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在战事繁忙之际,还栽种了200万棵柳树?

发布时间:2023-09-01 15:25:26 发布人:hao168

“飓风昼卷阴云昏,巨舶如山驱火轮。” 明亮晴朗的白天忽然刮起了狂风,吹来了阴云,遮住了太阳,周围就这样昏暗了下来,如山大的、像铁皮怪物一样的军舰驱动着马达逐渐靠近。也许当时的天气并不是像这样的,但人们

“飓风昼卷阴云昏,巨舶如山驱火轮。” 明亮晴朗的白天忽然刮起了狂风,吹来了阴云,遮住了太阳,周围就这样昏暗了下来,如山大的、像铁皮怪物一样的军舰驱动着马达逐渐靠近。

也许当时的天气并不是像这样的,但人们惊恐慌张的心情正需要它。“番儿船头擂大鼓,碧眼鬼奴出杀人”,这片修罗之地怎一个惨字了得。这便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小个片段。

那样一个充斥着恐惧的阶段,有国人尽着最大的努力去思考着、抵抗着,我们的国门被打开了,被枪炮打开了,此后数年的悲惨和挣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如此的残酷。

而我们今天的视角是左宗棠的新疆收复之路和路上的杨柳奇观。

依依杨柳情

杨柳,枝条柔美和谐,生命力较为顽强,有惜别、思乡之意,正是这杨柳,为左宗棠所爱。

181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的左宗棠自少年起便有鸿鹄之志,他博览群书,知识所涵盖的范围里,不仅仅有科举考试之学,还有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水利等,可称之为全才。

湖南长沙的环境,给了杨柳极大的生存空间,当地更有各种和柳树相关的习俗,说其为柳乡也不为过。

生活在这样一个满是杨柳诗意的地方,左宗棠对杨柳的爱恋也是对家乡的爱恋。就杨柳而言,左宗棠可与五柳先生陶渊明这一志同道合之士来畅谈一场;就志向而言,左宗棠可与周亚夫一起诗酒战场。

左宗棠在西北担任钦差大臣和陕甘总督时,在自己的总督府里种了许多柳树。而陶渊明的居所处是“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更是自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自身性格也像柳树那般飘逸清隽,有着大自然的灵气,也热爱着这大自然,只愿追逐那恬静和诗意,更是向往那归隐田园之路,即使在生计所迫之时为官,也没有放下本心,最终辞官归隐,拒绝一切出仕的机会,给了自己一个成为诗意的机会。

左宗棠军队的路过之地皆被栽种了柳树,日积累月之下,栽种在西北地区栽种了约两百万棵柳树。

周亚夫守卫的细柳地区,也是种植了许多柳树,这里还屯着周亚夫的兵,军队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周亚夫更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细柳营逐渐成为了优秀将帅代名词,更有星相学和《周易》相关注解的加持,柳树与军营便结下良缘。

卓卓战绩立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一个胜利的结果,而过程中又是怎样一番风景。

1871年,在整个国家动荡的大背景下,新疆也不例外地卷入列强的争夺漩涡之中,伊犁更是被沙俄趁机占领了。

左宗棠在其后临危受命,细细分析局势之下,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军队行进过程中,我们可以就生活必须品来分析一下他们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食物,民以食为天,将士们也是血肉之躯,需要果腹之物,但西北地区气候恶劣,粮食稀少;其次是衣物,作为保暖的工具,军队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充足提供。

而左宗棠想到了应对之策,左宗棠让先锋部队在哈密地区驻军,进行水利的修建,然后屯田积谷,同时,向周围四个途径采买粮食:甘肃河西、包头归化宁夏、新疆东部、俄国人,衣物补给更是不在话下。

1878年,由英、俄两国主导的阿古伯之乱告一段落,布鲁特14个部落也相继归附,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左宗棠就收复了初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1年,在各军的努力下,中俄签订了《中俄伊利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

塞外杨柳思

在地图上,从潼关开始,通过河西走廊,到达哈密,再分两条延伸到南疆和北疆,这条全长4000多公里的道路的两侧上,都是柳树的身影。

相比于当下的治沙政策,当时的左宗棠也许并没有想那么多,也许考虑得比我们更长远,但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人们将它栽种的柳树命名为“左公柳”。

就左宗棠栽种柳树的原因做以下分析:

其一,便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塞外行进的过程中,左宗棠会想起湖南长沙里那一棵棵的柳树,而西北地区十分荒凉,看着自己空空荡荡的居所,左宗棠种上了柳树,看着这里的柳树,别又像回到了家乡一样。

其二,出于环境考虑,为西北今后的发展考虑,如此荒无人烟、人迹罕至,白白浪费了大片的土地,不如改善土质,从种柳树做起,既可以防风固沙,又可以改善气候,所以行军路上的一棵棵杨柳便这样出现了,且柳树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新疆也成功地存活了下来,。

其三,左宗棠对于自然有自己的热爱,对祖国有自己的责任,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让他无法忽视眼前荒凉的情景。

也许我们不用思考为什么,因为左宗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柳树,还有他的责任和精神,他的爱国情怀,他的理想信念。他为后世所做的一切,都经由历史证明,我们应该万分感谢。

小结:

战事繁忙之际,还能统筹规划,也许种柳树只是一时兴起的一个念头,但决定种下去一定经过深思熟虑的。

也许是为了锻炼士兵们的体力,也许是为了扰乱敌方的猜测,也许是为了保护环境,也许是为粮食不足做准备,也许是从在家乡开始就筹划准备……

总之,我们不是左宗棠,无法准确猜测他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感激,感激他所做的一切,感激他为祖国的付出,付出汗水,付出鲜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