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即位之初,咸丰还算个英明之主。他运筹帷幄,决断千里,颇有中兴之象。有一份材料,对咸丰初年的政绩进行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即位之初,咸丰还算个英明之主。
他运筹帷幄,决断千里,颇有中兴之象。
有一份材料,对咸丰初年的政绩进行了评价,这里不妨抄录如下:
正位之初,即颁手诏正穆彰阿、耆英之罪,遍谕臣僚,改平素因循取巧之习。伤内外大臣保举人才,不拘资格,一秉大公。是故兵不足而兼用勇,漕不继而改海运,饷不足而更制大钱。改口岸以整鹾纲,输米石以实仓庾,裁河员之冗浮,减京饷之成数。凡此新章之改革,无不与时之推迁。
道光选择咸丰,是因为他们在性格和品德上有共通之处,在沟通上没有多少障碍,咸丰俨然就是道光的翻版。然而道光没有想到,就如同一个四平八稳的水手,无法在惊涛骇浪中掌舵一样,性格上的老实巴交和道德上的仁慈顺孝,放在乱世就是窝囊和无能。
1、逃避的方式——酒色
道光当了三十年皇帝,是以守成之主自居的。
然而,由于外忧内患蜂起,军事财政崩析,到了咸丰时期,想守都不成。这位性格懦弱的皇帝负担不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不知不觉走上了逃避的道路。
而逃避的方法就是寻欢作乐,“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妇人自戕”。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且饮金樽酒。”
道光眼中的乖孩子,臣子心中的好皇帝,慢慢成了酒色之徒。
关于咸丰的好色,野史中有很多记载。
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其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管理这个皇家园林,而是替主子搜罗美女:
“文宗因东南太平军起,心中忧焦,颇怀信陵君醇酒美人意,常居园内,命宫监四出觅汉女,宠下陈。文丰有心腹奴二,皆汉人也。一走维扬,一去金阊,购得民女四人,皆绝艳,或云取自妓家。文宗特设四院以处之”。
顺便交代一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文丰投湖自尽。以殉道的方式终结搜罗美女的使命,不知是讽刺还是揶揄。
相比之下,奕訢的意志品质则坚强得多。他在咸丰、同治和光绪年间,几上几下,始终不坠青云之志,成为开风气之先的贤王。
而咸丰的堕落与放纵,致使他三十一岁早亡,把江山扔给了六岁的载淳,为慈禧窃取权柄留下了活扣。
2、慈禧的胆识
咸丰十年(1860),农历八月的北国,秋意渐浓,天空蓝得有些悠远。散淡的细风,抹黄了草原,野山边的枫叶,也渗出了微红。然而,这熟悉而醉人的风景,只符合休闲随意的心境。
咸丰的心里能苦出酸水来,此时,他不过是一个亡命之君。
英法联军入侵,太平天国起事,让咸丰极为闹心。他索性把挑子撂给奕訢,自己去热河躲清闲。
八月初八的悄然离京,让咸丰成为大清帝国历史上第一位逃亡的皇帝。
所谓巡幸,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政治谎言,可以哄得了落笔的纸张,但却瞒不过自己凄凉的心境。随着玉玺一次次盖在条约的下角,咸丰一次次感受到被压扁的剧痛。
逃亡对于皇帝来讲,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可洋毛子来了,留下来等着囚辱吗?连天空盘旋的老鹰的叫声,似乎都充满了嘲弄。咸丰再也没有往年度假时快乐的心情。
皇帝的一辆銮车夹在大队人马中,从圆明园匆匆北行。
惠亲王绵愉、惇亲王奕誴、醇亲王奕譞、钟郡王奕詥、孚郡王奕譓、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宗室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以及后宫妃嫔,乘坐的都是临时征自民间的车辆。
叶赫那拉氏懿贵妃,差点颠出肠子来,她从来没有遭过这份洋罪。
懿贵妃根本不同意皇上巡幸热河。她认为,“皇上在京,可以震慑一切,圣驾若行,宗庙无主,恐为夷人踏毁”。
她还举例说,“昔周室东迁,天子蒙尘,永为后世之羞。今若遽弃京城而去,辱莫甚焉”。
出身官宦世家的那拉氏,是一个见识不凡的女人。咸丰身体虚弱。太平天国运动后,国事繁重,“常命其代笔批答奏章”。野心随着政治才能的增长,在懿贵妃的心里蔓延,让她“渐思盗柄”。
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人认为,只要用心去决战,“洋人必不得入京”。
3、肃顺与慈禧的过节
此时,随着咸丰逃亡的懿贵妃,已经忘记了指点江山。崎岖不平的道路,将她颠簸成一个普通的妇人。
她看到负责内务工作的肃顺经过,要求换一辆结实点儿的车辆。肃顺數衍说,荒山野岭的,等下一站再说吧。到了休息地点,懿贵妃派人找到肃顺。
肃顺不耐烦地说:“皇上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管这个?”
没过多久,懿贵妃又看见肃顺经过,“涕泣乞请”换一辆车。
肃顺批评说,逃亡的时候,还讲什么享受?皇后坐的都是破车,你想逾制吗?
生性倔犟高傲的肃顺,打心眼里瞧不起二十六岁的懿贵妃。
肃顺,镶蓝旗人,郑亲王端华胞弟,排行第六。
为人聪明而有魄力,“接人一面,终生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牍,经年能举其词”。
道光三十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端华等人引荐下,咸丰年间,先后任御前侍卫、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肃顺主张从严治政,救弊以猛,亲汉疏满,先后查处科场舞弊案、户部舞弊案、军费报销案等,是著名的鹰派人物。
从性格上来说,肃顺是一个爱憎分明、讲究原则的人,“才识在满大臣中实无其比”。他看不起满洲贵胄,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让宗室极为不满。
他对待贪官污吏喜用猛药,虽然“杀耆英、柏葰及户部诸狱”,从律法的角度讲,“诸人罪有应得”,但由于手段严苛,搞得人人自危,所以政治上很孤立。
在处理工作时,虽然点子不少,措施也很得力,但缺乏机动灵活。然而正是这种干练泼辣,赢得了咸丰的信赖,周围聚集了载垣、端华、穆荫、匡源、杜翰等一大批官员,人称“肃党”。
肃顺和懿贵妃早有过节。
有一阵子,咸丰宠信“汉女四春”,冷落了懿贵妃。派人一打听,据说是肃顺进献的。因为汉女不能进宫,就安排在了圆明园。懿贵妃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咸丰为了方便去圆明园,就从紫禁城修了条直通御道。
一次肃顺也走了这条路,被咸丰发现后抽了一顿鞭子。肃顺觉得皇上这么严厉,“必懿贵妃以言挑之也,遂衔恨懿贵妃甚”。
逃亡期间伙食供给跟不上,连咸丰也饱一顿饿一顿的。为了保证皇上能吃上稠的,后宫的嫔妃都喝了稀的,皇后不过就一菜一汤,外加一碗米饭。
有人向懿贵妃打小报告说,肃顺那里有不少好东西,大鱼大肉的。其实这些都是给皇上准备的。不明就里的后宫嫔妃,对不给她们肉吃的肃顺,恨得牙根都疼。
有人评论说:
“灭门之祸,起于饮食之微,可为叹息。”
虽然是以偏概全,却也很恰当。
如果肃顺能够谦恭点儿,多解释几句好话,抑或懿贵妃心胸再宽点,能够体谅别人的难处,日后的政局也不至于那么糟。
4、皇帝为何不愿回京?
八月十六日,銮驾抵达承德避暑山庄。咸丰下榻烟波致爽殿,慈安皇后和懿贵妃分住东西小院。
十七日,刚稳下心神的咸丰怕联军追击到热河,谕旨奕訢:
“昨复谕令相机办理,朕亦不为遥制,总期抚局速成,朕即可及早回銮,镇定人心,并保全亿万生灵之命。”
没想到,还没等他回去,咸丰百般惦记的圆明园,一个曾经留下很多诗情画意和蜂吟蝶笑的仙宫,在九月初五被“不解风情”的洋鬼子点了一把火。
十月初四,圆明园焚毁清单呈请御览,咸丰顿时心如刀绞,半天说不出话来。
九月三十日,吃饱、喝足、拿够的英法联军撤离北京。
十月初一、初二,奕訢和留守大臣敦请圣驾回京。
咸丰怕洋毛子再掉头回来,让奕訢等人别拿回銮说事儿:
“只顾目前之虚名,而贻无穷之后患。”
为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屈辱,他还模糊巡幸与逃亡的区别,说到热河“度假”并不丢人,“系循祖宗旧典”,警告不准再提年内回京的话茬儿。
咸丰十一年(1861)大年初二,咸丰发表声明说二月二十三日回京。
不料二月二十二日,咸丰又改变了计划,说奕譞领衔奏请暂缓回銮,理由是皇上身体不好,等到秋天再说。
咸丰再三拖延,引起了奕訢和留守大臣的怀疑。
一定是肃老六(肃顺)搞的鬼,他是不是把皇上架空了?在奕訢和留守大臣看来,怂恿咸丰逃往热河,把自己留下来堵枪眼的,就是载垣、端华等人的主心骨肃顺。
三月初七,奕訢决定去热河看看是怎么回事。请示递上去不久,就被咸丰打了回来。咸丰说,见了面就会想起往事,对身体大大不宜。
驳回奕訢的请求后第二天,咸丰莫名其妙地追加了一道谕旨,告诉奕訢等王大臣:
“大阿哥(即载淳)于四月初七日入学读书,著李鸿藻为大阿哥师傅。”
奕訢看了这道圣谕之后,眼皮跳了好几下。
奕訢主持议和时,英法代表“议恭王绝席,令王公以下大臣皆跪迎”,目的是试探对立奕訢为帝的态度。大学士周祖培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腿肚子抽筋。在陈孚恩的痛声斥责下,英法代表这才作罢。
消息传到热河,肃顺等人认为,肯定是奕訢在演戏,联合外人要挟朝廷。
将载淳上学一事告诉奕訢,被赋予了这样一层政治意义:
我这个位子后继有人,你老六别痴心妄想。
从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文件中,奕訢读到了一种透骨的寒意。
还没等回銮,咸丰就病倒了。六月初九,是咸丰三十一岁万圣节。他早晨起床后,祭拜了列祖列宗的画像,然后接受群臣的朝贺。接着,在行宫大宴群臣。吃完饭后,又忙活着看戏。中午的时候,咸丰感觉身体不舒服。晚上,被酒色掏空身子的咸丰,再也经不起折腾,软瘫在了床上。
七月十五日,身体处于崩溃边缘的咸丰,吩咐“如意洲花唱照旧”。三十一岁的咸丰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是他一生所看的最后一场戏。
而此时,一场更加残酷而热闹的舞台剧,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过程和结果,悄悄拉开了帷幕。
5、“八大臣辅政”机制
七月十六日,咸丰在弥留之际,忽然变得“聪明”起来。这个庸碌怯懦的皇帝,玩了平生中自认为最漂亮的一次政治游戏。
而正是这一小手腕,将大清帝国投入了权争的泥潭。
当天上午,咸丰几次陷入昏迷状态。子初三刻(晚上11点45分左右),咸丰苏醒过来。
他感觉自己油尽灯枯,立即召集随驾大臣,开始安排交接班工作。至于谁来接班,其实毫无悬念。咸丰虽然好色,但生育能力差,只有载淳一个儿子,出自懿贵妃。
六岁的载淳无法理政,如何保证权力的顺利过渡,是咸丰必须解决的中心环节。
当晚,咸丰已经提不动笔,由大臣代写,发了两道谕旨。
第一道谕旨是,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
皇长子载淳,著立为皇太子,特谕。
第二道朱谕是,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笔:
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两道谕旨颁布没多久,也就是十七日卯时(早晨5-7点),咸丰驾崩。
第一道谕旨没什么特殊之处,无非是明确自己的接班人。
所有的政治玄机,藏在第二道谕旨里面。而且,由于是大臣代笔,成为引爆权力斗争的按钮。
在这份不足60字的遗诏里,咸丰给自己的儿子构建了一个“八大臣辅政”机制。
辅政机制本身并没什么创新之处。
顺治和康熙初年,由于皇帝年龄小,曾相继出现过多尔衮、济尔哈朗和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的局面,但也造成了多尔衮和鳌拜“欺负”小皇帝的现象。为杜绝下属架空“一把手”,咸丰将辅权分散化,一口气任命了八个辅臣。
6、盯防重点奕訢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八大臣名单里,叔伯、兄弟、子侄一个没用,全用了些外人。
其实,咸丰根本没有想过用家里人,而且分权也不是根本目的,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多用外人,集体对付一个家人。
即使咸丰再愚蠢,他也明白当前的权力格局,是所谓“三边一点”,即热河的肃顺、北京的奕訢、皇后和懿贵妃这“三边”,以及以接班人载淳的“一点”。
在“三边一点”格局中,最重要的让三边彼此牵制,保持稳定,将权力过渡到“一点”载淳手里。
在权力的三边中,咸丰最担心的是奕訢。
从做皇子时,咸丰就知道奕訢不是省油的灯。为了击败这个竞争对手,在杜受田的指导下,咸丰装呆卖傻,可谓挖空了心思。
咸丰当上皇帝以后,奕訢还不老实,百般挑战他的权威。咸丰一气之下,把奕訢调整出权力中枢,让他靠边站了六年。
任命他全权处理外交事务,无非是利用奕訢的个人能力,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咸丰从来就没有真正信任过奕訢。
这么多年来,咸丰提拔和重用肃顺,固然是看重他的理政能力,用起来比较顺手,也非常省心,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压制奕訢。
自己一旦撒手而去,仅凭载淳这个小家伙,肯定镇不住奕訢,搞不好就会出现多尔衮第二。
所以,必须借助肃顺等八大臣对抗奕訢。
看住奕訢这枚炮以后,咸丰又落下对付肃顺这匹马的棋子。
7、平衡术的威力
为防止辅政八大臣越权,他谕命皇后钮祜禄氏掌“御赏”印,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代载淳掌“同道堂”印,“凡应用朱笔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懿贵妃只是“代”载淳掌印。皇后钮祜禄氏位居中宫,与世无争。而懿贵妃喜欢从政,热衷于吆五喝六,引起了咸丰的不满。
他曾向肃顺表示,为防止她以生母的身份,挟持载淳临朝处政,打算效仿汉武帝“钩弋故事”,将她处死,肃顺吓得没敢接茬儿。
这话传到懿贵妃耳朵里,以为是肃顺拨弄是非,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但这一想法,足以让懿贵妃夹起了尾巴。咸丰临终前,她抱着孩子哭哭啼啼,搞得咸丰不忍下手,最后作罢。
正是这两枚咸丰自以为得意的印章,埋下了破坏政治格局的祸根。捏着顾命文件的肃顺,并没有把这两枚印章当回事儿。
肃顺是顾命八大臣的带头大哥。咸丰驾崩后,肃顺这帮子人的政治策略是,看住上家奕訢,防住下家懿贵妃。
十七日,赞襄大臣成立了治丧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热河的瑞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杜翰和工部尚书绵森,以及北京的豫亲王义道、恭亲王奕訢、大学士周祖培、吏部尚书陈孚恩和尚书全庆组成。
怕奕訢等来热河后对自己不利,肃顺等人只让陈孚恩一人来热河,而其他人则被留在北京,实际上是取消了治丧权。十八日,北京接到了立皇太子和赞襄大臣的谕旨,奕訢猜测咸丰可能病危,请示赴热河,被肃顺阻止。
肃顺也嗅到了来自懿贵妃的政治威胁,对她则采取了贬抑策略。十八日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十九日才尊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即慈禧。
封号前后之分,显示了嫡庶之别。载淳是自己生的,亲妈却是别人,政治待遇的细微差别,让慈禧一肚子气。
“风闻两宫不甚惬洽,所争在礼节细故”。
为了借助慈安压制慈禧,肃顺等人故意在待遇和礼节扬东抑西,让她们相互对抗。
在肃顺眼里,奕訢才是最大的政敌,只要他不来热河,自己就能牢牢控制住局面。而且,慈禧毕竟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人家,两个女人正因为待遇问题闹不愉快,哪有时间和自己抢夺权力。
8、“两枚印章”的重要性
肃顺等人自己为得计时,慈禧拿着印章出手了。
二十日,两宫皇太后主动召集赞襄八大臣开会,要求商量谕旨的拟呈改颁和人事的任免及赏罚。
文件和人事是最高权力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两个关键环节,才能掌握实权。慈禧一出手,就直击权力的要害。
肃顺等人感到很奇怪,不耐烦地说,这还要讨论吗?
谕旨我们写,你们只管盖章,注意不要改动。
另外,大臣的奏章你们也没有资格看。如果没有人事任免权和文件把关权,自己就成了橡皮图章,两宫太后坚决不同意。双方纠缠了四天,不知是肃顺等人经不住软磨硬泡,还是根本没把这两个女人放在眼里,居然同意两宫太后的要求。
双方约定:
奏章太后要过目,谕旨要盖章后再颁布,不仅任命尚书、侍郎、总督、巡抚要经太后裁定,任命其他官员也要太后同意。
按照咸丰的谕旨,并没有明确规定权力的分工。两宫太后凭借印章,争取到了领导权。
这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斗争。
这场斗争,不但让慈禧站稳了脚跟,获得合法的从政权,而且将咸丰构建的辅政机制,转换成垂帘与辅政并行机制。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我们不得不说,肃顺等人没弄成开门红,倒先来了个开局黑。
肃顺等还有一个没有想到而更可怕的事情,慈禧派出的使者,早已经悄悄进了北京。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zljzljzljzljzljzlj日本人在线是一款具有强大推荐技术的影视app,通常这里的影视都几乎大...
防疫政策,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疫情防疫政策调整提振市场信心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几天不见怎么这么湿》“苏糖,给我生个孩子……”男人的声音低沉而柔和,伴随着无人能...
《咸鱼之王》雨神于禁是游戏中的一个挑战关卡,玩家在这个关卡中会有特定的敌人需要挑战...
金铲铲之战三国法转皇子阵容怎么搭配?《金铲铲之战》,无需打开电脑,手机上也可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