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已无华人长相!

发布时间:2023-09-13 13:52:36 发布人:hao168

三毛曾说“一个在金钱上富足的人,还能有心关怀到受困于窘境的穷人,才叫真正的富人”。为了生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选择背井离乡,所以如今的世界,到处都能看见华人的影子,历史上我国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自发迁徙

三毛曾说“一个在金钱上富足的人,还能有心关怀到受困于窘境的穷人,才叫真正的富人”。为了生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选择背井离乡,所以如今的世界,到处都能看见华人的影子,历史上我国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自发迁徙,分别是: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现在我们去东南亚一带还能看见很多中式建筑和华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当年移民的广东人与福建人的后代,这些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用双手换来南洋的繁荣与兴旺。在南洋这片大地上有一位来自广东的华人,他拥有了巨大财富以后仍旧乐善好施,被称作“华人之光”,虽然娶了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已无华人长相,但是仍旧继承了华人的品质,他就是昔日印尼首富张鸿南。

谋生计奔赴南洋

1861年,张鸿南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他的上面有一个比他大10岁的哥哥张煜南,兄弟俩打小就很有主见,当年因为家里太穷,兄弟两人双双决定辍学,随后便商量一起做生意,两人在家乡做的是米谷生意,但是后来因为亏损太多,米店倒闭了。

当时在他们家乡有很多人远渡海外做生意,哥哥张煜南也觉得应该去外面世界闯一闯,于是在拜别家人后,前往巴达维亚,一开始,张煜南经人介绍投奔华侨张弼士,存了一些钱后便开始自己做生意,后来辗转到了苏门答腊岛棉兰地区,他和张弼士合资开办公司,涉及橡胶、茶叶、咖啡等,后来又创建了银行,渐渐地在棉兰地区的名声越来越大。

其实在张煜南出国后不久,张鸿南也觉得在家乡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干脆也前往南洋,投奔兄长,到了棉兰后,他被哥哥安排负责公司的财务,张鸿南工作认真细致,业务能力很高,没多久就赢得了当地华人社会的信任。

两兄弟相辅相成,他们极具商业眼光,抓住机会收购了当地一个荷兰人的大种植园,扩大了种植范围,公司规模也进一步得到扩张,因为张鸿南雇佣荷兰人打理种植园,因此他也成为第一个雇佣白人的华侨种植园主。

1897年,张弼士应清政府的邀请回国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在走之前,他将自己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交由善于筹算的张鸿南代管,兄弟二人的企业一时之间成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华侨财团之一。商人的财富是越积越多的,张鸿南后来将自己的生意还发展到爪哇岛,并且还联合东南亚的富商创办了中华银行,一举让他跃居印尼首富。

成首富乐善好施

印尼首富不仅仅意味着张鸿南拥有巨额的财富,还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容小觑的权力,有人说“穷人往往比较仁慈”,可这句话在张鸿南身上并不适用,虽然他很有钱,但他也很乐善好施。

他在棉兰创建了一所学校,同时还对当地的学校大量捐钱,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他还捐建了一所医院,免费对病人提供医药,最重要的要数捐建麻风医院,专门收容麻风病人,要知道麻风可是具有传染性的,这是一件对当地百姓有益的事情,此外,他还在棉兰建造了日里河大桥,方便大家的出行,他和哥哥的慷慨为他们在当地民众心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除了对棉兰地区的捐献,他们兄弟二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曾捐款资助清政府扩充海军力量,有一年陕西因为旱灾闹饥荒,他们也大量捐钱捐物,张鸿南一直很重视教育,所以对于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更是大力支持,捐款筹建松口中学、给岭南大学捐了一座楼。

此外,他对于祖国的未来更是十分关注,当年国内一批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张氏兄弟带头捐款30万,后来还捐款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起义,中国潮汕铁路的修建更是离不开张鸿南的鼎力相助,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建成的商业铁路,虽然铁路仅仅运行了33年,但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张鸿南是一个真正的富人,他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因为他的财富和善举,他在棉兰升为“棉兰华人玛腰”,在当时他被称为“雄视一方的张玛腰”。

虽已逝永存心间

1921年,张鸿南因病在棉兰逝世,出殡那天,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纷纷从各地赶来参加他的葬礼,来见他最后一面。张鸿南对于棉兰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棉兰,他被当地人亲切称作“张阿辉”,他的故居清河堂如今是棉兰三大地标性建筑物之一,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修建于1895年,直到10年前才正式对外开放,可以说只要去往棉兰,没有人不会去参观。

张鸿南去棉兰的时间很早,他在那里娶了欧洲美女为妻,后来直接在那里永久定居了,张鸿南已经逝世多年了,他的后代依然在印尼发展,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后代已经没有华人的长相了,也都不会讲中文,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他们的先辈身上流有中国人的血液,看到张阿辉故居,我们就一定会知道他是一个中国人。

张鸿南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他和哥哥张煜南都是华人的骄傲,在那个中国人饱受外国人歧视的年代,兄弟两人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也能富甲一方,也能站的笔直,站的稳当。

如今我们如果前往张阿辉故居,可能会碰见一位老人,她是张鸿南的外孙女,是一名中荷混血,她总爱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向人们讲述着张氏家族的兴衰荣辱,看张鸿南的一生,我们就能想象出来几百年前无数华人在南洋的奋斗打拼过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如今中国人的脚步遍及世界各地,他们迁徙到那儿,随后结婚生子定居,可能随着岁月流逝,他们的后代不会汉语,没有中国人的长相和肤色,但是他们的身上一定会留下我们华夏儿女的痕迹。

文/朱竟年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