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废除科举制,标志着清王朝的行将就木

发布时间:2023-08-31 12:18:07 发布人:hao168

我们且不论科举制的好或者坏,有利还是有弊,单就清光绪帝废除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而言,清王朝已经是到了运转不下去的时候了。状元及第,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耀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总会慢慢的形成

我们且不论科举制的好或者坏,有利还是有弊,单就清光绪帝废除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而言,清王朝已经是到了运转不下去的时候了。

状元及第,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耀

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总会慢慢的形成一种停滞和凝胶态,社会各阶层的上下流通是艰难而小众的。少数得势的权贵把持绝大部分的利益,然后从指缝里漏一些光给极少数的幸运儿。

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一种过程,所以中国才有那么多的世家大族,才有门当户对的门阀鄙视链,才有出身贫寒的饱读诗书之人难敌出身大族不学无术却仍居高位的世家子。

乌衣巷代表的不仅仅是高门大户

在隋朝施行科举之前,中国的王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经历了很多的乱世和朝代更替。而作为普通人,很多时候都只是时代的炮灰,要么是在战火中湮灭要么是在和平年间被地主和权贵欺压。只有大约两三个时期,人才是被主动发掘和渴求的。

一个是战国时期,各国流行变法和图强,这时候中国大地诸国纷争,所谓的大争之世,对人才的渴望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所以这一时期,有很多平民百姓一步登天的故事,身挂六国相印都是寻常事。

百家争鸣,各显神通

第二个时期是汉武帝前期。汉武帝是千古一帝,雄才大略,又极富创新精神,绝不墨守成规。汉武帝下诏求贤是真的在虚心访求。所以汉武帝朝堂才有很多的真正有才之士奔涌而来。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对汉武帝求贤若渴的真实写照。

而汉武帝时期也一直存在着路线之争,到底是尊老还是尊孔的问题,最终拍板定下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也由此开启了两千多年的儒家王朝。是的,王朝虽然起起灭灭,但所有的王朝都是“儒家王朝”

儒家一出,谁与争锋

第三个大规模重用人才而不问出身的时期应该是东汉末年直到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求孔明,曹操倒履相迎许攸等等都是这一时期人才宝贵的真实写照。

曹操是汉武帝之后第二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雄主,英雄从来不问出身和出路。

曹操剧照

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是想说,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到底有多重要。正是有了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才使得那些真正的饱学之士有了一个进步的阶梯,有了一个成功的希望。

而没有科举之前,人才往往是埋没随百草,只有等到特殊时期,或者是大乱世,或者是遇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英明君王才能有发挥作用的机会。

古代士子求学

也正是有了科举制,才有了阶层的正常流通,合法递进。

光绪虽然是在大环境的逼迫下不得已废除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吗,但从此天下士人断了上进之路,砸人饭碗断人钱财,这都是要人命的事情。

想想明末李自成不过是丢了一份不怎么样的工作就气急败坏的造反最后亲手葬送了明王朝。到了光绪这儿,这清朝也就确实没的几年可以蹦跶了。

旧时王谢燕

新中国建立之后,当兵和考大学是人生的两大出路。很多人都是通过高考来实现人生的跃升和命运的改变的,直到现在,高考考上一个好大学仍然是值得庆幸和幸运的事情,也很大程度上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我们现代人的阶梯和幸运。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