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名门闺秀下嫁28岁穷男生 夫妻携手近60年 成就民国最美师生恋

发布时间:2023-08-26 19:59:21 发布人:hao168

(说历史的女人——第968期)师生恋或者姐弟恋,在当今社会不足为奇,但在刚刚开始爱情婚姻自由的民国时期还并不多见,如果是师生恋再加上姐弟恋,更是罕有。今天讲到的这位民国才女,是标准的名门闺秀,她31岁

(说历史的女人——第968期)师生恋或者姐弟恋,在当今社会不足为奇,但在刚刚开始爱情婚姻自由的民国时期还并不多见,如果是师生恋再加上姐弟恋,更是罕有。今天讲到的这位民国才女,是标准的名门闺秀,她31岁时下嫁一个28岁的穷男生(还是她的学生),夫妻携手共度近60年,可谓民国最美师生、姐弟恋。那么这对恩爱夫妻是何人?他们究竟有什么爱情传奇?本期分解。

上期(本号第965期)谈到中国近现代史上以才学著称的“何氏三姐妹”,她们中有两个物理学家,一个植物学家,其中以二姐即钱三强夫人何泽慧最为著名。其实她们中的大姐也非常杰出,而且相比两个妹妹,她拥有独具一格的、无与伦比的美丽爱情,堪比琼瑶小说一样的浪漫故事。

在琼瑶的小说里,就有不少大家闺秀嫁给穷书生情种的故事,或者师生恋之类的。不过将名门闺秀下嫁穷书生,师生恋,姐弟恋综合在一起,琼瑶小说里也十分罕见;况且,琼瑶刻意安排了许多悲剧爱情故事,其中的男女主人公尽管对爱誓死不渝,情节荡气回肠,令人感动得稀里哗啦,但最终结局并非让人愉快,往往为了赚人眼泪而已。但何氏三姐妹中大姐的爱情,虽有喜有悲,但最终二人伉俪恩爱、琴瑟和鸣、白头偕老,令人惊羡!

(一)无忧无虑的淘气童年

何氏家族是山西灵石赫赫有名的豪门望族,何氏三姐妹的父亲何澄(1880—1946),又名何亚农,别号真山, 他21岁时作为山西首批赴日留学生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

何澄同苏州才女王季山结婚不久后,定居苏州。何澄的长女,就是何氏三姐妹中的大姐何怡贞于1910年底出生,她自小活泼可爱,加上出身的富贵,她便有了一个无忧无虑的而且堪称是“淘气”的童年。

何父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其岳母就是著名教育家,曾创办振华女中),所以何怡贞在5岁时就被送去上学了。但因为她年龄太小,又特别淘气,边走边玩,把墨汁弄洒了一身。母亲十分无奈,只有叹叹气把头摇。于是就又让她等了一年,到6岁才正式上学。

在振华女校读书时,何怡贞像个男孩子一样淘气,整天带着一帮小孩玩耍。有一次,有人来找她,问哪个是何怡贞。当时她正在操场上玩,老师在楼上指着一群孩子说:“你看那中间梳短头发,头最大,最淘气的那个女孩就是她。”

当时她家里大人们的消遣是麻将,但父母不让孩子们玩。有一次,大人出门,何怡贞便组织兄弟姐妹在家偷着玩。玩得正高兴,妈妈提前回来了,吓得他们赶紧把麻将藏了起来,何怡贞还告诫弟弟妹妹说:“听着,谁也不许给妈妈打小报告,谁要敢告知妈妈,看我收拾他!”

何怡贞自小的淘气和贪玩,甚至改变了她的学业前途。

本来家人是想让她学医的,但当时有人对她说,你那么贪玩,如果学医,会不小心把病人耽误了,搞出人命的!她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就打消了学医的念头。

从振华女校毕业后,16岁的何怡贞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她所读的专业是物理学,当时这个专业的学生相当少,女生能读物理专业的则更为罕见。

(二)颇受追捧的才女

何怡贞聪明好学,成绩优秀。她于20岁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毕业后,开明的父亲说,“孩子,你已长大成人,是选择结婚成家,还是出国留学,由你自己决定。我都支持!”当时雄心勃勃的何怡贞当然拒绝结婚。于是她选择了去美国留学(之后她的妹妹何泽慧则选择了去德国留学)。

她先到美国马萨诸塞州蒙脱霍育克学院深造。刚到美国不久,中国就爆发了“9·18”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何怡贞听到这个消息,十分不安,她向系主任表示要回国参加抗战。但系主任开导她说,你一个弱女子现在回国参战,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劝你在这里读完学业,掌握了知识后,再回去报效祖国,报国不只是一种方式。何怡贞才安心留下读书。

她在此获得物理化学硕士学位后,接着又攻读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开始从事过渡金属的光谱学研究工作,自此成为该领域的杰出人才,她最早标定发表了从可见光到紫外线的钇的光谱线。

1938年,何怡贞从美国留学回来,在司徒雷登任校务长的燕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当时,28岁的何怡贞,年轻美丽而博学;而她的学生们大都年龄和她差不多,向来性格开朗的她便自然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她在课堂上讲课娓娓动听,课外又和同学们侃侃而谈,和大家亦师亦友,其满腹才华和出众脱俗的姿容气质,更是令一批跟她年龄相仿的研究生们所折服。其中有一位寒门子弟葛庭燧,更是对他的何老师十分倾慕。

(三)最美师生、姐弟恋

葛庭燧比何怡贞小三岁,于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三日出生在山东蓬莱大葛家村。他家境贫寒,父亲葛启彬年轻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店当学徒,后回乡务农。母亲王氏是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葛父很重视教育,葛庭燧自小在本村读小学,聪慧而刻苦。

葛庭燧在蓬莱县城读完初中后,又在14岁时到北平求学,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理预科。当年何怡贞毕业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时,葛庭燧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来他又因病休学而推迟了毕业,接着考进了燕京大学读研究生。真是机缘巧合,何怡贞同葛庭燧两人在美丽的燕园邂逅了。

由于何怡贞出身富贵,而且相貌出众,才华过人,所以早在金陵女大读书时,就颇受人追捧。很早就被介绍过对象。当时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就曾介绍过一位公子来见她,但何怡贞看不上对方,根本就不搭理人家。那时振华女校大多女生高中毕业后都20岁左右了,很快就结婚了,何怡贞却有远大理想,绝不谈婚论嫁,成了一枚“剩女”。

何怡贞在美国读书期间,也曾被一个华侨强烈追求过,何怡贞没有答应。那位还是个情种,竟以殉情相要挟。但颇具男子汉气魄的何怡贞坚决地说,既然出国留学,当以学业为重;自己学业未就,何以为人妻,为人母?决不考虑这个问题!因此,每当假期有同学约她出去玩,如果发现对方图谋不轨,她就会拒绝同行。

何怡贞在燕大和葛庭燧交往前,也曾经有一个男士闯进她的心扉,此人是她在美国认识的另一个华人雷先生。但雷先生的亲戚是比利时的外交官,他想去欧洲发展。何怡贞不想去欧洲,便同他毅然中断了往来。她向来是一个很自立的女性。

而对于葛庭燧,何怡贞起初也根本没想过会与他结为终身伴侣。

因为二人看起来实在不般配。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出身寒门;一个是海归派博士,一个只是一穷大学生;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而且何怡贞还比葛庭燧大三岁,从哪一方面看,两人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事实上,葛庭燧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他曾在清华时休学,为何休学?生病;什么病?肺结核。

当时肺结核可是属于疑难病症。得了此病的都被称为“痨病鬼”, 很难治愈,不被人待见。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年纪轻轻就因此病而弄垮了身体;鲁迅《药》里的华老栓也是为儿子治此病才去弄人血馒头的。肺结核的真正治愈已经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了。所以在那时葛庭燧得了这病是大家都很忌讳的事情。当时对于何怡贞来说,是否接受葛庭燧的爱情,简直是一场考验!她要面对父母亲人、师长和朋友们的压力。

多年以后,当名声赫赫、在人们眼中颇为威严的葛庭燧教授,回想起当年为追何怡贞所付出的努力时,仍唏嘘不已。葛庭燧当年是用四封情书最终俘获何怡贞芳心的。其中一封如此写道:“月色依然是那样的皎洁,清风依旧是沁人的襟胸,但我却那样地感觉怅惘寂寞,忽忽地若有所失!哎,我再也没有机会去按那沙沙的铃声了!我再也不能从那‘呀的一声门开了’之中,看到那一张使我喜欢,使我爱恋的笑脸了!”

从这首充满绵绵愁思和郁郁伤感的情诗之中,可想而知,当时称不上白马王子的穷学生为了心中的公主,付出了怎样的心酸和努力!同样,也可以窥见当时的骄傲的公主何怡贞为了她认为的白马王子,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勇气!她必须用过人的胆略,过人的才智,和过人的痴情去说服父母,去感化亲人!最终她收获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迟到的爱。

1941年,那是一个夏天。7月7日,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中国人民曾发起全面的抗日战争。这天,何怡贞与小她三岁的葛庭燧终于在上海永结同心。

当时,何怡贞父亲已经买下了赫赫有名的网师园(此园为苏州名园,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园林本是大家族的后花园,一般并不住人,但何怡贞父母破例让这对新婚夫妻在网师园内安度蜜月。

自此,何怡贞与葛庭燧开始了长达一个甲子(60年)的姻缘。

(四)何去何从

说实话,当时何怡贞和葛庭燧的婚姻,门不当户不对,而且二人还是师生关系、女大男小,女的地位学识都比男的高,所以多数人都不看好。还有一点是,他们二人的性格反差很大,葛庭燧这人属于严肃型的,而且脾气比较倔强,是那种直来直去的人,不知道融通,容易得罪人的那种;而何怡贞虽性格开朗活泼,但却是一个温婉雅致,不失温柔的女性。表面上看,两人合不来,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两人正好互补,珠联璧合。

由于葛庭燧事业未就,1941年,何怡贞和葛庭燧结婚后,夫妇二人就去了美国继续深造。何怡贞在马萨诸塞州艾满司脱学院,和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葛庭燧则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求学。

1943年,葛庭燧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完成了关于光谱学(紫外不可见光源)的博士论文。而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参加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有关工作,对铀及其化合物进行光谱化学分析,并在该学院的辐射实验室,进行关于远程雷达发射、接收两用气体放电开关的研究工作,由此获得了一项专利。

1945开始,葛庭燧参加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的筹建,进行金属弛豫谱(内耗)和金属力学性质的基础研究。1946年,葛庭燧第一个创制了研究“内耗”用的扭摆仪,并被国际上命名为“葛氏扭摆”。

1949年,他提出晶粒间界无序原子群模型,被称为“葛氏晶界模型”。同年2月,他在芝加哥成立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担任理事会主席。

就在何怡贞夫妇在学术上蒸蒸日上之时,一声惊雷,新中国诞生了。同样,他们夫妇面临着一个人生的关键性抉择。面对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是走还是留?

不要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人生苦短。你好不容易在一个学术领域站稳了脚跟,说走就走?不是说不想回中国吃苦,而是当时中国的科研环境有待提升,以一个人有限之生命和精力,在中国和在美国搞科研,最终的成果不可能相提并论;还有,科学无国界之说,在哪里搞学术都是对人类的贡献,我为什么非回国不可?他们跟当时的大多数留学人员一样,都要陷入一个选择难题。他们夫妇将何去何从?

(五)爱的奉献

其实在1949年5月,地下党员、中国科协香港分会负责人曹日昌,就给葛庭燧寄来一封信,希望葛庭燧帮助鼓励钱学森回国。答案出来了,既然让他帮助钱学森回国,那么他肯定想回国。因为葛庭燧本就是一个坚强的爱国者。

早在1935年,葛庭燧就曾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一个中队的中队长。可以说他本就是个“老革命”了。

当时葛庭燧把信转给钱学森,对促成钱学森回国起了重要作用。当然他们夫妻二人也已经“蠢蠢欲动”了。何怡贞女士向来是一位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科学无国界,但学者有自己的祖国。在留美期间,她一直积极支持和参加丈夫领导的爱国华人组织,支持他动员组织华人学者回国效力。

听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何怡贞夫妇更是心中激动。他们决定立即回国。当新中国成立的电波传到大洋彼岸时,“留美科协”在芝加哥举行庆祝大会。会上,大家与前来捣乱的反动派打手进行了搏斗。葛庭燧冒着生命危险,在会场上高高地举起了一面五星红旗。

数日后,葛庭燧和何怡贞带着一双儿女,从美国旧金山起航,开往香港。轮船抵达香港,在办理过境签证时遇到麻烦被暂时扣留。直到11月份,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回到中国。

回国后,他们立即投入到各自的领域,为满目疮痍的祖国奉献自己的爱心了。何怡贞先后任燕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她的专业是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在发射光谱的分析中获得了巨大成就。

她还把自己丰富的光谱学知识,应用于当时钢铁工业上的合金钢和炉渣分析上,不但填补了光谱分析在物理理论上的空白,而且解决了生产上的急需。后来,她呕心沥血,撰写了《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物理学》中的《光谱学》部份。她结合工业实践,写出的两篇论文在1956年第6届国际光谱学会议大会上,受到了极高评价。

丈夫葛庭燧则接受他的老师叶企孙的聘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他主要从事固体内耗、晶体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

1952年10月,葛庭燧全家来到沈阳,在一片菜地里,筹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内耗实验室。在此,他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年轻的技术骨干,前后共包括3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还最先将“全息照相技术”和“激光技术”引入国内,推动了这两项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后来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何怡贞夫妇尽管也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但他们对祖国的爱始终不渝。

70年代中期,何怡贞女士在我国最早开拓了非晶态物理及金属玻璃研究领域。她带领助手和学生们,在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她还亲自参与编写了《非晶态物理学》(金属玻璃部分)一书。

1980年,何怡贞、葛庭燧从沈阳举家南迁合肥,参加合肥科研基地的建设。何怡贞在中科院合肥分院,参加筹建固体物理所,为非晶合金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1991年,安徽省遭受特大洪灾,何怡贞、葛庭燧夫妇先后四次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并对对希望工程和中科院合肥分院子弟学校也多次捐款。

(六)琴瑟和鸣60年,长寿98岁

何怡贞、葛庭燧二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终生,半个多世纪来,他们服从国家需要,先后在北京、沈阳、合肥等地,克服种种困难,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清贫艰苦的生活条件,政治风浪的波及,都没有动摇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二人对爱情至死不渝,不仅铸就了人间最美的师生恋,而且琴瑟和鸣、白首偕老,携手度过了几乎一个甲子年。在他们结婚59年之后,2000年4月29日,葛庭燧在安徽合肥去世,享年87岁。

为了国家,做为家中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何怡贞曾于1950年,率兄弟姊妹8人,一起将父亲生前竭力保护和修缮的苏州网师园捐献给了国家,1997年12月4日,网师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956年,1990年,他们又将1347件国宝级文物、642册珍版古籍图书,以及父亲生前埋藏于故宅院内的72方印章等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何怡贞曾在燕京大学、东吴大学任教,先后指导和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80高龄时仍坚持在第一线工作。

谁说好人不长寿?何怡贞比她的妹妹何泽慧更加长寿(何泽慧长寿97岁),她于2008年在沈阳去世,享年98岁。

何怡贞先生说过:我一生的追求,就是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献给我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这话让人振聋发聩!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戈与荷:葛庭燧何怡贞传》《葛庭燧传》等。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