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赫赫有名的“胡子”将军,功勋卓著,性格耿直,从不藏话,有什么说什么。邓公二落时期,王震仗义直言,力挺邓公复出工作,十年时期过去后,王震奔走呼吁,让邓公回到中央。邓公恢复工作后,举国之力大力发展经
王震,赫赫有名的“胡子”将军,功勋卓著,性格耿直,从不藏话,有什么说什么。
邓公二落时期,王震仗义直言,力挺邓公复出工作,十年时期过去后,王震奔走呼吁,让邓公回到中央。
邓公恢复工作后,举国之力大力发展经济,面对不少犹疑争议,王震始终坚定邓公方针政策,是改革开放的热烈拥护者。
在改革开放初期,王震打破不敢改,怕争议的氛围,极力推动政策切实落地,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除了相信邓公的卓越眼界外,与他的英国之行脱不开关系。那么王震为何会去到英国?
浩浩荡荡的考察团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头二十年里,我们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交集少之又少,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直到一位伟人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使得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的无交流状态,不再依序转动,并将我国同国际的文化交流,推向历史新高度,那位伟人就是邓小平。
邓公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个缓慢的萌芽过程,新中国为了快速追上工业化脚步,将建设重心,放在重工业上。
然而50年代,在财政部的工作经验,让邓公的思想悄然转变,他看到了民生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七十年代邓公第一次复出后,由于周总理病重,毛主席便将“发言人”的部分工作,交给了邓公。在这一时期,邓公作为代表团团长,代替周总理从事部分外交、出访活动,面对外国记者的“刁难”,邓公用幽默的大智慧,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大片赞誉。
图丨邓小平和王震
邓公并不沉溺于掌声,相反在频繁出访中,他感受到了我国同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扑面而来的差距,他意识到经济建设的改革,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1977年3月,新中国随着邓公的第二次复出,来到了“新时代”。
邓公意识到,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改变现状,实现高速新车道的飞跃,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西方、了解西方”。
在70年代末期,浩浩荡荡的出访使团,大批大批飞抵西方国家考察,学习交流经验。
据统计,1977年下半年开始,直到1978年11月底,一年多时间,我国飞抵国外的考察队伍,多达500批,共计3000人次。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出访英国回来后,大发感慨:“原本以为,英国的工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没想到比我们副总理的工资都要高。”
见英国经济搞得如此好,王震羡慕之余,迫切希望国内的百姓,也能赚的多,过得富足。
他对邓小平的英明举措和卓越眼界,拍手叫绝,对新中国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事实证明,他为支持邓公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危难时刻仗义执言
话说回来,邓公回到政治舞台,重展拳脚,获得了许多老同志的帮助。
同邓公交好的周总理、叶剑英,在他在江西时,暗暗出了不少力气,他们是邓公的至交好友,但王震在战争年代,甚至是解放后,同邓公的交集都不深入。
在人人自危的年代,王震却不顾自己可能受到波及,力挺邓公回到北京。
一方面,他十分钦佩邓公的领导才能,邓公敢于创新,眼界非凡,在经济建设上是一把好手,另一方面,周总理病重,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急需要人顶上去,王震认为邓公回到北京,是迫切且必要的。
图丨邓榕
1972年,适逢邓榕从陕北去到江西看望邓公,返回时,取道北京,休息片刻。
听闻邓榕要去江西,王震正愁没人报信,便早早安排好,叮嘱警卫,邓榕落地北京后,速速将她叫过来。
见到邓榕后,王震望着邓榕,恳切的说道:“你父亲的事,我们一定会解决,我会去找周总理,还要给中央、给毛主席写信!”
邓榕很久没有接受过雪中送炭的温暖,眼中闪着泪光,不停的道谢:“谢谢胡子叔叔!”
“你父亲不能待在江西,你赶快回江西,告诉你父亲!让他一定照顾好身体!”
邓公听到女儿的转达后,心中无限感动,邓榕回忆到:“我们感受了太多世态炎凉,我万万没想到,送给我们如此亲切关怀的,竟是胡子叔叔,他愿意为父亲说话,我很敬佩,也很感激,胡子叔叔的恩情,我没齿难忘!”
1973年,邓公回到中央,可好景不长,1976年初,邓公经历了第三落,王震和一众老同志,心急如焚。
王震在家中,来回踱步,鞋子提的啪嗒响,妻子王季青连忙劝慰:“你得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会想到办法,做成事。”
图丨王震与王季青
等到局势平稳后,关于邓公复出的事情,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说,这是毛主席批准过的,还是继续保持毛主席的意见为好。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王震率先起来发言:“全党、全国都希望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毛主席讲过,人才难得,夸他会打仗,政治思想强,周总理也是传达过的!”
老一辈革命家,止不住的赞叹:王震这个开门炮打得好!
1977年3月,邓公终于复出。
在改革开放中,王震依旧大力支持邓公的工作,鼓励经济特区的干部:“在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要大胆尝试,不要事事观望,顾虑重重,推动缓慢。”
得到了王震的鼓舞,干部们拳脚也都逐渐放开,在特区取得了累累的硕果。
这也体现了王震在经济建设上的决心,他坚信,在英国感受到的差距,将在全国人民的奋斗下,逐渐缩小。
英国之行,给王震带来的震撼巨大,同时,也引起了反思。
为巨大差距震撼
1978年11月,王震带着代表团访英。
听随行人员介绍,英国70%的百姓,都拥有独立的住宅和轿车,放假时还可以带着全家出去度假。
图丨王震接见老兵
这令身经百战的王震大受震撼,他同国内许多百姓一样,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知,主要从书籍、报纸中了解,在他认知中,英国工人受到的压迫严重。
到达英国后,王震所见与原来的认知大不相同,百姓们的生活富裕,高楼大厦林立。
为了深刻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状态,王震提出要去一位失业工人的家里看看。
车辆在一栋小洋房前停下,这位失业工人住在带花园的俩层洋房里,电视机、冰箱等家具一应俱全。
这让王震十分惊讶,但这还不是全部,他了解到,这位工人因为失业,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子女的义务教育免费,有一笔失业金,还有一系列福利措施,可以体面维持生活。
图丨王震与邓小平
从工人家中出来后,驻英大使柯华告诉王震:“开电梯的工人,一周能获得150英镑的工资,大约是600元人民币,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清洁工人,他说他的工资是一周100英镑,大约400块。”
他的工资是电梯工的六分之一,我国清洁工的工资是他们的四十二分之一。
王震回来后,感慨道:英国搞得好,还是不错,他们百姓的物质生活十分丰富。
不止王震,谷牧率代表团考察欧洲15个国家时,也感受到了差距。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个小时起落一架飞机,戴高乐一个小时要起落飞机60余次。他们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也很高,大大缩减了劳动成本。
我国高级代表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活动,当时广东省的副省长王全国回来后,感慨道:“我们很受刺激。”
受到了不小刺激的还有王震,中央在1979年7月,正式提出三个经济特区的建设规划,王震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力度。
深圳的考察,也是王震亲自上阵,张勋甫汇报:“深圳市缺少人才。”王震大手一挥:“我抽调100个城市规划建设的人才给你!”
1984年,王震陪同邓公来到特区探访,走到一处渔村时,村书记说道:“如今这户渔村,每家每户收入都在400元以上!”
邓公听到,笑得合不拢嘴:“不错不错,比我们的工资还高!”看到经济的飞速发展,王震十分感慨:“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王震是新中国的一名闯将,1978年的英国行,看到了仍要追赶的迫切,推动改革开放,真切落实各项举措。
推动经济发展迈出了一大步,王震的有情有义,卓越政治才干,永远值得我们敬佩。
剑网3是一款拥有多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的3D武侠轻功网游,游戏中有很多奇遇,玩...
《僵尸毁灭工程》中的服务器出现错误代码是游戏里很多人都遇到过的事情,而出现这种问题...
巴黎(美联社)——克洛伊——这个发明了成衣的品牌——在周四的巴黎时装周上几乎准备好跳...
印官员自拍时遭直升机叶片“斩首”,相信很多人想要知道,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印官...
《辐射76》是一款末日废土风格的角色扮演游戏。抗生素是游戏中的一个药剂,这个药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