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出于何种考虑,反复要求朝鲜出兵,朝鲜王朝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3-09-16 15:08:49 发布人:hao168

第一次,崇德二年(1637年),调朝鲜水师助攻皮岛。第二次,崇德三年(1638年),调集朝鲜步兵五千配合清军劫掠关内。第三次,崇德四年(1639年),调朝鲜水军和陆军助攻松锦之战。朝鲜内部的争论皮岛从

第一次,崇德二年(1637年),调朝鲜水师助攻皮岛。

第二次,崇德三年(1638年),调集朝鲜步兵五千配合清军劫掠关内。

第三次,崇德四年(1639年),调朝鲜水军和陆军助攻松锦之战。

朝鲜内部的争论

皮岛从征后,国王李倧开始担心清朝将调朝鲜兵助攻明朝。在李倧心中“椵岛(皮岛)不过避乱之人······直据义理,极言其不忍为可也。”

崇德二年(1637年)3月,李倧召见大臣问道:“助兵清朝是最难遵从的事情,应如何处理?”

领议政金瑬答道:“从之则有不可忍,不从则必生大患,前头之事,大可虑也。”

李倧采纳了崔鸣吉的建议,决定派谢恩使李圣求去沈阳呈递文书请寝征兵,但李圣求因害怕未敢呈递文书。

助兵一事始终是国王李倧的心中大患,8月,李倧再次说道:“助兵事,思之气短,彼虽生怒,何忍为之?”

崔鸣吉表示调兵进犯明朝是“背理逆天”的行为,李倧决定派崔鸣吉为谢恩使入沈阳呈递文书再次请寝征兵。

朝鲜的推委和拖延

清朝的第二次调兵,是在崇德三年(1638年)4月,皇太极命朝鲜调集五千步兵,于6月前集合完毕等待命令。至7月,清朝见朝鲜无意发兵,令朝鲜陈奏使带敕谕给朝鲜国王,一面诘责朝鲜出尔反尔,无意发兵的行为,一面以质留在沈阳的两位王子相要挟。

朝鲜国王以极为恭顺的态度向皇太极表达感恩之情并认罪,随后表明已整束军队听候调命,紧接着说明朝鲜士兵的种种弊病和运输军资的难处,力证朝鲜兵不适于作战。

朝鲜以推委和拖延的政策逃过了清朝第一次调兵入边的计划。朝鲜军虽未如期抵达清朝,但清军仍如期入明作战,由此可见,皇太极征调朝鲜军队并非以军事目的为主,而是出于考验朝鲜和刺激明朝的目的。

征兵结束后,朝鲜国王李倧以违误军期遣崔鸣吉寄咨到礼部请罪。皇太极敕谕崔鸣吉:“朝鲜国王向来倾心归服······此时罪之轻重尚未可预定也。”皇太极的答复无疑是在暗示朝鲜治罪轻重取决于朝鲜后续的态度,希望朝鲜今后能有所改正,更为顺服于清朝。

曹汉英建议在世子归国后,元孙未出发之前,拒绝清朝征兵。君臣上下避入江华岛,百姓藏入山城,遣大将领兵屯守南汉山城和江华岛。

持此建议的还有河榏,建议趁世子归国、元孙未发之时,君臣避入江华岛,同清朝对抗,不可发舟师助战。检阅赵复阳也认为不可发舟师,可藏船于诸岛。

兵曹判书李时白持相反意见,认为事已至此不可不出兵,但应将出兵一事事先密通于明朝。上密箚曰:“今此舟师,诚国家所不忍之擧,而事已至此,尙何言哉······惟殿下深思熟虑,无贻后悔。”

清朝改以只征水军,并说明征调来的朝鲜士兵只是用来围困锦州,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望朝鲜放心从而着手整束入边部队和准备粮饷。朝鲜国内流传着清朝欲易立新王的传言,国王李倧不敢再拒绝出兵。

朝鲜将士们对出兵一事亦持反对态度。据朝鲜舟师上将林庆业驰启“中军别将,人人无不抵死厌避”。

皇太极的目的

崇德五年(1640年)4月,林庆业率兵载米运往清朝,途中遇明兵船,与明人暗通,致使船坏粮没。朝鲜运粮兵船相继出现遭风沉没的现象,据朝鲜陪臣张立忠奏报:“闰正月以前漂没兵粮坐船七只······将领三员、水手二百五十九人尽行漂散,不知去向。”

3月,太宗遣户部参政硕詹往朝鲜安州督催领运水师五千名、解米一万包,限4月15日前速令起行。又命洪尼喀库礼率三十人与朝鲜水师将领同舟引道而行至旅顺口,限4月25日船只俱到大凌河、小凌河口。

由此可见,皇太极并非看中朝鲜军的军事价值,而是想以朝鲜军助为声势,吸引明朝的注意。4月17日,朝鲜总兵林庆业等率兵五千、船一百一十五艘,载米一万包起行。

皇太极对朝鲜推委出兵的处理是相对宽容的,并且并不在乎朝鲜出兵的具体人数及其在战场上的作用。清朝执意征兵于朝鲜实际上是以政治目的为主。

另一方面,清朝希望通过朝鲜出兵助战使明朝生恨于朝鲜,从而彻底断绝朝鲜与明朝的暗通往来和对明朝仍抱有的幻想。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