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真正缔造者皇太极的神秘死亡之谜:他的死因太尴尬!

发布时间:2023-03-19 10:05:42 发布人:hao168

皇太极的死,其实早有征兆。从崇德五年(1640年)时,皇太极就开始生病了,史书上也多次出现了“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词语。崇德五年(1640年)七月,皇太极第一次“圣躬违和”了。虽然史书上没有写他

皇太极的死,其实早有征兆。从崇德五年(1640年)时,皇太极就开始生病了,史书上也多次出现了“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词语。

崇德五年(1640年)七月,皇太极第一次“圣躬违和”了。虽然史书上没有写他得了什么病,但他病得很严重,只能暂时休息,去鞍山的温泉疗养。

崇德六年(1641年)八月,松锦大战期间,面对明军的突然进攻,清军被打了一个偷袭,损失惨重,前线也一度告急。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只能御驾亲征了。

皇太极当时正“圣躬违和”,流鼻血不止,但为了自己的国家,他也只能带伤出征了。他流了一路的鼻血,让病情更加恶化了。

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皇太极再一次“圣躬违和”。他这一次病得很严重,朝廷甚至大赦天下,为他设坛祈福了。

同年十二月,皇太极在打猎期间再一次“圣躬违和”。打猎一事,只能不了了之了。当时,太宗不愿意两手空空回去,却也无法打猎,众人皆不知道如何是好。结果,就在此时,年仅五岁的福临射中了一狍,皇太极这才满意地回銮。

崇德八年(1643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又“圣躬违和”了,导致这个新年大家都没法愉快地度过。

同年三月,皇太极再一次“圣躬违和”,朝廷只能再次大赦天下,为他祈福。

同年四月,皇太极又一次“圣躬违和”,朝廷连续两天向各寺庙祷告,花了很多钱,才为他祈来平安。

崇德八年(1643年)四月“圣躬违和”后,一直到八月,皇太极都没有出现“圣躬违和”的情况。结果,等到了八月时,皇太极就一命呜呼了。

可见,皇太极一直有病,且病情非常严重,他就是一个濒死之人。只不过,因为数月没有出现过重大疾病,让大家都忽略了他是一个长期患病的人,以至于疏于防范,让他“暴毙”了。

那么,皇太极既然是死于疾病,又是什么疾病夺走了他的性命呢?

对于这个疾病,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如今最流行的说法,是皇太极先有多血症,进而引起了高血压、中风等疾病,最终死于脑出血。

《清史稿》对皇太极的评语是,“面如赤日,严寒不栗”,就是说,他不惧严寒,脸色跟关羽一样,赤红而有光泽。

虽然在史书中,皇太极的这种形象堪称“天人”。但是,从医学的角度讲,皇太极的这种体征,却不是一个好现象。

因为,脸色赤红,不怕寒冷,这都是多血症的症状。再加上皇太极不重视饮食,身体肥壮,他很可能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因此,晚年时候的皇太极经常的流鼻血、眩晕,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终,皇太极在工作中猝死,也就能解释了。他很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导致颅内出血,死于脑出血。

除了死于脑出血外,还有一种解释,说皇太极的死因是悲伤过度,他为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殉情了。

没错,就是为他最心爱的女人殉情了。这个女人,就是皇太极一生的最爱——宸妃海兰珠。

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让皇帝欣喜不已。皇太极甚至昭告天下,从此以后,大清王朝后继有人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不遂人意、不讲道理。这个孩子仅仅活了七个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就夭折了。

孩子的死,对宸妃打击很大,宸妃日夜哭泣,郁郁寡欢,就此落下了病根,身体越来越弱。四年后,即崇德六年(1641年),宸妃也病逝了,享年仅三十三岁。

宸妃去世时,皇太极正在前线与明军决战。当时,这是明清两国分胜负的最关键时刻,结果,听说爱妃病危后,皇太极竟然弃国家于不顾,他要第一时间赶回京城,去见爱妃最后一面。

这个皇帝,就是这样的“爱美人,不爱江山”。布置好了作战任务,皇太极就马不停蹄地启程了。他昼夜兼程,整整狂奔了五天五夜,这才坚持不住,被迫休息。皇太极打算休息一夜,再出发。

结果,休息期间,京城使节来报,宸妃已经不行了,已经到了弥留的地步了。一听这话,皇太极二话不说,立刻马不停蹄地出发。结果,尚未到达京城,又有使节来报,宸妃已经香消玉殒。一听这话,皇太极如五雷轰顶、万箭穿心一般,他纵马冲进了关雎宫,扑到海兰珠的遗体上,痛哭流涕、悲恸欲绝。当时,皇太极一度哭晕了过去(恸甚,昏迷伏地),足见其悲痛之情。

未来的几天内,皇太极一直不吃不喝,还胡言乱语,足见宸妃之死对他造成了多大的打击。

过了几天后,皇太极清醒过来了,他开始颁布圣旨,安葬宸妃。当然,皇太极虽然清醒,但他颁布的圣旨,却堪称糊涂。

这个糊涂圣旨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第一,命令礼部宣读皇太极的追封制书。

根据不同内容和性质,皇帝的旨意分为制书、诏书、诰书、谕书等。其中,制书的等级是最高的,只有国家一级大事,才会用到制书。结果,为了区区一个嫔妃,皇太极竟然颁布了制书,还命官员朗读。

要知道,在一个妃嫔的追封仪式上宣读皇帝的制书,这是清朝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足见皇太极的用情之深。

第二,赐给宸妃四个字的谥号。

按照清制,妃嫔死后,只能给予两个字的谥号,结果皇太极破例,赐给了元妃四个字“敏惠恭和”的谥号,算是开创了未有之格局。

第三,给予了宸妃一个特殊的名称——元妃。

何为“元妃”,就是第一个妻子、唯一一个妻子的意思。可见,这个妻妾成群且有皇后的男人已经疯了,他准备跟宸妃过“二人世界”了。

好吧,既然皇太极有过“二人世界”的觉悟,我们就让他得偿所愿吧。

宸妃死后,皇太极悲痛欲绝。他悲痛到了什么地步呢?洪承畴的庆功宴上,皇太极是很高兴的,毕竟他找来了一个领路人,可以带领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了。结果,宴会举行到一半,皇太极竟然想起宸妃了,他越想越伤心,只能离席了。

看见皇太极离席后,众人皆莫名其妙,都不敢再饮酒了。皇太极解释了一下,众人才继续饮酒作乐。

后来,因为思念过度,皇太极的身体越来越弱,“圣躬违和”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终于,在宸妃死后两年,皇太极“无疾而终”,去那个世界跟宸妃团聚了。

对这个帝王,盖棺定论一下:

曾几何时,这个皇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强大到四方朝拜、万国皆服。但是,就在这个公司即将“上市”时,这个皇帝却英年早逝,含恨而终......

曾几何时,这个皇帝有一枝心爱的解语花,他们举案齐眉、相见如宾,共同谱写了一段神仙眷侣、天长地久的爱情神话,他们还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堪称圆满。但是孩子的夭折,爱人的逝世,让这位皇帝痛苦不已,他也明白了“孤家寡人”的含义......

曾几何时,爱情和事业,是这个帝王生命的全部意义,他不惜为此奋斗一生,结果却落了一个虎头蛇尾的结局。他的父亲,没有他的成就,却被称为“祖”;他的子嗣,只是在他的“树荫下乘凉”,也被称为“祖”,而他自己,只得到了一个保护家业的“宗”。

上天待这位皇帝,确实很薄。

要知道,皇太极死后仅仅八个月,他的弟弟就率军杀入了山海关,开始逐鹿中原。而在他死后一年,他的儿子就迁都到了北京,正式开始问鼎中原。而这些东西,本来都是皇太极的梦想......

再说一遍,上天待这位皇帝,确实很薄。也许,只有那经久不衰的《长恨歌》,才能勾勒出这个帝王最后的心情: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后,让我们向这位大清王朝真正的缔造者做一个总结:

皇太极,建州女真人,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享年五十二岁。他死后,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至此,伴随着这位皇帝的死,伴随着这位皇帝的弟弟和儿子的活跃,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始。

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