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康熙刚离开,哥哥对儿子说:我的心愿了了

发布时间:2023-09-09 12:06:20 发布人:hao168

从古至今,因为争权夺势而发生的惨案不在少数。尤其在古代的皇家,皇位对王孙贵族来说极具诱惑力,可皇位只有一个,那么争抢便不可避免。比如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亲兄弟之间却要你争我抢,更不惜下毒手,康熙更

从古至今,因为争权夺势而发生的惨案不在少数。尤其在古代的皇家,皇位对王孙贵族来说极具诱惑力,可皇位只有一个,那么争抢便不可避免。

比如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亲兄弟之间却要你争我抢,更不惜下毒手,康熙更是表示不忍面对这样的局面。再比如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为了争夺区区一个皇位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导致血流成河。

可王孙贵族并不都是如此的,历史上也不乏有人珍视兄弟手足感情超过皇位的,就比如本文的主人公,顺治帝的二儿子爱新觉罗·福全。

愿为贤王 无意争皇位

福全是顺治帝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宁悫妃董鄂氏,因为顺治的皇长子刚出生没多久便染上天花夭折了,所以顺治一直把福全当成他的皇长子对待。

顺治共有八个儿子,各个都能文能武,也讨得顺治欢心,但是毕竟皇位只有一个,总要选择出一个继承人。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们自相残杀,顺治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便有意无意地开始谋划着这件事情。

清朝史书中记载,顺治曾问过康熙、福全和五儿子常宁一个问题,以后的志向是什么,那个时候的康熙也才六岁,三个小孩子根本不知道顺治问的这个问题有什么隐含的意义。

而福全的答案却很有意思,他表明自己只想做一个贤明的亲王而已。虽然只是小孩子随口说出的答案,但是被顺治牢牢记住了,倘若福全真的只想安心做一个贤王,他也一定会准许。

顺治又问康熙,他没想到才不过几岁的孩童,竟有如此大的志向,康熙说,如果可以,他愿意坐上皇位,但不是因为野心,而是为了像顺治一样做一个英明的君主。

结果,顺治去世后,皇位由他的三儿子,即爱新觉罗·玄烨继承,这就是后来的清圣祖康熙。

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幼时康熙的回答确实令顺治非常满意,他认为康熙可以承担起管理好一个国家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康熙在一场天花病毒中活了下来。

清朝时期,天花肆虐,不少人死于这个病毒。顺治去世时仅仅只有二十四岁,去世的原因是因为他感染了天花病毒。

就连高高在上的帝王都无法抵抗天花,可想而知这个病毒的可怖之处,东晋时期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其中记录了他所发现的治疗天花的办法,但是见效甚微。

倘若真的有人得了天花病毒,也只能在痛苦中等待死亡。

直到18世纪中叶,爱德华·琴纳这位英国乡村医生发现了“牛痘接种法”,天花才被消灭。在这之前,人们对天花这个病毒唯恐躲避。

而顺治为了让清朝得以延续,只好在他的儿子当中选一个得过天花病毒并且活下来的人,而这个人刚好就是康熙。

封为亲王 辅佐康熙帝

康熙出生的时候刚好赶上了天花肆虐,所有人都以为他不可能活下来,毕竟没有治疗的办法,顺治的大儿子和四儿子都是这么死的。可谁能想到,一个不过两岁的孩童居然能挺过来,这下,顺治更是欣赏康熙了。

顺治的儿子当中,除了康熙,其余的人都未得过天花,为了能延续大清朝的统治,选择康熙继承皇位是最好的办法,当然康熙也是一个很有谋略与才能的人,否则孝庄皇太后也不会轻易地通过顺治的遗诏。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而福全也理所应当地被加封为裕亲王,允许参议朝政。顺治虽然有八个儿子,但是大儿子和四儿子出生没多久便死了,剩下的兄弟里只有康熙和福全年纪相仿,也能够玩的在一起,感情自然是极好的。

即便是康熙坐上了皇位,他都不曾想过要迫害自己的兄长福全,无论福全是否真的只想做一个贤王,康熙还是希望二人能如年少时一样和睦的相处。

历史上成功坐上皇位却残害手足,甚至是弑父上位的人不在少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胡亥残杀兄长扶苏坐上宝座, 可即便如此还是让大秦帝国走向了覆灭。

孝庄皇太后非常的喜欢康熙,一来是康熙年幼时染上了天花,一个只有两岁大的孩子离开亲人,硬是活了下来,孝庄很是心疼他。二来就是孝庄很喜欢康熙的母亲佟佳氏。

据史书记载佟佳氏怀有康熙时,像往常一样去给太后请安,二人闲坐聊天的时候孝庄发现佟佳氏的衣服上好像盘旋着一条青龙,这可是吉兆。古人们都非常的迷信,孝庄认为康熙一定能成为千古一帝。

孝庄自己在怀顺治的时候她就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果不其然顺治坐上了皇位,所以孝庄是非常期待着佟佳氏腹中的孩子能顺利出生,也相信这孩子能称帝。

康熙即位之后,朝堂上风云诡谲,暗流涌动。孝庄尽她最大的努力扶持康熙,可毕竟年事已高,而鳌拜的风头却正盛,只有十四岁的康熙很难与他抗衡。鳌拜狂妄自大,野心写在脸上,朝堂之中几乎无人敢与他为敌。

幸好康熙还有福全在身边,一直衷心地辅佐他。在除掉鳌拜这件事上,福全为康熙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面对挑拨 兄弟无嫌隙

要说康熙和福全做的最流芳千古的事,那一定是打下噶尔丹。噶尔丹于1676年建立了准噶尔汗国,但是一个小小的少数民族国家仍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不仅侵犯属于蒙古各部的领土,甚至试图侵扰大清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生活的安定。

于是,康熙皇帝多次派兵出征攻打噶尔丹,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大清周边的少数民族,更是为了防止噶尔丹和邻国勾结,以绝后患。

康熙二十九年,他下诏亲征,共分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康熙统领后督军。一开始,这场仗打得十分艰难,不仅天气多变,而且崇山峻岭中道路异常险阻。

另外,噶尔丹的部队搭起了“驼城”,他们将上万只骆驼捆住脚,再往它们的驼背上放上箱子,在隐蔽处朝清军射箭,这使得清军一开始便难以招架。

直到天黑时,福全带领左路军从山腰插入才出其不意打得敌军狼狈逃窜,第二日,敌方派人来承认错误,可福全并不买账,他说一切都听康熙的安排,但是济隆表示,昨日他们刚吃了败仗,今天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和我们抗衡。

可谁都没有料到噶尔丹的阴险狡诈,他假意求和,让清军掉以轻心,却暗渡陈仓。

皇长子胤褆为了追回即将逃离的噶尔丹,只身涉险,一路险象环生,几度落入敌人的圈套。为了保护皇长子的安危,佟国纲不幸战死。

福全没有料到,急功近利的皇长子胤褆会孤军深入,更没有料到国舅佟国纲会战死,为了保护皇长子的安危,更为了保存军队剩下的实力,福全下令撤退。

远在后督军的康熙听闻这个消息怒不可遏,因为福全领导不力,未加请示便撤军等等。不少人都在等着看他被责罚,可康熙怎么忍心?他在想一个万全之策。

康熙问胤褆为什么会打败仗,胤褆说了实情,但毕竟是自己的皇长子,康熙不忍心下狠手,只能委屈福全承担过错。福全自然也是明白康熙的意图的,自己虽然会受罚,但是康熙不会按照大错惩治。

这样一来,既安抚了朝臣,也保住了胤褆,这是当下唯一的两全之策。至于自己,福全没有想那么多,他原本就对权力地位没有野心。朝中大臣都在等着康熙的处理办法,他不能让这件事风轻云淡地过去。

朝中早已经有人看不惯福全了,只不过忌惮他是康熙的兄长而不敢陷害他。而如今,福全有了过错,他们纷纷上书要求康熙按照律例惩罚他。

可是,康熙只是说福全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皇长子胤褆确实年龄小,急功近利,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康熙仅仅免去福全议政王大臣的职位,这让那些大臣们更是气愤,不论如何添油加醋的挑拨,康熙依旧只是小示惩戒,这些惩戒也只是为了安抚朝中大臣。

私下里,兄弟二人的感情依旧极好。福全自那以后不再参与朝政,倒不是因为对康熙不满,只是不想影响朝堂秩序。

斯人已逝 惟睹物思人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又亲自挂帅亲征前去平定噶尔丹,福全时隔数年又一次领兵出征。也是这一次征战,噶尔丹终于被击败,狠狠地被挫了锐气,噶尔丹难以面对事实,选择服毒自尽。这一次,康熙终于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班师回朝后,康熙希望福全能够回到朝堂之上,但被婉拒了。自福全被去除的职位之后,他便远离了朝堂,也不再带兵出征,此次,他随康熙再次出征噶尔丹也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更是为了解决掉康熙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噶尔丹侵犯大清边境数年,福全知道康熙一直为此忧虑,也是竭尽所能为他提供帮助。

往后的日子,福全一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如他幼时说的一般,不贪图权力,只想安心的做一个贤王。康熙得空了会去看看他,大多数时候是福全进宫和康熙闲坐,也能为他解决一些政治上的忧愁之事。

美好的事情似乎总是转瞬即逝,福全染上了重病,逃得过天花,却还是患了重症。康熙派了宫中足有经验的老御医前去都不见好转,福全的病成了最让康熙放不下的心事。兄弟二人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畅谈心事的好景已经不在了。

康熙每每前去看望福全都会一脸悲痛的回来,病情一天天加重却不见好转。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即将御驾亲征,他又去看望了福全,似乎是心有灵犀,二人都知道是最后一面一样。

福全拉着康熙的手,二人聊着幼时的事,感叹岁月蹉跎。临别之际,康熙紧紧的攥着福全的手,约定回来一定先来看望他。

望着康熙离开的背影,福全和自己的儿子说,我的心愿已经了了,然后,闭上了双眼。福全去世的噩耗传来,康熙悲痛欲绝,还在路上的康熙立即下令返回。

康熙在福全的灵柩旁失声痛哭,朝堂上不怒自威的皇帝久久沉浸在哥哥去世的悲痛当中难以走出,几日不理政事,无论是谁前来安抚都没有用。

康熙在黄花山为福全建造了墓陵,每一年他都会亲自去祭拜,也许是一次,更多的时候一年回去好几次,说一说这一年他做了什么事。回忆着二人美好却回不去的童年时光,说着说着,就会掩面痛哭。

康熙让画工绘了一幅画,但这不是福全的画像,而是他们兄弟二人并坐于桐荫之下,那时的二人无忧无虑,可如今康熙是一国之君,政务繁忙,从前还有福全的辅佐,如今却只剩他一人。

物是人非,斯人已逝,虽然福全先他一步离开了,但是在康熙的心中他还陪伴在自己身边。

结语:

1722年,康熙帝也撒手人寰了,这一年他六十九岁。福全离开后,康熙常常会去看那幅画,他回忆着和福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并想象着兄弟二人并坐于桐荫之下。遗憾的是,斯人已逝。

勾心斗角,你争我抢虽是皇家的常态。但也有例外,康熙和福全兄弟二人就最好的诠释了兄友弟恭,相互扶持。

参考文献:

[1]高森.《清史稿》勘误一则[J].江海学刊,2022(01):44.

[2]刘锦增.康熙帝用兵噶尔丹期间军粮的来源与构成[J].历史档案,2021(04):65-71.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