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元年,大明朝廷刚刚从”土木之变“的慌乱之中逐渐稳定下来,英国公张家的一个孩子,正跪伏在大殿上聆听皇帝的圣旨。孩子只有十岁,第一次入殿使他显得格外紧张,幼小的身躯似乎在微微颤抖。这一天是这个孩子袭爵
景泰元年,大明朝廷刚刚从”土木之变“的慌乱之中逐渐稳定下来,英国公张家的一个孩子,正跪伏在大殿上聆听皇帝的圣旨。孩子只有十岁,第一次入殿使他显得格外紧张,幼小的身躯似乎在微微颤抖。这一天是这个孩子袭爵的日子,家族的两个叔父正站在不远处,满脸欣慰地点着头。
成化九年,皇帝站在京师西苑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手搭凉棚地望着校场上一个英气十足的年轻人骑马射箭。年轻人器宇轩昂,威风凛凛,即便身在众多驰骋沙场的老将中,气势也毫不示弱。在疾驰的骏马上,他稳稳地取箭,搭弓,松指,羽箭划出漂亮的抛物线,精准地射中靶心。
正德四年,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坐在太师椅上,神情烦躁地翻阅着手中的一封文书。文书上是言官弹劾其不法之事的内容,而同样的奏疏此刻在皇帝的书桌前应该也有一份。老人叹了口气,忽然觉得有些疲惫。到了离开朝堂的时候了,老人心里默默地想着,也终于下了一个决心。
故宫
张懋(
mào)
,大明第二代英国公,靖难功勋张玉之孙,累朝老臣张辅之子。英国公的这个头衔,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其份量有多重。英国公系一共传了九代,直到其九世孙在崇祯十六年为大顺军所杀,方才停止袭爵。
整个家族与大明王朝命运高度捆绑,家族成员与皇室宗亲关系密切,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世族之一。
比起爷爷张玉,父亲张辅,张懋的事迹反而相对鲜为人知。张懋一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实战,但却手握兵权四十余年,历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朝,在军务、朝政、典仪等诸多方面深度参与。
英国公的牌子虽然够响,但能做到张懋这种程度,显然与其自身能力和时局发展密切相关。而聊聊张懋,我们能够贯穿大明五代君主的政治格局,能够从其身上了解所谓的大明功勋集团到底在历史上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明朝将领
张懋是在景泰元年袭爵的,当时他的虚龄只有10岁。也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在几个月前,父亲张辅战死在了土木堡,一起陪葬的还有大明几十万主力军和数十位朝中大臣。
张辅是在正统十四年八月战死,张懋是在景泰元年五月袭爵的,中间大概差了八个月的时间。有人说这个时间有点长,张懋的袭爵过程应该是遇到过麻烦。但我认为,麻烦虽然有,但张懋的袭爵整体上是顺利的。
第一,张懋袭爵时,刚刚经历了动荡的时局。
“土木之变”,蒙古也先部南下,明代宗朱祁钰登基,“北京保卫战”的打响,还有文官集团对权宦王振一党的清洗,当时的大明朝堂可谓多事之秋,人心混乱。以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关乎国运的大事,张懋的袭爵怎么看都不合时宜。而朝局一稳定下来,张懋便马上袭爵了。
明代宗 朱祁钰
第二,张家与文官集团关系亲近。
张辅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留下的几个顾命大臣之一,与文官“三杨”,胡濙等人,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明英宗朱祁镇后来长大了,要通过王振来夺权,张辅也仍旧坚定地站在文官集团这边,而不像其他勋贵一样主动倒向王振。
第三,“土木之变”的责任不在张辅,张辅一死,张家值得同情。
张辅虽然是累朝老将,但是在英宗御驾亲征的时候,军事话语权是掌握在王振等人手上的。事实上,在正统十年以后,张辅已经被王振排斥出了核心决策圈之外了,所以“土木之变”的决策失利,错不在张辅。张辅的战死,留下张懋这样一个十岁的孩子,也让许多大臣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皇帝出巡
第四,明代宗朱祁钰新君即位,需要拉拢勋贵集团。
张辅是战死在了土木堡,但张家还是有人的。最明显的就是张懋的两个叔叔,都是在军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了。我说过,代宗的上台是与各派势力做了大量的政治交易后取得的结果,勋贵集团自然也是新皇帝要拉拢的对象。
在景泰年间,张懋的二叔是中军都督府的右都督,授太子太保衔;张懋的三叔,也被升为都督,直接掌管着北京的卫戍力量——京营,手握实权。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张懋能够在八个月之后顺利袭爵的原因。
当然,有个八卦也可以说下。
张辅
张懋并非嫡母所出,只是庶出,按理是没有袭爵的资格。但据说有人对张懋的嫡长子哥哥是否是张辅亲生存疑,再加上这个哥哥身体不好,所以最后让张懋袭爵了。
张懋十岁袭爵,也就说明了他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参与不了朝中大事的,因为年纪太小。景泰朝八年,天顺朝八年,我们按照时间来算,到明宪宗登基的成化朝,张懋也就二十出头。
所幸,张懋还有二叔和三叔。整个景泰朝,二叔和三叔一直被委以重任,在代宗想要易储的时候也是坚定地站在皇帝这边。而后来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三叔更是直接深度参与,投机了一把。英宗在天顺年复辟,三叔被授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平侯这样的职称,其在军界的影响力甚至不比当时的“夺门勋贵”石亨小。
明英宗 朱祁镇
只是张懋的两个叔叔在天顺年都相继离世,而“曹石之变”的爆发也让英宗对勋贵集团重新树立了戒心。
在天顺晚期时,张懋两个叔叔的爵位都被英宗拿掉了,整个勋贵集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但张懋英国公这个牌子,还是牢牢地立在那里。
年纪小有年纪小的好处。
一来,张懋年纪小,没有深度参与朝政;而来,张懋的英国公,是成祖朱棣给的,不能说摘就摘了;三来,英宗虽然打压了张家,但并不打算赶尽杀绝,张家人皇帝以后还是要用的。
很显然,张家第三代掌舵人的身份,压在了张懋的身上。
什么叫钟鸣鼎食之家?不是多有钱或者多有权,而是每一代都能出一两个能够在时局中站稳,庇护家族的子孙,这才是真正的豪强世族。
明代市井
在天顺二年的时候,张懋曾经去土木堡祭奠过父亲张辅。与其一同前行的,还有
成国公
朱家。而张家和朱家这次的前往,是在事先请示过英宗的。
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在正统时期,与文官集团亲近的张家,同与宦官集团亲近的朱家,达成了一次和解。英国公和成国公两个世系家族,作为明代勋贵集团的代表人物,重新抱团了。而皇帝允许张懋前去,也在表示对张辅以前亲近文官行为的原谅。
政治就是这么好玩。
成化时期,勋贵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什么?我们可以翻翻成化年一系列大的军事动作,基本都是由实战积功的武将和文臣在领军,而勋贵集团大多被困在京师。
事实上,从“土木之变”和“曹石之变”以后,勋贵集团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了,这也是为什么朱家和张家能够和解的一个直接因素:不抱团不行了。
明代官员
同时,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很有自己主见的皇帝,他不怎么亲近文官集团,却敢用宦官。
比如
汪直
去戍边就是典型代表。所以这个时期,张懋一直比较低调。而且皇帝虽然不重视,但祖上的香火情还是在的,勋贵集团也不是完全不受皇帝待见。
成化九年,在一次阅兵的时候,张懋表现出众,宪宗很满意。次年,就授予了张懋具体的军职——掌中军都督府事。这一年,张懋虚岁34岁。
实际上,在天顺时期,英宗就曾经想要启用过张懋,但都被张懋拒绝了。张懋理由也简单:年纪轻,资历浅,我不配。而到了成化年的时候,张懋的年纪也确实是要出来做些事情了,不然张家一脉可能真的就被埋没了,毕竟在朝中能够有资格发声,是非常重要的。
明宪宗 朱见深
这里又牵涉了一个
五军都督府
的问题。实际上,勋贵集团子弟出来做事,很多人都放在这个衙门。五军都督府,是明初设置的一个机构,当初就是怕兵部一家独大,所以用来制衡文官的。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军都督府逐渐从制衡兵部,变成了与兵部互相制衡,到最后沦落为了兵部的附属机构。
这个趋势本质上,就是文官治国的发展趋势。
三十几岁的张懋掌中军都督府事,看似成为了高级将领,其实在军事上的话语权并不重,因为上面还有一帮兵部的老爷们在呢。事实上,张懋做的一些具体工作,也就是参与一些军事会议,对接衙门上下的协调工作,还是比较琐碎的。
明军
但里面同样有个细节,那就是张懋这次的任命,是经过
廷推
的。廷推的意思,就是大臣们与皇帝一起讨论人事任免。可见,三十几岁的张懋,当时在成化朝,是非常有人缘的,也从侧面证明,
尽管张懋没有经历过阵战,但本身的素养能力,是得到了上下肯定的。
对了,张懋当时还是掌握了一部分军权——五军营。
五军营是“三大营”之一,与神机营、三千营齐名。相对于神机营的火器,三千营的骑兵,五军营算是皇帝的中军大营,兵种齐全,兵力最多。后来,于谦在“土木之变”后改组京军,团营逐渐成为了主力部队。成化时期,宪宗废除团营,重新恢复三大营。
明代京军改制了很多次,大家只需知道五军营的地位便行。
明军
当然,张懋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是仅仅管理军队这么简单。事实上,
从明成祖朱棣以后,所谓的勋贵集团慢慢被排除出了朝廷六部事项之外,更多的是参与到皇室和帝国的礼仪工作上。
祭祀的时候,皇帝懒得去了,就让这些勋贵代君祭祀;公主出嫁了,皇子娶妃了,这些勋贵要么迎亲,要么去下聘;皇子们成年授封了,勋贵们又出来主持仪式;群臣请求立太子了,勋贵们又带头上疏;朝廷要修史著述了,勋贵们就牵头挂名;皇帝要开读书研讨会,勋贵们就负责安排具体细节。等等等等。
而在很多重大的项目上,他们其实没有资格去参与讨论的,只是需要署名或者排序的时候,勋贵们因为爵位高,往往都是排在前几名的,即后来所谓的首班大臣。
明代官员
但张懋毕竟是英国公,是勋贵集团的代表人物,所以还是有些实权的。特别是从弘治时期,在弘治九年张懋被孝宗任命
提督十二团营军务
以后,张懋在朝堂的话语权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其一,到弘治朝以后,张懋已经累朝老臣了,也担任军职十几年了,资格够了;
其二,孝宗前期提升文官势力,压制宦官权势,也间接加深了勋贵集团对军务的参与程度;
其三,张懋之前积攒的好人缘,开始逐步发酵,他在朝中好友诸多。
以上三点,前面两点大家都好理解,第三点是关于张懋做人的。我得承认,作为堂堂英国公,的确
会做人
。
明孝宗 朱佑樘
在成化十年正式接受军职之前,英宗,宪宗好几次要启用张懋,被张懋婉拒,理由我前文说过,但张懋谦卑的态度给皇帝们留下了好印象。
张懋与文官们的关系走得其实挺近的。
翰林院的新人们一来,张懋便会主动去表示亲近,摆酒席,送礼品,各种“屈尊示好”,让这批刚入仕途的新人们如沐春风。朝中大佬更是不能少,比如张懋母亲的墓志铭,就是内阁阁臣徐溥写的。很多文臣在自己的文集中,描述过张懋与他们的互动事迹。
对于宦官,张懋秉持着实用主义。
成化时期汪直得势,要加重武举的权重,张懋举双手赞成;正德年刘瑾和文官们闹得不可开交,张懋明哲保身,从不选边;后来张永成为了宦官集团的代表,张懋又主动为张永请功。
官员酒宴
张懋的很多做法,皇帝都看不下去了,以致于在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曾经训斥过张懋“不作为”,说白了就是墙头草,没担当。
唉,其实我是有点理解张懋的。
张懋也算是跟过好几个皇帝了,皇帝的态度个个不一样,且勋贵子弟们成才的也不多,整体实力不断下降,张懋要是再不跟着时局走,这个英国公估计也快做到头了。
有人统计过张懋的辞官次数和年份,非常有意思。从成化时期开始算,张懋分别在成化二十三年,弘治三年,弘治十二年,弘治十五年,弘治十七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四年,正德六年,正德九年向皇帝们上疏请辞。可以仔细分析下。
龙椅
成化二十三年和弘治十八年,刚好是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的时候,张懋是在试探新君对自己的态度;弘治三年那次,是因为发生了自然灾害,举朝都在学皇帝“下罪己诏”;弘治十二年和弘治十五年的时候,是因为张懋觉得自己做事被文官掣肘,向皇帝诉委屈;弘治十七年和正德四年,是因为被人弹劾了,张懋以退为进。而正德六年以后,张懋的请辞,应该是真的累了,老了。
以上这些例子,一方面说明了张懋颇懂人心,善用局势,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也证明了一件事:张懋貌似位高权重,但在朝廷的话语权真的不大。
正德时期,武宗是走尚武路线的。但从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一直是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来制衡文官体系的。刘瑾被诛后,武宗的核心团队,又从宦官转移到了边军将领这边,以江彬为典型代表。
明武宗 朱厚照
在这个时候,张懋这群勋贵子弟,其影响力又被进一步削弱。而在正德四年的时候,张懋已经快70岁了。
张懋对皇帝的判断是准确的,正德四年,武宗在假模假样地装了一会为难之后,拿掉了张懋掌管京军的职务,改回提督五军营。这显然是在为“去张懋化”做准备。
正德九年,武宗正式批准了张懋的请辞,解除了张懋的所有兵权。次年,张懋离世,享年七十有六。
书签药裹客窗间,一月吟成病里闲。日日相看好颜色,人情谁得似青山。
王世贞曾经评价张懋:
为公者六十六年,为太师者二十五年,握兵柄者四十年,再知经筵,监修国史,十主恩荣,宴郊祀宗庙,多遣代行。富侈为东第冠,后庭数百人,皆曳罗绮……而生平无他艺能,以敦重善为仪而已。
好一句“
以敦重善为仪而已
”。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朝史暮想,独家原创。
圣物是指数量有限的不同消耗品,用于治疗玩家,并提供不同的奖励。 圣物的作用取代了龙之...
美女图片在网上随便一搜,就非常多,各种美女图片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白羊座今日运势太懒散容易丧失积极性,财运欠佳,没有散财的危险,却也难逃拮据的状况,...
牙疼怎么止疼最快,可以用冰袋冷敷牙齿减轻疼痛,或者用生理盐水冲洗牙龈,下面小编为大...
蜜芽加密通道入口2021破解版-免费视频资源都是滚动更新的,网友:再也不怕片荒!!小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