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纵有万般不是,但有一点别说是咸丰,就是康乾两帝也望尘莫及

发布时间:2023-09-09 06:18:13 发布人:hao168

清朝以“异族”定鼎天下,而汉人又特重夷夏之防,讲究中原正统。因此,清初时期满汉矛盾较为突出,历代统治者都怕汉人反侧,加以提防。就是康熙、乾隆那样的有为之君,也不假权于汉人。自嘉庆以后,国势日衰,有识之

清朝以“异族”定鼎天下,而汉人又特重夷夏之防,讲究中原正统。因此,清初时期满汉矛盾较为突出,历代统治者都怕汉人反侧,加以提防。就是康熙、乾隆那样的有为之君,也不假权于汉人。自嘉庆以后,国势日衰,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破除满汉藩篱,但嘉道时期仍重满轻汉,心态难改。

即便到了咸丰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咸丰帝对汉人仍然保守,不敢违反祖宗旧制。就拿曾国藩来说,他组建的湘军有效牵制了太平天国,立有大功,而咸丰却连个湖北巡抚都不敢授予他,生怕汉人掌权。直到咸丰十年,看到曾国藩忠心不二,才实授两江总督。

真正给予汉人军政大权却是慈禧太后,自她垂帘以后,曾国藩乃至汉人的地位日隆一日。应该说,慈禧尽管有万般不是,但重用汉人是她执政48年来不能抹杀的突出政绩,仅这一点来看,别说是咸丰,就是康熙、乾隆也是望尘莫及的。慈禧重用汉人到了什么地步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当时的情况。

慈禧执政后不久,就对曾国藩加太子少保,命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而且将以上地区的巡抚、提督等文武官员全由他节制。曾国藩是位理学家,熟知中国历史上威权太重多有不好的下场,乃力辞不就职。慈禧不允,说:“我两宫太后孜孜求治,南望增忧,若非曾国藩之悃忱真挚,亦岂能轻假事权?”充分显示了慈禧对他的信任。

慈禧根据曾国藩的建议,在咸丰十一年底调整了新的人事布局:以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该安徽巡抚彭玉麟为水师提督,调湖北巡抚李续宜为安徽巡抚、河南巡抚严树森为湖北巡抚,以河南布政使郑元善为巡抚。慈禧对曾国藩几乎是言听计从。

其实,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刘长佑为广西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江忠义为贵州巡抚,刘蓉、李桓、蒋益澧、韩超等人为布政使或其他地方高官,也都是与曾国藩有关的。

同治四年(1865)五月时,全国十名总督,除湖广总督官文一人外,其余九位都是汉人。又,十五名巡抚中,清一色全是汉人。且九名汉人总督中,湖南人竟占了五名,他们是直隶总督刘长佑、两江总督曾国藩、云贵总督劳崇光、闽浙总督左宗棠、陕甘总督杨岳斌。各省巡抚中,湘军也占了大半。

总之,当时各省的封疆大吏多是汉人,而且湖南籍最多,或者可以说西至四川、东至海边以及西南内地一带的土地全掌握于曾国藩之手。因此当时有很多人,特别是满洲亲贵,上疏提醒慈禧要提防曾国藩,也有人建议裁其军、削其权。

不过,慈禧为挽救清王朝危亡,提高自己的权势,打击恭亲王奕䜣,她不惜一切地从事了这一冒险之举。当然,曾国藩没有令慈禧失望,获得信任取得军政大权后,便在长江流域作了新的战略部署,他自己坐镇安庆,命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攻杭州、李鸿章攻苏州、彭玉麟攻长江下游、李续宜等授颍州,进图江北,鲍超等攻安徽宁国,宰制江南。结果一举攻陷了天京,打败了太平军,建立了不世之功。

天京陷落后,慈禧立即降旨:“曾国藩着加太子少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曾国荃封一等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慈禧与曾国藩“君臣”之间可谓皆大欢喜。

曾国藩去世后,慈禧又倚重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尤其是李鸿章,较之曾国藩更盛。他主政直隶二十余年,虽未曾入值中枢,但实际上却是大清朝军事、外交的实际执行者,终其一身都对慈禧忠心耿耿。其后又有张之洞、袁世凯,皆受到了慈禧的信任和重用。

纵观慈禧的一生,她之所以能掌权近半个世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汉臣集团的支持,尤其是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这也是慈禧在庚子之变的危局中,仍能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