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侠女:手无缚鸡之力的她杀了大军阀孙传芳,最后却无罪释放

发布时间:2023-08-26 12:38:09 发布人:hao168

1935年11月13日,从天津城南居士林佛堂内传出三声枪响,震惊了当时整个中国。死者是孙传芳,曾经是号称“东南王”的直系军阀首领。而行凶者叫施剑翘,是个30岁的妇人。当警察赶到的时候,行凶者施剑翘仍然

1935年11月13日,从天津城南居士林佛堂内传出三声枪响,震惊了当时整个中国。死者是孙传芳,曾经是号称“东南王”的直系军阀首领。而行凶者叫施剑翘,是个30岁的妇人。

当警察赶到的时候,行凶者施剑翘仍然留在原地,她十分配合地上交了枪支,跟随警察离去。一个月后,天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就此揭晓。

当时《申报》的报道

事情要从10年前说起。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父亲施从滨,安徽桐城人,施从滨的弟弟施丛云是领导了清末滦州起义的爱国将领。施从滨清末从军,后辗转至张宗昌麾下,颇受张器重。

1925年10月,第三次直奉战争爆发,59岁的施从滨奉张宗昌令南下迎击孙传芳部。但是兵败被擒,后被孙传芳下令砍头,还暴尸三日。

其实这事儿孙传芳做得“不地道”,因为在北洋军阀混战的那么多年里,虽然各家大佬隔三差五地就在战场上见个真章,但是并不会赶尽杀绝。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打个不停,北洋政府当家人跟走马灯似的换,但是无论是段祺瑞,亦或是是曹坤、吴佩孚,还是后来的张作霖,基本上都有意无意地遵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战场上打得多激烈,只要你肯下台让位送地盘, 不仅不为难你,还给你好吃好喝,大家依然能够兄弟相称。

孙传芳

施从滨其时年近花甲,为奉系第二军军长,并且已经做了俘虏,孙传芳还将他处死并且暴尸三日,确实有点儿“坏了规矩”。关于这一点,施剑翘在后来受审时也曾说道,“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年轻时的施剑翘

话再说回施从滨遇害那年,施剑翘只有20岁,听得父亲死讯悲痛不已,发誓报仇。不过施剑翘毕竟不是《金玉缘》里的十三妹,有一身好武艺,能够高来高去,杀人于无形。作为一名大家闺秀,最开始施剑翘没有想过自己亲自动手,而是把希望放到了男人身上。

第一个男人是自己的兄长施中诚。

施中诚原本是施从滨族弟的孩子,但是这个族弟死得早,便把施中诚过继给了施从滨。施剑翘找到了父亲施从滨的老上司张宗昌,把还是排长的施中诚提拔为了团长。施剑翘原本是想着施中诚在身居高位后能够为父报仇,但是人心难料,施中诚却没有丝毫报仇的心思,反过来还劝施剑翘放弃报仇。施剑翘一气之下与施中诚断绝了兄妹关系。

第二个男人则是自己的丈夫施国宪。

施国宪原本是施从滨的手下将官,后来去了阎锡山那里任职。他对施剑翘很是爱慕,向她求婚。施剑翘要求施国宪为父亲报仇,施国宪慨然应允。于是两人结了婚,这时候施剑翘23岁。

婚后施剑翘先后生下了两名男孩,但是每当她向丈夫提起报仇的事儿时,都会被施国宪搪塞过去。最终施剑翘对于自己的丈夫也是彻底失望,在结婚7年后,施剑翘带着两个儿子不告而别,来到了天津和老母住在一起。这时是1935年初,距离施从滨遇害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

眼看两个跟自己最亲近的男人都不能指望了,施剑翘终于下定决心要靠自己亲手报仇了。她原是闺秀,自小便缠足。而为了报仇,她找到可以放脚的医院,把已经成型的骨头一个个拉直。在姜文新片《邪不压正》中,女主角关巧红的原型是施剑翘,而把小脚拉直这一段也是真有其事,不得不佩服施剑翘的决心和毅力。

《邪不压正》里的民国梗非常多,图为女主角关巧红

不过身体虽然恢复了,但是问题又来了:孙传芳在哪儿?孙传芳是谁?

这俩问题乍一听有些可笑,杀父之仇准备了十年,却连仇人是谁都不知道吗?没办法,那个时代的信息传播还是不发达,施剑翘虽然知道她的仇人孙传芳是直系军阀首领,但是十年间世事如转烛,在施从滨被害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对国民革命军北伐,孙传芳的军力土崩瓦解,孙本人也辗转各地,现在他到底在哪里,外界所知者寥寥。而且施剑翘并不知道孙传芳到底长什么样,就是现在他本人出现在面前也认不出来。

说书的喜欢说一句“无巧不成书”,这世界上有时候一些事儿还真是巧的难以想象。

先是有一天,施剑翘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摆摊的瞎眼算命先生,除了算命还附带卖一堆名人照片,其中就有孙传芳。这算是解决了认人的问题。

算命先生

之前说过施剑翘有两个儿子,随着大儿子年纪稍大,施剑翘便把他送到了一所租界学校。结果没过几天她意外得知,孙传芳的小女儿也在这里。经过盯梢,施剑翘终于在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了孙传芳。

彼时的孙传芳,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东南王”。就在他处死施从滨后没两年,北伐战争开始,孙传芳不敌,之后一败再败,先是逃往东北投奔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之后又隐居天津,日本人希望拉拢他,但是被孙传芳拒绝。 之后又信了佛教,在天津建了一个佛教聚会讲经场所居士林,并且还经常行善,大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

不过虽然孙传芳威风不如当年,但仍然是护卫无数,即便施剑翘知道了孙传芳的住所,想要接近他仍然比登天还难。

正当施剑翘感到绝望时,又一件巧事发生了。

转眼到了1935年下半年,眼见得施从滨遇害已满十年,施剑翘明明知道仇人就在身边,但却不能为父报仇,心情甚是惨淡。在家里当着老母佳儿,又不能表现的过分伤心。遂跑到了日租界的观音寺祭拜亡父,越想越伤心,失声痛哭,不能自已。寺里的和尚见状,便上前来安慰她。说着说着,便劝她皈依佛门。无意中吐露了一句,“就连孙传芳这样的人都信了佛”。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施剑翘闻听此言便开始向那和尚套话,从他那里得知了孙传芳和居士林的事儿。之后施剑翘化名“董惠”混进了居士林,从其他居士口中探知,孙传芳每周三和周六必到居士林诵经,而且身边带的只有几名护卫。

1935年11月13日,施剑翘准备动手。

但她早上起来时却发现天空不作美,天降大雨,一直下到了中午。这种天气,孙传芳很可能不会去居士林了。抱着这种想法,施剑翘没有带枪去了居士林。但似乎是注定要在今天有个了结了,当天下午,孙传芳冒着雨还是来到了居士林,而护卫们则是在讲经室外等候。

施剑翘见此马上回家,将枪和提前自己印的一组传单藏在大衣内,迅速返回居士林。缓步走到孙传芳身后,举枪,对着右额处扣动了扳机。毫无所知的孙传芳瞬间倒地,施剑翘唯恐其不死,对着脑后,背部又开了两枪。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大军阀,就此谢幕。

枪声响起,讲经室内一片大乱。施剑翘则是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和目的,并且将自己印好的传单抛出,其中写道:

“各位先生注意:

一、今天施剑翘(原名谷兰)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

二、详细情形请看我的《告国人书》。

三、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

四、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 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报仇女施剑翘谨启”

而在《告国人书》一文中,则是讲述了父亲如何被孙传芳所害,孙传芳如何作恶云云。还附诗两首:

“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纵怕重伤慈母意,时机不许再延长。”

“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做完这一切,施剑翘也不逃跑,反倒是让庙内的僧侣去报警。等警察赶到时,施剑翘便将自己的手枪交出,安安静静地跟着回了警局,对一切供认不讳。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巧合,算命先生、和尚这些身份的人的出现,更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这让许多人也怀疑事情的真实性,在事发后有猜测认为这么大的事儿,施剑翘一个人做不来,背后肯定有某个势力在策划。有人说幕后黑手是蒋介石,因为孙传芳正在被日本人拉拢,蒋介石动机很足。而前军统特务沈醉,在新中国建国后在其所著《我所知道的戴笠》中,曾提到施剑翘和戴笠有过往来。这一点被后来人大做文章,认为施剑翘和军统有合作云云。不过沈醉原文中,也只是说了戴笠和一些社会名人有往来,除了施剑翘,还有许多当时的名人,并没有过多的提及。而施剑翘及其后人一直都坚持,施剑翘的行为纯粹是个人行为。或许在施剑翘看来,这些巧合都是“上天有眼”。

再说回孙传芳遇刺,轰动全国。而随着事情经过的披露,许多人将施剑翘称为“孝女”“侠女”。再加上孙传芳彼时名声不好,社会各界均声援施剑翘。国民政府一审判决施剑翘十年,再审改判七年,最后各界致电国民政府无数,都认为施剑翘“其情可悯 ,其志可矜”,希望国民政府能够“法外施仁”、“明令特赦”。而冯玉祥也因为施剑翘叔叔施丛云的关系,积极走动,也要求国民政府特赦。

1936年10月14日,施剑翘被国民政府特赦,重获自由。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