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举办“千叟宴”,为何老寿星们御膳过后,回家就接连生病死去

发布时间:2023-09-02 07:45:14 发布人:hao168

前言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七十古稀,能活到老年是非常难得的事。为了庆祝长寿和尊老,清朝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分别举办了盛大的“千叟宴”,邀请全国各地的老人前来祝寿。然而好心办坏事,宴后多名老人不幸病殁,

前言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七十古稀,能活到老年是非常难得的事。为了庆祝长寿和尊老,清朝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分别举办了盛大的“千叟宴”,邀请全国各地的老人前来祝寿。然而好心办坏事,宴后多名老人不幸病殁,成为一段不为后人所知的往事。

康熙六十大寿,首开千叟宴之例

康熙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计执政六十一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迎来六十大寿。朝中百官纷纷献上寿礼,满城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

康熙倍感荣幸,想要一个隆重而又富有意义的方式来庆祝。当时的康熙身体强健,仍然精力充沛,继续处理朝政时也毫不费力。他认为上天眷顾,能让他统治这么长时间,正是因为老天爷看重他励精图治的品质。

康熙决定举办一场不同寻常的宴会,邀请天下老人来京城祝寿,以示对长者的敬重之情。这场宴会被定名为“千叟宴”,在畅春园隆重举行。

畅春园是皇家的行宫花园,位于北京城外,景色秀美,空气清新。为了这场盛会,园内的湖泊都铺上了毡子,供老人们闲坐。沿着游廊,摆满了果品点心,供老人尽情享用。按照标准,凡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受邀。消息一出,全国各地对这场宴会反响强烈,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老百姓,只要家中有老人,都积极报名参加。

到了宴会当天,北京城外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祝寿的老人络绎不绝地来到畅春园,据记载共有一千九百余人。年纪最大的一位来自山东,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

康熙十分高兴,他亲自在宴会上赋诗一首,以记载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在宴席上,老人们都收到了丰厚的赏赐,感激万分。这场盛会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人们更加重视敬老尊贤,老人的地位也得到提升。康熙对此也十分欣慰。

康熙七十大寿,再举千叟宴之盛

时光荏苒,转眼间康熙已满六十九岁,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七个十年。康熙决定再次举办千叟宴,并把规模做得更大、更盛,以庆祝自己的七十华诞。

这次千叟宴的地点改在北京的乾清宫举行。乾清宫气派非凡,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场所,选在这里展现这场宴会的重要性。

消息传出后,各地官员和百姓再次踊跃报名。与十年前一样,老人们提前数日就来到京城,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京城的朝鲜、蒙古等国使节也受邀前来,可见宴会的规模之大。宴会当天,宾客们穿着盛装,康熙则身着九五之服端坐高位。一时间,乐声飘扬,美酒佳肴,老人们尽享天伦之乐。

在席间方寸之间,康熙巡视左右,神情亲和,与老人们调笑寒暄。许多老人都是头一次见到天子与他们言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最令康熙欣喜的是,来自温州的一位百岁老人郭某,身体硬朗,精神奕奕。康熙即席赋诗一首,以示对他的敬重和赞叹之情。

这场千叟宴轰动一时,被誉为清朝建立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宴会。它也深深影响了康熙的儿子弘历,日后弘历登基为乾隆帝,也仿效父亲两次举办千叟宴。

乾隆效法,再开千叟之例

时过境迁,康熙驾崩,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崇敬其父,在许多方面效法康熙。乾隆五十年,国泰民安,乾隆决定仿照父亲的先例,举办一次千叟宴。

这次宴会在乾清宫举行,邀请老人标准提高到七十岁以上。宴请老人的名额也增加到三千人。现场盛况空前,乾隆更是笑容满面。

在席间,乾隆遇见一位来自温州,已过百岁高龄的老人郭某。乾隆高兴之余,让大臣纪晓岚即兴为郭老赋对。纪晓岚思索后,提笔写下:“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乾隆看后大加赞赏,更加高兴。

宴会结束后,乾隆下旨,凡九十岁以上老人,一律赐予七品顶戴;百岁以上老人,赐予六品顶戴。老人们都激动不已,称颂皇恩浩荡。

这场千叟宴被文人墨客誉为“万古未有之盛举”。乾隆也对自己延续父亲遗志,举办成功的宴会感到异常满意和骄傲。

老人宴后离奇死去,糟蹋人命枉学圣贤

可喜的场面背后,却暗藏杀机。

宴会结束后,许多老人陆续返乡。然而接下来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这些参加过千叟宴的老人,回家后接连病倒,最终相继离世。

此事传到乾隆耳中,乾隆大为紧张,立即派人深入调查。经过细细探讨,才发现这场本意良好的千叟宴,竟成了害死老人的罪魁祸首。

问题出在多方面。首先,乾隆定的老人标准比康熙时高了许多,直接提升到七十岁以上。这些老人抵抗力本就较弱。

其次,北京一月天寒,但宴会在露天进行,老人们冻坏了身子。菜肴又以满族菜式为主,太过油腻,老人消化不良。

还有,老人来回奔波劳顿,又坐颠簸车辗转回家,早已身体不支。

种种因素导致老人们接连染病,这与乾隆的美意相去甚远。听说此事的乾隆陷入自责,但想到这会打击老人们的兴致,也只能忍痛作罢。

再开千叟宴,悼念先帝遗志

乾隆六十年,乾隆让位给儿子嘉庆。次年正月,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再次开千叟宴,向老人们告别。

这是乾隆向父亲康熙致敬的方式。他邀请三千余名老人来赴宴,规模再创新高。现场盛况空前,乐声笑语不断。

乾隆虽已八十六岁,但仍神采奕奕。他笑吟登场,让老人们起立欢呼。现场响彻万岁之声,场面热烈非凡。

在这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千叟宴上,乾隆留下上千首答谢诗词。他沉浸在这难得的激动与感动中,全然不知,这宴席结束后,又有多少老人将不幸离世。

好意难掩恶果,千叟宴成毒饵

有传言称,乾隆的第二次千叟宴结束后,参与老人去世的情况同样严重。

乾隆一心想要超越父亲,举办史无前例的盛会。哪怕老人的死亡正发生在身边,他也再难看清这场宴会的本质。

一心追求形式上的盛大与奢靡,却置生命于不顾,可见乾隆晚年的心态已然膨胀自满,远离理性与仁爱。

当上朝臣探听到老人死讯,也再不敢声张,只能任由灾难继续发生。

一个本可体现人道关怀的千叟宴,被形式主义化为权力寻欢的工具。表面上金碧辉煌,内核却已腐朽不堪。这也成为清朝在鼎盛之后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

善举欠思虑,种福报应弥深

千叟宴的设立,出于康熙和乾隆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意,本是一件善事。然而善举之后,老人却接连死去,令人扼腕叹息。

其中,康熙的初衷可圈可点。但他过于简单地以宴席来展现照顾,却未考虑各种复杂情况可能带来的伤害。这成为日后乾隆重复错误的起因。

乾隆更是一味地比形式,不顾后果。他本可避免老人病故,却视而不见。这已成为他晚年心性骄傲自满的表现。

种下善缘但造成恶果,也让人反思修行助人的道理。任何善举都需要审慎周详,深思熟虑,否则引发更大灾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千叟宴的始末,成为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它启示后人,力图行善助人时,更需谨慎考量,方能避免意想不到的苦果。今日修身,当思百年后;今日立计,当思万年前。唯有身体力行、深思熟虑,善举才可堪为师表。

结语

千叟宴的故事,拉开了历史帷幕的一隅,让我们得见昔日盛世的背后真实。

表面的繁华富贵,掩盖不了人性贪婪自私的本质。错误可以原谅,但执迷不悟才是真正可悲。

生命诚可贵,财富虚妄,不如返璞归真。当权者若能时刻自省,方能避免重蹈覆辙,使天下太平。

人生路漫漫,善恶因果循环如轮。今日种下恶因,他日必自食恶果;今日种下善缘,后世必受善报。唯有敬畏生命,行义利众,方是正道。

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仅对个人生命影响深远,也关乎社稷安康。启迪心智,反躬自省,方是君子之路。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