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嫡长孙之子孙国雄,不会中文,却谨记教诲:根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3-09-05 12:05:24 发布人:hao168

世人将孙中山称为“革命的先行者”,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是第一个举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之人,这位“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倾尽一生只为中国之平等自由。毛主席更是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他全心全意地为

世人将孙中山称为“革命的先行者”,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是第一个举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之人,这位“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倾尽一生只为中国之平等自由。

毛主席更是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薪火相传,火断温存。孙中山留下的革命火种,点燃了整个中国,为祖国光明的未来奠定了基石。无数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万众齐心筑起了新的长城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众所周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更好地阔步向前。追本溯源,回到一切最开始的时候,找寻最纯粹的本心。

“根很重要”

孙国雄是孙中山的嫡长孙之子,1943年生于美国的他从小就生长在国外。虽然,自出生便身处异国他乡,远离故土的他甚至至今都不会讲中文。但是,却依旧记得长辈们的教诲:“根很重要”。

他从小就知道:要清楚外婆从哪里来?母亲从哪里来?自己的“根”在哪里?作为孙中山的曾孙,他对自己的曾祖父却了解得并不多。据孙国雄回忆,纵使“他”是那么赫赫有名、无人不知的伟人,家中长辈却鲜少向自己提及关于“他”的一切。

最开始的时候,孙中山这个名字对于孙国雄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一位素未谋面的至亲。直到孙国雄十七岁那一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描写自己的爷爷或者祖辈。

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走近自己的曾祖父,走进曾经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为了能够更多的了解曾祖父孙中山,孙国雄走进当地的图书馆,借阅了一大堆关于他的书籍。开始从这些描述孙中山事迹的英文书籍中了解自己的至亲,找寻自己的根源。

这个契机仿佛在孙国雄和祖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身体里的华夏血液开始涌动、沸腾。愈加了解孙中山,孙国雄内心的震撼就愈大。此时,这个少年的心中充满了对先辈的敬佩和崇敬,充满着对东方故土的向往和热爱。在此之前,他从不知道自己的曾祖父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有着如此高的影响力。

曾祖父的伟大事迹深深影响着孙国雄,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东方的种子。亦或是天性使然,作为孙氏的后人,他的身体里似乎流传着祖辈革命的血液。

为了能够离自己崇敬的曾祖父更近一些,了解到这段光辉历史背后最真实的故事,孙国雄在成年以后便致力于弘扬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理念,并多次携家眷返乡,尽一己之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同时,为海外华人华侨搭建其寻根的平台,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祖国和祖国的文化。

在孙国雄看来,对于他们这些生长在异国的人来说,对于祖国的向往会随着年岁的增加而逐渐累积、愈发渴望。他从小在美国,起初对于美国的了解远多于自己的母国,对中国的了解是慢慢累积起来的,对祖国的热爱也是愈发深厚。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生于1866年,生长在一个封建的年代,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亲历祖国被入侵,西方列强无耻瓜分中华民族。国家危难之秋,他毅然决定革命,决心推翻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十余年之后继而成立中国同盟会。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响应了他的号召,同样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个队伍中,这支革命的队伍从无到有,逐渐壮大。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两千多年的清王朝被一举推翻,封建帝制分崩离析,共和国诞生。革命的种子开始萌芽,孙中山深知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富强就必须要推翻帝国主义。

前路步履维艰,孙中山未曾一刻懈怠,遗憾的是他未能亲眼看到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的那一天。1925年,孙中山病逝,其留下的遗嘱中写着:“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直至弥留之际,他仍旧不忘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最后号召!

孙中山的一生是光辉而伟大的,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将最早的光明带给了饱受封建压迫的人民,唤醒百姓心中的民主意识,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他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里,他始终鞠躬尽瘁,此生唯愿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尽瘁国事,不治家产。临终之时,除了南美华侨赠与的上海住所之外,只余衣物和书籍。呕心沥血数十载,虽未能看到最后的胜利,但也为后人指明了革命道路的方向,在无数有志之士的心中留下了一颗革命的火种。

在孙国雄的心里,伟大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曾祖父孙中山,更加了不起的是孙中山身后的革命志士,他们与孙中山怀揣着同一个理想与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推翻腐朽、打破黑暗的桎梏,为至于阴霾中的中国带去光亮和希望。

燎原星火的起源

随着对祖国的向往日益加深,孙国雄更加渴望走近那段革命岁月,也愈发坚信“根”的重要性。作为革命者的后人,他的心中对革命先烈始终怀揣着一份崇高的敬意,从未忘却他们为革命所作出的奉献。

为了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也为了让更多同自己一样生活在国外的华人能够继续牢记那段历史,孙国雄多年来一直收集辛亥革命相关文物并将之捐献给相关部门。同时,他还致力于找寻烈士的后人,时常以孙中山后人的名义拜访烈士之家,为他们带去最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在孙国雄看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离不开他们的无私奉献,这场燎原的星火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起义中“黄花岗起义”的意义最为重大,虽然该次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却切实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来临。在孙中山看来,第一次革命虽然起于武昌起义,但是1911年的广州起义才真正意义上是在革命浪潮中开创了先河。

乃至他本人都曾在《黄花岗烈士事略》的序文中赘述到:“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这场声势浩大、震惊全国的革命起义,聚集了来自各个省的革命精英,他们不惧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为之奋力一搏!

万事开头难,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的肆虐之下,中华民族早已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为了救民于水火,为了推翻早就腐朽不堪的清王朝,革命党人在黑暗中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

身处逆境的他们可谓是步履维艰,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从1907年起就开始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发动了足足六次起义,遗憾的是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以及革命党人面临了诸多限制,所以这些起义最终都失败了。

虽然,都没能成功,但是总归是在黑暗的夜空中短暂的绽放过花火,用转瞬即逝的流萤星火短暂的点亮过无垠的黑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屡屡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大有愈挫愈勇之势,或许是信仰的力量,他们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纵使深知前路多艰但却始终坚信革命终将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于是,在一番蛰伏筹谋之后,孙中山在马来西亚召开重要会议,计划在广州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这个卷土重来的计划,由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为主要领导者,另有多达八百名的敢死部队成员。

按照,孙中山一干人等的计划,本次起义革命党将先占领广州,继而由黄兴亲率一支队伍进军湖南、赵声负责进军间隙,其余人等则在长江流域驻守,时刻准备响应,大部队与南京会师之后一同北上直捣黄龙,拿下北京。

然而,起义爆发之后,除黄兴所率部队顺利按照计划前进以外,其余人都受到了不小的阻挠,以至于未能按照原定计划会师北伐。

原本的计划宣告失败,只剩下黄兴独支孤军奋战,终是孤掌难鸣以失败告终。随着起义的失败,黄兴负伤逃回香港,其余人等皆分崩离析,藏匿躲避。

据悉,本次起义中牺牲的中国同盟会成员多达八十六人。这些烈士中只有七十二人的遗体被找到,后安葬于广州红花岗。

事毕后,革命家潘达微又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而本次广州起义史上又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黄花岗起义早已落下帷幕,但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中牺牲的烈士却永远被人们铭记于心。

他们是在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被找到的七十二具革命党人烈士的遗体至今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许多人都曾去祭奠、悼念,子子孙孙从未忘记他们的流血和牺牲。

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最早“醒过来”的年轻人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他们代表着所有在黑暗和压迫中觉醒、奋起反抗的人们。七十二具忠骨里,有回国革命的留学生、有铁骨铮铮的军人、有华侨、有革命记者,他们又有着同一个身份——中国人。

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为了挽救民族和国家甘做无名英雄,拿出大无畏的魄力和撼动山河的气概,谱写出最壮烈的革命史诗。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奋力发光的光明使者,为祖国光明的未来披荆斩棘,无惧牺牲。他们的事迹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身先士卒、浩气长存。

诚如孙国雄所言“根很重要”,老话说得好“无论何时何地,人都不能忘本”。小到以一个家族为单位,我们有家谱记载着整个家族的由来和延续,这本看似小小的本子上承载着一个家的过去与未来,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祖辈从哪里来,需要记得自己家族血脉的延续轨迹。

大到偌大的一个国家,随着时代的更替一个民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或许能够改变、带走一切,但是历史却始终最客观的记着所有。

无数后继者也会带着先辈们流传下来的崇高精神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寻根溯源,继往开来。

新的时代更加需要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他们伟大的情操和艰苦奋斗、不惧牺牲的奉献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历久弥新,无论在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这段革命人奋起反抗、艰苦奋斗的历史,因为没有前人的流血和牺牲就没有我们如今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中国。

先辈们为我们争取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未来,为祖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我们早已不容小觑,从革命人用生命撕开阴霾的一角,到光芒逐渐照耀到华夏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交付到子孙后代手中的是一个全新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光明的未来。

那么,作为后继者的我们更应该继续怀揣他们最初的信念,带着革命的“根源”长长久久地走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薪火相传、立足当下、继往开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因为传承和开拓同样重要。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来自头条百科

文/史海观复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