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时康熙已经放过王辅臣,可王辅臣为何还是畏罪自杀?

发布时间:2023-09-04 11:45:54 发布人:hao168

《广阳杂记》载:“(王辅臣)泣谓众曰:“我起身行伍,受朝廷大恩,富贵已极。前迫于众人,为不义事,又不成,今虽反正,然朝廷蓄怒已深,岂肯饶我。大丈夫与其骈首﹃于市曹,何如自死。然刀死、绳死、药死,皆有痕

《广阳杂记》载:“(王辅臣)泣谓众曰:“我起身行伍,受朝廷大恩,富贵已极。前迫于众人,为不义事,又不成,今虽反正,然朝廷蓄怒已深,岂肯饶我。大丈夫与其骈首﹃于市曹,何如自死。然刀死、绳死、药死,皆有痕迹,则将遗累经略,遗累督抚,遗累女等。我筹之熟矣,待极醉,絷我手足,以纸蒙我面,冷水噗之立死,与病死无异,女等以痰厥暴死为词。”众哭谏之,怒欲自刎。众从其言,天明以厥死闻”。

王辅臣因惧怕被康熙清算,于是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决定自杀。当时他害怕用刀自刎,绳子自缢,药物毒死等都会留有痕迹,这样难免会连累被康熙派来不让他自杀的图海(实际上最后图海还是被他连累,吞金而死),于是他决定吩咐亲兵在他睡熟后,用桑皮纸喷酒,一层一层蒙住口鼻,以此不留痕迹的自杀。当然最后因亲兵誓死不从,他只得是饮毒酒自尽。

至于王辅臣在害怕什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他惧怕被康熙清算,这一切都得从头说起。

王辅臣,早年间曾是大同镇总兵官姜瓖麾下的将士,初与姜瓖一起投降了清,但后来因姜瓖认为清对他是有功不赏,于是再次起兵反清,王辅臣亦跟随之,后兵败投降英亲王阿济格,因王不是主犯,且是主动投降的,所以王辅臣幸免于难,只是被没入辛者库为奴隶。

顺治亲政后,王辅臣开始被重用(顺治曾说:“闻有马鹞子(王辅臣的别号)者,勇士!今不知何在,安得其人而用之”),顺治七年(1650年)他被任命为御前一等侍卫。三年后,他被洪承畴保举为总兵官,同年他被吴三桂看重,在吴三桂的招揽下,他做了吴军的援剿右镇总兵官。

在吴三桂的麾下,因一件小事,王辅臣与吴三桂起了冲突,不久他就买通朝中重臣,然后得以被安排到甘肃做了平凉提督。在前往甘肃时,王辅臣见到了康熙,对于康熙而言,这位“有武臣如此,朕复何忧”的大将,康熙自然是厚待有加,他先是废除王的贱籍,划归上三旗,同时康熙还将一把豹尾枪赠予王辅臣,然后说道“汝,先帝之臣;朕,先帝之子。它物不足珍,其分此一枪以赐汝,汝持此往镇平凉,见此一枪如见朕,朕见此枪如见汝”,就是我是先帝的儿子,你是先帝的臣子,其他的物品都不珍贵,唯有这把枪可以让你经常想到先帝对你的托付和我对你期待。

之后王辅臣听到这句话是万分感动,言语真诚地说道“圣恩深重,臣即肝脑涂地,不能稍报万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效涓埃”。到了平凉的初期,王辅臣的确是做到了“肝脑涂地”,当时三藩之乱初起时,吴三桂曾秘密派汪士荣去招降王辅臣,这个时候王辅臣看都没看,就将招降书和汪士荣上交康熙。

但是王辅臣这人素来高傲,他从来都是不甘于屈居人下的主,最初他就是因为跟吴三桂起了矛盾才出来自立山头的,而在这时他就又跟康熙派来节制他的大学士莫洛起了冲突,并最终引起了兵变。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因粮饷马匹分配不公,王辅臣亲自领兵冲击莫洛的八旗军营,仓促中莫洛咽喉中箭身亡,其部就被王辅臣所并。之后王辅臣眼见叛清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于是他就派使者持亲笔书信去见吴三桂,表示愿随反清。

此后,王辅臣就亲率大军自沔县,经略阳,进入陇南,之后陇南的徽县、成县、文县等皆不战而溃,开城投降。而后秦州、庆阳、平凉等各州而都尽附于王辅臣, 自此王辅臣成为了真正的“平凉王”,开始严重威胁到清朝的西北面安全。

如此,在王辅臣不愿意投降的情况下,康熙为了保证清朝西北方的安全,于是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急赴陕西,平定王辅臣之乱。而后,图海利用攻心之策最终击溃王辅臣,王辅臣再次降清。因局势所迫,此时康熙并未对王辅臣下手,而是仍命他为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衔。

但是此时康熙虽依旧厚待于王辅臣,可王辅臣知道,一旦三藩之乱被平定,他和他的家人必定就会被清算,于是为了保护自己家人日后的安全,他决定用自杀来向康熙赎罪,借此来保户自己家人日后的安定。后康熙在听到王辅臣死讯,默然良久,之后果然没有株连他的家人、部属,仅仅只是将王吉贞革职了事。

只得说王辅臣是咎由自取,如果他能不那么反复,而是一直忠心的跟着清廷走,以顺治、康熙对王辅臣的看重,他的结局必定不会如此,最少也是能善终的,只是可惜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