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印度教徒、印度国父的甘地,究竟做错什么,促使印度教徒杀他

发布时间:2023-09-14 12:22:58 发布人:hao168

1948年1月30日下午5点17分,“圣雄”甘地在比尔拉公寓与信徒们举行晚祷会时,被纳图拉姆·戈德森刺杀至死。起初,印度教徒都以为凶手戈德森是穆斯林,准备向穆斯林反击。然而,让人吃惊的是,戈德森与甘地

1948年1月30日下午5点17分,“圣雄”甘地在比尔拉公寓与信徒们举行晚祷会时,被纳图拉姆·戈德森刺杀至死。起初,印度教徒都以为凶手戈德森是穆斯林,准备向穆斯林反击。然而,让人吃惊的是,戈德森与甘地一样,是位虔诚的印度教徒,不是穆斯林。

那么问题来了,身为印度教徒、印度国父的甘地,究竟做错什么,促使印度教徒杀他?按理说要他死的应该穆斯林,而不是印度教徒。这是怎么回事呢?印巴分治前后,印度大陆(特指印度和巴基斯坦)曾出现了3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甘地、尼赫鲁和真纳。

尼赫鲁是印度教徒的头,真纳是穆斯林的头,两人在各自的政坛和宗教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甘地呢,他可以说是尼赫鲁和真纳的合体,无论是在印度教徒心中,还是在穆斯林心中,他都有着与尼赫鲁、真纳相同的影响力。然而,甘地有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没有实权。也就是说,印度教徒这边,政坛和宗教被尼赫鲁掌握;穆斯林这边,政坛和宗教被真纳掌握。而甘地,虽说在两边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却只是个精神领袖,只有威望,没有权力。甘地的精神领袖地位,是他日后被印度教徒刺杀的导火线。

二战后,甘地、尼赫鲁和真纳就印度大陆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最终,3人同意日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联邦国家。不过,他们之间也有不小的分歧。真纳认为:建国后,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必须处于平等地位。可是,尼赫鲁却没答应真纳的要求。

而甘地为了不让印度大陆分裂,也支持真纳的观点,并向尼赫鲁施压。后经蒙巴顿勋爵的调解,印度大陆一分为二。事已至此,甘地也无能为力,只得接受现实,默认印巴分治的结果。然而,不管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认为对方在分家中占了不少便宜。

加上英国政府随意在地图上的划分,导致印度教徒聚集区和穆斯林聚集区十分混乱。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地,不远万里进行大迁徙,至1948年,流落在印巴各地的难民近1000万。随之而来的,还有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大仇杀。

在印度,占多数的印度教徒挥起大刀,砍向邻近的穆斯林;在巴基斯坦,穆斯林们也对印度教徒进行血腥的屠杀,掠夺他们的土地,抢劫他们的财产。印巴分治过程中,最大一次教派冲突,死亡100万人以上。面对大屠杀,精神领袖甘地呼吁双方要团结。

为此,甘地还要印度教徒停止屠杀,为自己的行为忏悔赎罪。不止如此,作为一名印度教徒,在教派冲突之后,甘地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走访怒火炽盛的穆斯林村镇,深入穆斯林家庭,用好言劝慰穆斯林,告诫他们,人类唯一值得的复仇行动就是以善报恶。

后来,在印巴分家过程中,有2亿多美元原本是分给巴基斯坦的。但两国闹僵之后,印度拒绝把钱交给自己的敌人巴基斯坦。甘地认为,印度政府不厚道,于是再次绝食,逼印度给钱。因为甘地有巨大的威望,尼赫鲁没办法,只得照做,把钱交给巴基斯坦。

甘地说:“我既是印度教徒,也是穆斯林,所以我会这么做。”可是,他的种种行为在某些极端印度教徒看来,不仅是卖国,更是叛教,是在向穆斯林分离分子妥协和示好。甘地身为国父,身为印度人,身为印度教徒,却处处维护穆斯林,为穆斯林着想。

这是那些极端印度教徒不能容忍的,其中便有刺杀甘地的凶手纳图拉姆·戈德森。戈德森说:“分治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被屠杀,这一切都是国大党和甘地造成的。在印度教徒被屠杀时,甘地仍主张教派团结,让印度教徒在穆斯林的杀戮面前难以抵抗。”

1947年8月,戈德森还叫嚣:“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将手无寸铁的印度教徒置于敌人的魔爪之中。今天,印度难民正忍饥挨饿,奄奄一息,然而甘地却维护穆斯林压迫者。印度妇女宁愿焚身自殉也不愿遭人奸污,可甘地却声称:‘受害者乃胜利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身为印度教徒、印度国父的甘地,最终被印度教徒戈德森刺杀了。对于甘地之死,可是既成全了甘地,也成全了戈德森。(喜欢的话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收藏,转发和评论,谢谢!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欢迎品读!)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