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林芹收拾好当初从淤泥里抢救出来的几件行李,再看一眼住了十余天的简易房,登上了房山区窦店镇苏村村委会派来的班车。在灾后的第三十天,贾林芹能回家了。暴雨洪水之后,房山区窦店镇苏村547户房屋被淹,不少村
贾林芹收拾好当初从淤泥里抢救出来的几件行李,再看一眼住了十余天的简易房,登上了房山区窦店镇苏村村委会派来的班车。在灾后的第三十天,贾林芹能回家了。
暴雨洪水之后,房山区窦店镇苏村547户房屋被淹,不少村民无处安家。8月中旬,房山区阎村公寓成了苏村受灾村民们“临时的家”,为村民提供基本保障。8月29日,苏村村民贾林芹和丈夫董军结束临时安置的生活,回到苏村家中居住。
被洪水冲散了的秩序,一块块被时间再次粘合。作为房山区窦店镇受损最严重的平原村,苏村的生活跟村边的大石河水般由急迫转为平静。初秋的晚风变得柔和,村委会门口的熟食店重新开张,店长于晓辉接到了第一份订单,是一份卤味猪蹄髈。
8月24日,恢复干净的苏村村庄主干道。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搬进“临时的家”
“公寓这里吃住都挺好的,但村里才是家,我一直惦记着。”
贾林芹是8月12日搬进阎村公寓的,初来乍到,她和丈夫两人身上只带着寥寥几个塑料袋,里头装着户口本和一些重要证件。
回忆起7月31日的那场大雨时,所有人的感受是一致的。“雨下得太大了,水涨得尤其快。”贾林芹一家被救生艇转运出来,她离开的时候,水已经涨到胸口以上的位置。转移当天下午,贾林芹和同村受灾村民们先是被安排住进了设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临时安置点,还照顾着家里86岁的父亲,一夜无眠。
席卷一切的风暴过境,留下一地鸡毛。贾林芹56岁了,有一个女儿已经出嫁,她是今年决定建房的,地基和墙体都已经建好,顺利的话8月应该是入住新房,不料一场洪水,把建材都冲没了。
8月24日,大石河沿岸的农田遭遇洪水侵袭,洪水退去后积满淤泥。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房屋被冲毁,淤泥臭气熏天,灾中,苏村一共转运受灾村民超过两千人,但仍有超过两百名村民在灾后无处可去。但像贾林芹这样,投了钱,没住上房就被洪水冲没的,是村里独一户。如何安置村民,苏村党总支书记董文革当时绞尽脑汁,“一句话,要给大伙儿找一个可以过渡的地方。”
阎村公寓由此向受灾村民敞开大门。在房山区窦店镇党委和阎村镇党委的合作下,公寓经改造后成为房山区包括苏村在内的多个受灾乡镇村民的“临时的家”。阎村公寓一共有24排、695套房子,经过改造,可居住的用房有490间,余下的房间则被划分成洗衣房、小超市、理发屋、儿童活动室、医务室等,为村民提供生活服务。
安置点里的村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每间居住用房的配套一致,具有独立卫生间,并配有单人床、热水器、空调、桌椅和简易衣柜等家具。阎村公寓内还有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岗,为村民解决生活需求和生活问题。比如,上了年纪不会组装简易衣柜的老人,拨打客服电话,立刻有人上门组装。物业客服部主管任国策介绍,阎村公寓最高入住人数超过五百人,“只要是村民合理的生活需求,我们都尽量满足和配合。”
苏村党支部副书记于啟同受灾村民一起住在阎村公寓,并在这里成立了一个临时办公室。他介绍,住进阎村公寓的81户受灾村民中有三名是8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特别关注。为此,于啟申请了三辆轮椅和若干拐杖,送到了村民门前。轮椅是新的,皮面上套着的塑料膜还没拆,贾林芹说自己使用得很在意,这些天常用它推着老人出门晒太阳。
王岩是石楼镇夏村的村民,今年刚满十岁,大雨过后,和爸爸、叔叔一起被安置进阎村公寓。王岩少年心性闲不住,饭后便会缠着叔叔一起在屋前的空地里打羽毛球。只用了两天半,他就把唯一的羽毛球打炸毛了,转头找爸爸要来两块钱,到小超市里买了个新的。“球拍是大姑从家里的泥里挖出来带给我的,其实我最喜欢篮球,可惜我的篮球被水冲走了。”王岩说。
坐班车回家清淤,收拾被暴雨砸烂的家
阎村公寓是临时的,但生活不是。
住进这里的人们,有老人,有上班族,也有小孩。8月中旬,房山受灾各地陆续恢复水电及通讯,人们生活走回正轨,不少人需要返岗上班。阎村公寓距离苏村大约五公里,走路至少需要一个小时。8月16日起,苏村村委会特开了一辆往返阎村公寓和苏村的班车,保障上班族通勤。
李建奎是这趟班车的驾驶员,原本负责房山16路的公交运行,暴雨后涞宝路道路受损,公交停运,他便接下了苏村的任务,负责接送受灾村民往返安置点。这辆专趟班车一天中共有四趟,上午最早的班车六点半发车,赶在这个班次的村民大多都是上班族。
李建奎在苏村村委会门口等待返回阎村公寓的村民。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贾林芹的丈夫董军在燕山附近上班,为园区里的员工提供送餐服务,每天都需要起大早,这趟班车解决了他上下班的难题。李建奎说,这辆专趟班车除了接送需要上下班的村民,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回到村庄收拾屋子的人。比如贾林芹就每天都会搭乘这辆车回到苏村,清除家里囤积的淤泥和建筑废料,收拾被暴雨砸烂的家。
8月下旬,窦店镇的补贴政策通知到各个村庄,综合救助、修缮补助和重建补助针对每家每户有不同程度的补贴。停滞在洪灾中的脚步,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8月29日,贾林芹找到于啟,在阎村公寓苏村临时办公室签下了返家承诺书,决定离开阎村公寓,回到村庄。
安置点的通勤车站。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我要回去盯着屋子的施工进度,希望今年能搬进新家。”贾林芹和丈夫两人的行李不多,三两个超市大号塑料袋就装完了,贾林芹节俭,用脏了的抹布不舍得丢。她说,有一次,这些被放在门口的抹布被保洁人员收走了,是她追上去,从垃圾桶中再找回来的。
8月29日上午,贾林芹回村了,她交还了临时住处的房屋钥匙,像是和那场洪灾完成交棒,她走上回村的班车,班车驶进了秋天里,也即将回到她那久违的家。
洪水后的村庄正在重建
距离7月31日上午大石河发生管涌险情,已经三十天了,董文革仍未彻底从那场洪灾中缓过神来。洪水退后,苏村处处积满淤泥,深处的淤泥有半米厚,臭气让人头昏脑涨。董文革和村两委成员、村民志愿者以及救援抢险队伍,花了一周时间,在8月8日前基本完成村内主要道路的清淤工作。
苏村党支部书记董文革。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想跟董文革聊会儿天是困难的,因为他电话一直没停下。“越快越好,尽快再做一次检测”“水质必须盯紧,大家最看重这个”“先确认能不能洗澡和洗脸”……董文革的声音透着焦急。
8月24日,董文革又联系了专业人员到村内洗井,这是村里唯一的井,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用水,大雨过后,井口被洪水冲毁,水源受到污染。凭着救援物资里的饮用水,苏村受灾村民撑过了几天,在村内完成通路、通水、通电和通通讯的基本要求后,董文革赶紧把洗井提上重建议程。几个小时后,苏村的井洗好了,董文革反复向专业人员确认井水的使用标准,并把这个消息通过社交软件社群告诉给了村民。他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让村民吃上放心水。”
消杀工作,灾后三十天仍在继续,这是让董文革最自豪的事情,因为及时和持续消杀,雨后堆积的淤泥,一点没有在村内滋生蚊虫。
8月24日,苏村村民在家门口清洗家具。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七月底开始,董文革就在村委会住下了,他今年61岁,天天就在苏村里转,查看重建恢复情况,有时一句话需要向不同的人解释数十遍。说话太多,他的声带这个月出了问题,董文革说,不解释不行,得让村民心里踏实。
灾后房屋损毁,村民最关注的补助问题在八月下旬有了新的进展。董文革在8月22日收到相应的补助政策,并开始着手受灾村民信息登记工作。他介绍,补助分成综合救助金、重建补助和修缮补助三种类型。董文革说:“每家每户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公平公正地按照补助标准发放。”
截至8月29日,在阎村公寓居住的苏村村民大部分搬离,回到苏村的家,于啟仍旧和几名村干部留守在那里,为每位归家的村民做好登记和收尾工作。
向未来迈步的人们
留守苏村的人们,比被临时安置的村民更早一步按下重建按钮。55岁的王立华是苏村一名赶羊人,灾前他的羊圈里有49只羊,灾后就只剩11只了。令王立华感到安慰的是,灾后的三十天内,羊群里新添了两三只小羊,小羊羔“咩咩”的叫声,王立华怎么都听不够。
王立华在暴雨受灾后仍旧每天定时赶羊吃草。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因为早年的一次事故,王立华失去了右手,他回到村庄靠放羊维生。这次洪水,泡坏了王立华为了儿子新婚而准备的新家具,淹掉了去年冬天囤下的两千斤小麦和五百斤玉米棒子。“咬咬牙呗。”王立华和老伴用了半个月,把家里的淤泥清好,每天傍晚,他都会准时带着羊群出现在大石河沿岸的坡上。
就在王立华放羊斜坡的对面不远,是一位河南周口人承包的一块菜地。他叫韩自强,周边共五十亩菜地,他经营了十余年,叶菜都会拉往新发地。换做往年,七八月份正是收获一大批新鲜蔬菜的时候,可大水过后,上百个蔬菜大棚被埋进了淤泥里。
洪水退去,韩自强和妻子租住的房屋无法居住,他们只能一起住在菜地里,董文革为他们提供了两个临时帐篷,方便居住。夫妻二人在菜地里搭起简易炉灶,炒个热菜,就着几块饼吃。韩自强说,再过几日,铲车就能进菜地作业了,他想把藏在泥里的这些大棚材料收集起来,看看是否能再利用。
韩自强站在被淤泥掩埋的蔬菜大棚前。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天空不再是汛期里常见的灰色,被清爽的阳光衬得碧蓝。回到苏村的主干道上,有村民在门口清洗家具,有铲车正拖走建筑垃圾,也有村民恢复了生意。
临近8月底,村委会门口的熟食店重新开张,店长于晓辉接到了第一份订单,是一份卤味猪蹄髈。她戴着手套,切好称重,再透过小窗,递给客人。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一览无余,充满很平常的烟火气。
8月24日,于晓辉的熟食店暴雨后重新营业。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但是对于晓辉和丈夫来说,这种平凡的烟火气也是来之不易的,月初那场洪水,把店内的一切家具电器全部淹坏。于晓辉指着挨着天花板的空调说:“看见了吗,当时水淹到了空调下面那里,整个店就它逃过了一劫。”用了二十余天,于晓辉把店面修整了一遍,完成清淤和新电器的购置之后,便开始了连续的消杀工作。她说:“咱是做食品经营的,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食品安全,消杀这一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临开业前,于晓辉居然有点紧张,她反复摆放一早就从市场买回来的新鲜食材,肉类经过一天的熬制已经变成诱人的红褐色,上面挂着油亮的汤汁。十分钟内,就有三位客人光顾,这出乎于晓辉的意料,“备料可能备少了。”
正值饭点,熟食店里的客人,一点点见证着苏村生活日常的回归,起码,立秋之后终于可以贴顿“秋膘”了。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忘忧草社区WWW日本直播无限制版是万分劲爆的影视播放应用,种种精彩至极的视频产物都会在...
医生为什么不建议打安徽智飞?医生并没有建议大家服用安徽之飞哦,但是安徽之飞是要求接...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米游社怎么绑定原神角色 米游社原神角色绑定方法分享相关内容...
麻辣香锅的食材,对于喜欢吃麻辣口感的朋友来说他们最抗拒不了的就是这个麻辣香锅,现在...
小编提供的小红书作为当下年轻人都喜欢的生活社交软件,用户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多种不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