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为儿子获得编制,亲自动用关系,雍正:好好干,干不好你看我咋收拾你们

发布时间:2023-09-10 10:30:57 发布人:hao168

撰文|赵李白清代开始了保举政策,官员有权力和义务向皇帝推荐人才,但是自推出这项政务后,逐渐显露出多重弊端。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特意召集科道官保举主事时特别提出了保举官员的底线,强调“不可以同年、同乡、乡

撰文|赵李白

清代开始了保举政策,官员有权力和义务向皇帝推荐人才,但是自推出这项政务后,逐渐显露出多重弊端。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特意召集科道官保举主事时特别提出了保举官员的底线,强调“不可以同年、同乡、乡党徇情私保。”按照康熙的设想就是如此亲密关系必然出现互相勾连,你来我往似的滥保举的问题。两年后,吏部侍郎胡简敬保举江南淮扬道高成美出任广西按察使,由于胡简敬的老家也是淮扬地区,因此康熙勃然大怒,下发谕旨给吏部批驳说:“若以本地方人推举本省官员,必致瞻徇滋弊,前已经屡下发谕旨阐明,现在胡简敬以淮安府人推举淮扬道高成美,殊属不合,着严家议处。”与此同时,康熙还对吏部数位官员把关不严,进行了通报申饬。

康熙画像

这件事情一直到康熙四十一年,老皇帝还在对此事不太放心,还叮嘱说:“饬谕九卿,荐举毋得保举同乡及现任本省官员。”似乎这项弊端始终未能得到有效避免,四年后他批评说:“观九卿凡保举人员,非系师友即属亲戚,是皆汉人相沿恶习。”《圣训》

直到康熙五十二年,已经被他的儿子们弄的心力交瘁的他他还批评这种保举现象:“督抚提镇等官皆各为其子弟保送者多,即部院大臣,亦多为其子弟互相援引。”《清圣祖实录》因此终其康熙一朝也未从根本上将这个问题扭转。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雍正登基后对保举关系处理的相当达观温和。他认为保举对亲缘和血缘地缘关系并不重要,有时甚至还让保举互相熟悉的人。如雍正七年:“上谕大学士、尚书、侍郎、都御史、副御史各大员,有子孙在京闱及本省乡试未经中式,年二十者,着各举文理通顺、可以取中者一人开送内阁转奏请旨。”这从某种角度来讲,雍正似乎是给官员家书们的一次福利,同时也是跳过科举的一种选人方式,某种程度也反映出雍正对科举的不那么“感冒”。

康熙实录

在选人用人时,凡是涉及条条框框时很少介意私人关系。当时的直隶总督竟然能保举自己亲生儿子去南书房,以至引起当时读书人“内举不避亲,亦后来所无之事。”的感叹。

但是雍正的思维显然更多了一重色差,按照他老人家的逻辑就是,这种连带是优势同时也是连带责任,即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也会伴随着巨大风险。他说如果父亲保举儿子,结果儿子不贤,必然导致父子“在国为不忠,在家为不慈。”且要讲这种问题进行从重处理。

当时还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片段,有一个张大有的官员,保举他的侄子出任官员,具体由田文镜安排到山东任职。张大有给雍正写了一个非常感动的谢恩折,雍正看后却冷嘲热讽外加警告说:“观汝一派私心,器小之至,朕抡才授职,岂能有因你侄子而格外加恩于他的道理。只不过念及是大臣的侄子,经朕拣选,自必奋勉从事,希望其将来为朝廷出力。汝若不能训导做一好官,试看朕徇汝情面否也!”《朱批谕旨》对于这样的警戒自然吓的这位官员冷汗直流。

雍正画像

警告归警告,雍正一朝确实是大量选用了这样具有许多连带性关系的官员,因此在涉及到一些肥缺和容易出问题的岗位上,雍正也颇为踌躇。比如当时河道官员职务,管理着当时大量财物资源,典型属于肥缺岗位,自然纷纷想出任这一职务的人很多,甚至找出各种关系,以至于雍正有时都犯了难,不知道派谁去放心。河道总督嵇曾筠在保题河员时大有徇私的嫌疑,,雍正说他“交游颇广”,查嗣庭笔札就反映了“屡次以河工人员寄信请托张曾筠之事”。这使雍正对保举河官很不放心,在雍正四年的大计时特别告诚:“此次举报河工人员(指议叙一、二、三等)务秉公心,勿徇情面,以副朕加恩河员之至意。”

清代官员服饰

此后雍正对嵇曾筠保举的人员多存有几分戒意,嵇曾筠在雍正四年十月保题考城县知县高镗时,雍正颇不以为然,说:“高镗系高璜之子,向来为人甚属平常,朕所深知,与嵇曾筠保题本内优奖之语甚不相符。观查嗣庭之屡以亲知嘱托嵇曾筠,则嵇曾筠平日之不能谢绝情面可知。至高镗之出身,若嵇曾筠不知,则甚属糊涂。若嵇曾筠知之而特行保奏,必系以高镗曾在朕侍从之列,而为此迎合之举。或高镗向来平常,而近日居官能改旧习,亦未可定。着将此询问田文镜秉公具奏”。

由于一些偏远省份,缺乏监督,对于互相保举问题更为突出。这其中甚至包括直言进谏的孙佳淦推荐自己亲弟弟孙扬淦为监丞。雍正说嘉凎“乃瞻顾私情,将亲弟孙扬凎荐为监丞,行事乖张,士论不服,以至孙嘉凎声名大损。”

因此,雍正在此后开始了引见和自荐的官员启用模式。

除了引见学识、能力好的,对那些被参劾的官员雍正怕他们受到诬陷或无无辜打击,决定除了贪、酷以外被劾人员,全部进行引见,再做一次全面考察。

雍正行乐图

雍正除了引见效率高外,他个人的记忆力极强,精力旺盛也得到了验证。有个叫王承烈的官员先后五次被雍正接见,第二次来时,雍正特意问他说:“你是上次在西暖阁召见的八人中最后一个进来的吗?”这种记忆力让官员们非常佩服。雍正甚至将官员简单的简历加以全面补充,如中军副将杨寅的简历上原本就24个字“杨寅,陕西人,由巴牙刺,年四十二,年羹尧保举,汉仗好,人去得。”雍正在引见后,在朱批中写下全面结论:“圣祖西巡,拣选带京把总,征剿卓子山,人明白,伶俐大汉,实在,四十二岁,可着实漫升用。上下,操守好,人去得,操演勤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

从清朝历代皇帝引见上来看,康熙写字不多,乾隆也写,嘉庆引见写的很少,此后的皇帝基本不写,真正写的最多最全最认真的要属雍正,可以想见,他对选人用人的重视和细心。

雍正朱批

京官王承烈在被雍正外放地方时,担心自没有经验怕干不好,雍正鼓励说:“世上哪有先学养孩子而后嫁人之理”,意思是叫他边干边学。《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

雍正在面试官员履历的批示上写了许多当时的大白话,至今读来非常生动。诸如“苍苍儿的”、“太聪明伶俐人”、“似婆婆妈妈的,好人”、“油气些的”、“丫头似的一个人”说官员娘娘腔这些非常生动话语至今读来颇为有趣。雍正从官员的相貌、举止、言谈、气质等全方位进行面试,由于人数之多,所评价的也是千差万别。对于口语不清的,他讥笑写到:“谈语呜噜呜噜的,不真,非诚人也”。有的胆小见了皇帝紧张,也被他写下“聪明乖巧人,乾清宫引见,吓着了”。有的一语定乾坤,全面否定“人似混账”、“一脸酒气”等等评介,一时之间雍正这个面试官主宰了大量人员的命运浮沉。

乾隆画像

到了乾隆登基后,对于保举地缘、亲缘关系开始防范起来,他在乾隆二年批评地方督抚推荐人员中多见同乡、世谊后专门下发上谕,应该力求避免这种关系。最后通过广泛调查,对已经存在这种推荐关系的皆被“传旨申饬,并谕内外臣工知之。”

至此,总体看来,康熙和乾隆对保举相对保守,严格管控有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进行推荐,雍正虽然努力尝试,但是终究未能避免相关弊端,可知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过去选人的一大难点。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