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雍正的“诸葛亮”,提出雍正版“隆中对”,被杀原因:自己太“作”

发布时间:2023-08-28 12:11:28 发布人:hao168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八王夺嫡最后真正摘桃的人是四爷胤禛,这样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主儿,如何成功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八王夺嫡最后真正摘桃的人是四爷胤禛,这样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主儿,如何成功上位?

今天我们就说说雍正上位的历史:

1、胤禛有多平庸、低调?

胤禛本来是一个庸人,只适合跑跑龙套。

用现在的话说,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的胤禛,是一个“三不突出”官员:

学习不突出,能力不突出,政绩不突出。

别的皇子六岁上学,他七岁才拖拖拉拉进了学校。

胤礽、胤祉琴棋书画门门精通,胤祥、胤禵文韬武略样样在行,胤禛的学习成绩却很差,很多科目甚至在诸皇子中排倒数。

胤禔十九岁担任征讨噶尔丹的副总指挥,胤礽二十岁开始主持帝国全面工作,箭法和康熙不相上下的胤祉,成年以后就主持国家大型文化工程。

而胤禛在康熙去世前,除了主持过祭祀工作,几乎从来没有独当一面,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打打下手。

即使比起学习成绩同样不优秀的胤禩,胤禛的能力也差一大截,这一点甚至连他自己也承认。

在人际关系方面,胤禛曲低和寡,更是无法和从者如云的胤禔、胤礽、胤祉、胤禩、胤禟、胤䄉、胤禵等人相比。

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第一次给儿子们封爵,连年龄仅长胤禛一岁的胤祉都封为郡王,胤禛却和二十岁的胤祺、十九岁的胤祐、十八岁的胤禩一个级别,只弄了个贝勒。

若干年以后,胤禛回忆说,自己“向日并无希望大位之心”,这一说辞,固然是在掩饰自己的政治野心,恐怕也是当年庸碌无能的真实写照。

由于胤禛“三不突出”,年过三十了,还只给康熙留下“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喜怒不定”和“性格急躁”。

以他的政治和工作表现,恐怕做梦也不敢梦见天上掉馅饼。

在早期的政治活动中,胤禛奉行“两不两亲”原则,即不结党、不结怨,亲皇父、亲兄弟。

后人评价他这是为谋取皇位而实施的韬光养晦之策,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在太子被废黜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胤礽继承大统的现实。不结党是假,没有朋党的支持,根本无法生存。

不结怨、亲皇父、亲兄弟则是真,夹着尾巴做人,是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

胤礽第一次倒台时发生的一件事,颇能说明胤禛的为人。

太子被废后不久,康熙表扬胤禛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面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

获得老爸的褒奖本应该高兴,谁知胤禛吓得脸都绿了,连忙辩解说,自己没有保过废太子,“皇父褒奖之旨,臣不敢仰承”。

在废太子事件中,胤禛基于自己替补无望,采取维护前太子地位的策略,一是对康熙健康表示关切,二是为胤礽仗义执言,三是同夺嫡最力者胤禩保持联系。

胤禛骑墙式政治表演,无非是为了多方讨好,如今被康熙亮了底牌,很容易招致嫉恨。

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胤禛低调做人,却避免了黑暗伤害,成就了良好的声名,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又恰恰是后来居上的关键。

2、雍正的“诸葛亮”——戴铎

胤禛的事业出现转机,是因为一个小人物的出现。正是这个人,改变了胤禛的人生航向。

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称为胤禛的导师。

这个人就是戴铎。

戴铎曾在福建任知府,后晋升道员,康熙末年任四川布政使。正是他的出现,将胤禛这块石头,点成了金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康熙第二次废掉胤礽,宣布从此不再立储。

这一消息的发布,深深刺激了胤禛的神经。这意味着,从此以后,每个皇子只要表现得好,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

戴铎什么时候成为胤禛的门人,已经不可考,但至少是在二废太子以前。

因为戴铎于五十二年(1713)给胤禛写了一封信,从这封信的亲密程度看,两人已是无话不谈的死党。

今天,我们无论怎么评价这封信对于胤禛的意义都不为过,可以称它为伟大纲领,或者是指导手册,或者是成功秘籍,甚至可以生动地说,是雍正版“隆中对”,在胤禛的心里撒下了成功的种子,指导和鼓励胤禛如何拿下皇位。

远比今天忽悠人的水煮、麻辣或宝典之类的图书,要管用得多。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这封信,更恰当地说是自从有了戴铎这个人,胤禛的事业面貌焕然一新。

3、雍正版“隆中对”

这是一封今天看来都很有指导意义的信。

考虑到文字浅显易懂,特解读如下,供有心人参考。

戴铎首先分析了胤禛的处境,“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

皇帝聪明了,兄弟们多了,人际关系就难搞,为什么呢?

戴铎说,“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处众多之手足业,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高低不就,众口难调,相处起来就麻烦。

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戴铎列出了十六字方针,应当“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尤其是胤禛兄弟众多,更应当和他们搞好团结,以防出师未捷身先死,“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

戴铎特别要求胤禛,要和康熙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因为“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

联络感情并不全靠请客送礼,有时几句好话,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励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也。”

戴铎还建议胤禛要洁身自好,不要整天打探和传播小道消息:

“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闻也。”

戴铎还请胤禛高度重视亲信的培植工作。

他引用古语“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告诫胤禛要舍得花钱,政治和金钱是孪生兄弟,“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许之为利乎”。

在戴铎看来,胤禛要想夺取天下,必须提拔一些自己的人,让他们成为打江山的班底:

“恳求主子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虽未必人人得效,而获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臂也”。

大海航行靠舵手,事业成功需导师。

任何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有洞见时局的高人来指点迷津,才能事半功倍,不至于迷失方向。

刘邦能击败项羽,靠的是萧何;朱元璋能获得天下,靠的是刘伯温、朱升。反观胤禛能成就帝业,戴铎的指导作用功不可没。

当时的权力格局,很像元朝末年,群雄蜂起,列强逐鹿。朱元璋依靠“广积粮,深筑墙,缓称王”的策略,避免当出头鸟,却最终成为出头鸟。

在争储斗争风起云涌之时,胤禛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一副闲庭信步的样子。

他还出版了一部《悦心集》,大唱恬淡和出世思想,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闲人”。胤禛早期碌碌无为,此时在戴铎的指点下,大行韬光养晦之道,一脉相承,不着痕迹,避免了步胤禔、胤礽、胤禩后尘。

在众多皇子中,胤禛最不具有优势,他的党羽也最少,实力也最小,但确实如同戴铎所说的,“虽未必人人得效,而获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臂也”。

依靠戴铎的点拨,外依年羹尧,内赖隆科多,起步最晚,却笑到了最后。

4、把自己作死的功臣

虽然后来恃才傲物的戴铎,招摇过市,雍正尚没有继位,所以选择隐忍,继续鼓励他在福建安心当好道台:

“接你来字,深不喜欢,为何说这告病没志气的话,将来位至督府方可扬眉吐气,若在人宇下,岂能如意乎?天下皆然,不独福建为然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戴铎受了福建巡抚陈殡的气,向胤禛告病不想干了,胤禛为了鼓励戴铎,鼓励他继续好好干,将来做个督抚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戴铎好像不明白胤禛的苦口婆心,不久又收不了上级福建巡抚,就给雍正写信,开始要挟胤禛,言语中暗示,如果主子胤禛不把他调回北京,他就不给雍正刺探消息。

戴铎给雍正的信是这样写:

“奴才在福建衙门甚苦,恰逢巡抚陈殡到任,一切陋规尽行裁割,兼之奴才身体疾病缠绵,屡次告病不准,只得进兵饷两千两,求往军前效力,希图进京叩见主子金面,细回一切。”

雍正收到戴铎的信后,绝对怒不可遏,但是堪称“忍”者神龟的雍正,还是不厌其烦的劝戴铎:

“你身子甚病,必须加意调理,古人云,节饮食,省嗜欲,自可却病延年,万不可令庸医用药也。至西边效力之举,甚觉孟浪,皇上前不是当要的。”

不开眼的戴铎,不知道哪根筋搭错,继续给雍正写信要求调离:

“奴才自到福建以来,甚是穷苦,屡次告病不准,详请军前效力,又奉部驳,奴才万分无奈,寻思无策。所有主子天恩无仰报。谨备微物数种,伏祈主子哂留。”

雍正按下愤怒的心情,又给戴铎回信:

“天下无情无理,除令兄戴锦,只怕就算你了。一年差两次来诉穷苦,要两镡荔枝酒,草率搪塞,可谓不敬之至。”

信中已经能够看到雍正的不满和抱怨。

几个月后,戴铎不知道从哪儿打听的小道消息,说康熙要传位给胤禛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脑子进水的戴铎看到主子胤禛似乎和皇位无缘,居然在信中,暗示凭借正常手段,胤禛绝对上不了位,要胤禛早早找好退路。

所以建议胤禛保举自己去当台湾道台,替胤禛打理退路,这样有一天胤禵继位后,可以以台湾作为胤禛东山再起的基地。

戴铎的信是这样说的:

“不意近闻都门颇有传言。奴才查台湾一处,远处海洋之外,另各一方,沃野千里。台湾道一缺,兼管兵马钱粮,若将奴才调补彼处替主子吞聚训练,亦可为将来之退计。即奴才受主子国士之知,亦誓不再事他人也。”

胤禛接到戴铎的信后,被气得痛骂:

“你在京若此做人,我断不如此待你。你这样人,我以国士待你,你比骂我还厉害,你若如此存心,不有非灾,必遭天谴!”

但是不满归不满,活还是需要戴铎去干,于是为了安抚戴铎,把他从福建调到四川布政使任上,之所以把戴铎调到四川,是因为当时年羹尧在四川总督任上,胤禛是想让年羹尧监视并控制戴铎。

后来雍正继位后,在雍正元年(1722)就把戴铎发配到年羹尧的军中效力,然而作死的戴铎,居然把给雍正出谋划策的十封信连同雍正回信,在年羹尧面前炫耀。

年羹尧把戴铎的信全部没收,寄给雍正,并参奏戴铎“眼中没有主子”。

雍正三年(1725),雍正下旨给年羹尧:

“戴铎乃朕藩邸旧人,行止妄乱,钻营不堪,暗入党羽,捏造无影之谈,惑众听,坏朕声名,怨望讥议,非止一端。朕隐忍多年,及登大宝,知此人乃无父无君之辈,宽其诛,而皆弃之不用。”

让年羹尧以朋党的罪名把戴铎处死,这还不算完,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也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觊觎皇位的野心,把自己和戴铎来往的“戴铎十启”,刊印成册,让六部九卿官员传阅。

这样一位,堪称雍正的“诸葛亮”戴铎,最终咎由自取的被主子雍正处死。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