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男爵出版回忆录,称慈禧找自己做“临时爱人”,内容颠覆认知

发布时间:2023-08-26 11:19:21 发布人:hao168

1944年,一个叫埃蒙德·巴恪思的英国男爵,出版了一部名为《太后与我》的自传,书中的“太后”,不是别人,正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个清末真正的主人慈禧老佛爷。早些年,人们对慈禧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拉拢朝臣,把持

1944年,一个叫埃蒙德·巴恪思的英国男爵,出版了一部名为《太后与我》的自传,书中的“太后”,不是别人,正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个清末真正的主人慈禧老佛爷。

早些年,人们对慈禧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拉拢朝臣,把持朝政,生活奢侈,挥霍无度。

但是这个英国男爵的自传,却将慈禧的私生活展露与人前,让人们开始好奇这个最尊贵的寡妇,身处高位的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太后与我》中,巴恪思对于自己和慈禧的关系的形容是“临时爱人”。

这个词对于思想还很封建的人们来讲,可太超前了,作为一个处在礼仪规制最多的皇室的慈禧,真的能如此前卫么?

英国贵族偏偏爱京城

清朝虽说在再后来渐渐的势态衰微,不被西方列强放在眼里,可是神秘的东方古国,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明与财富还是吸引了不少外国人,让他们不远万里的来到中国。

埃蒙德·巴恪思便是在那时来到中国的,作为一个英国人,还是老牌的英国贵族之家的子弟,他并不是我们心目中绅士内敛那个类型的,反而还有点离经叛道的意思。

巴恪思是相当聪明的,自小又因着家庭的缘故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但他偏偏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其中又以大清朝为主。

他当时明明已经考入了牛津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而且成绩还不错,但是他却并没有坚持完成他的学业,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那个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绯闻。

不管是现在还是十九世纪,人们对于“同性恋”一直都没有做到能够平等看待。可定偏偏巴恪思就是个同性恋。

和巴恪思扯上关系的,还都是大人物,比如那个推崇唯美主义又追随颓废派的两面人王尔德,还有那个与王尔德有着一样追求的艺术家比亚兹莱,还有不少商界,政界人物。

可随着王尔德因这种事竟然被判了刑,巴恪思也跟着被指指点点起来,这让巴恪思很是厌恶,厌恶的不止是人们看他的这个眼光,还有这个令他感到无趣的世道。

于是他选择远离家乡,去一个令他感到自在的地方。

1898年巴恪思来到中国,不止有机会感受中华文化,体验与英国截然不同的生活氛围,加上他是以英国外交官的身份来的,还有机会接触到大清朝的上流人物们。

你以为有了外交官这层身份,来到京城的巴恪思就会很忙碌,整日游走于权贵之间么?以巴恪思特立独行的性格怎么可能。

巴恪思来到京城干的第一件事,不是拜见什么皇帝太后,而是先学习。

作为一个英国人,就算曾经再怎么好奇,了解过中华文化,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不可能什么都会。

他先学习了汉语,又学习了满语,该说不说他是知道谁是这个国家的老大的,想在清朝混,学会讲满语,算是很有先见之明了,要不怎么说他聪明呢。

而且他本人虽是出身于英国富贵之家,但是在京城却没有什么世家贵公子的架子,倒是常常在市井之中流连,什么三教九流他都见识过了,时间长了,连京腔都学得八九不离十。

直到进京三年了,这位人们口中的“北京隐士”才想起来正事,应该进宫去拜见一下这大清朝的主人了。

见太后,惊为天人

按理来讲,英国的外交官来到京城,不管是诚心的还是维持表面的恭敬,都应该进宫拜见一下这个国家的主人,而此时的大清朝主人便是慈禧。

可是巴恪思来京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来拜见慈禧,难道慈禧是这么大度的人么?

当然不是,慈禧只是这段时间,没有时间去管这个毫无实权的洋人罢了。

在巴恪思刚来京的时候,慈禧忙着呢,因为曾经对其言听计从的光绪帝开始反了天,有自己的主意了,甚至还妄图支持戊戌变法,试图除掉慈禧近臣荣禄。

这可没少让慈禧头疼。好在姜还是老的辣,这大清还是以慈禧为首的,戊戌变法没成,荣禄也保住了命,在势态平息之后,荣禄还代慈禧去慰问过各国使臣,这其中就有英国。

可在之后,就算慈禧有心想要见见这些外国使臣也没机会了,因为她离开京城了。

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大清朝丝毫没有还手之力,这些皇亲国戚们,为了保命只能逃离紫禁城。但是那些外国使臣就不一样了,他们又不是八国联军打击的对象,还能安稳的在京城快活逍遥。

直到光绪二十八年,慈禧才又回到了紫禁城,而巴恪思也才有机会进宫面见慈禧。

在这次见到慈禧之前,巴恪思对于慈禧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慈禧是现在的大清朝的掌权人,权力比大清朝的皇上都大,可是哪个国家的历史上没有那么一两个厉害的女人呢,慈禧又能有多特别呢。

巴恪思在进宫前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可当真正见到慈禧的那一刻,他还是惊呆了。

在后来面世的巴恪思的自传《太后与我》中,巴恪思对于第一次面见太后做了一番详细的描述,其中花费最多笔墨的便是对慈禧本人的描述,细致到,让人觉得,在他第一次见慈禧的时候,一定是目不转睛的。

巴恪思在书中曾写道,慈禧的手上是戴着金护套的,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后宫女人戴的护甲,他说慈禧每只手上只带两个,每个有三寸长,言语中带着惊奇之感,表达着对这种打扮的不解。

但是最不解的是,慈禧的花盆底的鞋,巴恪思还感慨,慈禧一定是不常走路的,要不然一定会不舒服。

但这都不是他关心的重点,在巴恪思看来,慈禧身上那些,华美的金镯子,玉发饰,脖颈间一看就是精品的珍珠项链,手上硕大的钻石戒指。

还有精致的衣裳,繁复的绣花纹样,这单拿出哪一个,都是可以被珍藏的,可这却是慈禧的日常穿着。

再看慈禧本人呢,巴恪思见到的慈禧,早已经不是豆蔻年华了,而是将近古稀的老人了,可是慈禧却保养的很好,丝毫看不出来年岁这么大。

这样的慈禧太后,是巴恪思没想到的,他对慈禧很是赞赏,在交谈中,言语的奉承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见多识广,又会说话讨人欢心的巴恪思很得慈禧喜欢,这一次的拜见还不白见,慈禧一开心厚赏了他,这可是别的使臣、外交官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临时爱人”常伴左右

巴恪思本以为自己作为一个洋人,哪怕是使臣,见到慈禧的机会应该也是有限的,但是没想到,在回去不久之后,就得慈禧召见。

这一次他与慈禧的相见没有上一次那般的官方了,所谈及的话题也不是两国之间的大事了,就仿佛两个朋友之间的相处,闲谈。

这样的交流下来,让巴恪思觉得,慈禧是个慈祥的和善的女人,并不像外界传得那般狠辣,苛刻。

可这不过是慈禧给他营造出来的假象,真是的慈禧,在这风雨飘摇的大清朝,能够几十年的屹立不倒,靠的可不是慈祥。

短暂的会面之后,巴恪思就被送出了宫,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和慈禧相处的点点滴滴中,不敢置信。

没过几天,巴恪思就又被召见了,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的他不是以一个使臣的身份入宫的,与慈禧相处的时候,也不像前两次一样宫女太监围绕在左右了。

慈禧在寝宫召见了巴恪思,装扮也不像之前那两次那般华丽,而是近乎素颜的,以一个想要就寝的状态出现在了巴恪思面前。

这一次他在进宫之后,流程明显比较之前大不一样了,甚至需要他沐浴更衣了,再有这些动作的时候,他便知道,慈禧太后,怕不是看上他了。

巴恪思在书中写到:他这一次进宫就是来服侍慈禧的,以一个男人的身份。

可是要知道,虽然巴恪思来到中国已经好几年了,但是他才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啊,而慈禧呢,此时已经六十七岁了,八成比巴恪思母亲的年龄都大了。

但巴恪思真真不是个普通人啊,对于要和慈禧发生关系这件事情,他并不排斥。甚至在他的自传中,对于慈禧的身体的描写,都可以称之为香艳了,仿佛当时的他都垂涎欲滴了。

有这样的想法的那可是,在服侍慈禧这件事上,相当的用心,以至于在时候,慈禧还夸赞了他,用巴恪思的话讲,就是慈禧喜欢他“欧洲人的器官”。

此时的巴恪思就像慈禧的爱人一样,陪伴在慈禧的身旁,不只是给慈禧暖床,在慈禧日常的生活中,也常有巴恪思的身影。

慈禧的生活奢侈,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但慈禧的生活不知奢侈,还很健康,很养生,要不然估计也不能吸引的到巴恪思这样的青年男子。

在养生这一块,散步便是必不可少的。

巴恪思时常陪慈禧散步,边散步边聊天,慈溪将她对外国的了解,巴恪思时而奉承,时而纠正,时不时的也会给慈禧讲讲国外的趣事。

他们的聊天荤素不忌,就连别国王室的密也是他们谈论的话题。

巴恪思无疑是直到该怎样讨好慈禧的,要不然李莲英也不会夸他说,除了他没有别人哪那个让太后如此开怀了,后来,没有什么建树的巴恪思的加官进爵,估计都是慈禧的偏爱吧。

确有其事,还是臆想杜撰?

巴恪思的书中,除了对他和慈禧那段短暂的暧昧的关系的细致描写之外,还有不少惊世骇俗的情节。

前文我们有提到,巴恪思本是个同性恋,但是看他在慈禧身边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其实是个双性恋。

但他在京城的这些年,身边可不只有慈禧这么一个人。除了慈禧这个女人,还有男人。

虽说清朝是封建的,但这并不意味每个人都会恪守礼法,没有什么别的心思。要不然按怎会不止有青楼,还有男倌馆呢。

巴恪思便是那的熟客,而他在招男妓的时候,见到了不少熟人,还都是知名人物,她没想到原来在大清皇室,还真有像他一样好男风的,且还真不少。

而那个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对此还十分好奇,还曾下令让巴恪思和别人在她面前表演男人和男人是如何调情的,这尺度之大,是旁人都不敢想象的。

书中的惊世骇俗的情节,还远不止此,就关于慈禧太后的情色情节就占了其中的大部分,不只是和巴恪思本人的,还有和别人的。

还有不少其他王公大臣,比如恭亲王溥伟,庆亲王奕劻,肃亲王之子荣庆都成了他的小说人物之一,他们的私密爱好也都被巴恪思揭露了出来。

可是后来有人对巴恪思的这本传记提出了质疑,说他是杜撰的,书中的情形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单说慈禧那么骄傲的皇太后,被英国人欺负的那么惨,怎么还可能宠幸一个英国人呢?

而且慈禧这个人是自认相当高贵的,虽然清朝不复往昔,但她只有一次纡尊降贵的接见过外国使臣,巴恪思怎么会得慈禧单独接见呢?

巴恪思书中还有些尺度超大,堪称离谱的情节,一看就不符合慈禧的身份,也不符合当时清朝的文化发展。

不只是这些,巴恪思在书中还对光绪帝的死因,进行了一番分析,和史料记载完全不符。这也让质疑巴恪思是臆想出来此书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艺术创作,大多是基于事实的再加工,巴恪思在清末来过不假,至于书中的情节,究竟几分真几分假,作为读者,或许只能把它当做小说来看。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