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抗战烽火的古北口长城,兴起红色文旅

发布时间:2023-09-11 22:43:39 发布人:hao168

1500年前,这里建造了抵御外敌的长城。78年前,侵华日军在这里受降。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距离北五环130公里,在潮河沿岸、燕山之间,古镇长城蜿蜒盘旋于山间,历史上是北京东北部第一道军事防线。如今,

1500年前,这里建造了抵御外敌的长城。78年前,侵华日军在这里受降。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距离北五环130公里,在潮河沿岸、燕山之间,古镇长城蜿蜒盘旋于山间,历史上是北京东北部第一道军事防线。如今,长城脚下有纪念馆、民宿、饭店和工艺坊。

依托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0年起,古北口镇推出“胜利之路”“国歌长城”“壮美山河”三条长城文化探访主题路线。据古北口镇负责人介绍,该镇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将长城、庙宇、边塞等文化有机衔接起来,为观长城游乡村的人们提供别样的文化体验。

8月22日,“二十四眼楼”敌台城楼,游客在此赏长城风光。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遍体鳞伤”的城砖,见证守卫家乡的历史

夏季风呼啸着从蟠龙山长城墙体中残存的大大小小砖孔中穿过。蟠龙山长城在古北口长城的中段,它和卧虎山长城、铁门关、水关长城同时构成了古北口长城防御的核心,全长五公里。该段长城未被大修过,墙体遍布战争年月时留下的弹孔,有的墙根处已呈明显的黑色。

48岁的古北口镇村民关雪峰,黑黑瘦瘦的中等个子,在两年前成为带游客逛长城的向导。他向外人提起蟠龙山长城时总是很激动,他说,残破、保留原状修复的长城像一本书,它的沧桑感是扑面而来的,要比纸质书上的字更让人感到震撼。

8月22日,关雪峰走在蟠龙山长城上。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有的城墙上密密麻麻分布的弹孔无法数清,墙体中间的一些砖石在被枪炮打成粉末后,再遭长期风化影响,如今只留下一个同形状的窟窿。“可见当年,战争之惨烈。”关雪峰每次提起长城残墙时都会如此感慨。

从小时候起,关雪峰就常听父辈讲起古北口村和长城抗战的故事,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当年3月10日至5月12日,中国官兵在古北口地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许多爱国官兵为国捐躯。长城抗战失败后,当地人们收敛阵亡将士遗体合葬于古北口城西。

在古北口镇土生土长的李俊臣,今年50多岁了,头发花白,是古北口镇政府工作人员,他从1997年至今,便参与司马台长城、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的保护工作。近三十年来,他定期巡查长城,寻找关于长城的故事。

8月22日,蟠龙山长城上,古北口镇政府工作人员李俊臣向游客讲解古北口历史。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8月22日,在蟠龙山长城一座敌台里,他来回看着墙壁上砖石,反复踱步,“这是弹孔,洞眼那么深,可能是步枪近距离打的。这里是不是发生过遭遇战?”他曾经在蟠龙山长城景区西段的一个修缮工程中,在清理碎砖、杂草环节中,发现了一个炮台,经专家初步鉴定是明代的;他曾在司马台长城东5楼上,发现刻着“河大营造”的文字砖,在望京楼上发现“古北路营造”文字砖。

“看长城好玩,保护长城更好玩。当你发现砖上的字、弹孔,就像回到历史现场一样惊喜。”李俊臣说,保护长城中,每一个工作环节总能发掘出不同的历史痕迹,这让人们感觉到干这份工作的价值。

“野长城”有专人看护,景区长城有标识牌

不是所有的长城遗址,都有向公众开放的条件。在古北口镇,黄峪沟段明长城、潮关村段北齐长城、八道楼子段明长城等长城,未向公众开放,被游客们称为“野长城”。比如有1400多年历史的北齐长城,经过千余年风化,墙体已坍缩成碎石带。从2020年起,50多岁的当地村民曹永和,每周至少来这里三次,捡遗址上的垃圾,劝阻野游的人返回,把遗址现场照片传送给保护部门。

狭窄的山路,几日不见人烟,满身是刺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就把山道堵满了。曹永和一般上山要带着镰刀,清理荆草。虽然长城在家抬头就能望见,但要来到长城遗址,徒步需要三四个小时。

巡护员在登野长城的路途,经常遇到野生动物,曹永和见过豹猫、狍子、獾子,还有蛇。他曾经以为豹猫是豹子,见到后躲在石头后面一动不动;他在夏天的狭窄山道上,遇到一条两米长的绿蛇,横穿路面,他后背陡然冒出凉气。但他没有退缩:“我们是在长城下长大的,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比起野长城,向公众开放的景区长城有比较完整的墙体结构,而且不乏外形美观的敌台城楼。

李俊臣尤其喜欢蟠龙山长城段的“将军楼”和“二十四眼楼”这两座敌台。将军楼是南、北两面各有四个箭窗的“将军楼”,砖层内部是三合土与石块的混合体,建筑结构方正齐整。李俊臣向外来游客介绍时,总对“将军楼”建筑赞不绝口,“这楼坚固美观,那些瞭望口是当时想家的战士们眺望家乡的,也是用来勘察敌情的。”

8月22日,“二十四眼楼”外景。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二十四眼楼”因每面墙上下两层共六孔箭窗,四面二十四孔箭窗及台门得名。8月22日,记者探访该楼发现,城楼目前有两面相对完整的外墙,内部有钢架支撑墙体,钢架与墙体之间以拉索固紧。据标识牌上介绍,保护采取最少扰动原有遗构,尽量保持古朴沧桑遗址感,体现了文物保护最小干预的理念。

每座开放的敌台城楼,都有一处标识牌。游客扫上面的二维码,可以了解敌台的历史和修建信息。据古北口镇负责人介绍,古北口长城景区开放段设有内容丰富的长城文化解说标牌,有助于让游客了解长城的历史沿革、设施构造、病害成因、保护理念等;此外,景区内设置长城文化标识解说系统,并融入了线上小程序和解说系统,这进一步提升了长城保护工作的数字化和展示性。

8月22日中午,关雪峰在向游客讲解蟠龙山长城的历史。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借长城文化发展文旅,传统古村拥抱时代

60多岁的陈柏桩,家住在古北口镇北边。黄昏落日,古镇街道安静,陈柏桩拿起笤帚扫门庭前落叶,离他不到百米远的地方,立着一块石碑。夕阳将上面的红字照得熠熠发亮:古北口侵华日军受降地。

8月22日下午,古北口侵华日军受降地纪念处。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1945年9月13日下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苏联红军一起在古北口日军军营操场举行受降仪式。当时驻古北口的日军最高长官本野少佐,向中苏双方代表递交已经签字的投降书和指挥刀,命令在场日军清退子弹,双手举枪过头顶。中苏代表分别在受降书上签字,接受日军投降。

古北口镇是见证国人抵御外来侵略者的胜利地。近年来,古北口镇开辟出“胜利之旅”文化探访线路。该线路有侵华日军投降地、胜利广场、纪念馆等地标,可承办红色研学,抗战大讲堂等活动。目前该文旅线路已接待十万余游客团体。

依托长城文化,古北口镇的每个村庄都在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人们在进入古北口村前,会经过一座写有“古御道”的院门,里面是一条南北向街道,它串联了巍峨城墙和气派的庙宇、四合院,主街东西向延伸出众多的次要街巷,两旁是村民居住的青瓦屋檐的房子。

今年40岁的古北口村党支部书记宋立胤介绍,古北口村在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发展村里经济。如今,古御道两旁分布着仿古民居建筑,用于民宿、餐饮。宋立胤告诉记者,古北口村历史上是营城,汇集了天南海北的士兵和商人,因此村里民俗和美食众多,有古北口烧饼、北口面茶、白黏高梁米元宵、豆面年糕、驴打滚、大小黄米粽子、爽口凉粉、葫芦炒肉丝等上百种,还留存着如藤编、纺织、酿酒、磨豆腐、剪纸、榨油等手工技艺。

2022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公示》。北京市共有四个村落上榜,其中古北口镇占了两个:河西村和潮关村。早在2014年11月17日,古北口村就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公布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长城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宋立胤告诉记者,古北口村在保护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符合现代人口味的餐饮业和旅游业,将来着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配合政府打造相关旅游线路,让村里的长城文化、民俗、美食等吸引八方游客,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