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五四运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他的贡献,很多人还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3-08-28 21:44:54 发布人:hao168

关于“五四运动”,教科书上是这样介绍的:这样的介绍并没有错,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面忽略了两个关键性的细节?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中国怎么会成为战胜国之一?其次,从巴黎到北京遥遥数万里

关于“五四运动”,教科书上是这样介绍的:

这样的介绍并没有错,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面忽略了两个关键性的细节?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中国怎么会成为战胜国之一?

其次,从巴黎到北京遥遥数万里,国内的民众为何能及时得知会议的情况?是谁将“北洋政府即将签字”这个消息传到国内的?

要搞明白这两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梁启超。

一说起梁启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曾和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起戊戌变法,其实,他做的大事儿远远不止这一件。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跟随康有为逃往日本避难。

康有为手捧着“光绪皇帝的诏书”,继续宣传保皇保教主张。

起初,梁启超仍然像以前那样,对康有为唯命是从,但是,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吸收了各种新知识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当时,同样流亡日本的孙中山曾试图和康有为的维新派合作,却遭到康有为的严词拒绝。

康有为傲慢固执,以“帝师”自居,根本瞧不起孙中山。

后来,清政府向日本施压,康有为被迫离开日本、前往加拿大。

康有为和梁启超

和康有为相反,梁启超对孙中山很有好感。

康有为一走,留在日本的梁启超便和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频繁接触,有时候三更半夜还拥着被子长谈。

他们甚至打算合作建党,由孙中山当会长,让梁启超担任副会长。

但是,梁启超的两个同门暗中向康有为通风报信,说梁启超已经中了孙中山的圈套。

康有为非常恼火,要求梁启超立即赶往檀香山处理保皇党事务。

多年来,梁启超已经习惯了屈服于康有为,在对方的威慑下,他做了一件让孙中山愤恨不已的事儿。

梁启超到檀香山之后没多久,就拿着孙中山的介绍信,打着“名为保皇、实则革命”的旗号,提出组织保皇会的想法。

檀香山的华侨不知底细,纷纷上当,康有为等人因此募捐到了一大笔钱。

当孙中山两年后去檀香山省亲时,发现当地的兴中会已经被梁启超破坏,孙中山大为震怒,公开宣布与梁启超绝交。

直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才和梁启超握手言和。

武昌起义爆发后,康有为积极拥护张勋复辟甚至袁世凯登基,梁启超则认为世界潮流不可阻挡,不仅反对袁世凯称帝,还反对任何形式的复辟。

张勋复辟失败后,康有为将怒气发泄在梁启超身上,骂他是贼,梁启超则斥责康有为是个对政局一无所知的书生。

道不同不相为谋,师徒两人就此分道扬镳,彻底决裂。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梁启超对此非常关注,他敏锐地意识到:

大战后,世界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

起初,梁启超认为德国可能会取胜,很快,他便做出相反预言,认为德国必败,中国政府应该加入协约国。

梁启超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屡次向当时的袁世凯政府建言,力主中国对德宣战。

梁启超之所以积极推动中国参加一战,是因为他认为这场战争将世界各国连成了一个整体,中国也不例外,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才有机会收回此前失去的权益。

但是,袁世凯为了不得罪日本和德国,一再拒绝对德宣战,使中国一次次丧失参战的有利时机。

到了1917年,作战双方都已经损失巨大,各自陷入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英、法两国不仅部队损失惨重,就连兵源也几近枯竭。

在这节骨眼上,中国提出了一个参战方案:以工代兵。

这个方案很快就被英法两国接受。

于是,中国向协约国支援大量粮食,17.5万名华工源源不断地开赴欧洲战场。

中国加入后不久,德国和奥匈帝国便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随之结束。

一时间,国内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纷纷称赞梁启超,夸他高瞻远瞩。

但是,此时的梁启超却没有放下心头的重担。

参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

梁启超决定去趟欧洲。

1918年12月28日,梁启超从上海启程,取道印度洋、地中海,直达英国伦敦。

这次出国,梁启超以个人名义组织了一个民间团体,此前他还特地发表声明,说自己此举和政府方面无关,纯粹是以私人资格考察一战后欧洲的现状。

赴欧考察团

实际上,除了这个理由之外,梁启超还希望通过民间外交,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临行前,梁启超和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长林长民约定,在欧洲期间,他会随时将会议情况报告给国内。

(顺带一提,这个林长民就是林徽因的父亲)

几乎在梁启超出发的同一时间,中国前往巴黎参加和会的官员代表团也出发了。

2月18日,梁启超抵达巴黎,和中国官方代表团会和,并且以“会外顾问”的身份参与中国代表团的一些事务和活动。

此后,梁启超积极活动,利用和各国官员见面的机会,反复申明中国应得的权益,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起初,梁启超比较乐观,他不仅想要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还希望这次会议能够解决关税自主、领事裁判权等问题。

但是,让梁启超没有想到的是,随后的形势发展却对中国越来越不利。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总共有一千多人。

这场会议名义上是为了重建战后世界秩序,但没多久,便成了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分赃大会,后来,有人声称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国家底子薄,意大利竟然也被排除在外,巴黎和会彻底变成了法英美三国会议。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梁启超四处奔走、开展一系列民间外交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国际舆论支持,哪怕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据理力争,事情的发展还是让人大失所望。

作为战胜国,中国索回之前被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但是,日本怀着不可告人的心思,采取各种手段,促使美英法三国做出决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

更令人气愤的是,明知这个和约极其不合理,北洋政府竟然要求代表团在上面签字。

明明是战胜国,却要承受和战败国一样的耻辱。

一旦代表们签字,那中国和战败国有什么区别?

所有华工的鲜血将会白流,中国也会在丧权辱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时,远在欧洲的的梁启超已经从代表团的成员那里得到准备签字的消息,他又急又气,却无法阻止,只好将在巴黎发生的一切尽快告知国内民众。

1919年4月30日,林长民等人在国内收到梁启超发来的电报,在电报中,梁启超建议警醒政府和国民,绝不能在和约上签字!

林长民收到电报后,不眠不休,迅速写出《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连夜送到报馆。

次日一早,这篇文章便登上了《晨报》。

《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这篇不足三百字的文章,就像一颗巨大的炸弹,将国人彻底惊醒。

5月3日晚上,北京大学和其他在京院校的学生代表召开集会,决定举行示威游行活动。

5月4日下午2点,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余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重重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

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日本人曾将梁启超视为五四运动的唆使者,单从及时往国内传递重要情报、唤醒民众的反帝爱国之心这点看,说梁启超一手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烈焰,一点都不为过。

接下来,全国各地各阶层民众积极响应,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大家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从未有过的场面。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签字日。

此前,北洋政府曾给中国代表下令,要求他们如期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后,再度引发全国民众的怒火。

一场拒绝签字的浪潮又在全国席卷开来。

在极短的时间内,驻巴黎的中国使团总共收到了7000余份要求拒签的电报。

光是口诛笔伐还不够,在28日凌晨,旅法华侨和留学生约1万多人赶到中国使团的寓所,将他们团团围住。

“谁敢去签字,当场扑杀!”

大家甚至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列出了预备偿命的人员名单,只要有使团成员被打死,就由预备偿命的人去偿命。

最终,北洋政府派出的代表团没有一个人敢去赴会签字。

1919年发生的五四风暴猛烈地荡涤着中国的大地。

这场运动唤醒了无数国民的历史自觉,这个古老的国家再度焕发出新的活力。

人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国家的命运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

五四运动的浪潮将大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书籍带到了那些心存救国救民愿望的人们手中,他们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探寻中国的前途。

后来发生的事儿,大家就都清楚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