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被李鸿章用连环套整垮,根本原因是亲友“四句话”他没有听

发布时间:2023-09-05 09:17:33 发布人:hao168

“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是一双空手,不输什么,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这是胡雪岩在自己的商业帝国即将崩塌之前,留下的豪言壮语。说这话时,胡雪岩已61岁了,人生的这个时段,在一穷

“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是一双空手,不输什么,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这是胡雪岩在自己的商业帝国即将崩塌之前,留下的豪言壮语。

说这话时,胡雪岩已61岁了,人生的这个时段,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再去创业,谈何容易!况且他的靠山——大清重臣左宗棠也垂垂老矣,也已经没有像王有龄那样肝胆相照、赴汤蹈火的官场兄弟鼎力相助。

没错,他是用一双空手起来的,但时过境迁,想再用一双空手翻过来却已不可能。

一年之后,大清一代商贾,杭州人心目中的“胡大善人”“胡大财神”“胡大先生”溘然长逝!让世人唏嘘不已。

胡雪岩

胡雪岩是清朝官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一生与官场密不可分,可谓“成也官场,败也官场”。

其成功与两个人有关:王有龄、左宗棠,失败与一个人有关:李鸿章。

胡雪岩出身贫寒,从有意结识王有龄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必然要与大清官场和清朝末期政治时局有扯不断的联系,如同蚕丝一样纠缠在一起。

王有龄在落魄的时候,得到了胡雪岩的大力帮助,待他官场得意时,自然也忘不了胡雪岩。

王有龄的第一个实职是浙江海运局坐办,当时受太平天国动动的影响,漕运受阻,粮食无法运抵京城。他上任之后,遇到第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朝廷改漕运为海运。

在胡雪岩大力帮助下,靠着“情”“义”二字,与闻名于江湖的漕帮结交,海运之事得以顺利解决。通过这件事,王有龄和胡雪岩得到了浙江巡抚黄宗汉的赏识。

胡雪岩借这次东风顺势而为,办起了钱庄。咸丰三年,也就是1853年,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在杭州珠宝巷挂牌开张,从此,人生开挂。

创业初期,胡雪岩凭借与王有龄的铁杆关系,迅速打开场面,阜康钱庄也因为有王有龄这个靠山而办的如火如荼,就连海运局每年结算的漕粮运费都由阜康钱庄经办。

阜康钱庄的信誉也与日俱增,杭州人都知道本地有一个阜康钱庄,把钱存在这里面十分放心。

王有龄官运亨通,从浙江海运局坐办升任湖州知府,再到杭州知府,最后官至浙江巡抚。胡雪岩的生意也随着王有龄的升迁而四处开花,从办钱庄入手,不断扩大到蚕丝 、茶叶、粮食、军火等,迅速积累起了大量财富。

王有龄影视形象

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胡雪岩在湖州做蚕丝生意,这根细细的蚕丝,体现了胡雪岩拳拳爱国之情,但最后也被这根丝勒个半死。

湖州的蚕丝闻名于天下,利润十分丰厚,做这个生意的,除了当地商人,最主要的是洋人,他们通过买办、掮客直接到产地收购,攫取高额利润,甚至与当地蚕商勾结,压低价格,大肆盘剥蚕农的利益,攫取高额利润。

胡雪岩一方面,通过湖州知府王有龄,号召蚕农卖“爱国丝”,另一方面,与湖州本地的蚕商通力合作,垄断湖州市场,把洋人赶走。

为此,他在上海建立了丝栈,囤积了大量蚕丝,几乎垄断了湖州的蚕丝市场,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一是大幅提高了蚕丝的收购价格,让蚕农得到了实惠,人们对胡雪岩的义举大加赞赏。

二是打压了洋人,让他们收不到廉价蚕丝,赚不到钱,打碎了洋人赚大钱的美梦。

三是垄断湖州蚕丝,高价卖给洋人,带领湖州蚕商赚到了银子。

垄断蚕丝这件事,让胡雪岩即赚了钱,又赚了名声,爱国商人的名号也越打越响亮。

易经说,世间万物有阴就有阳,阴阳相济。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当财源滚滚来的时候,就要随时防止翻车。

时至李鸿章与左宗棠斗法,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得力干将首当其冲,而他数年来苦心囤积大量蚕丝压住了本钱,成为失败的重要原因。

可能当初胡雪岩自己也没有想到,到头来竟然是那根细细的蚕丝把他死死地困住了,这正应了那个成语——作茧自缚,这些都是后话。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胡雪岩的生意在湖州、杭州、上海等地做的是风生水起。

咸丰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李秀成率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杭州城,浙江巡抚王有龄自杀身亡。

此前,胡雪岩奉王有龄之命,携公款外出购粮,当他费尽万难,带着2万担粮食来到杭州护城河心时,整个杭州城早已被太平军团团围住,粮食根本无法运进城去。

胡雪岩在城外停留数日,心急如焚,眼睁睁地看着杭州城破,当王有龄自杀身亡的消息传来后,胡雪岩悲痛欲绝,说了句:天亡我也!便洒泪长拜而去。

失去了王有龄这个靠山,他的商业帝国就失去了保障,这正是胡雪岩说这句话的原因。

胡雪岩影视形象(左)

杭州失陷后,清政府急忙派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并命他迅速从江西带兵前往浙江,剿灭太平军。

胡雪岩得知这个消息后,冒死拜见左宗棠,并献上了他先前购买的粮食,美其名曰“完成了王有龄交给的任务”,从而得到左宗棠的赞赏和信赖,胡雪岩也顺势就搂住了左宗棠这棵大树。

为了帮助左宗棠尽快攻下杭州,胡雪岩大力开展后勤保障,没过多久杭州光复,左宗棠部一举横扫浙赣闽的太平军残余势力。

受左宗棠的委托,胡雪岩积极参与杭州的战后恢复工作,他在向军民免费施药救治的过程中,感到人们对医药的需求量极大,商机无限。

于是,胡雪岩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以戒欺为准则,创办了首屈一指的胡庆余堂,时至今日,胡庆余堂依然是一块响亮的招牌。

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后,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坐镇福州。胡雪岩也顺势把阜康钱庄分号开到了福建,并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期间,购买工料、花钱聘请法国洋匠、雇用技工、开设工艺局等事宜均由胡雪岩一手操办。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矛盾由来已久,李鸿章在上海成势后,洋务运动是走在了大清朝的前列,江南制造局、江南转运局等在沪经营多年,早已根深蒂固。

左宗棠无法涉足上海,他到了福建后,便想在东南沿海建立据点,与上海的李鸿章抗衡。

胡雪岩向左宗棠建议:在福建兴建船厂、军械厂,大兴洋务运动,弄出一些不同于李鸿章的业绩来。此议正对左宗棠的心思: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

于是,左宗棠安排胡雪岩总揽其事,筹建中国第一个有现代意义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到了船厂建成后,所有的事务依然是胡雪岩在打理。

建立船厂,左宗棠虽然是出于公心考虑,但却有争强好胜的成分在里面,在他内心深处非要和李鸿章上海的洋务一比高下。

胡雪岩则在不知不觉卷入了左宗棠和李鸿章斗法,想退出都难,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

左宗棠

就在胡岩为办造船厂而四处奔波之际,新疆暴发阿古柏反清事件,沙皇俄国也悍然出兵,强占伊利地区,边疆局势瞬间严峻起来。

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朝廷派左宗棠为陕甘总督,解救边疆危机。在这件事情上,慈禧太后竟然没有犯糊涂,力排众议,力主收复大清国土。

左宗棠西征期间,船厂由沈葆桢督办,胡雪岩也难辞其责,必须“顶石臼做戏”,不能半途而废,还要与上海的李鸿章一派成为敌手,诸事繁多,心力憔悴。

更为艰难的是,左宗棠西征的军费没有着落,尽管朝廷有旨:各省以协响方式尽力筹办。但他们大都阳奉阴违。

左宗棠深知,平定西北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准备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塞防之战,预期10年,军费预计1500万两之多。

最终,筹款这事也自然落到了胡雪岩的头上。他虽然有钱,但也拿不出这笔巨款。思前想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向洋人借钱。

在大清朝,还从未有过向洋人借钱的先例,朝廷那些官老爷们认为,我泱泱大国向洋人借钱,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但最后连皇帝都不得不接受国库空虚的现实,下旨同意向洋人借钱。

胡雪岩发挥其长袖善舞的本事,周旋与洋人与朝廷,最终借洋款总数达1770万两,洋人明知这些钱是左宗棠西征之用,却完全信赖胡雪岩,这也开创了中国商人向外国人借钱的先例。

真所谓是“洋人不听大帅言,而信胡雪岩一诺”。

百密难免会有一疏,胡雪岩向汇丰银行借款的利息是1分,但他向朝廷报告的利息却是1分2厘5,就是这颗定时炸弹,关键时候把他炸的粉身碎骨。

胡雪岩像

左宗棠西征成功后,被晋封为二等恪靖侯,能取得如此丰功伟绩,他首先要感谢的是胡雪岩,如果没有胡雪岩及时筹响和后勤支援,他不可能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

饮水思源,左宗棠请求朝廷:“仰恳天恩俯准将布政使衔江西补用道胡光镛破格优奖穿黄马褂以示优异。”

左宗棠曾多次在奏折中盛赞胡雪岩:“实属深明大义不可多得之员”、“其急公好义,实心实力,非寻常办理赈抚劳绩可比”、“才长心细,熟谙洋务,为船局断不可少之人,且为洋人素信也”。

为表彰胡雪岩的功绩,皇帝赏赐其黄马褂,走马紫禁城,慈禧太后赏胡雪岩的母亲胡太夫人为“正一品夫人”封典,并亲笔书写“淑德彰闻”四个大字,制成金匾送到杭州胡雪岩府上。

至此,胡雪岩的人生已达到了巅峰!名利双收!

他在杭州建造了一座豪宅,取名“芝园”,并效仿《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在宅中安置了12名小妾,享尽人间风流事。

胡雪岩修建“芝园”以及开创胡庆余堂,正是他“理财之名大著,富可敌国,资产半天下”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胡雪岩故居(芝园)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一世好。当一个人风光无限,走上巅峰时,风险也同时走上了高位。

左宗棠西征成功后,在京城呆不住,自告奋勇到两江去当了总督,这给胡雪岩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但却让他深深陷入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政治斗争漩涡,最终一败涂地。

上海在行政划分上归两江管,李鸿章虽身为直隶总督,但在上海经营洋务运动多年,根深蒂固,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牵藤扯蔓。

左宗棠想在上海有所作为,染指海防,这让李鸿章如何忍得住,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与左宗棠斗一斗。

剑已出鞘,必然会见血。

李鸿章知道左宗棠今日权满东南,他虽有个人才华,却也依靠胡雪岩为其筹划。“倒左必先倒胡”,胡雪岩就这样被推上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

老奸巨猾的李鸿章给胡雪岩上了连环套,环环相扣。暗地里,李鸿章安排心腹四处收集胡雪岩的证据,并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挤垮胡雪岩。

李鸿章

上海道台邵友濂是李鸿章的心腹,不但把左宗棠在上海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李鸿章,在公事上对左宗棠阳奉阴违,处处掣肘。

北洋大将盛宣怀,掌握着东南沿海的电信事业,对胡雪岩的电报往来一清二楚,他也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

胡雪岩的商业帝国本来就与官府交往密切,想找到他的把柄,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而恰好在此时,左宗棠西征的借款也快要到期了,还有几百万的余款未付清。汇丰银行一再找胡雪岩催促,因为他是担保人。

在李鸿章的暗中指示下,邵友濂不但不对胡雪岩施以援手,反而借故拖延各省的协响,迟迟不予办理,这些协响是用来结算贷款的。

雪上加霜的是,上海阜康钱庄的伙计也在搞鬼,挪用钱庄的资金另做生意,结果发生亏空,无法归还本金。

阜康钱庄上海分号里外被坑,该进的资金进不来,不该出的却出了,两头掏空,库存空虚,已危在旦夕,一旦发生挤兑,后果不堪设想。

按理说,以胡雪岩的财力,还不至于被几百万两银子难住,巧就巧在他此时把大部分资金用来垄断蚕丝。

从咸丰三年开始,胡雪岩就涉足蚕丝业,到光绪八年,他已囤积了8000包,总价值近2000万两白银。

盛怀宣掌握着电报业务,他从胡雪岩来往的电报中得知,上海阜康钱庄里的银根非常紧张,正在从其它分号调拨,而胡雪岩囤积的蚕丝又不能按按照他的理想价格出售。

这是胡雪岩的核心机密,盛怀宣掌握后,准备来个釜底抽薪。他一边找到邵友濂,让他把各省协响推迟20天划拨。一边与洋人勾结,不买胡雪岩的蚕丝。

就这样,胡雪岩的本钱被死死压在了蚕丝上不能套现,他已被那根细细的蚕丝勒得呼吸困难了。

事后,胡雪岩自己也反思道:

“我最大的失策是,不该把所有的资金都压在蚕丝上,导致其他生意全不能做。一年下来,胡氏整个被旧丝套住,也收购不了今年的新丝。洋人诚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最坏的人肯定是出在长袍马褂的同胞之中。”

胡雪岩说的没错,但商场如战场,此时此刻,李鸿章、盛宣怀当然不会放过他。

当盛宣怀把胡雪岩的现金流控制住后,便使出了“挤兑”这一绝招。

首先遭到挤兑的是上海阜康钱庄,盛宣怀通过内线和电报优势,对胡雪岩的款项调动了如指掌,往往是银子一进阜康钱庄,就遭挤兑。

盛怀宣还通过电报指示部下,在全国各地24家阜康钱庄分号同时进行挤兑,让胡雪岩首尾不能相顾。

盛宣怀

胡雪岩实在没有办法了,把价值2000万两银子的蚕丝以800万两的血亏价格卖给了洋人,光成本就亏近1000万两。

即便有这800万两银子,还完洋人贷款后,也无法应付当下疯狂的挤兑,胡雪岩的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与挤兑同步进行的是,朝廷内部对胡雪岩的议定。李鸿章拿出了很多前期搜集的证据,最要命的是,他拿胡雪岩向汇丰银行借款的利息说事,诋毁胡雪岩大发国难财。

慈禧听后大怒:赚钱都赚到我的头上来了,真是胆大包天。

最后光绪帝的圣旨是这么下的:

“阜康康银号闭歇,胡雪岩着先行革职,严行追究。其所有房产店铺,一律查封,以防假手移转。此案务必彻查,尔后再据刑定罪。饮此!”

至此,胡雪岩已无力回天了!

光绪十一年,也就是1885年,朝廷下旨将胡雪岩逮捕下狱。

当差役来到胡雪岩家中,发现他已于前一日去世,只好悻悻而去。胡雪岩所有的家产早就变抵公私各款,现已人亡财尽。

据说,胡氏家训里面有三条:一是不得经商,二是不得做官,三是胡李不通婚。

值得一提的是,胡雪岩的豪宅和胡庆余堂被刑部尚书文煜“收入囊中”,如今杭州胡雪岩故居依然在,胡庆余堂也依然在营业,若胡雪岩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胡庆余堂

笔者读了不同版本关于胡雪岩的书,可能是正史上记载胡雪岩比较少,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写法,就连他的传记都有好多版本,这里面不乏胡雪岩的各种传说。

但笔者认为,我们普通人读历史,不是去探究历史的真相,那是史学家应该干的事。而是通过学习历史明白其中的道理,探寻方法论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史明理”。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有四句话他始终没有听明白。

胡雪岩的母亲经常对他说:儿啊,你不要老想着赚钱,你要想一想,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这种话,也许只有自己的亲娘才会讲得出来,别人是不可能这样提醒他的。可是,胡雪岩总是说:娘,你放心,不会怎么样。

胡雪岩自信地认为,只要自己不背信弃义,不伤天害理,多赚些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道理似乎是没有错,胡雪岩那时所坚守的信义和天理,现在依然实用。但是,最终胡雪岩也没有想明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胡雪岩的父亲临终前对他讲:将来能够把家振兴起来的,大概只有你了,倘能如此,也就够了!

胡雪岩当时12岁,他从中听出了父亲的期盼,但一生都没有明白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要太过分,胡雪岩冲的太厉害了。

当胡雪岩与王有龄合作,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时,王有龄跟他讲:我的心里,实在有一些恐惧,有一些害怕,因为我们太顺利了,福兮祸之所依。

王有龄其实是在提醒胡雪岩,在顺利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和小心。

可惜胡雪岩觉得王有龄不够沉着,他似乎最终也没有真正听明白王有龄的这句话。他只顾着向前冲,却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一路走来有什么不妥。

左宗棠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胡雪岩:就算不为功名,也要多读书。

左宗棠对胡雪岩很依赖、很赏识,也非常感谢。基于这几种心理,左宗棠像长辈教育晚辈一样教导胡雪岩。这种教导,贯穿于他们交往的整个过程。

多读书是要明白更多的道理,遗憾的是,胡雪岩就是没有听进去。

没有听以上四句话,可能是胡雪岩失败的根本内在原因。

人们经常说:经商必读胡雪岩。笔者认为,读胡雪岩,不是学他的成功之道,因为他的成功离不开大清朝的时代背景,已无法复制。而是要深刻吸取他失败的教训,这才是经商之人读胡雪岩的根本目的。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