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完和田县和谐新村,记者想留下种大棚

发布时间:2023-09-14 21:06:53 发布人:hao168

在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中间区域,这里本是一片沙漠戈壁,自2014年起,一排排整齐的安居房、一座座绿莹莹的蔬菜大棚,在沙漠中拔地而起。从此,沙土变成了绿洲。9月6日,“四季看新疆第二季”之“沿着河湖看

在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中间区域,这里本是一片沙漠戈壁,自2014年起,一排排整齐的安居房、一座座绿莹莹的蔬菜大棚,在沙漠中拔地而起。从此,沙土变成了绿洲。

9月6日,“四季看新疆第二季”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和田地区和田县经济新区和谐新村,深入了解这座从沙漠中“长”出来的新村落。

俯瞰和谐新村。官方供图

据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阿依努尔·麦麦提介绍,和谐新村原属于沙漠戈壁区域,由于人多地少,2014年当地决定在此兴建一个新村。“我也算是和新村一起在发展中长大的。”

新村建设过程中,和田县委结合当地的光热优势,同时依托地处两河中间区域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引进蔬菜大棚种植和滴灌节水技术,在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帮助当地群众改良土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目前全村共有478座蔬菜大棚,平均每座大棚的收入超过2万元。”和谐新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热西提·吾甫尔告诉记者,这些大棚,其中137座采取“企业+农户”模式种植,56座由村民成立的3个合作社种植,其余的由村民自己种植。“种什么可以自己规划,大部分是圣女果、草莓、生菜等等。”

阿依努尔表示,蔬菜大棚的兴建得益于北京援疆项目的帮扶,“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还为我们带来了技术方面的指导。”她告诉记者,援疆的技术员会定期到村里给村民们进行培训,“正是有了行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才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了大棚种植的技术,也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长势喜人的蔬菜大棚。新京报记者 康晰 摄

走进一座蔬菜大棚,绿油油的生菜长势喜人。该村的蔬菜种植技术员刘兵介绍,“我们采用无土栽培与水肥一体化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已经实现蔬菜一年三茬供应。”

刘兵是河南周口人,来到和谐新村已经5年了,他告诉记者,“我是2018年来到这里,就是因为政策好,政府提供各种设施,给农户们提供帮助。”现在,刘兵在这里拥有137座大棚,吸收100多名当地人就业。他自豪地表示,“他们在我这里工作,我教给他们技术,等他们熟悉了如何种植,也可以自己去承包一个大棚。”

当地村民正在采摘蔬菜。新京报记者 康晰 摄

“这些大棚前期有一定的投入,但是投入了之后差不多可以用十年。”问及收入,刘兵告诉记者,“我的每个棚净利润大概5万多。”同行的记者算了算,“您有137个棚,每个赚5万……老刘,我不走了,我跟您一起种大棚吧!”

蔬菜种植技术员刘兵。新京报记者 康晰 摄

和谐新村现有维、汉、 回、藏、苗、土家、彝族等7个民族,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居住的格局,营造出“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叉居住”的团结、和睦、尊重、包容、理解、互帮互助的和谐环境。

新京报记者 康晰 校对 吴兴发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