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派十万人守死人,却用千人护卫北洋水师,无人敢提异议

发布时间:2023-09-10 08:55:10 发布人:hao168

“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这是近代美国著名海权论鼻祖马汉的著作中的名言。近代世界历史战火鼎革,绝大多数由海上展开,对大国尤是如此。在关乎甲午中日战争走势的威海卫海

“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这是近代美国著名海权论鼻祖马汉的著作中的名言。近代世界历史战火鼎革,绝大多数由海上展开,对大国尤是如此。在关乎甲午中日战争走势的威海卫海战中,清朝北洋水师备受冷落,仅有数千陆军守持提督署和炮台;与此同时,十余万清军护卫着盛京皇陵,一步不挪,坐视北洋水师覆灭,却没人敢仗义执言,没人敢发声质疑。

▲李鸿章与外国使节合照

1874年12月,“海防派”领袖李鸿章呈上《筹议海防折》,奏折中力主建设近代化海军,兴办近现代海军教育,期以海防力量御敌于国门之外。国策既定,清朝国防之争终于尘埃落定。1888年12月,不断充盈的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军。这个锦衣玉食的“大个子”,自此一举跻身世界前十的行列,在亚洲更是号称最强。

▲与李鸿章“海防”策略不同,左宗棠主张“塞防”,强调西北的重要性

此时,距离那场关乎中日两国国运的大战不足十年,而邻国窥伺之心早已显端倪。1872年始,日本侵略清朝附属国琉球得逞,强吞设县;1876年,日军武力叩开朝鲜国门,后数次在幕后从事分裂活动,意图浑水摸鱼。无力招架的属国遭受灭顶之灾,连连呼救,清帝国秉承作风,派兵援救。

▲琉球国琉球学馆照片

虽然清军取得了对日军的作战胜利,但为求息事宁人,在条约中承认了日本对朝鲜国的用兵权。鼠目寸光的清帝国决策者哪里想得到,干干净净的条约包藏着祸心。一颗种子就此埋下,十年后破土而出,终究崩掉了帝国最引以为傲的锋利獠牙。

19世纪九十年代,老大帝国和东亚新秀迎面相撞,展开了最终的角力。而交锋对决的第一线,仍然是处于两国缓冲地带的朝鲜。面对清朝的严正要求,日本虚与委蛇,暗地里却屡次增兵,下定开战之决心。反观清政府战和摇摆不定,既不增援也不撤退,直到失去先机。

▲平壤战役中,清军因指挥失当落败,统帅叶志超仓皇北逃

在第一阶段的关键战役平壤之战中,面对日本兵力占优和先手偷袭的不利局面,清军主帅很快就丧失了战意,狂退五百里逃回清朝境内。主帅临阵脱逃,不仅给自己和家族抹了黑,更断送了清军的一点希望。形势急转直下,终究无力回天,清军溃败,日军兵锋直进。

▲后人根据史料复原的定远舰影像图

在这期间,中日海军第一次主力决战也于黄海大东沟附近展开。可悲的是一向标榜“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海军,长期未得添置新舰,整体实力甚至难与日海军并驾齐驱。令日军真正畏惧不已的,唯有两艘铁甲巨舰定远镇远。

遗憾的是,日军舰队在航速和舰炮射速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斯役,双方互有胜负,损失均甚,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关键时刻,当权者再一次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竟为保存实力,下令北洋水师放弃制海权,退入威海卫军港采取守势。置军队于“死地”,已然是兵家禁忌,遑论清廷内部尚存在诸多掣肘。

▲庄河李秉衡塑像

时任山东巡抚的李秉恒,掌握着山东境内绝大多数的清朝守军,李鸿章手中仅有守卫威海卫军港和刘公岛提督署的五千清军。两人虽是政敌,国难当头,也该捐弃前嫌戮力对外。奈何李秉恒将官场上的制衡之道一成不变的搬到了这场国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位于刘公岛上的北洋水军提督署

北洋水师的命运,清朝的国运尽皆系于此战,北洋水师亡,则清廷必败无疑。善于宦海沉浮的李鸿章深知其中紧要,怕是此刻也无暇顾及自己的仕途。战前,他曾多次疏通关系,请求李巡抚多多派兵驻守威海卫陆地和沿岸炮台,力保水师后背无虞。

几次请求换来的结果令李鸿章气愤:只有一千五百名左右的老弱残兵奉调前来,驻守军港和炮台,日军倾巢出动达三万余。更令人气愤的是,其时,日军已采取守势的奉天方向,却云集十余万清军精锐。做什么呢,守卫奉天皇陵,所谓的清朝“龙兴之地”。

▲沈阳清昭陵神道

守着一群死人,坐视威海卫和北洋水师的沦陷覆灭。在清朝王公权贵看来,祖宗的墓葬关乎国体,不容有失。明眼人自然不在少数,却没有人敢触这霉头。结局不言而喻。权贵们见证了帝国獠牙的崩断,同样的,深水下的北洋水师也目睹了帝国的仓皇和零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