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美国人说左宗棠是千年来世界40位智慧名人之一,这是为何?

发布时间:2023-03-19 09:52:18 发布人:hao168

一般来说,一个中国人想要获得美国人的认可,相对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但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美国《新闻周刊》在千禧年(2000年,你不会不知道吧)的时候推出过一个叫《千禧年一句话》的栏目,该栏目详列了世

一般来说,一个中国人想要获得美国人的认可,相对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但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美国《新闻周刊》在千禧年(2000年,你不会不知道吧)的时候推出过一个叫《千禧年一句话》的栏目,该栏目详列了世界历史上近一千年时间里最顶尖的40位智慧名人,其中中国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左宗棠,左宗棠的排名甚至超过了西方人的文艺精神领袖莎士比亚。

美国《新闻周刊》,在美国还是很有权威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前两位入选智慧名人,我们很容易理解,毕竟西方人是崇拜力量的,毛主席是在朝鲜战场将他们彻底打服的人,成吉思汗是在几百年前将他们的祖先彻底打服的人,可左宗棠是怎么入选的呢?

莫急,这件事情我们得细细分析。

一、一个人想要得到美国人的认可是很难的

在此,我首先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想要美国人承认这个人是世界级的顶尖人物,要么这个人是他们国家和民族的顶尖人物,要么就是征服过他们的世界级顶尖人物(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更何况,《新闻周刊》刊载的还是世界上一千年来的顶级智慧人物。

作为世界霸主,美国人是相当傲慢的,想要他们认可也是很难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我也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些人的分析,有的将左宗棠的学识梳理了个遍,有的将左宗棠的逸闻趣事都搬了出来,还有人将他的传奇人生经历详列了一下,还有人将他的清正廉洁什么的品质抬了上来,依我看啊,其实都不太得要领。

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是左宗棠之所以惹人注目的一些理由,毕竟,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品质和经历,更何况这还是一千年来世界顶级的40位名人之一啊。可是,你要是拿这些摆在美国人面前,要他们据此来评定左宗棠的智慧名人排位顺序,估计还是会吃一遭闭门羹的。

从1000年到2000年,世界上出现的总人口数应该不下百亿(吧?),其中学识渊博、功绩彪炳、威震天下者不计其数。不说全世界,单单中国境内,仅皇帝这一类凤毛麟角的少数人群中,就有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赵祯、建立大元王朝的元世祖忽必烈,创建大明王朝的草根逆袭之王朱元璋,创立中国大航海模式的一代雄主朱棣,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二位明君等等,遑论其他诸如程朱理学的朱熹,阳明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左宗棠的同时代的千古第一完人兼上司曾国藩了。

煌煌千年史,左宗棠凭什么入选美国人的四十佳智慧名人录。(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可是,左宗棠就是这么堂而皇之地把这些帝王将相、文化巨匠通通地挤了下去,并最终成功地占领了世界史上40位智慧名人的一席之地,何解?

个人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左宗棠做到了西方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从而在心理上将西方人征服了。

二、塞防与海防之争,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张塞海并重

这件事情就是左宗棠以70岁高龄的年纪,以懦弱无能的大清王朝为基础,拖着病体居然硬生生地从英国和沙俄的嘴里抢回了已经岌岌可危的新疆。

我们先来看看当年的世界局势。

让人痛彻心扉的晚清局势。(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工业革命以后,当欧美世界以跨越式的步伐快速进入近现代国家行列时,满清王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不能自拔。1840年以后,欧美人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曾经统治东亚近两千年的中国王朝。当清王朝的刀枪遇到了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后,一个建立在儒家思想统治基础之上的旧有封建秩序便轰然瓦解,再也提不起任何气势,一个中华民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展开。

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又一个地接续签订,落后的清王朝已经在苟延残喘的余晖中渐行渐远,离最终崩溃也差不了几年光景了。

新疆这一片广阔无垠的宝地自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后,就已经是中华的固有领土,但当时这一块土地也日益岌岌可危了起来。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1864年,新疆爆发了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武装斗争,局面一度相当混乱,这也是自乾隆皇帝击败大小和卓以后最严重的一次分裂事件。在这样的背景里,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赫然入侵新疆,妄图将新疆彻底从我国分裂出去。

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先后攻占了喀什葛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等地,到了同治九年(1870年)秋,他又陆续占领了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和玛拉斯等地区。至此,新疆全境几乎被阿古柏和沙俄势力全面侵蚀。

不仅如此,看到沙俄在新疆占有的利益后,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眼馋得不得了,他们也想通过控制阿古柏来侵略中国的领土,侵占中国的利益。你要知道,彼时彼刻,美国一定程度上是唯英国马首是瞻的(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近代时期,美国曾长期是英国的小老弟。(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三、左宗棠用自己的“无耻”换取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面对这个巨大的国家分裂危机,清王朝内部纷争不断,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出现了,这就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等一派坚决反对出兵新疆,他认为现在王朝的力量无暇东西兼顾,强调海防重于塞防,就连著名的英雄谭嗣同一度也持此观点。左宗棠此刻已垂垂老矣,征战了几十年的他此时已年近七旬,但他毅然决然地主张塞防与海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哪怕他现在是垂暮之年,也一定不会告老还乡,而是“当与此虏周旋”,誓保国家的每一寸领土之主权。

不仅如此,左宗棠还分析,当时清朝还处于所谓的“同治中兴”时期(极其虚假的所谓中兴),海防尚还平静,但西域有大片国土沦丧,必须马上出兵,收复新疆。

1870年代,曾国藩已故,左宗棠独立支撑湘军,誓保领土主权完整。(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庆幸的是,一直昏庸无比的晚清朝廷居然也做对了一次选择,他们最终听取了左宗棠的意见,并在几乎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依据左宗棠的申请,任命其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授他出兵玉门关、收复新疆之大权。

虽然答应了左宗棠的请求,但清王朝却没有给太多实质上的帮助。左宗棠无奈之中,只好拖着病体处理一应军政民务。没有粮草,他就亲自督办粮草,并以卓绝的智慧处理好了兵食和民食的关系(不能因为打仗,把老百姓的口粮都征用光了);没有银饷,他就多种途径想办法,自行筹办饷银,一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要求朝廷和海关拨银,二是向洋人借钱打仗。

最后,洋行以很高的利息借给左宗棠500万两,海关给他调拨了200万两,慈禧太后也做主给他拨了300万两(此处给慈禧点个赞,很难得啊),由是,这才凑齐了1000万两西征新疆的军费。

新疆人民给左宗棠里的雕像,以表彰他的功绩。(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洋行知道左宗棠等钱用,所以他们把利息定得特别高,由此,上海的《申报》还刊登了一篇评论,严厉批评左宗棠借高利贷,说他饮鸩止渴,不知所谓。为此,左宗棠这样痛苦地自嘲:“我跟洋人借钱,这是我的罪过,也是无耻的事情,可是,无耻归无耻,这钱我还是得借。”旷古之民族英雄竟被舆论攻讦至此,真是让人心伤不已。

四、年近七旬的左宗棠拖着病体抬棺出征,最终收复新疆

1876年(光绪二年)4月,65岁高龄的左宗棠在一切就绪之后,率领亲卫湘军在甘肃酒泉誓师出征新疆。

这时候,左宗棠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在准备誓师时还吐了血,他认为自己很可能会战死疆场,于是,这位尊敬的老将军命属下为他准备了一副棺材,他要抬棺出征,一是为激励士气,表誓死之决心;二是确实也担心自己无法生还,会战死在他乡。

左宗棠近七十高龄抬棺出征,雄壮之至!(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左宗棠出征新疆后,定下了一个基本战略,即: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他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阿古柏部的主力在南疆,先剪枝叶再砍枝干是一种极好的军事策略,速战则是为了打侵略势力一个措手不及。

或许是湘军英勇阿古柏无能,也或许是准备妥当民心所向,清军从出征开始就势如破竹,他们一路连克北疆的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到1877年(光绪三年)4月,清军又收复新疆中东部的达坂、托克逊、吐鲁番等三城;及至5月,阿古柏在焦头烂额中暴毙,这为湘军收复新疆注入了一股强心剂;1877年10月起,清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又趁敌内部变乱,挥兵急进西四城,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军收复和田,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最终胜利。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顺利进军途中,清廷还曾十分拉胯地派遣了一个清朝贵族崇厚去与阿古柏部和沙俄议和,并签订了一个《里瓦吉亚条约》,意图割地赔款换取虚假的和平,左宗棠当然不愿意,立马上书朝廷,表明自己的立场,并最终促使清廷改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使。左宗棠自己也以强势态度兵分三路出兵伊犁,配合曾纪泽的谈判。

“虎口夺食”的曾纪泽,曾国藩之子,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最后,在曾纪泽的斡旋下和左宗棠军事上的努力下,沙俄最终同意修改了条约,新疆也最终较为完整地留在了祖国的怀抱。

五、这才是美国人如此高度认可左宗棠的根本原因

最后,我们再回到左宗棠凭什么被美国人评选为世界千年历史上最智慧的40人之一的话题上。

既不是因为他爵位较高、名气很大,当时和后世比左宗棠爵位高、名气大的人多的是,也不是因为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虽然左宗棠确实也渊博,见识也很大,但明显不属于一代宗师级别的,在文化上的表现他甚至不如他的朋友曾国藩。

很多人的名望、爵位、学识水平都超过左宗棠。(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左宗棠之所以被美国人如此高度认可,是因为左宗棠征服了当年美国人心中的那些列强,包括美国当年的老大哥英国和让欧洲都头疼的沙俄。左宗棠以垂老之姿誓死收复的新疆,是英国和沙俄两方势力共同插手、意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大片土地,但左宗棠让他们的美梦落空了,而且是在清朝那样的虚弱内政环境之下,某种程度上这是不可思议的。

1894年,美国著名学者明恩溥(本名亚瑟·史密斯(ArthurHendersonSmith)出版了最让他享誉盛名的著作《中国人的气质》,在这本书中他这样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行动,他说,“左宗棠的农垦大军彻底完成了他的使命,其伟大功绩放在任何国家的史册上,都是极其卓越的。”

这或许就是美国人能如此敬重左宗棠的最根本的原因。

曾经轰动欧美的一本书,《中国人的气质》。(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还是左宗棠的部下杨昌睿的这首诗最能表达我们对于左公的崇仰之情,“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何其壮哉!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