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任命左宗棠收复新疆,接到谕旨后不久,他让人准备了一副棺材

发布时间:2023-08-26 11:35:44 发布人:hao168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大清朝就发现关起门来好好过日子的想法破灭了。先是江南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然后华北、江淮地区又爆发了捻军起义。没办法,只能分兵平乱。日子虽然大不如前,但缝缝补补,总还得过下去不是。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大清朝就发现关起门来好好过日子的想法破灭了。

先是江南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然后华北、江淮地区又爆发了捻军起义。

没办法,只能分兵平乱。日子虽然大不如前,但缝缝补补,总还得过下去不是。

好不容易平定了太平天国,新疆豪强又站出来搞事了。

这次反清运动和以前可不同,以前是自家人乱斗,这一回连英国、沙俄、奥斯曼帝国以及中亚的浩罕国都掺和进来了。

事情就大条了,眼看着新疆就要不保,朝廷再次抱紧了“擎天白玉柱”左宗棠的大腿。

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虽然有过心理准备,但他真正参与进来之后,才发现新疆这个烂摊子比想象中还要烂。

左宗棠石雕塑像

海防塞防之争

时间拨回到同治三年(1864),彼时太平天国起义刚刚平定,清政府急需一段时间休养生息。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新疆地区又爆发了反清运动。

叛贼伯克司迪尔在和清军对峙过程中,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向中亚地区的浩罕汗国请求援助。

(浩罕汗国由乌兹别克人建立,兴盛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当时中亚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后灭亡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新疆的动乱引起浩罕国军阀阿古柏的注意,阿古柏有着“中亚屠夫”的称号,残暴不仁,一直有对外扩张的心思。

1865年,阿古柏借着护送新疆分裂分子后裔的机会,带兵入侵新疆喀什。

新疆驻扎的清军猝不及防之下,连连战败。阿古柏势如破竹,攻城掠地,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仅仅2年,阿古柏就建立了名为“哲德沙尔汗国”的非法政权,成为清廷西北的心腹大患。

清廷表现出的孱弱,让英国,沙俄以及奥斯曼帝国蠢蠢欲动,纷纷把势力渗透进新疆。

先是英国,在1868年,派遣使者带着维多利亚女王的亲笔信拜访阿古柏,承认阿古柏政权为合法政权。

接着是沙俄,在1871年趁火打劫,强行占领了伊犁地区。并在1872年,公然和阿古柏签订了“俄阿条约”。

获得英国和沙俄支持的阿古柏气势更盛,组建了一支六万人的武装部落,要和清军顽抗到底。

阿古柏麾下士兵合影

而此时,北京的朝廷里却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不是该怎么打?而是要不要打?

时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李鸿章认为,历经两次鸦片战争,清朝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兼顾海防和塞防,因此建议放弃西北的新疆,集中全部力量提防海上侵略。

这个建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赞同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清廷一时间犹豫不决,于是通过一封密旨询问左宗棠的意见。

左宗棠收到密旨后,立即想起了一位挚友,林则徐。

1850年,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患上重病,上书请求卸任调养。

在回乡路上,林则徐特意绕道,停留在岳麓山下,见了左宗棠一面,畅谈至深夜。

分别时,林则徐对左宗棠说出了担忧:“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同年,林则徐病逝在潮州。

二十多年后,林则徐的话应验了。俄罗斯趁阿古柏动乱入侵,对中国边疆产生巨大威胁。

林则徐画像

想到这些,左宗棠心中已有定论。

4月12日,他上书《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剿抚粮运情形折》,言明如果任由沙俄和阿古柏在新疆坐稳,日后必成大患,到时不仅要花费更多的钱粮巩固边防,北京的安危也可能受到威胁。

最后,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决定收复新疆。

三板斧

清廷在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出关平叛之前,其实还先后任命了两位钦差大臣。

第一位是乌鲁木齐提督成禄。但成禄才能平庸,胆小如鼠,行军到甘肃高台之后就止步不前。

对外软弱,对内他却重拳出击,以征集粮饷为理由,大肆搜刮钱粮,甚至纵容士兵杀良冒功,引得天怒人怨。

事情败露之后,清廷立即罢免成禄,改任乌鲁木齐都统景廉为钦差。

景廉不是成禄那样的酒囊饭袋,对行军打仗颇为精熟。受命之后,制定一套严密的作战计划,准备三路大军齐发一举剿灭贼寇。

然而计划是美好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由于景廉资历浅,威望不足,军令落实耽误了很多时间,最终被弹劾拖延不进,罢免了钦差之位。

前两人的失败让左宗棠明白,想要顺利收复新疆,必须要把军政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上,否则只会像景廉那样寸步难行。

当时的新疆,很多满洲官员把持着关键位置,而他们根本没把左宗棠这个汉人官员放在眼里。

这些满人官员通过直接上奏中央朝廷的特权,对左宗棠的命令处处抵制,阳奉阴违。

左宗棠知道必须要“快刀斩乱麻”,他利用朝廷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上书弹劾成禄、景廉和帮办粮饷的袁保恒等满洲官员。

此时景廉、成禄刚刚成为败军之将,清廷又仰赖左宗棠,两相对比之下,清廷自然选择站在左宗棠这边。

这些满洲官员被罢免或调任之后,左宗棠迅速立即任命自己的老部下刘典出任帮办陕甘军务,任命得力部将刘锦棠出任总理营务,任命谭钟麟为陕西巡抚。

大刀阔斧之下,左宗棠完成了收复新疆的第一步,把军、政、粮饷的一切关键权力收归到自己麾下,彻底消除了权力上的掣肘。

地方权力到手之后,左宗棠还有一层担忧,那就是来自朝廷的压力。

新疆地区的动乱不仅仅来源于回民叛乱和阿古柏,还有沙俄和英国人在后面支持。

在平乱过程中,沙俄和英国一定会向朝廷施压,如果朝廷做出妥协,必然干扰收复新疆的大计。

果不其然,听闻左宗棠带兵西征,英国在《申报》上大肆散布谣言,称左宗棠在关外遭遇惨败,引得沙俄蠢蠢欲动,想要染指甘肃。

左宗棠听说之后却大为喜悦,立即上书澄清谣言,讲述英俄狼子野心,话锋一转,说为了稳定西征大计,请求清廷把西征中的外交事务交给自己处置。

清廷自无不允,下旨西征中一切外交事务,“先行知照左宗棠,酌度情形,由该大臣主持办理”。

至此,来自内外部的干扰因素全都被清除。

而做完这些之后,左宗棠依然没有正式进兵,因为在此之前,他还有一桩事情需要解决。

左宗棠湘阴故居

粮饷问题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用兵之前需要解决的第二件事就是粮饷问题。

左宗棠做过统计,此次西征的总兵力一共有130多营,每一年需要耗费实饷600多万两白银。

而这还不是全部。由于新疆地处偏远,无力负担粮饷,因此需要从关内转运,路上的花费和损耗就高达200多万两白银。

合计来看,每年所需的白银接近1000万两。

按常理来说,这些是朝廷考虑的事情。然而朝廷虽安排了各省筹集粮饷,各省却不能按时支付。

如此一来,左宗棠只能自己解决粮饷问题,而他想出的办法很简单,借钱。朝廷都没有钱,又该找谁借钱呢?左宗棠选择了找洋人借钱。

找洋人借钱这种事在左宗棠这里是有先例的。早在1867年,左宗棠镇压西北捻军之后,为了尽快恢复西北地区的秩序,就曾分两次向洋人借款220万两白银。

打定主意之后,左宗棠立即上奏《饷源涸竭拟续借大批洋款权济急需折》,请求朝廷批准自己借洋款1000万两,作为西征大军启动的资金。

但这份奏请却遭到了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的反对,反对理由也含简单,借款数额巨大,难以偿还利息。

经过左宗棠再三争取,朝廷选择了折中,允许他借洋款500万两,其余部分由户部和各省来承担。

可左宗棠明白,等户部和各省的协饷到位,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权衡之后,左宗棠找上了“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画像

胡雪岩的经历非常传奇,他本是个身份低微的钱庄伙计,一步步打拼成了身家千万的豪商。而且在国内外结交广泛,手眼通天。

左宗棠和胡雪岩商议之后,成立了名为乾泰公司的股份制银行,并向国内外开放融资,不仅从华商方面筹集资金,连英国汇丰银行也入了股。

之后左宗棠以朝廷的名义向乾泰公司借款,以较高的利息为代价获取了大量可支用的白银。

光有白银还不够,还要把白银换成粮食。考虑到从关内转运粮食困难,耗费严重,左宗棠认为就近解决更合理。

他从相对较近的内蒙古、绥化地区采买粮食,同时想方设法从国外采购粮食。

1875年5月,占领伊犁的沙俄和阿古柏集团产生了摩擦,当时沙俄总参谋部的军官索斯洛夫斯基到兰州打探军情。

左宗棠趁机与索斯洛夫斯基会晤,巧妙利用其与阿古柏的矛盾,提出要向沙俄采购粮食。

而沙俄为了掌握清军的军事动向,答应下来,双方谈下了500万斤粮食的生意。

除了粮食之外,左宗棠还对清军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升级。

西洋连发步枪

在对比之后,左宗棠认为德国的军械质量要高于英法,于是托胡雪岩通过洋行进行采购。

1875年,左宗棠给胡雪岩写信说:“由沪所解来复枪尚存万余只”。可见左宗棠西征军的军械供应已经十分充足。

不仅如此,左宗棠还专门建立了一只炮兵部队。枪炮武装之下,西征军已经具备不下于欧洲强国军队的战斗力。

克虏伯后膛装弹洋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左宗棠一声令下,大军开拔。随大军一起开拔的,还有一口棺材。

其实,早在左宗棠收到清廷的谕旨后不久,为了表明自己收复新疆的决心,他就特意提前准备了一副棺材。

意思很明白,这一次如果不能收复新疆,他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四收复新疆

1876年4月,距离左宗棠授命成为钦差大臣,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左宗棠在解决权力、粮饷、军械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看地图。

此时的新疆局势非常复杂,除了盘踞着阿古柏的势力,还分布着当地的回民反抗力量,此外沙俄占据着伊犁地区。而在阿古柏的背后还有英国人的影子。

想要在这些盘根错杂的势力中,制定一套妥善的战略计划,难度不小。经过长时间的推演和谋划之后,左宗棠确定了最终战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

4月26日,左宗棠命湘军统领刘锦棠率军从星星峡西进,正式打响了收复新疆的第一战。

阿古柏得知清军进军的消息后,急忙布置了古牧地到乌鲁木齐、吐鲁番到托克逊、达坂城到胜金口的三道防线。

在军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被拉平之后,阿古柏的失败已经注定。因为左宗棠的军事谋略是他难以企及的。

8月10日,刘锦棠遵从左宗棠的命令,趁夜攻击黄田,围住古牧地。借助大炮的火力覆盖,攻入城中。之后迅速调头奔袭,一举拿下兵力空虚的乌鲁木齐。

10月4日,修整之后的刘锦棠率军和伊犁将军金顺回合,围攻纳斯城。在连番炮火之下,守将韩刑脓中炮身死。一个月之后,守军坚持不住,出城投降。

到此为止,除了沙俄占领的伊犁,清军收复了新疆北部所有土地。

清军的凶猛攻势打得阿古柏胆战心惊,也让英国焦急起来。一旦阿古柏失败,英国染指新疆的野心也将难以实现。

于是英印政府派遣公使赶往喀什,为阿古柏提供支持。获知消息后,当即有清廷官员认为可以适当妥协,不必彻底消灭阿古柏集团。

而左宗棠此时却异常霸道,上书说:兵不可停,地不可弃。

他之所以对英国这么强硬,当然不是盲目刚强。

左宗棠行军

此时沙俄正在和奥斯曼打仗,无暇顾及新疆。英国暂时没法联合沙俄,孤立无援,加上鞭长莫及,清廷根本不需妥协。

在沙俄和奥斯曼爆发战争时,伊犁将军金顺曾向左宗棠献策,趁沙俄兵力空虚,袭取伊犁,彻底收回北疆。

左宗棠思索之后,否决了这个策略,他解释说:“我军收复北疆,立足未稳。冬日严寒,不可造次用兵。”

而且,沙俄对清军西征一直保持观望态度,如果袭击伊犁,必然引来沙俄的反击,清军将同时对抗沙俄、英国和阿古柏三方势力,陷入困局。

稳住沙俄,全力对抗英国扶持的阿古柏,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1878年4月,经过一个冬天修整的清军再次发起了对阿古柏集团的猛攻。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击溃了阿古柏费心布置的三道防线。

五月下旬,阿古柏在逃亡的路上“服毒自杀”。

在这个关头,左宗棠又一次稳了下来,按兵不动,任由阿古柏残余势力相互内耗。

参考曹操打败袁绍以后,却不对袁绍之子斩尽杀绝的操作。

度过酷暑,到了9月,见大势已定,左宗棠立刻命令刘锦棠、张曜率军扫除余孽。至12月,盘踞在新疆十余年的阿古柏集团彻底被消灭。

从左宗棠被授命为钦差大臣算起,前后共历时3年零七个月,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外,新疆领土全部收复。

尾声

白首临边,不易初志,功成名立,与日月争光矣。

这是晚清名士朱孔璋对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的评价,这是从国家、民族层面给出的评价。

而从个人角度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什么叫“经达权变”。

在治军上,左宗棠的风格与“晚清三杰”中的曾国藩,大为不同。

曾国藩用兵最“正”,讲究以势压人,往往是预先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偏好打硬仗、打呆仗,而且对西洋火器并不重视,认为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而左宗棠则深谙变通之道,讲究奇正相合,既讲究精兵强将,又兼顾火器之重,临机而变,“视天下事若无不可为”。

左宗棠的变通不仅体现在治军方面,为了达成目的,他从不介意使用一些常规之外的小手段。

为了获得充足的饷银,他可以和胡雪岩筹划成立公司,并从洋人处借钱。为了筹备军粮,他能够和之前有过冲突的沙俄坐下谈生意。

他能够成就伟业和他擅长的变通之道不无关系,而这也正是现在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品质。

只有不断变通,才能更好的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当然,学会变通也并不意味着抛弃底线,因为一个放弃底线的人,势必走不了多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