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太平军是怎样的?一位英国舰长的回忆录,引起争议!

发布时间:2023-09-13 13:18:50 发布人:hao168

众所周知,太平军在清政府眼里就是一群造反的逆贼,由于太平军都留着长发,也被称为“长毛”。那么,在当时洋人眼中的太平军是怎样的呢?有人说:“太平军在洋人眼中就是一群邪教之徒!”然而,随着一位英国舰长回忆

众所周知,太平军在清政府眼里就是一群造反的逆贼,由于太平军都留着长发,也被称为“长毛”。那么,在当时洋人眼中的太平军是怎样的呢?

有人说:“太平军在洋人眼中就是一群邪教之徒!”然而,随着一位英国舰长回忆录的出现,让这个观点大打折扣,从而引发一场争议。

那么,这位英国舰长是谁呢?他在回忆录中是如何评论太平军的呢?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这位英国舰长是何许人?

这事儿还得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说起。

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虽然定都南京,但是它算不上是一个新生的朝代或者政府,但是在洋人眼中,对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感觉意义重大,列强把太平天国当成是一个与清政府对立的新政府。

清政府当时与英法列强总是不配合,于是洋人将希望放在了太平天国身上,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也信上帝,洋人们认为既然同是“上帝的子民”,那么太平天国应该好打交道。

于是,当时的英国政府派出特使乔治·文翰爵士前往南京,与太平天国的领袖天王洪秀全去谈判有关事宜。

乔治·文翰爵士乘坐英国军舰“何木斯号”顺江而下直达南京,“何木斯号”舰长费熙邦一路陪同,见证了真实的太平军,并且后来回国写了有关在南京的回忆录。

以上就是英舰“何木斯号”舰长费熙邦前往南京随访的历史背景。

在此我认为,这位英国舰长在回忆录上对太平军的评价,应该代表洋人最真实的看法,因为这是他与太平军交往的一段亲身经历,跟那些从没与太平军打过交道,单凭印象就作出主观评论的洋人比较,费熙邦的评论算是比较客观的!

其次、拜见北王和翼王

历史上,英舰“何木斯号”到达南京口岸并不是那么顺利,一路上与太平军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小冲突,但是洋人向太平军将领说明来意后,军舰还是成功到达南京口岸。

英国人是来谈判的,但是天王洪秀全并没有接见他们。而是派出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接见了乔治·文翰爵士一行。

英国舰长在回忆录中写道:太平天国的北王与翼王接见了我们,翼王不怎么说话,总是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我们。北王问清我们的来意后问道:“听说你们也信奉上帝,那你们知不道十大天条?”我当时没弄明白所谓十大天条是什么,于是就开始背诵《圣经》里面的“十诫”,结果第一条还没背完,北王就亲切的拍着我的肩膀兴奋的说道:“跟我们一样!我们都是上帝的子女,我们是弟兄!”翼王此时脸上露出很满意的表情,也没有了之前怀疑的态度!于是,很快太平军中传开了洋人是我们弟兄的口号,他们给我的印象比清国人好太多,太平军是一群品德高尚的人!

通过英国舰长费熙邦以上这段回忆录,我认为因为太平天国信奉上帝的原因,他们对洋人的到来特别热情,给这帮英国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然而,费熙邦的这段回忆录却引起一场争议,有人认为太平军失败,就是后来洋人与清政府合作,一起剿灭太平军!

于是,大家认为英国舰长费熙邦口是心非,不能代表洋人们的看法。

在此我认为,当时英国舰长费熙邦到南京时,确实承诺英国保持中立态度,这个承诺起初英国人也做到了,但是天王洪秀全后来杜绝了配合列强占领中国的野心,惹恼了列强,最终站到了清政府这边,共同对付太平天国。

总之,我认为英国舰长费熙邦回忆录中对太平军极高的评价,在当时英采取国中立的态度下,他所做出的比较客观的评价。

参考资料:《天国之秋》、《太平天国兴亡录》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和想法,敬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展开讨论,同时请大家关注“滨哥侃历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