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有多厉害:胡适提出一问题,无人回答,只有他答出

发布时间:2023-09-01 15:26:38 发布人:hao16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幼年时说的话。后来的周总理的确也验证了这句话,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中国的崛起做了贡献。还有这么一位也是十分热爱读书,少年立志为中国做出贡献,他就是梁启超。他的成就与他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幼年时说的话。后来的周总理的确也验证了这句话,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中国的崛起做了贡献。

还有这么一位也是十分热爱读书,少年立志为中国做出贡献,他就是梁启超。

他的成就与他热爱读书是息息相关的。

热爱读书的爱国有志青年

梁启超有着超于常人的读书天赋,思维十分的灵敏。胡适曾经在课堂上说没有任何一个古人写过猪,而课堂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举出反例。

只有梁启超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完美的反驳了这句话,连胡适都对他赞赏不已。

不过之所以他可以举出这个反例,是因为梁启超早年读过很多的书籍,因此学识渊博。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父亲和祖父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势力。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曾参与过政事,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怀。

梁启超自幼学习识字,读过很多的传统文化,也听过很多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那份沉甸甸的爱国情怀从小就深深根种在梁启超心中

。他自幼读过很多的书籍,让他腹有诗书气。

科举是当时可以做官的唯一出路,八股文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他十岁开始参加考试,他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传统文化转而学习了八股文。考试的失败让他对八股文有着深深的厌倦,他讨厌这种禁锢保守的思想。后来他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举人。也开始了自己变法维新,改变中国落后风貌的道路。

受启发,立志变法改良

梁启超从小见过中国落后的风貌,落后的风俗文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帝国主义不断地侵袭中国,而梁启超的爱国情怀激发他维新变法。梁启超在1890年参加会试回来的路上,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使他对西方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西方的自由风格,他也希望中国可以变成那样的开明发达。

梁启超十分的善于结交,通过朋友他认识了康有为,在交谈中,他发现康有为与他志趣相投,有着一样的想法,两人逐渐成为了好友。他开始退出旧式的学堂,投入康门。

与康有为一起研究变法,研究途中他逐渐接受了康有为变法的理论。两人日日夜夜研究,开始了维新变法的道路。

在万木草堂的教学,给了梁启超更加浓厚的兴趣。

这是梁启超人生重要的一步,这让他走出了自己的小环境,迈进了社会。

对自己的维新变法有了更深的见解。万木草堂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变了梁启超原有的传统思想。

开拓了他的视野和境界,这为他以后在思想舆论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变法失败,著书立作

康有为梁启超经过自己的努力开始了维新变法的道路

。他们的思想在现代人看来很先进,比如从小处着手禁止缠足,废除一些旧习俗。从大的方面说学习西方的政治文化,让落后保守的中国开放走向世界。

可是在那时候旧贵族势力很大,他们的变法维新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贵族们开始打击压制他们,即使有溥仪的支持也无济于事,因为当时溥仪不过是慈禧太后掌控权力的一个工具,没有什么实用性。

因此最终因为没有广泛的支持和强硬的后台,变法最终失败了

。失败后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打击很大,不过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下去,尽管变法失败仕途失意,还是没有放弃写作。

据估计,他一年大约写下四十万的字。他留下的作品都十分的有教育意义。有着新时代中国的开放气息。

而且梁启超虽然大半生都投身于改革事业,但是他从小接触的还是传统文化,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

经过多次的政治失败,那时的他年事已高,放弃从事半生的政治事业。毅然决然的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传统文化。他晚年用自己的传统文化致力于改变世界落后的面貌。

他这一生就这样忙忙碌碌致力于变法图强中度过了。

结语

梁启超一生在我认为是十分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他是一个有志少年,在自己少年时期就有大的志向。他是一个伟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投身于改革事业,致力于为中国的变法图强

。他也是一个勇敢不畏世俗的人,在当时那个社会黑暗的年代,他可以不惧世俗的眼光,为了变法不惧一切。为了自己的理想不畏世俗的眼光。

梁启超是一个敢想敢干有胆有为的人。如果有一个很正确的想法,那就一直坚定自己的想法,一条路走到黑。不畏世俗的眼光!

愿你们都可以勇敢的做自己!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