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中国便发明了“燧发枪”,为何到了清朝却反而更落后?

发布时间:2023-09-14 12:36:59 发布人:hao168

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人的发明。公元九世纪,遵循黄老之术的道家弟子,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不断地将各种各样的物质放在一起熬炼,在一次试验中,他们发现将碳、硝、硫按一定比例混合,就会发生激烈反应,这种药被他

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人的发明。公元九世纪,遵循黄老之术的道家弟子,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不断地将各种各样的物质放在一起熬炼,在一次试验中,他们发现将碳、硝、硫按一定比例混合,就会发生激烈反应,这种药被他们称为“火药”。

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显然让炼丹的道士提不起兴趣,不过放在军事家眼中,这种黑色的粉末却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早在宋朝时,中国人就发明了使用火药的火铳。它大多是由铜和铁铸造而成,铳身细长,里面装有弹丸和火药,尾部由木柄来制造,便于发射者进行操作。虽然,由现代步枪差别很大,但火铳仍然可以称为步枪的鼻祖。

中国人虽然最早发明了火药,并进行了军事上的应用,但将它发扬光大的却是西方人。火药和火铳的原理,在发明之后很快便随着阿拉伯人传遍了欧洲。到了15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发明了火绳枪,其基本结构和外形已经和现代步枪相差无几,只不过火绳枪是用一种被盐类溶液中浸泡过的麻绳作为点火火源。

火绳枪的发明,使火器扬威战争,各国纷纷模仿,这里边也包括日本人。日本人仿制了火绳枪后,不断在步兵战术进行创新,并成功的发明了“三段击”战术,将火绳枪的实战应用推上了巅峰。而中国人开始仿制火绳枪,则是为了抗击用上了火绳枪的倭寇。

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兵仗局第一批便仿制了火绳枪10000支,因其枪击形似鸟嘴,因此又被叫做“鸟铳”。鸟铳的制造工艺非常严格,制作时先用精铁卷成大小两根铁管,以大包小,再用钢钻钻成铳管,据说一名熟练工人每天只能钻一寸左右,一个月才能完成一根。这样制作的鸟铳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

此时的大明帝国,火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以称上世界第一。明代火器专家赵世祯一生钻研火器,先后共设计了十余种火铳,并将其毕生心血,记录在《神器谱》中。毕懋康更是在其《军器图说》中记录他划时代的发明创造——禭发枪。

所谓禭发枪,就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毕懋康的《军器图说》成书说明崇祯八年,也就是公元1635年。虽然比法国人马汉发明的襚发枪(1547年)要晚近一个世纪,但这却是中国人自己发明创造。

事实上,明朝末年火器在中国已经大量应用在战争当中,并有逐渐代替传统冷兵器的趋势。虽然从世界范围看,火器出现在战场上后,战争便彻底改变了模样,游牧民族依仗的骑兵突击已经再也无法撼动拥有大炮、火枪的“文明人”。

但中国却是一个特例,纵使明朝拥有数量繁多的火器,从鸟铳到火炮应有尽有,并且技术成熟,设计和制造工艺甚至一度领先世界,但是依旧未能挡住游牧民族的冲击,中国大地换了主人,从此开始完全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清朝没能继承明朝的火器技术呢?

清末著名将领左宗棠曾说:清朝终究会灭亡,因为不思进取。清朝真的如他所说,不思进取吗?其实清朝并不是对先进的火器技术视而不见,而是统治者害怕汉人掌握先进的火器,推翻清朝的统治。要知道,满清人口较之汉族简直不值一提,而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必然会战战兢兢,时刻提防。因此,从本质上,清朝对于这种能够改变现状的技术是抗拒的。

统治者有这样的心理,军事技术如何能发展?所以,毕懋康和赵世祯等明朝武器专家毕生著作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据说,《军器图说》毁于乾隆年间的文字狱。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