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不该是笔糊涂账新京报快评

发布时间:2023-09-01 21:50:02 发布人:hao168

▲如果餐厅大量菜品都是预制菜,却不明确告知消费者,不诚信也不合法。图/新华社“如果早知道酒店用那么多预制菜,我们肯定不会来这家了。”方便、快捷的预制菜,再次引发关注。据法治日报报道,不久前,有一对新人

▲如果餐厅大量菜品都是预制菜,却不明确告知消费者,不诚信也不合法。图/新华社

“如果早知道酒店用那么多预制菜,我们肯定不会来这家了。”方便、快捷的预制菜,再次引发关注。

据法治日报报道,不久前,有一对新人在某知名酒店订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婚宴套餐,宴会后才被亲友告知,婚宴16道菜有七成是预制菜,新人直言不该来这家酒店,“感觉没档次,更怕来宾觉得我们没诚意”。

这对新人的“吐槽”,引发了不少网友共鸣。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外出就餐不希望点到预制菜,有一些饭店使用预制菜却不明确告知,预制菜质量不佳等问题频频引发“吐槽”。这也提醒,餐厅使用预制菜,不能成为一本糊涂账。

近些年,预制菜越来越流行。电商平台上,各类面向外卖商户的“料理包”五花八门;一些商店、超市里,开始设置专门的预制菜售卖柜台或区域;生产制造端,多个预制菜企业也加快市场扩张步伐,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各种口味和菜品的预制菜,越来越多地走上老百姓餐桌的同时,相关数据显示,一些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也很高,部分餐厅甚至八成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

不过,市场规模和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预制菜本身也承受着不小考验。比如,尽管一些地方出台了地方标准,但专门统一的预制菜国家标准仍旧缺乏。也因此,预制菜的成分、营养、添加剂等各项指标,仍是“各自为战”。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预制菜需求大户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的透明度,常常是不明不白,心里打鼓。如报道所提及,为了追求利润和出餐效率,部分餐厅八成以上菜品已经是预制菜,却对消费者缺乏充分告知,这显然不诚信也不合法。

从诚信角度说,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企业和商家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恪守诚实信用的边界,不能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在预制菜仍存在较大争议的现实背景下,餐厅有责任事先告知。

从法律角度看,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也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拒绝餐厅使用预制菜。

▲2023年2月24日,湖南省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家预制菜企业工作人员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图/新华社

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而不明确告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往深层次看,明明是提前数天或数月备货的预制菜,经过简单加热或炒制就端上了桌,大摇大摆成了“新鲜现做”“大厨手艺”,涉嫌虚假宣传或者消费欺诈。

当前,一些餐饮企业和商家使用预制菜较为随意,而消费者常常蒙在鼓里,后知后觉。想要维权,也往往难有证据。这背后,既有预制菜使用场景和频率上缺乏强制规范的现实,也有餐饮行业作业流程相对“封闭”的特殊性。

然而,这也不是放任预制菜“戴面纱”的理由。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而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企业,占比达80%。为此,要求餐饮企业明确告知消费者是否使用了预制菜,别让预制菜在餐厅冒充“大厨手艺”,更显迫切。

不论从政策鼓励,还是资源引导,抑或是市场需求看,预制菜无疑大有前景。为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其生产、流通、储存、使用和回收等各环节,都要有清晰的标准兜底,引导其从粗放发展走向规范有序。

对此,餐饮企业和商家需要多些自律自觉,对使用菜品的来源、是否为预制菜、制作工艺等要素,主动明明白白公示。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大抽查暗访和执法力度,对市场乱象和消费者投诉及时高效处理。

而从长远看,则是尽快建立起预制菜全链条的国家统一标准,明确预制菜各环节的生产流通使用规范,方能让消费者吃得明白,也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撰稿 / 林风(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翟永军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