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24个世界急救日,郑州“急救地摊”又出摊了。51岁的冯海河身穿蓝马甲,跪在垫子上,一边按压模拟人胸部,一边讲授心肺复苏的要点。他是河南砥砺律师事务所律师,也是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
9月9日,第24个世界急救日,郑州“急救地摊”又出摊了。
51岁的冯海河身穿蓝马甲,跪在垫子上,一边按压模拟人胸部,一边讲授心肺复苏的要点。他是河南砥砺律师事务所律师,也是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被网友们称为“急救地摊”摊主。每逢节假日,在郑州人流量大的商场、路口和社区,总有他们摆摊教急救的身影。
“我们主要是做应急救护和法律知识的宣讲,让大家学会急救技能,打消顾虑,敢于救人。”冯海河介绍,2009年,在目睹一位老人因周围人不会急救而意外离世后,他决定学习急救并宣传急救知识。后来,他加入了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并希望通过摆地摊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做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冯海河在教授急救知识。受访者供图
自2014年成立以来,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已开展2000多场急救技能培训,为约12万人教授急救知识,通过心肺复苏救活了11人。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和冯海河的对话:
“用法律知识打消救人的顾虑”
新京报:请简单介绍一下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
冯海河:2014年5月8日,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成立,我们主要是做应急救护宣传,其实是“三救三献”和法律保障知识宣讲。“三救”是指应急救援、应急救护和人道救助,“三献”是指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我们服务队的主要工作是把这其中的法律知识给大家讲明白,用法律知识打消救人的顾虑,例如有人担心救人会被讹,涉及的法律问题会很麻烦等。很多群众在参加完我们的活动后,学到了急救技能,打消了顾虑,更愿意去伸手救人。
新京报:与急救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哪些?
冯海河:我们建议,在救人之前,要先保证好自身安全。在施救过程中,可以进行录像,也可以喊周围的人一起帮忙,这样就有了证据和证人。《民法典》中有相关法律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例如,我在救人的时候要给别人做心肺复苏,如果把对方肋骨按断了,是不用赔偿的。因为施救者的目的是救人,但可能好心办了坏事,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另外,依据见义勇为的相关法律,如果在施救过程中受伤,国家可以给予施救者抚恤金。
9月9日,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在摆摊教急救。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目前志愿服务队有多少人,服务了多少人?
冯海河: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目前有2000多名志愿者,团队成员以律师居多,有七八百位律师,其余为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士。志愿者大多有自己本职工作,我们平时会参与专业的急救培训和学习,大多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我们开展了2000多场活动,服务人数约有12万人,通过媒体的宣传影响了上千万人。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和学习者通过心肺复苏救活了11人,通过急救知识帮助了几百位因溺水、翻车、醉酒求助的人。
摆摊教急救,多一个人学就多一份收获
新京报: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急救地摊”这种形式的?
冯海河:“急救地摊”这个形式其实一直都有,到了2020年才开始叫这个名字。在街头、公园、商场外边等人多的地方,我们把急救的课程拆分成好几块,例如这个摊位教心肺复苏,下一个摊位教外伤包扎,另一个摊位讲法律保障知识等,群众自由选择想要学的内容。那时候推广“地摊经济”,我们刚好跟摆摊的人凑一块儿了,于是就叫“急救地摊”。“急救地摊”其实是我们之前工作的一种延续,这个称呼也有利于大家更好理解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是很接地气的一个宣传方式。
新京报:你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哪些人?
冯海河:志愿服务队的受众是所有人。我们现在开展的公益活动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各个单位邀请我们去开展急救课堂,二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展“急救地摊”,时长都在三个小时左右。每次开展活动前,我们会考虑培训对象、不同需求、接受能力等因素,进而确定方案、教具和宣传材料等。在教急救的时候,我们还会观察哪些人特别投入,培训结束后再加他们的微信,因为这些人是很想救人的。有时候遇到假期,我们在自己家附近的商场门口摆摊,不管有多少人参与,多一个人学,就多一个人有收获。
新京报:这期间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参与者?
冯海河:有一个70多岁老太太,跟着我们学了急救,后来又救了个80多岁的老太太。她给我发信息说,冯律师,我这辈子做了很多助人为乐的好事,但就是不敢救人。自从跟你们学了急救以后,我打消了顾虑,真的救人了。其实很多人都有帮人的念头,但可能没有急救技能,也没有克服内心的恐惧。这位老太太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救了人,她觉得非常自豪。还有一位86岁的老太太,跟我们学了急救后,把她的老姐妹们也叫来了。我们觉得很感动,大家开始有这个急救意识,愿意学急救知识。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新京报:你觉得“急救地摊”这种形式能起到什么作用?
冯海河:中国红十字会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在过去近十年的急救培训和学习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人人学急救,但不一定人人会急救。有些专业的医生去教急救,会讲得非常详细,知识点也很多。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接受不了那么多知识点,会认为施救特别专业,进而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减弱施救的积极性。
而“急救地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专业的急救知识,手把手地教急救技能,再进行法律科普,让大家敢于去救人。只有敢于学急救,敢于伸手去救人,才能做到“人人得急救”。
新京报:你觉得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有哪些?
冯海河: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突然碰到危险,如果身边有人会急救,那救过来的概率就会大一些。最佳急救时间是“黄金四分钟”,当出现危急情况时,急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截至目前,我国掌握急救技能的人数比例约为1%,还是很少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会尽力把急救的种子播撒下去,希望能影响更多人,说不准哪一天就真的救了人。
新京报:你们有没有一些关于急救的好经验?
冯海河:“出门就带急救包,上路就往两边瞧”,这是我们服务队的顺口溜。队员们出门都会带上急救包,会有心地看看有没有意外情况,如果遇到了,就会赶快去问问。有人说我们是行走在郑州街头的“急救天团”,我们出门的时候,心里总装着一个救人的想法。因为参与急救,我们也收获了一群并肩作战、宣传急救知识的好朋友。
9月9日,急救地摊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在世界急救日这一天,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冯海河: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学急救,共同来救人。每年的世界急救日,我们都会搞活动宣传急救知识,今年刚好碰到周六,大家参与志愿服务和学习更方便。今天,我们讲授了应急救护当中的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癫痫、烧烫伤等知识,还开展了法律保障知识宣讲,居民学习的热情高涨。我们希望在“人人学急救”的前提下,手把手教会他人,做到“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人人得急救。”
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实习生 杨梦梦
编辑 刘倩 校对 卢茜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最新版是app store上非常受欢迎的一款影视软件,倍受广大年...
最终幻想16全回忆物品收集攻略。当玩家们剧情进展到更换藏身处的节点时就能够开始收集回...
花蝴蝶免费看片日本!今日为大家带来的花蝴蝶免费看片日本是极其热火优秀的影片赏析应用...
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为宅男量身定做的手机看福利资源神器,这个...
24小时免费看的视频哔哩哔哩最新免费版是多重趣味视频作品都能免费点播感受的影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