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十全武功到底有多大水分?请看耗时最久的大小金川之役!

发布时间:2023-09-05 22:27:09 发布人:hao168

所谓“十全武功”,是指乾隆皇帝夸耀自己的十项战功,即两平准噶尔,一征回部,两征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征服缅甸,一次征讨安南,两次降顺廓尔喀。为此他还自称“十全老人”。虽然这十仗都打赢了

所谓“十全武功”,是指乾隆皇帝夸耀自己的十项战功,即两平准噶尔,一征回部,两征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征服缅甸,一次征讨安南,两次降顺廓尔喀。为此他还自称“十全老人”。

虽然这十仗都打赢了,但历来对此的评价就褒贬不一,有人说,乾隆的十全武功是靠人数和国力优势去碾压一些部落酋长,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更不用谈什么“武功”。也有人说,这十次战争保障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乾隆是中华民族的功臣,而且更可贵的一点是打完了这些战争,国家人口还能增多,国库还有余银,这比武帝穷兵黩武、搬空了国库要强得多。

今天我们就以大小金川之役为例来谈一谈乾隆的十全武功,是滥竽充数?穷兵黩武?还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不世奇功?

大小金川位于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游,因大小金川(传说沿河山中有金矿、河中多金沙)两条之流而得名。

大小金川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地瘠人贫,但它东通成都,西连康藏,北界青海,南接云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对于此地,历代王朝都无比重视,但金川地区的居民大多数属于藏民,勇武剽悍,不服王化,所以自明中期始即在此实行“改土归流”,但收效甚微。

雍正元年二月,年羹尧提出了新的治川方略——“以番治番”,即让各土司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制衡。三月,雍正授大金川头目莎罗奔以大金川安抚司,标志着清廷“以番治番”政策的正式实行,此后五十多年,清朝一直以此方略治理大小金川。

乾隆七年(1742)莎罗奔病故,他的儿子小莎罗奔承袭土司,他图谋吞并小金川,先以侄女阿扣嫁给小金川土司泽旺为妻。泽旺怯懦,受制于阿扣,大权落到小莎罗奔手上。

但他依然人心不足,于乾隆十年勾结泽旺弟良尔吉,袭击小金川,诱捕泽旺,并将小金川印信交良尔吉掌管。

乾隆十一年,在川陕总督庆复、四川巡抚纪山的干预下,小莎罗奔才将泽旺放归。

对于大金川扰邻事件,乾隆最初认为这是土司间的一般仇杀,是“以番治番”政策的“良性循环”,不需要深入追究。

但是,乾隆很快就改变了看法。乾隆十二年二月,大金川又发兵攻掠革布什咱和明正两土司。四川巡抚纪山派兵弹压,都被大金川所败。千总向朝选遇伏身亡,游击罗于朝也身负重伤。

乾隆大怒,决心大兵征讨大金川,予以惩戒。但他完全低估了此战的难度。

大金川虽然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但地势之险却远超一般的险地。

大金川之地,“尺寸皆山”,而且当地藏民非常擅长土工作业,他们在隘口设立碉楼,“累石如小城”,碉楼四面有小孔,可以观察、射击。在险要处的碉楼则更为坚固、高大,被称为“战碉”。

“战碉”有多坚固呢?清军一般的子母、劈山炮难以撼动分毫。

而重达300余斤的九节劈山炮攻碉时,只有在正中碉楼顶部时才能稍微带来一点破坏,如果击中其他部位,则毫无作用!

于是,川陕总督张广泗到达前线后,面对这样一个无处下口的刺猬,当即就犯了难,甚至都有撂挑子的想法。

但深宫的皇帝却不知道,弹丸之地还不是手到擒来,于是一日三令进攻。

乾隆十二年六月,张广泗传令清军发起强攻。但清军犹如老虎吃刺猬,在狭窄的山道上根本施展不开,大炮开路又不能撼动“战碉”分毫,张广泗只得采用“添油战术”,一批批的清军被山石、土炮击杀。

张广泗见强攻不能奏效,又改用火攻,或在碉下积木点火,或者向碉楼发射火箭,但仍不能制敌。

就这样,张广泗在大金川与小莎罗奔拉锯了五个多月,“每日之资不下三四千金”,但清军的进展非但十分缓慢,而且形势越来越不利。

十二月,副将张兴部被围粮绝,向张广泗救援,张广泗正责清军不肯力战,遂不发兵,并斥责张兴不愿力战,将失利之责推到他身上。张兴确实不愿死战,只得暗中与敌讲和,并以金银买路,结果为敌诱骗,张兴及所部官兵五六百人全部被杀。

乾隆十三年一月,总兵马良柱部因绝粮已久,一听到总督的撤营令,就仓猝率5000人撤退,军装炮位遗弃无数。

用兵一年,仗打成这个样子,乾隆十分失望,于是临阵换将,以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大臣,赶赴前线替换张广泗。

纳亲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下令在3日内攻克噶拉依。将士有谏者,军法从事。

然而,噶拉依山陡箐密,碉寨层层,易守难攻,且为小莎罗奔侄子郎卡驻守的要地。于是清军1万多人强攻色尔力山梁,伤亡惨重,参将买国良战死,总兵任举遇伏身亡,副将唐开中重伤。

惨败过后,讷亲丧胆,不敢复言进攻,乾隆一天连颁两旨振奋军心,但大金川军务仍毫无起色,眼见取胜无望,乾隆非常失望,感叹:“金川小丑,竟如此难剿?致困顿若此!”九月,下令将张广泗交刑部治罪,讷亲革职。十二月,张广泗被明证典刑,讷亲也于次年一月被正法。

因为急于结束大金川战事,乾隆再次命大学士傅恒署川陕总督,统领大金川军务,同时调京营八旗兵8000人,云南等省绿营兵2.5万人,赶赴金川前线。

本来乾隆还有拼力一搏的想法,但傅恒在到达前线后,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乾隆才知道大金川地势之险和用兵之难。于是在十一月二十九日密谕傅恒:“倘至明年三四月间尚不能刻意图,期奏绩,就停止用兵,息事宁人,专意休养。”显示了撤兵求和的意图。

乾隆十四年一月,傅恒上奏,认为攻碉楼实不可取,宜采取锐师深入,直攻中坚之策。乾隆却认为,直捣贼巢亦不能扭转战局,他叹道:“事办至此,已难以中止,只能希翼一二胜仗,等贼首资材匮乏主动乞和,即可因势纳降。”

可以说,此时的乾隆已经不对平定大小金川抱有多少希望了,只是心存侥幸,打一二胜仗遮掩一下面子即可。

然而就在乾隆心中矛盾是否撤兵之时,大金川形势却出现了转机。

原来,本就人少兵单的大金川,经过两年的战争消耗,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这时的傅恒又采用四川提督岳钟琪之策,南北两路进逼大金川,摆出锐意进攻的架势。

清军的高压之势果然令小莎罗奔产生了畏惧之心,一月十二日他派人到傅恒军营具禀乞降,随后又转请绰斯甲土司赴党坝向岳钟琪乞降,并愿遵依六事。

岳钟琪当即表示愿意纳降,为表诚意,他亲自率兵四五十人,前往勒乌围去见小莎罗奔,商定受降条款。

二月五日,在傅恒大营外,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小莎罗奔带领喇嘛、头目数人,焚香顶戴,作乐跪迎,傅恒轻骑减从,以示不疑。十五日,捷报传到京师,乾隆宣谕中外,大金川平定。

大金川之战,虽然说小莎罗奔挑衅在先,乾隆镇压在后,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但此战清政府先后调集了7个省的满汉官兵共八九万人,耗银1000多万两,历时2年却仍难以取胜。最后以招抚的办法,才算保住了体面,结束了战争。

从这一方面讲,实在难以说是成功,更不用说是帝王“武功”了。

当然,这仅是第一次金川之战,第二次略好一些。

大金川之战后,虽然金川地区出现了短暂的安定局面,但是,该地仍由各土司管理,土司中的割据势力并没有受到打击,小莎罗奔依然为大金川土司。所以数年之后,就又发生了动乱。

乾隆二十五年,大金川土司小莎罗奔病故,他的侄子郎卡承袭土司。二十七年,郎卡发兵围攻党坝,二十八年又攻革布什咱。

对于土司间的争斗,清廷依然采取坐山观虎斗之策。但各土司中有的因地小兵单无力与大金川对抗,有的因与其为姻亲、同族而首鼠两端难以同心协力,以致数年毫无成效,乾隆甚至发出了“以蛮攻蛮之计难奏效”的感叹。

乾隆三十一年,大金川通过与小金川等联姻结成联盟,打破了各土司之间的力量均势,这样清廷以番治番的方针更难实行。

三十五年,郎卡病故,他的四儿子索诺木承袭土司之职。索诺木同样恃强凌弱,不断侵扰邻近土司。

乾隆三十六年,索诺木袭杀革布什咱土司,霸占了他的官寨。四川总督阿尔泰前往调解,索诺木不但拒不退兵,反而要求将革布什咱的百姓赏给大金川。

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亦闻风效尤,发兵攻打明正和沃日土司,并进攻驻守当地的清军。

乾隆认为,以番攻番之策再也难以推行,大小两金川一再侵掠邻近土司,抗拒官兵,不再是调解就可以了事的,于是决定派兵镇压,金川战事再起。

乾隆三十六年七月,清军分两路夹攻小金川:四川提督董天弼由汶川卧龙关进,总督阿尔泰由打箭炉进。九月,董天弼进攻受阻,阿尔泰也因不谙军旅,按兵不进。于是乾隆连番换将,命定边右副将军温福代阿尔泰统兵;命户部侍郎桂林补授四川总督,协助温福。另外将作战不利的董天弼革职,四川提督由阿桂署理。

十一月,桂林一路攻克卡丫附近碉寨数百座;温福也一路攻克巴朗拉、松林口,开始仰攻得大金川援兵相助的日耳寨。

温福仍然采用铸炮攻碉的办法,因为七八百斤的大炮数百发才能破一个碉,所以下令改铸1000——4000斤的巨炮,日夜轰击。

对于清军巨炮轰击战术,金川兵在石碉内排扎圆木,贴护石墙,碉外挖掘地穴,昼藏夜出。

最终清军费时70多天,直到次年三月才攻克该地。而南路的桂林一部因众将领不和,导致在进攻僧格宗时,官兵3000多人在墨垄沟被小金川兵围了7日,最终脱围者仅200余人。经此一败,南路清军士气大挫,屯兵不进达2月之久。

三十七年五月,乾隆将桂林革职拿问,令阿桂接办南路军务,哈国兴补授陕西提督,由云南赴西路军营。不久清军又从陕、甘、黔三省调兵2.5万,加上四川原有的官兵,兵力已达七万余众。

而此时小金川由于力量消耗过多,已难以支持,多次向清军乞降。乾隆表示不接受。

八月,小金川兵主动焚毁卡栅,撤出所占旧寨,退守路顶宗,清军进兵速度明显加快。十月,西路清军连克路顶宗、兜乌,直逼距美诺仅十余里的明郭宗。

十一月十九日,阿桂乘皮船渡河,一举攻克小金川西南门户的僧格宗,接着乘胜向僧格桑据守的美诺进攻。

十二月六日凌晨,南路军攻克了美诺,两路大军胜利会师。僧格桑乘船逃往大金川投奔索诺木。

十二月,温福与阿桂议定,兵分三路进剿大金川。

二十六日,温福率兵抵达功噶尔拉山下的牛口。

功噶尔拉山位于大小金川交界处,峰峦剑立,中有垭口,如一线羊肠,地势十分险要,且碉卡据险排立,给清军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温福督兵铸炮轰碉,但因雪深路险,大金川防守严密,多次进攻未果。

于是温福又沿袭讷亲、张广泗的老策略,建碉卡千余,采取以碉逼碉之策,与敌对峙。这样,2万余兵力分散于各个碉卡,真正进攻的兵力严重不足,以致屯兵昔岭之下五六个月之久。

索诺木一面命人坚守碉卡,一面藏匿密林以游击战袭扰,同时,又派出细作潜入小金川,进行策反活动。

结果,被策动的小金川兵与被编入清军的小金川人里应外合,袭击清军,提督董天弼中枪毙命,清军的粮台、炮局也被夺去。最后,福温突围,坠马而死,四川提督马全、贵州提督牛天界、陕西总兵张大经也死于乱军之中,只有参赞海兰察收集溃卒且战且走,逃过一劫。

木果木一战,清军损失惨重。除了战死的高级将领以外,2万官兵战死近半,并且还丢失了粮米2万石、银子5万多两、火药7万多斤,刚平定仅半年的小金川再次丢失!

唯一庆幸的是,阿桂和丰升额两路清军未受损失。

木果木惨败后,乾隆一方面处分了一批文武官员,一方面调兵遣将,积极筹划新的军事征剿。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乾隆以阿桂为定西将军,丰升额、明亮为副将军,兵分三路,共计7万多人,再次合击小金川。

阿桂为帅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敌策略,他时而绕过敌人坚固碉寨,“避敌碉卡”,时而层层围困,时而先绕过不打,“越道而进”,又回头再打,一切依敌情、形势而动。

在阿桂调度下,清军数路并进,先后攻克了日耳、阿喀木雅、美美卡、木阑坝,收复了鄂克什官寨。十一月又攻克了别斯满,路顶宗、明郭宗,僧格宗。小金川全境很快被平定。

为了稳定后路,解除后顾之忧,阿桂下令将小金川各地的大小碉堡尽数焚毁;将小金川民众,一部分赏给其他土司,一部分拨给屯弁(管理屯田的清朝官吏)管治,降而复叛的4000多人则全部予以坑杀。

乾隆三十九年一月,清军分三路向大金川进攻。

除了清军的老办法“以碉对碉”,挖墙孔施炮以外,阿桂又采用了挖地道,“穴地而进”以及围困,断绝水道等新的策略,大金川“尽失其险”,退守康萨尔山。清军苦战2月,于乾隆四十年一月中旬攻克了康萨尔山。

五月,清军又攻克噶尔丹寺和噶朗噶,随后又将逊克尔宗一带全部攻克,完全解除了进攻勒乌围的后顾之忧。

七月十四日,阿桂、明亮两军合攻勒乌围。

勒乌围碉坚墙厚,西临大河,南有转经楼与官寨相犄角,东沿山麓有8层悬崖,且每层高达数丈,上面布满碉楼卡栅,防御很严。明亮部从河西进攻,以断其外援;阿桂部则从河东进攻,扫其外围。

十八日,索诺木兄弟乞降,阿桂不答应,督兵进攻,毁掉了通往河西的甲尔日桑桥,截断了敌军的退路。大金川兵只能凭借地利死守。

清军一面用炮猛轰,一面砍木成捆,装沙入袋,进攻时伏于地上,头顶柴捆沙袋,匍匐前进,与敌逐地争夺,缓慢推进。

十二月中旬,阿桂、明亮、丰升额三军皆抵进噶拉依官寨,将敌军层层围住,并截断寨内水道。清军从四面用大炮昼夜轰击,噶拉依到处是断壁残垣。

索诺木无计可施,最终于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四日,率2000余人出降。至此,大小金川之战结束。索诺木兄弟和大头目等人被押至京师处死,阿桂则功封一等英勇公,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职。

从起因来说,大小金川之战,乾隆是被迫应战,不得不战,否则清廷将颜面尽失,威严不再,川西有分裂出去的危险。从结果来看,清廷在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后,在四川西部重新实行改土归流,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清政府在西藏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从过程来说,大小金川位于一隅,弹丸之地,人口不过数万。但就是这么一块不起眼的地方,让清朝前后投入近60万兵力、8000万两军费,耗时7年之久,付出死伤3万人的代价,才将叛乱平息。可以说,清军是以绝对的兵力、物力、装备优势,砸钱砸出来的胜利,实在不值得炫耀。

一句话,大小金川之战,胜不足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