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当满洲的八旗兵挥师入关,击溃了流寇,灭亡了南明,讨伐了明郑,真正统一了中国全境之后,却也走上了三百年前蒙古人的老路。这些来自北方的民族南下之后,注定改变不了中原沉溺在繁华安逸中的现实。实际上,中国
01
当满洲的八旗兵挥师入关,击溃了流寇,灭亡了南明,讨伐了明郑,真正统一了中国全境之后,却也走上了三百年前蒙古人的老路。这些来自北方的民族南下之后,注定改变不了中原沉溺在繁华安逸中的现实。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皆是如此,当打天下变成坐天下,原本战力彪悍的军队开始走上下坡路,而在历史之中,也往往是在一个王朝建立之初与灭亡之际,会出现大量战力强悍的军队。
再说说清军,在满洲的爱新觉罗氏坐上北京的龙椅后,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清军的主要作战面向南方,到了康熙一朝,全国基本属于同一状态,主要用兵也是对于局部战争,但八旗的战力也是让人堪忧,满族子弟开始靠着身份,拿着铁饭碗,享受着中原的安逸,自然也就放下了马刀长弓,不再跨马,可这时,八旗依旧活跃在战场之上,在平三藩、雅克萨之战、平定准噶尔部这些重大战役中均有出现。但细心一点就能看到,在这些对内、对外的战争中,在八旗兵的序列之后还有一支军队叫绿营兵。
这就是在清朝国防体系之中十分重要的一支力量。这些汉军在满族统治者眼中是弥补八旗战力的重要力量,并且在清朝百年历史中为这个王朝四处征战,可本身延续明朝的兵户制度与封建王朝的本身发展,导致这支军队也走上了堕落的不归路。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西洋人开始打开这个庞大但是腐朽的帝国大门,一个名叫鸦片的东西开始流入一个叫上海的港口,最终流入一个叫军营的地方,这也就是从清末到民国的“双枪兵”的由来。
内外的影响下,清军的战力是直线下降,而在这时,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着江南,并一度跨过长江直逼天津,而在江北也有着捻军袭扰着皖、苏、鲁、豫四省大地,战力岌岌可危的正规军们——八旗绿营早就被打得不知所措,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清廷做出了巨大的抉择,决定重用汉臣。在这一政策之下,汉臣们领命离京,开始顺应各地征集乡勇的策略,组建了大大小小的团建,去和起义军抗战,而这里面最为强大的乡勇就是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
02
湘军,在1854年出征之时,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文人带了一群农民,可也就是这样一支靠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组建起来的军队,消灭了太平天国,随同淮系开展洋务运动,铸就同治中兴,成为了晚清力缆狂澜的一支雄狮。
至于统帅曾国藩,文人出身,统帅湘军,开启了文人带兵的模式,而曾国藩领兵,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从选兵到用兵,都是别出心裁。曾国藩习前朝名将戚继光选兵之法,且有自己“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一识人法则。而曾国藩严格的选兵法则也使得湘军个个都是曾公可使的精兵,却也导致湘军兵员数量不如太平军之多,例如在天京之役中,湘军兵力仅十二万,而太平军常常可以征召五六十万大军。
再说说淮军,也是从“叫花子军”打成了清廷依赖的庞大军队。而淮军统帅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在组建团勇失利后,投入曾国藩麾下,当起了湘军幕僚。在湘军沿江而下,拿下庆安,准备一举拿下天京之际,太平军的军队却在上海周围蠢蠢欲动,躲在租界的上海乡绅士族自然不愿意自己被太平军咔嚓掉,组团跑到了庆安的湘军大营,祈求曾国藩出兵解决上海的燃眉之急。而曾国藩意在天京,无心分兵,嗅觉灵敏的李鸿章发觉了这一机会,向曾国藩请令,可曾国藩却无兵分与李鸿章,但李鸿章却在验兵之日变戏法般地招募来了六千淮勇。
李鸿章在组建淮军时,用的是西乡三山的团练队伍,而在朝野之中,西乡团练是被视为“绿林”的队伍,这三山的领袖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刘铭传也想另寻出路,总不可能做一辈子绿林,便也和李鸿章一拍即合,并在李鸿章旧友故交的协助下,组建起了这支尚在雏形的淮军。
所以说,湘军的统帅是文人,将领是文人,而这淮军,李鸿章虽是文人,也从湘军阵营中“借”去了些许将官,而淮军老营的将领都是绿林中人,可说淮军是土匪带兵。
再与湘军的兵源相较一下。曾国藩为湘军募兵有自己的选兵标准,而比较淮军,虽是算作从湘军体系中分离出来,但是选兵却与湘军极其不同。分析兵员组成就明了了,首先,淮军老营是绿林兵,在淮军抵沪后,李鸿章身为江苏巡抚,为了淮军日后的发展,自然要动用一下手上的权力,于是在淮军十三营之外,开始回皖乡招募、改编前江苏巡抚薛焕所部防军、借将带兵、收编两淮团练,并在之后与太平军交战中收编太平军降兵,组建了三十营的兵马。在淮军前期的发展之中,也与西洋人的雇佣兵合作,扩张了自己的洋枪队、洋炮队。相较曾国藩而言,李鸿章更注重西洋枪炮的运用,而曾国藩则倡导传统的用兵理念。
从此也能看出这湘淮军的差异不同在于——第一,统兵阶级不同;第二,兵源组分不同;第三,军队组成不同。
也正是这三者的差异,导致了湘军与淮军两者截然不同的历史走向。
03
首先,最先产生效应的是第一点与第二点,而且也是影响极其深远的两点。为什么说是最先产生影响的,因为统治阶级与兵源,使得曾国藩的湘军异常听话,导致湘军解散极其顺利,说解散就解散了,比淮军率先退出历史舞台。相较淮军,凭借着第三点发展成为了满清王朝最后依赖的武装力量,并且淮军历史漫长,淮军的体系可以一直延续到袁世凯小站练兵,满清灭亡。而淮军体系的崩溃可以一直延续到北洋时期,也正是两军统治阶级与兵源的差异,袁世凯去世后便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
纵观湘军体系,在其完成了剿灭太平天国任务后,湘军的存在感就在逐渐淡化,湘系一派也逐渐多为湘系分支在朝野之上发话,在战场上,湘军也从主为辅,主要可以体现为中法之战时,湘军作为辅佐一派帮扶淮军作战,此后便消逝在历史之中。
再观淮军,其虽参加了剿灭太平军的战役,但更注重于剿灭捻军,而后由淮军的发展推动的洋务运动,让淮军成为一支同时掌控着清军最强陆上部队和最强水上舰队的军队,使得淮系在朝野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也是其的强大,导致了清流派的反感。在战场上,淮军参与了此后清王朝的所有战争,而在李鸿章去世之后,淮军依旧有着其原本的体系结构,而清廷在被战争祸害后,意识到训练新兵迫在眉睫,而动用李鸿章留下的老班底着实是一个快捷的方案,从甲午战争后小站练兵开始,清廷所训练的新兵多为淮军一系,并在袁世凯实实在在掌握兵权后,淮军旧部被整编成新兵数阵,袁世凯也加以补充,组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北洋军。
虽说北洋军的体系比淮系更为广泛,因为袁世凯的北洋军还包括了在朝廷练兵时的各路新军,且北洋一系也有更繁杂的派系。而淮系发展成了北洋军后,仍保留着淮系的本质,乃至以后的北洋其他派系都和淮军一个德行。北洋军的来源也是极其复杂,将领也是基本和淮系无异,也因此导致了北洋在失去了能统一全局的将领后崩塌,即淮系体系崩塌,形成最终军阀割据的局面。
这,也就是湘军与淮军这文人与土匪般的差异。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演绎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それゆけまりんちゃん在线!今日为大家带来的それゆけまりんちゃん在线带给大家优秀的播...
为你提供关于和平精英的信息,打枪和跑路的时候采用Z字走位是非常好的技巧,实际上在往一...
公积金怎么提取出来,公积金就是公司给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中的一金,随着时间的积累,公...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以退烧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退烧,通常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发烧。
《最终幻想16》是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制作发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作品。游戏中共有68个主线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