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主流解释都将其归结为纪念忠臣屈原的自杀,发源于古代的湖北地区。但在江苏的苏州,当地传说的主角则变成了伍子胥。考虑到东亚大陆的许多节日,往往与天...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主流解释都将其归结为纪念忠臣屈原的自杀,发源于古代的湖北地区。但在江苏的苏州,当地传说的主角则变成了伍子胥。考虑到东亚大陆的许多节日,往往与天时存在某种联系:比如元宵、中秋都在月圆之夜,清明属于春季降雨节气。
所以,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下有关端午的习俗与传说。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促成端午节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否为南方多地都很常见的六月大洪水。
宁波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的先秦“羽人竞渡纹铜钺”
说明龙舟竞的风俗可能来自百越或南岛族群
端阳水滔天
屈原与端午节的绑定关系 一直到刘宋时期才出现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中,“角黍”被认为是指代粽子,但却没有提及习俗与纪念屈原有多少联系。直到南朝的刘宋建立,才有《续齐谐记》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至于南梁的《荆楚岁时记》,则干脆只写一笔“夏至节日食粽”。
首先,最初的竹筒饭就被用于祭祀,而粽子在端午为时令食品、到夏至为节日食品。虽然两者的核心食材都是大米,但在外包装方面仍有明显区别。“贮米”二字意味着竹筒饭很可能未经烹饪,投粽目的则是祭祀屈原本人,并非如今传说中的防止鱼虾啃食屈原遗体。
楚地的竹筒贮米风俗或有百越元素
同为百越后代的傣族就擅长制作竹筒饭
其次,屈原的尸体在一些民间传说中还遭遇非难。由于水质浑浊,汨罗江下游的居民虽自发驾船打捞遗体,但终因无法确定具体位置而毫无所获。直到事发的第10天,三家墩的渔民才成功打捞上岸。换言之,屈原的遗骸已经在水中逆行到上游30里!乍听上去好像超自然事件,但这恰恰是暴雨洪涝现象。
近几年,汨罗市气象局曾对该流域的降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端午前后的确暴雨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也就是民间所谓的端阳水、端午水、龙舟水、龙降水或涨粽粑水等。这也是南方端午时节的大范围强降水现象,主要由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所致。
央视曾介绍过端午汨罗江逆流的奇观
在这个阶段内,湘、资、沅、澧四水暴涨,纷纷涌入洞庭湖。随后又因水位抬升超过汨罗江下游,出现非常典型的倒灌现象。有的时候,倒流之水最远竟然能够到达距离河口50公里的地方。可见,打捞屈原的传说并非无中生有,他的遗体完全有可能逆流而上。
与之类似,苏州端午节神话里的伍子胥主要功绩就是治水有方。相传胥溪、胥浦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开工,能够让当地水乡不必受洪峰困扰。另有宛如棋盘形状的水系,非常有利于航运、灌溉、护城和排涝用途。期间,还还留下了“相土尝水”和“象天法地”的典故。
苏州地区的端午传说和伍子胥有关 起源应该比屈原版本更古老
逃生艇与应急粮
受到星相学影响 端午节还被认为是龙王在发威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端阳水的说法甚至有星相学支持。毕竟, 端午时节恰逢东方苍龙七宿完全“升起”,也被附会为《易经》中的飞龙在天。加之持续不断的降水,便被古人解释为主雨的龙神开始发威。
无独有偶,日本的《长崎实录大成》也有记载:去冬今春,停泊在长崎港内的数艘中国船舶,遭遇暴风雨天气不能出航回国,为了平息大海的风浪决定举行进献天神的龙舟竞渡,以缓解天神之怒气。
《长崎名所图绘》中的龙舟竞渡
这类风俗流传至今,龙舟便在长崎当地的日语里被叫做“ペーロン”,与湖南的“爬龙”、两广福建的“爬龙船”、台湾的“扒龙船”都很相似。考虑到《长崎名胜图绘》中作“刈竜”,《甲子夜话》中作“択竜”,而“ペーロン”发音很可能是从湖广闽台传入并取而代之。只不过,求福目的从避水灾变成了避海难。
如此看来,端午龙舟的形象就更加生动。这项源自百越或南岛民族的古早味赛艇竞技,最终特化为特定节日的活动。因而有了划船避难或救灾的既视感,仿佛是某种抗洪重演或演习。
正在进行龙舟比赛的台湾原住民
当然,正所谓水能载舟亦可覆舟,龙舟比赛偶尔也会被夏季的降水洪涝的所反制。早在1930年,台北三峡镇的一场龙舟竞渡陷入长达一个多月的焦灼状态。结果突遭暴雨山洪,居民相信是老天打圆场才终止比赛。
类似的蛛丝马迹,也存在于端午的另一个重要风俗--粽子。虽然此食品在欧亚非拉各地均有分布,甚至有被俗称为希腊粽子的Dolmathakia,早于屈原投江前数十年被载入史册。但不管粽叶还是竹筒,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食物与外界空气。虽然比不上保鲜膜、电冰箱这些现代科技,却已经是古代么能延长食品在夏季保质期的最好选择,无疑非常适合在忽雨忽晒的端午时节使用。
用葡萄叶包裹的希腊粽子 Dolmathakia
善后事宜
防疫辟邪也是端午节民俗的重要内容
除了赛龙舟与包粽子,防疫辟邪也是端午风俗的重要内容。根据民间传说,端午为一年中最“毒”的时节,有人归结为太阳在这天最毒,却并无现实证据支撑。相反,当我们把目光移向端午时节的暴雨洪涝,那么一切解释都水到渠成。
例如在21世纪的网络上,曾有过一个恶趣味的“涝疫结合”谐音梗。其意思是指洪水退去后,往往会造成瘟疫流行。因为洪水淹死的动物尸体、留下的洼塘积水,成为病菌蚊虫的天然培养皿。它们才是端午防疫辟邪的真正对象。当然,由于对现象的本质认知存在偏差,端午防疫辟邪风俗下的各种手段就一言难尽了。
阮朝的《安南人技术》记载 越南也有端午以雄黄涂身的风俗
不够,确实有某些土法防疫尚可。比如以雄黄酒涂抹小孩身躯,有一定杀毒效果,但也免不了有跑偏的部分。如果像《白蛇传》中那样直接饮用,可能不仅蛇变的白娘子为架不住,连许大官人这凡人都得送去抢救。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在高温的夏季很容易变成砒霜。
其次,就是一些既无害也无用的安慰剂方法。比如系五彩绳,别名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绘、朱索等)、浴兰、挂艾草,以及喝菖蒲酒等。
系五彩绳算是相对小众的端午节习俗
至于骇人听闻的“蛤蟆辟兵”,则是纯属想当然还适得其反的笨办法。西汉的刘安就在《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也将蛤蟆角列为五芝之一的肉芝,称要在端午当天抓来取药。他认为吃了肉芝以后不仅能长生不老,还可以自动反弹敌人射来的箭矢。
到了《荆楚岁时记》又对辟兵进行重新解释。兵即病的谐音,与如今端午风俗相符。不过,该书中用以辟兵的五彩绳已经被蛤蟆所取代。仔细分析,就是蛤蟆被赋予了某种祥瑞属性,很可能因为其能够捕食传播疾病的蚊虫。时至今日,仍有新闻曝出,因迷信无尾目食虫而抓来治病,结果反而染上寄生虫病。可见暴力抓蛤蟆终归不可取!
民谚“癞蛤蟆躲不过端午”
可见端午节对蛤蟆来说就是某种劫难
南岛旧俗&百越遗风
古代撒马尔罕遗迹中的粟特壁画 描绘着女皇武则天坐龙舟出游
然而,将这种现象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节日联系起来,那么画风瞬间就对路了。例如同为百越后裔的傣族,也会在泼水节这天进行赛龙舟活动。考虑到泼水的本意便是去晦气、求祥瑞,无疑与端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类似的趋同习俗,也几乎同步在海峡两岸的蚶江与鹿港、广东佛山顺德等地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远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古城大使厅壁画上,出现有“武则天龙舟”图样。下方还有与河神、甘霖、神之荣光等意象相联系的森木鹿。但这组壁画原本的主题却是波斯新年--诺鲁孜节。巧合的是,泼水节神话之一便有除久旱、斩火魔内容,其本身也恰恰是傣历新年。
虽然看着有些水火不容
但泼水节和诺鲁孜节恰恰都有新年含义
这里还有两个肉眼可见的泼水节转化案例。师宗县五龙乡的壮族,原本在每年三月三只有龙舟与水边祭祀。但近年却发展出了泼水风俗,而永仁县永兴傣族乡的泼水节则定在三月三。
所以,沿海地区的端午泼水习惯虽最早见于明朝,但并不妨碍起源相似的两者迅速融合。乃至吸收到原属夏至的粽子,形成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模样。毕竟,旱灾与水灾在古代神话中往往是一体两面形象,与两者又关联的节日合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你提供皇室战争的攻略信息,从2016年至今,《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在国内已经运营了超...
我的世界生存主义魔改教程很多玩家想知道,我的世界的自由度非常高,各种版本也在持续更...
第五人格剧情一共几幕-第五人格剧情介绍!小编分享的第五人格剧情一共几幕?在第五人格这...
小编为大家分享攻城掠地50000金币大礼包2023最新分享 攻城掠地50000金币大礼包2023一览...
离婚协议书怎么写?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基于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