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生命最后时刻:一顿饭顶秘书十天饭量,像只鸭子般摇摇晃晃

发布时间:2023-08-31 13:41:01 发布人:hao168

“袁世凯入场,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向主席台,他的体态臃肿且有病容。”这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时,《泰晤士报》的记者莫里循记下的一句话。莫里循的话一语中的,袁世凯此时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

袁世凯入场,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向主席台,他的体态臃肿且有病容。”

这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时,《泰晤士报》的记者莫里循记下的一句话。

莫里循的话一语中的,袁世凯此时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像只鸭子般摇摇晃晃”、“体态臃肿”、“有病容”等特征,均是后来他短命的征兆。

从1912年3月10日病态明显,到1916年6月6日一命呜呼,袁世凯享受的好日子不过4年3个月,活了58岁。

人们不禁要问,这4年3个月,在袁世凯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1913年,袁世凯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改制的心就已蠢蠢欲动。

1915年5月,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帝国主义对他“称帝”的支持,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一下子成为了全中国最有权力的人。

当时的日本的东京报纸还评论说“袁氏总揽中国之统治权”,同时鼓吹“袁改行帝制,尤与事实相合!”

当时袁世凯的身边,一大帮邀功媚宠的奸佞大蛀,他的亲信、大将,一个个想着做开国元勋,他的儿子也做着美梦。

此时的内外形势,对袁世凯的呼声极高。

都说“民为水,君为舟”,袁世凯深知这一点,他一直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的,还是一份报纸。

历史记载,袁世凯曾整天躲在他中南海的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他所能了解到的外界对他的呼声,一是他的亲信口耳相传,二是当时的《顺天时报》。

袁世凯尤爱看报,以为有了此报便可足不出户知天下,却不知道这份《顺天时报》,恰是他身边最亲信之人为他量身定制的,与外界真实的《顺天时报》并不一样。

而这个伪造报纸之人,正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

袁克定是当时叫嚣“帝制”最疯狂的人,据说他还私下里刻了一枚十分精致的大金印。

为了自己的梦想,袁克定一直奔走疾呼,又经常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在与袁世凯相处中,袁克定发现日本人的态度袁世凯尤为重视,而当时《顺天时报》已成日本帝国主义的喉舌,袁世凯最爱看。

袁克定了解袁世凯的心思,他就是想在报纸上看日本人的态度,以决定自己是否称帝。

于是为了扶父亲登上大位,袁克定勾结内外,打造了一版对袁世凯称帝“利好”的《顺天时报》,每天让人定时送给袁世凯看。

袁世凯看后大喜,加上身边亲信大臣和儿子的怂恿,稀里糊涂地便于1915年12月12日称帝。

然而称帝后,外界的反应却不如袁世凯之前想的那样众望所归,反而是骂声一片,南方更是直接出现了蔡锷等“讨袁护国军”。

直到称帝后的一天,袁世凯才从三女儿袁静雪那里得知,自己是被人设计了。

袁世凯有32个子女,15个女儿中,只有三女儿袁静雪最为聪明伶俐,最得袁世凯喜欢。

一天,袁静雪发现家里的《顺天时报》与一张从外面拿回来包东西的《顺天时报》,内容大相径庭,马上就知道有鬼,告诉了袁世凯。

袁世凯一气之下,召集了家中所有人逐个逼问,这才弄清楚袁克定伪造报纸,搅乱混视听的事实。

一想到儿子的所作所为,袁世凯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当即关起了门抓来皮鞭,对着袁克定就是一顿猛抽,边打还边大声呼嚎袁克定“欺父误国!”

自此之后,在内外双重打击之下,袁世凯一病不起,彻底沦为了一个吃喝拉撒都要家中仆人照料之人。

被儿子坑害抑郁成疾,或是袁世凯去世的一大诱因。

袁世凯知道被儿子坑害后,虽是一副日薄西山的模样,然而在这之前,他的生活状态,俨然是另一个状态。

袁世凯虽出生官宦之家,但由于他父亲去世得早,因此他早年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据说,袁世凯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绿林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意生活,曾对他母亲说道——“等儿子当了大官,一定让您每顿饭都能吃上涮肉。”(涮肉是当时北京最显贵的吃法)

所以等袁世凯真的发迹当官之后,他几乎是顿顿无肉不欢

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在去朝鲜前,照片里袁世凯的身材还略显健朗。

可是从朝鲜回来后,尤其在小站练兵那段时间,他的身材就粗了好几圈,想来都是因为他无肉不欢的缘故。

除了吃肉之外,袁世凯还特别喜欢食用大补之物。

据多处历史铭文记载,袁世凯二十五岁左右当了官之后,就开始每天大把地往嘴里塞人参、鹿茸。

当了大官之后,袁世凯又整出了滋补新花样,他专门找了两个奶妈,供应他喝鲜奶。

吃得大补之物就更多了,据他当时的管家陶树德回忆——

袁每天凌晨五时左右起床,进办公室批阅一文件,然后喝茶、吃牛肉汁、鸡汁;七时进早点,包子四色,鸡丝面一碗(一般仅吃包子一两个);

十时左右,进鹿茸一盖碗。十一时许,进人参一杯。中午十二时午餐;下午的点心为西餐,然后服自制活络丹、海狗肾。七时晚餐。

更要命的是,袁世凯的食量还十分惊人。

袁世凯的秘书张一麐后来曝出:“袁先食鸡子(鸡蛋)二十枚,继而进蛋糕一蒸笼,剖食皆尽。余私意此二十鸡蛋一盘蛋糕,余食之可供十日。无怪其精力过人也……

袁世凯一顿饭,就顶秘书十天的份量,加上他终日大门不出,又妻妾成群纵欲过度,且缺少必要的运动,也难怪他落入短命的结局。

据袁世凯死后民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袁世凯当时不过是个153厘米的小个子,然而体重却有166斤。

这样臃肿的身材若不生病,实乃咄咄怪事。

显而易见,过度肥胖,也是杀死袁世凯的一大诱因。

袁世凯是地道的汉人,然而他却崇尚满人那一套饮食习惯,终日无肉不欢。

然而满汉毕竟有别,就像我们今天一样,吃惯了米饭的南方人的肠胃,必定吃不惯北方的面条馒头,勉强的话只会加重肠胃负担,久而久之落下暗疾。

现代人类社会学已经证实,人类的饮食习惯,是早就根据血统、民族,遗传在基因里根深蒂固的。

我们的汉人老祖宗主事农桑,食用的一般是五谷杂粮,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针对五谷杂粮易消化的肠胃。

满人祖宗通古斯人,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习惯吃肉,自然让他们养出了能够消化大量肉食的肠胃。

所以袁世凯学通古斯人无肉不欢、胡吃海塞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一个“反人类”的举动,乃取死之道。

据袁世凯的身边人回忆“袁因食用肉食、滋补之物过度,使之常患牙痛,更有便秘隐疾,须每隔两三天请中医诊治或灌肠……

由此可见,袁世凯没有满人的胃,却要做满人的事,身体自然遭不住。

加上他服用了大量滋补之物,又不爱运动,自然导致内火不泄,药力积累,慢慢成为诱发他各种病症的暗毒。

如今我们从《民国军阀书系》、《中华帝国史》和《袁世凯传》等典籍来看,晚年时期的袁世凯,至少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等病。

当然,导致他一命呜呼的,还是与当时民国政府的对外公告一样,那就是“尿毒症”。

《民国军阀书系》记载,袁世凯生前一直有头晕的毛病,有一次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倒栽葱晕倒。

按照现代医学来说,这就是典型的高血压症状。

现代医学,高血压

与此同时,《袁世凯传》则说他有“摄护腺肿胀”的病症,并且一直未能治愈,加上他妻妾成群纵欲过度,导致肾功能衰退,久而久之生成了尿毒症。

关于袁世凯的死因是尿毒症,也可以从德国医生巴勒弟那里得到证实,他曾是为袁世凯诊治的最后一位医生。

据他后来回忆袁世凯生前的症状——“病人恶心、呕吐和腹泻,口中有氨味,齿龈也常发炎,口腔粘膜也已溃烂出血,且无法制止。患者嗜睡、抽搐和昏迷。腹肿胀、浮肿、不能平卧等,面部呈黄紫色。

稍微了解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晚期尿毒症的病理表现。

由此可见,杀死袁世凯的真凶,当然是“尿毒症”无疑。

袁世凯死后的葬礼规格极高,原本按照袁世凯生前的意思是“余死骸勿付国葬,由袁家自行料理。”

然而新上任的黎元洪却不敢这么做,唯恐被袁亲信责难报复,遂发表了感人肺腑的对外悼词,并承诺袁世凯葬礼由国务院承办,而且要以“国葬”的规格做到葬礼“务极隆重”。

为了袁世凯的葬礼过得去,黎元洪直接让财政部拨出了50万银元的巨款,后又和徐世昌、段祺瑞等8人,一起凑了25万银元,总共75万银元,为袁世凯打造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国葬,规格之隆重无以复加。

袁世凯的祖籍是河南项城,但是因为早年与兄弟闹掰的缘故,他发誓至死不回项城,而是生前在距离项城不远的安阳选了一块百年之后的福地。

按照袁世凯的遗嘱,他死后当归葬在安阳。

据历史记载,袁世凯死后,先在北京停灵21天,6月27号才正式开始迁灵。

迁灵那天,声势可谓隆重至极,浩浩荡荡的丧葬队从中南海的新华门出,过长安右门,沿天安门再过中华门、正阳门,到前门西车站。

中华门

据目睹这场葬礼的人后来回忆,袁世凯的葬礼中西合璧,声势无比浩大,光抬他灵柩皇杠的人就有112人。

袁世凯的灵柩最终通过火车经平汉线,运抵安阳,并于当天下葬。

袁世凯死后,曾留下32名子女,其中17位儿子,15位女儿。

在诸多子女中唯有老大袁克定和老二袁克文最为引人瞩目,其他人都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彻底湮没在历史云烟中。

袁克定作为当年鼓吹袁世凯“帝制”的主谋之一,最惹人注目。

然而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却像霜打的茄子一般,万念俱灰,再也无心昔日的王图霸业。

从此,他隐居起来,做了一名闲散富家翁,并最终于1955年去世,活了77岁。

在袁世凯诸多子女中,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次子袁克文。

袁克文生得极其俊秀,而且才华横溢,被时人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他不喜束缚,又放荡不羁,尤为难得的是,其骨子里有着心系苍生的博大胸怀,并促使他最终走到了袁世凯的对立面。

袁世凯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多数时候袁克文是不在身边的,因此袁家的大小事情都是由袁克定一手把控,因此袁家留给袁克文的家财并不多。

袁克文离开袁家之后,为求自保,加入了青帮,并成为了青帮大头目。

袁世凯死后,袁家家道中落,袁克文再无万贯家财可供挥霍,大多数时间在上海以变卖生平收藏字画为生。

最终,袁克文于1931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活了41岁。

然而与父亲袁世凯,哥哥袁克定不同,袁克文的社会风评却极佳。

他葬礼那天,整副身家连20块银元都拿不出,葬礼还是由青帮出面为其一手操办的。

袁克文葬礼那天,出席他葬礼的人,从政府官员,到文化名人,再到基层的农民、和尚、术士等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更为出奇的是,竟有一支从各地赶来的一千多名风流女子组成的丧葬队。

她们个个无不头束白绳,胸配丧徽,一路哭哭啼啼地送袁克文上路。

袁克文民国佳公子的大名,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袁家随着一代、二代的陨落而渐渐家道中落,但是家风却一代比一代长青夺目,尤其是袁克文一脉。

袁克文死后曾留下四子三女,他们在袁克文的影响下,都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其中长子袁家骝和他的妻子吴健雄,俱成为了后来世界闻名的物理大师,连周总理也曾夸赞道——“你们袁家人,真是一代比一代进步!

袁世凯一生,趋炎附势,权欲熏心,是公认的“卖国贼”。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曾经所追逐的“王图霸业”,丝毫没有给袁家带来半点好名声,反而落下千古骂名。

最终替袁家稍稍博回一点名声的,恰恰是他曾经最看不起的次子袁克文一脉。

可见袁世凯不仅心眼不好,眼神也不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睁眼瞎”。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