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法国人拍下大清灭亡前的彩色照片,你看了是啥感受?

发布时间:2023-08-26 11:33:18 发布人:hao168

古代没有相机,厚重的历史只能靠文字和寥寥的书画展现出来,能留下照片的封建王朝也只有距我们最近的清代。自1846年相机第一次进入中国后,历史上留下来的黑白照片很多,但彩色照片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流行,

古代没有相机,厚重的历史只能靠文字和寥寥的书画展现出来,能留下照片的封建王朝也只有距我们最近的清代。自1846年相机第一次进入中国后,历史上留下来的黑白照片很多,但彩色照片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流行,清代之所以能留下罕见彩照,源自一位有梦想的法国人。

他叫AlbertKahn(卡恩),从小职员奋斗到大银行家,是20世纪初欧洲有名的大富豪,但功成名就后他感到生活很枯燥,恰逢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出跨时代的彩色底片,卡恩便发下一个宏愿,要建立彩色的“地球档案”,为全世界拍下彩色照片。

为了这个愿望,卡恩聘请了十几位摄影师,从1909年至1931年,横跨50多个国家,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洲,拍摄了总计72000多张彩色照片和100小时的电影胶片,卡恩也因此破产,在1940年孤独的去世,而他留下的这些珍贵资料在2008年被媒体曝光。

其中就有110年前开始在中国拍摄的照片,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彩色照片,看看那时候的人们是什么生活状态吧。

一:晚清的真实样貌

那一年,还是小孩的溥仪刚登基没多久,整个大清都处在风雨飘摇的灭亡前夕,彼时的社会景象灰暗沉闷,充满了颓废和不堪,面对镜头时,人们脸上的疲惫和麻木溢于言表。

北京城里还是一派祥和的样子,做生意的,抬轿子的还有唱大戏的等等,但不管穿得如何体面,在过去,这些人都属于“下九流”,上不了台面。

而城外则又是另一番景象,大多数讨生活的人都十分消瘦,看着弱不禁风,也许他们还羡慕城里的“下九流”行当,至少能吃饱穿暖。

远离城镇的农村,贫瘠和落后是常态,贫苦人家往往会生很多孩子,他们没有机会读上哪怕一天的学堂,很小的时候就和大人一起干重活,只为了填饱肚子。

这是一户还算富有的家庭,母亲腼腆的面对镜头,可爱的小孩嬉笑望着摄影师,难得的童趣照片。

二:人们的精神面貌

一个精神世界丰满的人,给人的感觉会如沐春风,凸显出油然而生的自信。但看这些老照片,不管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还是书生,都像被有形无形的东西掌控,仿佛没有灵魂一般。

可能要隆重地拍一张全家福,这个大户人家都着装正式站成一排,浓妆不适合现代审美,表情也十分拘谨。

一身大红装束十分喜庆,很明显这是一位待嫁的新娘,但不知为何,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悦之情。

慵懒地瘫倒,手上拿着烟枪,眼神空洞,表情仿佛很是享受,这是晚期时期最常见的景象,也是最为不堪回首的记忆。

图中穿灰白长衫的读书人,脸上有股难得的英气,只是不知在后来的历史大潮中,他有没有鼓起勇气改变现状。

三:知名的建筑与美景

一些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如今已经大变样,也有一些还能依稀看到相同的模样,百余年光阴,景色尚在,只是整个国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晚清的长城不是作为旅游景点,但也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这座历经千年的人类奇迹,却在当时显得十分冷清。

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这么多年看上去,依然可感受到它的精致大气。

位于济南的大明湖,没有夏雨荷这样的女子,只有萧条和冷清。

水中的疍户,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生活在渔船上,普通人欣赏湖中美景,他们却要发愁每日的生计。

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

古代典型的三寸金莲。

结语:

卡恩留下的这些照片,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晚清时期人们的生活样貌。仅仅100多年过去,整个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现代人的眼光去欣赏老照片,你看了心里是啥滋味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