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到德国考察,见识了马克沁的巨大威力后,为何却放弃了引进

发布时间:2023-09-08 10:08:38 发布人:hao168

屈辱的近代史,是无数国人最不愿提起的一段中国历史,在此时期除了掌权者慈禧,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戏份"也是十分众多;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性颇大的人物,他作为"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

屈辱的近代史,是无数国人最不愿提起的一段中国历史,在此时期除了掌权者慈禧,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戏份"也是十分众多;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性颇大的人物,他作为"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一方面大力支持改革力求图强,一方面却代表清朝,与列强签下3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因此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过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处境感同身受,他在著作《李鸿章传》中说,外敌侵犯辱没我国之际,为了大计只能忍气吞声,旁观者都十分酸心,况且是亲赴"一线"的李鸿章呢?而且梁启超还在书中,对李鸿章的才能十分推崇,也替李鸿章的生不逢时感到同情;李鸿章是晚清时期地位最为显赫的重臣,他出生于道光三年,在家中8位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少年时期的李鸿章曾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有"丁末四君子"的称号。

清朝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受命组建"淮军",接连攻克昆山、常熟、太仓等地,随后以所向披靡之势,扫清了苏南地区的太平军,接着同湘军一起,彻底剿灭了太平天国;战事平定后,目光长远的李鸿章,见清朝"千疮百孔",唯有奋发图强才能救国;于是他发起"洋务运动",引进大批西方先进工业设备,创办了清朝军工业;在中法战争中,福建船政水师全军覆没后,李鸿章提出筹备海防的建议,在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组建起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师"。

当初清朝的海军装备,大多都是从德国进口,在19世纪末期李鸿章还亲赴德国,考察德国的先进军事武器;随后李鸿章代表清朝,与德国签下25艘舰艇,价值千万两白银的大订单,李鸿章的大手笔,让德国人赚地盆满钵满;当时的德国宰相俾斯麦,还亲自接见了李鸿章,德国统一之后,俾斯麦不再希望开启战端,选择休养生息,未像其他列强一样,在海外疯狂掠夺殖民地,因此德国与清朝时常往来交流;当时清朝受列强欺辱,而俾斯麦还亲自接见清朝代表李鸿章,可谓是给足了清朝面子。

随后李鸿章参观了德国先进的军工生产体系,对于那些能造出威力超强武器的工厂,李鸿章大为惊叹,德国官员还拿起当时最先进的"马克沁",向李鸿章介绍其强大的性能;"马克沁"是一种先进的自动武器,以燃气为能源驱动,虽然其"水冷"管过于笨重,但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武器;"马克沁"在1893年初登战场,50名英国人靠着四挺"马克沁",生生打退了5000敌军,其中有3000多敌军命丧当场。

"马克沁"强大的威力让李鸿章十分感兴趣,想要引进到国内,但他当时第一个问题,并非询问价格,而是问此利器一分钟能打出多少发子弹;当地官员回答说,"马克沁"有333发长达6.4米的帆布带弹容量,而且弹带还可以接续,每分钟射速可达600发;李鸿章听完连连摆手,说"太快了,太快了,我大清的子弹经不起如此消耗",这句话也让人听后感到无比心酸。

其实李鸿章因为耗弹太快,放弃引进先进武器,并非是他抠门;李鸿章在国内建设发展了4家军工企业,又以巨资"砸"出了"北洋水师",清朝的国库已经快要见底,因此李鸿章只能"勒紧裤腰带",选择那些"性价比"比较高的新式武器;随后户部以经费不足的借口,要求停止了购买外国装备的计划,"马克沁"最终也没能引进到清朝。

【参考资料:《李鸿章其人其事》,《李鸿章与中德军火贸易》】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