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妃嫔们能有多少收入?够花吗?如果放到现代是什么水平?

发布时间:2023-09-04 14:17:02 发布人:hao168

前言清朝,这個在中原延续了近300年的帝国,其辉煌庙堂背后的种种故事,至今仍在探索之中。道光年间,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鸡蛋面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皇家财政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清朝后宫女

前言

清朝,这個在中原延续了近300年的帝国,其辉煌庙堂背后的种种故事,至今仍在探索之中。道光年间,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鸡蛋面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皇家财政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清朝后宫女性的收入现状、生活状态以及权力地位,以期构建一个立体的观察视角。

一、道光皇帝“鸡蛋面”寿礼引发对皇家财政的关注

1830年,道光帝为庆祝皇后的生日,特意吩咐太监在宫中准备了一碗鸡蛋面,作为皇后珍贵的寿礼。此举立刻在京城内外掀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道光帝的小气吝啬。

一个皇帝送给自己的皇后一碗鸡蛋面当生日礼物,着实令人难以置信。有见闻者分析,这恐怕背后反映了清朝皇室财政日益拮据的现实,否则以皇帝的身份地位,怎会只准备一碗鸡蛋面呢?

然而,亦有人认为,此举是道光帝有意为之。一来显示自己俭朴节约,与庸俗奢靡格格不入;二来提醒皇后及全后宫要遵循节俭原则,不能奢侈挥霍。当然,这种解释未能为皇上开脱太多,人们还是倾向于从财政困难角度理解此事。

无论如何,“鸡蛋面事件”引发了清朝后宫财政收支的广泛讨论。关于皇室财政究竟丰裕与否,道光一朝是否真如野史所说濒临破产,值得我们仔细探究。

二、清朝后宫等级制:皇后的收入是顶点

清朝沿袭明制,实行严格的后宫等级制度。后宫妃嫔从高到低被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常在、答应等级。工资收入也严格按级别发放。

皇后的年收入最高,为一千两白银,折合人民币约20万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寻常百姓一年收入不过几两白银。皇贵妃年收入为八百两白银,妃则是三百两。其余嫔、常在等级更低,最低等级的答应年收入仅三十两白银。

可以看出,皇后的收入远远领先于其他所有妃嫔,是后宫收入金字塔的顶点。皇后的生活拥有最多的特权,所用妆奁服饰、饮食起居皆是首选。在皇帝面前,皇后也总是站在最尊贵的位置。

再看看皇室其他成员,许多王公贵族的收入可能还不如一个地主家的长工——这已属于收入的两级极端。可见,皇后的收入和生活,仍然保持在极为优渥的水平。

三、除工资外无其他支出,生活优渥不愁吃喝

有人会问,皇后的年收入二十万元在如今是否富裕?其实不能简单用今日标准衡量。

关键在于,皇后的一切生活物质条件都由宫廷免费提供,不需要她花任何钱。食衣住行,甚至妆饰用品都无需自己购置。工资收入可以全数做未来之需,不必用于日常开支。

以皇贵妃、妃以下各级妃嫔而言,虽然年收入不高,但同样可以免费获得衣食住行以及上好的服侍。即使最低等级的答应,年收入只有三十两白银,但已可保障衣食无忧。

换句话说,工资对于妃嫔们来说,是一种额外福利,而非维持生计的必需。这一点都不亚于今日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给与员工的各类津贴补贴。妃嫔们无需经营生计,享受着与常人不同的物质保障。

四、金碧辉煌的外在下是灵魂的贫瘠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为皇室成员的高收入和优渥生活而产生羡慕。

奢华的衣食住行,精美的妆奁服饰,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宫廷礼仪,都只是外在的金碧辉煌。这 表面的,是后宫妃嫔们内心枯竭和灵魂的贫瘠。

她们整日被囚禁在深宫之中,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失去了自由。初入宫时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皇帝的真情,可一旦成为了他的私有财产,就只能被迫接受宫廷的种种规训和规矩。

妃嫔们唯一的任务就是讨好皇帝,争夺皇帝的宠幸。为此不惜使出各种手段相互攻讦,宫斗不断。即便得宠一时,也随时可能在皇帝一时兴起中失宠。她们始终活在惶恐不安中,缺乏基本的生存安全感。

在这种环境下,纵使拥有再富足的物质生活,也无法换来心灵的平静。外在的金银映衬得内心的贫瘠更加显著。这种精神上的空虚才是后宫生活中最痛苦的地方。

五、为争宠不择手段,处境的弱势性凸显

在这种弱势的处境下,妃嫔们为争取皇帝的宠幸可以不择手段。历史上就有为此种种匪夷所思的故事。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好色成性,于是有妃嫔为获取宠幸,事先打探武帝日常出行所乘坐的一辆由山羊拉动的羊车会先停在谁的宫门前。于是她们就在羊车必经路径上撒上山羊爱吃的食物,引诱山羊在自己宫门前停留,以获取与武帝同寝的机会。

这种故事充分反映出妃嫔们受制于男性皇权统治的弱势地位。她们不得不依靠各种投其所好的小把戏来争取皇帝的眼球和宠幸,这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生存法则。

正因如此,皇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数十名妃嫔的命运。一个皇帝的个人喜好,能彻底改变后宫生态。妃嫔们即使生活富裕,也无法摆脱弱势的处境。

六、太后的收入最高,实权最大

如果说普通妃嫔都活在权力的边缘,那么太后的处境则正好相反。

太后是皇帝生母,在后宫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她不仅享有最高规格的物质保障,也掌握着极大的实权,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操纵整个后宫运作。

太后的年收入高达两千两白银,另外还有二十两黄金的固定津贴。这样的收入不仅在后宫独一档,就整个帝国而言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除了固定收入,太后还能从皇帝和朝臣手中频频获得价值不菲的礼物。以往每逢太后的生日,皇上都会破例赏赐昂贵的礼品以示孝敬之情。来自天子的这种恩惠,实际价值远远高于收入。

可以说,太后的权力和财富集中度达到了顶点。她手握大权,又坐拥万贯家财。一个眼神的差异,就能决定后宫诸妃的生死存亡。正是太后的存在,让后宫的权力结构呈现金字塔形,而非均匀分布。

七、新旧势力间微妙的权力博弈

当皇帝驾崩,太子继位,权力结构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时,新登基的皇帝与先朝太后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以往的太后在扶持皇帝登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新皇帝通常要表达敬重之意,保障太后原有的权力和利益。但也有个别少年皇帝试图摆脱太后的控制,重新确立皇权,于是双方便陷入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之中。

这时,皇帝身边的新嫔就成为其与太后相抗衡的重要力量。新嫔得到皇帝宠爱的程度,往往决定朝中的政治态势。后宫各派系也会据此重新调整位置。

正像明朝初期太祖洪武帝去世后,其孙建文帝与太祖遗孀马太后之间的权力斗争一样,牵扯全朝上下,最终导致“靖难之变”,建文帝失去帝位。

可见,皇权交接期是后宫最动荡时期,新旧势力之间进行着不断调整。稍有不慎,就可能埋下政局动荡的隐患。

八、内耗导致国库空虚,后宫奢靡损害民生

综上所述,清朝后宫的收支虽有一定规模,但与国家财政相比只是沧海一粟。然而,这却直接影响着广大草民的民生。

我们知道,清朝末期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与皇室奢靡有关。数万名后宫佳丽以及庞大的太监系统,严重消耗国家财力,这些消费并不创造任何财富。

内部的奢靡浪费,外部就只能通过提高税收来弥补,于是农民负担加重,生活更艰难。国库的虚空最终导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迅速失败,也埋下了灭亡的远因。

后宫的富丽与奢靡,建立在广大民众的负担之上。这种暗流最终让这个帝国在外部冲击下节节败退。道光朝的“鸡蛋面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结语

清朝后宫各级妃嫔的收入待遇与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帝国运作的内在逻辑。

金碧辉煌下的贫瘠与不自由,精致的表面下权力的残酷博弈,以及后宫的富丽与广大民众的疾苦,都体现了这个统治集团的种种脆弱与悲哀。

这一切不仅仅停留在几百年前,其中的种种启示,对今人依然有着值得反思的地方。回望历史,总有感慨;而面对现实,亦需保有清醒。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