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风吹过,北京市昌平区长陵中心泰陵小学的后山草木萌发、漫山葱翠,应雪花喜欢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挖野菜。秋色渐浓,校园里的柿子树挂起一个个橙色的“小灯笼”,应雪花就站在校园里,看孩子们捡起一个个柿
春天的风吹过,北京市昌平区长陵中心泰陵小学的后山草木萌发、漫山葱翠,应雪花喜欢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挖野菜。秋色渐浓,校园里的柿子树挂起一个个橙色的“小灯笼”,应雪花就站在校园里,看孩子们捡起一个个柿子,大快朵颐。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嬉戏玩耍。
这是应雪花热爱的生活,这里是她从小就生活、学习的地方。她是地道的“长陵人”——长陵出生、长大,在长陵读完小学、中学。2003年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应雪花回到长陵母校任教,一干就是20年,成了孩子们口中最喜欢的英语老师“Snow(雪花)”。
“我从未后悔过选择老师这条路,我天生就适合当老师。”9月7日,第39个教师节前夕,应雪花温柔而坚定地讲起自己站在讲台上看到一双双眼睛时瞬间被治愈的心情,讲起在长陵坚守二十年的初心和从教经历,讲起这一路上收获的感动。
应雪花分享在长陵学校的英语教学经验。受访者供图
回到培养自己的地方去
“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我当年上学是用炉子取暖,那会儿就改成暖气了。”谈及返回泰陵小学任教时的情景,应雪花回忆,与自己在读时相比,教室里的水泥地更破旧了,教室里的灯泡会随着风来回晃动、灯影幢幢对学生看书写字有影响。
2003年,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应雪花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任教。“我读的是师范中专,当年选师范专业就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当老师。后来又被昌平区推荐到首师大继续读本科,毕业之后根本没想过要去其他的地方。我是农村长大的,一定要回去。”
应雪花心里自有一本账:到首师大读书这四年,都是政府出钱,不仅从未从家里拿过钱,甚至还因为多次拿到奖学金,手里还有了一点儿积蓄,“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回到培养自己的地方去吗?不应该感恩吗?”
得知自己被分配到长陵中心泰陵小学的时候,应雪花高兴极了:这是自己从小读书学习的地方,自己的母校。
“算起来,那时候距离我毕业离开学校已经有7年了。”应雪花笑着说道,回到母校后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们身上,想的都是如何带孩子们进入英语的美妙世界里,“学习英语兴趣和爱好是最重要的。所以当我去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想好了,要用自己的创造力和亲和力让孩子们了解英语。”
“由于比较闭塞,山区的孩子有些还不知道英语是什么,不知道26个英文字母是什么、怎么写。”应雪花告诉记者,由于山区学生人数比较少,全校六个年级才64名学生,她自己一个人承担了六个年级的英语课。与此同时,年轻的应雪花还承担了自然课、大队辅导员的工作。
应雪花和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如何破局?应雪花想到了创设英语环境。“我和孩子们去捡小木块,画上水彩画,自制英文班牌和标识牌,摆放在校园里各个地方,包括注意左转、爱护小草、前面直行之类的标识。”应雪花和孩子们将学校变成了随处可以学习英语的地方。
校园里没有可以阅读的书目,应雪花把自己家里的书带到学校,甚至将大学期间的英语教材拿来,建成一个小阅读角,日常她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手绘英语绘本故事,中午就用学校大喇叭广播英语故事。
“不夸张地说,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在写教学设计,几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回忆起当年的“苦”,应雪花却觉得十分充实。
四季轮转,应雪花每天奔波在家到学校的六公里山路上。由于没有公交车,她就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赶上冬天下大雪,山路不好走,应雪花就会踏雪前行,凌晨五点不到就出发,走上3个小时才会到达。“爬着坡,走着走着天就亮了。”应雪花说道,一年总有一两次是在咯吱咯吱的雪声中上班。
慢慢地,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没必要”,慢慢变成了一到时间就准点来上课,一节课也不肯错过,因为英语课实在是太有趣了,课堂上很轻松自在。
带孩子们走出山区,在比赛中收获自信和成长
当一切似乎慢慢走上正轨的时候,应雪花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太少了。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去?
机会终于来了。
2004年,昌平区教委决定举办首届英语课本剧大赛。接到通知,应雪花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带孩子们去参赛,“我之前在大学的时候就有带孩子们做戏剧的经验。”
应雪花开始着手准备英语课本剧需要的材料,“需要道具,但是学校资金缺乏,我们就用废旧报纸、窗帘改成道具,真的全是‘手工特色’。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孩子要扮演小乌龟,身上的龟壳就是用纸箱子做的,上面画着花纹。”
带着自信出发,到了现场,应雪花和孩子们都傻眼了。“别人家学校的道具、服装都非常好,就我们是纯手工做的。”应雪花笑着说道,或许恰恰是这份难得的认真和淳朴,恰恰是孩子们自信大方的表演,他们才收获了昌平区英语课本剧大赛中全场的掌声和难得的第一名。
“他们值得更广阔的舞台。”应雪花抱着这样的想法,为学生们争取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即使很多孩子从未听说过科普英语,她还是在2005年和学生们报名参加了北京市首届科普英语大赛。
没有学生了解科普英语,应雪花自己买教材,给学生印发;没有专门课程可以学习,她带着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同学习……最后参加比赛的五年级全班12名学生中,两名学生获得了区级一二等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张萌继续参加市级比赛,最终这个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获得了北京市第三名。泰陵小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学校也荣获了北京市科普英语大赛团体三等奖。
为了延续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应雪花将英语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创造了春游英语、夏花英语、秋收英语和冬雪英语,颇受孩子们喜爱,从此英语学习和山野花香一同浸润着美丽校园。
“我们学校很美,校园里有一棵特别大的柿子树。我喜欢带着学生们走到校园里学习,我们就坐在柿子树下,听着鸟叫声学习英语。”应雪花回忆起在长陵学校的点点滴滴,学校后山有一个小山包,山脚下是一条小河,春暖花开的时候她就带着学生们去后山上“找春天”,在草地上和学生们一起用英语表达春天。
应雪花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英语周记本,上面记录着孩子们的心情,也有学生将绘画、手工作品都贴上去,“每个人的周记本都很厚,像一个作品集。”
在应雪花的心中,这个自己待了近二十年的地方,始终温暖。校园的大铁门上有一个“每日英语大餐”的标识牌,那是征求了校长同意挂上去的,标识牌上每天都有新的英语单词;迈进大门,沿着窄窄的水泥路走进去,可以看到两排高高的柿子树,树杈上、树干上都可以看到英语标识牌,“向左转”“向右转”,“走在路上就感觉走进了英语的童话世界一样。”
提升学习氛围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应雪花给这所小学的英语成绩带来了突破,毕业班英语成绩连续三年进全区前十;参加的区级英语各项比赛也屡获佳绩。应雪花所带的英语组连续四年被评为昌平区小学英语优秀教研组。
应雪花的英语课十分受欢迎。受访者供图
“去西藏支教是我的梦想”
“Dear teacher Snow,how are you?……I will miss you forever.”这张不知道从哪张纸上撕下来裁剪而成的“明信片”上,简单的英语单词背后写满了一个西藏小朋友对应雪花的思念。
2019年8月,作为首都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成员之一,应雪花远赴西藏支教,并在那里度过了两年时光。
“去西藏支教是我的梦想。”应雪花说,自己在大学期间曾拍过一个视频短片,短片的主角就是一个藏族的小女孩儿,“当时为了拍摄查阅了很多资料,特别喜欢那种安静、干净甚至虔诚到极致的环境氛围。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家庭,就特别特别想去西藏。”
没想到,大学时期种下的梦想,时隔多年,竟然也有了开花的机会。
应雪花告诉记者,当时同为学校老师的爱人看到通知就给自己打了电话,“他问我有援藏的名额要不要去,我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起来了,说‘我去啊我肯定去’。这个时候我先生就不说话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太高兴了,梦想埋在心底太多年终于有机会实现的时候,就会忽略所有的东西,比如我还有两个孩子。”
瞒着老父亲、放下对孩子和家庭的不舍,应雪花还是去了西藏。
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支教的第二个学期,应雪花才有机会给四年级的学生们上英语课。
“我第一节课就设计了绘本教学,但是根本推进不下去。孩子们不懂得互动,我说一句,他们就重复一句,只会跟读,或者用简单‘Yes’或‘No’来回答。”应雪花回忆道,在当地,英语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而是和道德与法治以及科学一起组成综合学科,总分100分中,英语仅仅只有15分,题型多是汉英互译,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并不注重英语学习,或者沉浸在背诵记忆中。
在应雪花看来,英语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眼中的“负担”。
她对英语课堂进行了调整,孩子们能歌善舞,她就创造了“歌舞英语”,把单词编排成歌谣、歌曲,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快乐学习;基于当地孩子们藏戏小戏骨的天性,她把drama(戏剧)带入课堂;鼓励孩子自创“拼读拍手操”,采用“一拼、一写、一遮法”,引导孩子自主拼读记忆;她还把作业转变为作品的方式留给孩子,份份认真用心,张张值得保留……
“学生们慢慢能张开嘴说了、能表演了,英语学习就不难了。”应雪花从不给孩子们留太多作业,而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把英语作业表演出来,变成一个小作品,“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孩子的潜能,当你放手给足他空间的时候,他真的能突破自己、交出最棒的英语作品。”
字如其人。应雪花十分重视英语书写,“当你看到学生们英文写得越来越漂亮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对英语老师的重视。”
每一张漂亮的书写作品背后,是应雪花无数个课堂的坚持。“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有的连英语书写的四线三格都不知道。”应雪花每次课堂上都会在黑板上画上四线三格,凡是重点词汇都会一个个书写,“不怕慢,前面慢一些,后面收获会更多。”如果有的学生写得不好,应雪花也不急,手把手地教,还会在学生的本子上写上一页当“字帖”,让学生描摹,“先描再摹,最后就会自己写了。”
在西藏的这两年,有很多让应雪花感动的瞬间:旦增桑布会笑着说,上课像在林芝吸氧气一样舒服,就是下课太快没上够;白玛拉姆上午生病在家,下午就非要来上英语课……
支教结束的时候,应雪花很是不舍,“这两年很值得。我还确认了另外一件事,我看到了自己的教学产生了影响。”应雪花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西藏更好,“‘两年援藏路一生援藏情’,以前看到这句话总是不能感同身受,现在真的难以忘记。”
“现在孩子还比较小,我就没有再申请去援藏了,其实心里特别想去。”应雪花偷偷地在心里种下继续援藏的梦想:等退休之后再去。
新学期开学,应雪花申请了交流轮岗,目前在清华附小昌平学校担任英语老师。“老师也是要一直学习的,需要有更多样的教学经历不断提升自己,用更多优秀的资源开拓自己的眼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阅历。”
“我从未后悔过选择老师这条路,我天生就适合当老师。”站在人生新的阶段,回头望去,应雪花温柔而坚定地说道。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钱塘江在哪个省哪个市?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而得名,是吴越文化...
支付宝基金怎么取出来?买基金是现在最常用的最稳定的投资理财方式,但是最近基金行情一...
为你提供寻香行PVE阵容的攻略信息,阴阳师寻香行PVE阵容怎么搭配?新SSR式神“寻香行”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崩坏36 6黄金改了什么 崩坏36 6版本黄金刻印改动一览相关内...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对于水浒传大家应该都看过,在水浒传里小编记得最深的还是武松,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