄罗斯,风评来了个180°大转弯,俄罗斯直接从“不配拥有优点的野蛮人”变成了“人类的理想代表”。

当然,欧洲对俄罗斯态度的变化注定是短暂的,因为那时的他们只想打倒拿破仑,而俄罗斯人帮欧洲达成了心愿,赞美俄罗斯在很多国家也就成了政治正确。

“反俄棋手”法国人十分清楚,欧洲赞美俄罗斯是假,反对法国霸权是真,他们缓过劲之后,又扛起了反俄大旗,在舆论阵地开始反攻。

1843年,一本影响深远的丑化俄罗斯的畅销书《1839年的俄罗斯》在巴黎出版,短时间内再版三次,再一次点燃了全欧洲的恐俄症。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俄国人不爱欧洲文化,只是在模仿它,以便强大起来后去搞侵略。

这本书影响力巨大,一直到二战后,依然被欧美学术界评为对俄罗斯描述最出色的文献。

吉·梅坦在《致命的偏见》中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本著作成为恐俄人士的万能《圣经》,是恐俄人士用作证据的不竭源泉和插图库。

有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早期的反俄先锋基本都是法国人。为了诋毁俄罗斯,这帮文化人找出了很多奇怪的角度:比如基督教与东正教的世仇,比如俄罗斯人与蒙古人的联姻关系……

然而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作为欧洲陆地霸主的法国,想在全欧洲营造反俄气氛、从而把俄罗斯排除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人也加入了恐俄阵营,逐渐接替法国,成为欧洲反俄急先锋,这又是为何呢?

答案依然是君士坦丁堡。

这座城市是衔接欧亚大陆的纽带,但却因为东正教的历史关系,天然和俄罗斯人比较亲近。英国人认为:“君士坦丁堡是架设在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不通过这道桥,西方文明就不能像太阳一样绕过世界; 而不同俄国进行斗争,英国就不能通过这道桥。”

当时的英国,国力处于巅峰,自称“日不落帝国”,它的野心已经不局限在欧洲,而是想要控制整个欧亚大陆。

众所周知,英国是个纯粹的海权国家,陆军战力非常一般,连一个阿富汗都拿不下来;而欧亚大陆纵深太大,中西亚全是陆地,这是陆权国家俄罗斯的主场,如果俄罗斯继续壮大,英国无论如何也没法在亚洲心脏地带与其竞争。

1853年,英国和法国这对反俄新老棋手联袂出击,在克里米亚彻底击败了俄国。

克里米亚一丢,就意味着俄国无法再向南拓展势力,起码通过君士坦丁堡进攻欧洲的路线是被堵住了,英国人这才稍微宽了点心。

那么德国呢?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德国对苏联可是够狠,他们的恐俄症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1870年德国统一之前,德国与俄国的关系还不错,日耳曼贵族长期和俄国罗曼诺夫家族联姻,两国贵族沾亲带故,其乐融融。

德国与法国不一样,它想做欧洲霸主,首要敌人是法国,其次才是俄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希特勒上台后开始疯狂反俄,甚至提出了“生存空间”理论专门用来反斯拉夫民族?

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文明血统最少的民族。德军依据人类学家沃尔夫冈·阿贝尔的理论,制定了一项“逐步消灭俄罗斯”的可怕计划。

二战时期,德国成为欧洲“恐俄症”的代言人,其真实目的是想给英美制造烟幕弹,好为扩军备战争取空间。

一句话,德国并不恐俄,都是装出来的。

二战之后,扛起“恐俄症”舆论大旗的国家,那就只能是美国了。

美国这个国家特别纯粹,作为“资本家的天堂”,美国所有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挣钱。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实力一落千丈,美国其实没必要恐俄,但这并不耽误美国以恐俄为借口,煽动恐慌情绪,一方面可以转移国内各种矛盾,另一方面也能加速资本回流,继续薅全世界的羊毛。

——————

参考文献:

1、孙芳,西方“恐俄症” 从历史心理到政治心理,载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0年第4期;

2、侯艾君,俄罗斯批判西方恐俄症及其启事,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9期。

·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