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娶宋美龄,不当黄埔军校校长,将美人和江山拱手让给了蒋介石

发布时间:2023-09-02 21:14:26 发布人:hao168

1924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孙中山先生神色匆匆地来到了一处别墅,他想亲自邀请一位故交担任即将成立的黄埔军校校长。但是那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只有一个字——“免”。不久后的一个黄昏,孙中山再次造访,这回

1924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孙中山先生神色匆匆地来到了一处别墅,他想亲自邀请一位故交担任即将成立的黄埔军校校长。但是那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只有一个字——“免”。

不久后的一个黄昏,孙中山再次造访,这回他手里还握着一纸红娘字,上面赫然写着“宋美龄”三个字。可是令孙中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故交朋友再次婉言谢绝了。

他,就是谭延闿。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多少人眼馋的姻缘,在谭延闿这里竟都被轻描淡写地推拒。这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他与孙中山,蒋介石,又有怎样的渊源?让我们走进谭延闿的生平,共同寻找答案吧。

谭延闿:因姓氏被耽误的“状元郎”

谭延闿,清朝湖南长沙人。他生于一个身世显赫的官宦世家,父亲谭钟麟曾任陕甘总督,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谭钟麟十分注重对儿子的教育,甚至请来当时最著名的国学大师王闿运担任谭延闿的启蒙老师。在王老师的悉心调教下,谭延闿的文学才能得到迅速开发,年仅13岁时就高中秀才,长大之后又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会元”的殊荣,在当时的湖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04年,23岁的谭延闿参加殿试,考中的是清朝最后一届科举。他为了这个殿试准备了数年,拼尽全力冲刺一举夺魁。谭延闿面对殿试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确信自己的文章可以深得考官欢心,应该可以顺利中榜。

果然,考官们见到谭延闿的文章后,充分肯定了他的文采和学识,一致认为他完全具备担当状元的实力。原本已确定由谭延闿夺魁,踌躇满志的他等待宣布捷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慈禧太后过目文章时,一看见谭延闿的姓氏,就立刻联想到刚刚被处决的维新思想家谭嗣同,认为他们有血缘关系。于是,慈禧太后当即否决了谭延闿的状元资格,将榜首位置给了刘春霖。

消息传来,谭延闿如遭雷击,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是因为一个姓氏,就失去了梦寐以求的状元宝座。他痛心疾首地向考官们求证,考官们也只能无奈表示这是太后的旨意,实在无可奈何。

谭延闿对此这次的结果非常失望,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姓氏所致。即便光绪帝安抚他入翰林院任职,此时的他也对朝政彻底失去了信心。

然而,在入职之后,谭延闿亲眼目睹朝堂中腐败,官场浮浪。他发现科举不再是选贤任能的途径,而是党同伐异、寻求利益的工具。于是,没过几年,谭延闿就告别朝堂,回乡办学传教。

谭延闿的遭遇充分暴露出清末科举的腐朽本质,考试不再公正,全凭一己喜好。他那仕途坎坷的人生,也成为当时许多士子的写照,充满着不公平不公正,预示着科举制度在新思潮面前已经命悬一线。

风雨同舟,患难之交——谭延闿与孙中山跨越鸿沟的革命友谊

1920年底的一天,谭延闿独自一人行走在上海的街头。曾经的湖南都督,如今却沦为逃亡沪上的难民。谭延闿内心充满了失望与困惑。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杨庶堪的人找到了他,给他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孙中山,一个励志不懈的革命家,一个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伟人。听完杨庶堪的描述,谭延闿心中涌起了一丝温暖的希望。

就在这时,一位南下的使者找到了谭延闿,转达了孙中山的问候。原来,伟大的孙中山先生也注意到了谭延闿,想与他结交。待使者离开后,谭延闿兴奋难耐,立刻写了一封回信表达自己的崇高敬意。

两人逐渐开始了邮件往来和深入交流。谭延闿发现,孙中山先生不仅有远大抱负,还异常慧眼识才,将他看作难得的政治人才。渐渐地,孙中山先生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感染了谭延闿,他下定决心追随孙中山东山再起。

1921年,由于陈炯明的叛变,孙中山被迫离开广东来到上海。谭延闿在第一时间赶到码头迎接,然后两人开始了长达数周的恳谈。他倾听孙中山耐心讲解三民主义,被孙中山身上的气魄和远见深深折服。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谭延闿送上了一方家传汉玉古印“鞠躬尽瘁”。孙中山非常感动,留下一方印赠还谭延闿,上面刻着“死而后已”,寓意革命者应秉持“死而后已”的气概。

1923年孙中山准备重返广东,谭延闿立即动员亲朋好友,用自己留下的最后一部分财产换取5万银洋党费奉献孙中山。为了让孙中山重新建立领导,他几乎鞠躬尽瘁。在广州,他辅佐孙中山处理各种政务,在前线上保护孙中山的安全。孙中山也十分看中他的才干,因此授予他军权,让他去统领湘军。

在风雨飘摇的生死时刻,谭延闿和孙中山超越门第身份的鸿沟,建立了真挚的革命友谊。起初,谭延闿并不完全理解孙中山,但通过无数次的共患难,他被孙中山的人格力量和革命气节深深感化。从此,谭延闿追随孙中山东山再起,与孙中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奉子成婚,抱恙终身

谭延闿生于清咸丰九年,是湖南谭家四房少主谭钟麟的第三子。谭延闿虽然才高八斗,深得“民国宰辅”之誉,但是在对父母之道的认识上,却一直无法完全蜕变旧社会的人伦思想。这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他一生只娶一妻的坚守。

谭延闿的生母是谭钟麟的小妾,在谭家过着昏聩度日的生活。每日三餐,她永远站在一旁帮忙布菜端茶,直到谭延闿高中进士,才得以上过一次桌。1917年去世后,宗族依然要按小妾的规矩从偏门抬棺。为此,谭延闿义愤填膺地躺进母亲棺材,喊道:“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他这一疯狂举动终于让母亲得以从正门离开。

母亲这一生的遭遇给谭延闿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痛恨父亲的花心和薄情,对于在当时社会极为常见的三妻四妾,更是反感至极。自从妻子方榕卿因病早逝后,他便一直独自抚养子女,绝不再娶。

1917年,孙中山妻妹宋美龄从美国归来。凭借出众的相貌与才华,她很快就成为当时上海社交界的宠儿。孙中山十分看中宋美龄与谭延闿两家联姻,便打算将二人进行撮合。然而谭延闿却不为所动,他坚持曾经早已许下的诺言,于是便出言婉拒了这桩姻事。

不久,宋美龄的众多追求者之中,蒋介石也在其列。起初,宋美龄并不看好这个“花花公子”,但蒋介石始终不渝地表达着真心,宋美龄也渐渐的对他的看法开始转变。这时,反而是谭延闿成了媒人,为他们两个人牵线搭桥,促成了这段姻缘。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也日益密切。1927年四一二事变爆发,谭延闿虽然深感痛心,却并未捍卫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仅是默默退出政治舞台。

1930年,谭延闿因病在南京逝世。他的一生坚守诺言,只娶一妻,堪称“民国第一完人”。但亦有人说,他圆滑变通,永远站在权力的中心,实则是“不倒翁”。无论如何,他终此一生,都没有违背对已故妻子的承诺。但也正是这份倔强,让他错失了不少天赐良缘,也造就了他仁义隽永的人格。

谭延闿出生在封建历史的背景之下,但是他身上的这种一妻一世的选择,在当时的社会殊为难得。他深爱自己得到妻子,同时也敬重母亲,这成就了他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但同时,这种极端的坚持也让他在某些关键节点上,失去了抉择的余地。若是没有这层包袱,也许他会与宋美龄结为连理,或许会改写历史,也许他会更加积极地捍卫革命的成果,不至如此悬崖勒马。然而一切终成回忆,说的再多也只是如果,他的一生注定要继续走完这条注定孤单的道路。

结语

回看谭延闿的一生,青年时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努力,似乎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之人的形象。然而,当权力和名利出现在面前时,一个人真的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吗?人性暴露的弱点和缺陷,又是否能够被完全的抑制和克服?这一切的一切,终究还是个未知数。我们不应对任何人抱有绝对的崇拜,因为卓越也许只存在于表象之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应保持理性的怀疑精神,时刻检验自己的价值观。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