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发布时间:2023-09-17 09:26:15 发布人:hao333

今天提到昂船洲,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驻港部队的海军基地。其实这座曾经的岛屿百余年来一直都是神秘的禁区,它虽然与香港岛和九龙隔水相望,但是从最早期的监狱岛,发展成...

今天提到昂船洲,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驻港部队的海军基地。其实这座曾经的岛屿百余年来一直都是神秘的禁区,它虽然与香港岛和九龙隔水相望,但是从最早期的监狱岛,发展成为英军重要的军事要塞,又经历了二战和战后的岁月,最后直到今天也只有在军营开放日才给公众有限度的机会来一睹真容。昂船洲这样要塞岛与监狱岛的双重经历与美国圣弗朗西斯科的“恶魔岛”是何等的相似,恐怕称其为“港版恶魔岛”也并不过分。现在,我们就来翻开它的历史,聊一聊当年英军在这座神秘岛屿上不惜成本垒起的一座座炮台要塞群吧。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香港现存的军事遗迹,以及昂船洲的位置 来源:小宁绘制

香港军事建筑小考

香港版“恶魔岛”

昂船洲炮台群

作者:小宁

香港维多利亚港西侧的开阔水域一直是英军“港口防御”时期的一道难题,毕竟这里与东侧不同,没有类似鲤鱼门那样的天然海峡作为屏障。在那段时间里,港英政府军部除了寄希望于皇家海军的“中国舰队”以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重型火炮组成连续的交叉火力封锁这一水域。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当时在港岛西侧的“卑路乍”炮台和九龙的“九龙西二号”炮台都是围绕这个目的修建的,但是仅靠这两处炮台的火力依显不足,因此北侧昂船洲的军事重要性就被凸显出来了。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从港岛西侧的“卑路乍”炮台眺望远处的昂船洲岛,由这些炮台群组成的交叉火力成为当时香港西侧水道的主要防御屏障 来源:Moddsey

昂船洲是位于九龙半岛西侧海中的一座小岛,隔一条很窄的水道与深水埠地区相望,该岛据说是因为远看形似一艘昂起的船而得名。英国在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此岛。此后由于修筑维多利亚城需要大量石材,曾经在这里开采,所以此岛在英文中被称为“石匠岛”。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857年绘画中初建的维多利亚城中环一带,画面上方标注字母“O”的岛屿便是昂船洲 来源:Marciano A. Baptista

在昂船洲的军事价值没有得到重视之前,这里反而因为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立岛屿,成为了关押囚犯的理想监狱。一直到1870年代英国政府强调加强各处“殖民地”自身的防御能力并为此大加投资之时,香港军部才开始考虑在这座岛屿建造炮台。

英军在1881年最早尝试着修建了昂船洲的第一座炮台“昂船洲东”炮台。在经过验证之后,从1894年开始大动干戈在岛屿中部和西侧的制高点兴建了装备重型火炮、威力强大的“昂船洲西”炮台”和“昂船洲中央”炮台”,同时为了保护岛屿的码头,又在西炮台南侧靠近码头的位置修建了“昂船洲南海岸”炮台”,从而将昂船洲基本打造成了一座军事化的要塞岛。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香港西侧水道,照片下方为港岛上环一带,远处可见昂船洲以及深水埗一带的海岸线 来源:James McAndrew's photos

随着1894年甲午战争、1900年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考虑到新的经验和远东形势,昂船洲的防御也在不断加强。除了炮台的火力配置进行了几次更新以外,新的“昂船洲百夫长”和“昂船洲亚比安”两座炮台也被修建了起来。无论是新旧炮台,这一时期改进的重点都是在加强速射火力,防止敌人使用轻型舰只及鱼雷艇偷袭,或者登陆绕过主炮的射界袭击炮台。

然而很快,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一个“奥云委员会”而被改变了。“奥云委员会”的正式名称是英国陆军部帝国所属殖民地海港武装评估委员会,由陆军上校奥云牵头。与之前那些多次来港视察的将军、政要们不同,军衔不高的奥云非常务实而且杀伐果断,他的到来就像当年开阜初期的哥连臣上尉一样,又一次深刻改变了香港防务的发展历程。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昂船洲各处炮台的位置及大致射击方向,其中西炮台和中央炮台装备有重型火炮,均指向西侧外海方向 来源:小宁标注

奥云上校显然详细研究过1年前日军对旅顺港的围攻,认识到未来战争中主力军舰将可以利用新型火炮直接从外海水域炮击港内,使得之前面向港内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和炮台都失去了意义。为此奥云不顾军、商、政各界的层层反对,大刀阔斧裁撤了那些以“港口防御”为目的而修建的炮台,即便是刚刚投入使用的新炮台也不放过,并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加强剩下的那些具备较大“海岸防御”意义的炮台。

具体在昂船洲岛上,直面外海的西炮台被认定为具备极大的“海岸防御”价值,因此获得大量投资进行全面翻新改造,除此之外昂船洲所有的炮台都从1911年开始被转为训练用途或闲置,最终在1917年全部退役遗弃。唯一的例外是朝向南侧的“百夫长”炮台被作为唯一的近距离火力点延续使用到了1939年。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英军在1930年代的香港防务地图,标示了新的昂船洲西炮台的射程和射界,请注意“百夫长炮台”的火炮被用符号表示,并没有标出射击范围 来源:Hong Kong Defence Scheme

到了1930年代,由于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昂船洲已经逐渐成为了英军在香港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这里除了炮台、军营和海军码头以外,还修建有11座大型地下火药库,存放了大量军事及工业用途炸药。此外岛上还在1935年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无线电设施群,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为皇家海军准备的大型无线电监听站和无线电定位中心。这处设施之后成为了英国政府与军队联合派驻远东的情报机构“远东联合局”的创设地点和驻地。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英军在昂船洲岛上建有当时亚洲最大的无线电设施群 来源:《南华早报》

随着“百夫长”炮台在1939年被最终废弃,只有改建后的西炮台一直保持着活跃,并最终参与了1941年的香港保卫战。战斗爆发时,由于正规部队被调往醉酒湾防线,昂船洲的防务被移交给香港义勇防卫军团第3连负责。在日军进抵醉酒湾防线时,西炮台的炮火一度迟滞了日军的步伐,但是也因此招致日军飞机和重型火炮的集中压制。当英军在12月18日决定退守港岛之后,驻守昂船洲的义勇军团3连便系统性的破坏了岛上的火炮和重要设施后乘船撤至港岛。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日本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在昭和十四年印发的香港地图中的昂船洲 来源:Ochanomizu University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日本波集团司令部在昭和十六年十月入侵香港前夕印制的军用地图中的昂船洲,从上边两张地图来看,日军虽然掌握了昂船洲上所有实际英军火炮的配置,但是却远远高估了其数量和射程,不但早年废弃的炮台不少都被复活,甚至一些从来没有过炮台的地方也被凭空标出了炮台。 来源:hkmaps.hk

日军占领期间曾经将昂船洲更名为“向岛”,并继续扩建了岛上设施,将其作为区域性的核心海军基地。岛上原本英军的大型无线电设备也被日军作为本土与东南亚前线无线电通讯的中续站,同时也负责扩展日本政府电台NHK的广播范围。虽然日军对恢复岛上的海防炮台并没有兴趣,但是也在中央炮台和“百夫长”炮台原址上部署了重型防空火力和雷达站等设施。

感谢您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阅读更多文章

二战之后虽然英军继续不断建设昂船洲基地并长期将其划为禁区,但是与日军一样也没有考虑恢复岛上的任何一座炮台,反倒是转而将这里打造成了一处主要用于部队轮替休整的军营。于是曾经辉煌一时的昂船洲炮台要塞群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历史,逐渐淹没在军营后方山顶的繁茂草木当中。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儿童正在日军遗弃在昂船洲的高射炮上玩耍 来源:The Booth family's photos

下边我们就来按照落成的时间顺序分别看看这些炮台的装备、设计和历史吧:

1,昂船洲东炮台

东炮台是英军在昂船洲修建的第一座炮台。从现存文件来看,英军似乎一度想把它作为昂船洲炮台群的核心,并将其称为中央炮台,总共拨款2156英镑预算。不过没过多久英军就改变了思路,将修建炮台的位置东移,改称为“昂船洲东中央”炮台,直到1886又将其正式改称为东炮台。

炮台在1881年完工时,建筑成本略微超出预算达到2455英镑。这座炮台当时依然按照传统的港口防御炮台设计,装配了两门安装有环形混凝土掩体保护的9英寸前装线膛炮用于封锁东侧昂船洲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面,另外辅助以1门安装在围城炮架上的8英寸前装线膛榴弹炮部署在预制的阵地上。两座主炮的混凝土炮床位于主体建筑的南北两侧,通过地下通道与弹药库相连。此外这里还建有一座警卫楼和一道兼具防守和排水功能的混凝土壕沟。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东炮台的平面图纸 来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UK WO 78/3971

10年之后,随着中小型舰艇“突袭”战术的威胁逐渐增加,英军决定对东炮台的职能定位进行彻底改变。为此在1891至1894年间,原本的所有火炮都被拆除,炮位也被重新改造用于容纳两门新式的4.7英寸速射炮,成为了专职掩护主炮台,防止敌小型军舰偷袭或登陆的工事。

东炮台维持上述配置直到1907年,“枪口向内”的东炮台已经无法适应远程交战的新形势,因此毫无疑问的退出了现役。不过此后炮台上的火炮依然被留在原处,并在1911年开始作为训练用途,一直到1917年才被最终废弃。在1924年的英军地图上,炮台的地面建筑物就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主炮炮床留在原位。直到今天,人们还依然能在密林中找到东炮台遗留下的两座混凝土炮床,地下工事、通道,以及一段壕沟。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今日东炮台遗址中的地下通道和弹药库 来源:Derek Lo

2,昂船洲南海岸炮台

经过了东炮台长达数年的实际服役验证之后,英军开始大兴土木打造昂船洲炮台群。在1894至1895年之间先后开工了南海岸炮台、西炮台和西中央炮台3座炮台。其中在1899年最先完工的南海岸炮台是一座面向昂船洲岛南侧海滩、码头,掩护西炮台的近距离防御枢纽,因此配备了许多各式火力点,总造价也达到了5990英镑。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昂船洲南侧的海岸码头以及西侧的山丘,“西炮台”便位于图中最高山顶,“南海岸炮台”则位于其下方靠近码头的半山腰 来源:moddsey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02年昂船洲地图上的 西炮台和南海岸炮台 来源:National Archive UK Ref: MFQ/1/1363

在建成之初,南海岸炮台总共装备了3门安装要塞滑动炮架的“阿姆斯特朗”式64磅线膛后装炮、两门安装在无后座力炮架上的6磅“哈乞开斯”速射炮和3个装备胸墙枪架的“加德纳”机枪。炮台的火炮基本呈一字排开的态势指向南侧海岸,炮床之间由半地下的混凝土公路、战壕和坑道链接;机枪可以在战壕中移动,并架设在胸墙上向外射击。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一支安装了胸墙枪架的“加德纳”机枪,这种枪架是专门为了在战壕中或者城墙上使用而设计的 来源:Gardner Gun Company Catalog 1880.

大约在1900年左右,炮台配置的机枪被减少到2挺。随后在1901年英军考虑到“阿姆斯特朗”式火炮已经过时,而“哈乞开斯”速射炮火力又太弱,因此对炮台进行了调整和改造。1903年完工后,该炮台改为装备两门12磅速射炮和两挺机枪。随着“港口防御”思路被废弃,南海岸炮台的实际服役时间截止在1909年,最后在1911年被彻底废弃。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63年航拍照片上依然能够看到南海岸炮台的部分炮床和建筑遗迹 来源:Hunting Surveys commissioned by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保存至今的原南海岸炮台的炮床及地下弹药库 来源:Derek Lo

3,昂船洲西炮台

西炮台位于南海岸炮台北侧的山顶,它由始至终都是昂船洲最重要的核心炮台,并且也是唯一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台。为了修建这座炮台,英军在1884年编列了高达20,500英镑的预算。但是真正的施工却非常顺利,最后在1890年完工时,修建炮台的总成本为19,629英镑。

西炮台装备了两门在当时非常强悍的10英寸1型后装海防炮、两门6英寸5型后装海防炮和1门6磅速射炮。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6英寸海防炮被安装在隐匿式炮架上,每次发射之后都会自动降入地下掩体内。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6英寸隐匿式大炮的图纸,这种炮架大大提高了底海拔高度炮台的生存能力,但是也牺牲了射击速度 来源:Nepean Historical Society

作为港岛西侧的“定海神针”,这里的10英寸和6英寸火炮配置直到1907年前都没有被改变过,只是在1902年进行过一次现代化升级,反而倒是用于自卫的速射炮却一直被改来改去:这门炮首先在1894年被撤装,随后又在1900年左右临时装备过1门3磅速射炮,直到1903年改回了原本的6磅炮,但是又在1905年最终被撤装。

随着英军在维多利亚湾两侧的“4大炮台群”基本成型,再加上仔细分析了日俄战争中双方的得失,英军决定废弃除西炮台以外的所有炮台,并于1907年拨款6500英镑对西炮台进行改建。考虑到装备两种口径的主炮不利于指挥管理,同时新型的6英寸7型大炮在射程上已经超越了原本的10英寸炮,因此英军决定将西炮台的火炮装备统一改为安装在5座混凝土露天炮位中的6英寸7型海防炮。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西炮台的原始布局,前方是两座10英寸炮位,后方的山顶建有观测点和指挥所,指挥所两侧分别是两座6英寸炮的混凝土炮位以及6磅速射炮的开放式掩体,山后悬崖下则是营房建筑和操场,各建筑之间有战壕相连 来源:pinkroutes.com

然而事实上将这些改造付诸实施的过程却非常陈长:原本的两门6英寸隐匿炮位的改建进展得很顺利,第3门炮也在1908年到位,但是对两门10英寸主炮位的改造却迟迟没有启动。事实上,直到维多利亚湾西北侧魔鬼山炮台的3门9.2英寸大炮服役之前,对于这两门10英寸火炮的存废一直也都还有争议。这部分工程一直到了1910年才被启动,最终要到1912年全部5门新6英寸7型大炮才开始服役,此时距离最初动工已经整整过去了5年之久。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经过改建的西炮台,5座相同的混凝土炮床在前方呈环形布置,山顶的指挥部得到了加强,山崖后方的军营建筑已经被一座中央堡垒取代,除了地表的战壕以外,中央堡垒也通过复杂的地下工事与各处炮位和地下弹药库连接,整个设施周围除了中央堡垒的方向以外都铺设了铁丝网 来源:pinkroutes.com

此后西炮台5门6英寸主炮的布局一直维持到1937年,由于日本开始公然全面侵华,在香港的英军也被迫开始谋划新的防御部署。为了加强港岛其他方向上的海防力量,“昂船洲西”炮台的两门6英寸炮被拆下运往港岛东侧新建的“哥连臣”炮台。而剩下的3门大炮则在1941年参与了香港保卫战。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从山丘背面可以看到西炮台的主要工事建筑 来源:derekcylo

在1941年12月香港保卫战爆发的最初几天,“昂船洲西”炮台曾经非常活跃,多次对新界的日军实施炮击。然而随着从大陆机场起飞的日军飞机不断压制,以及日本陆军调来了专门用来破坏坚固工事的“四五式二十四厘榴弹炮”,导致炮台遭受了一定损失,火力也被基本压制。炮台最后一次射击在12月10日利用1号海防炮炮击了已经前进至城门要塞一带的日军部队,第二天驻守的义勇军团第3连接到撤往港岛的命令后对炮台进行了自行破坏,并携带能移动的关键设备乘船撤往港岛。然而最后船只却因为没有码头设施卸货,只能眼睁睁的被日军击毁在了湾仔岸边。

当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军返回西炮台进行检查时发现所有的火炮残骸都已经不见踪影,建筑物也没有被日军修复和使用的迹象。此后香港民航处拆除了5座炮床中的4座,并在此修建了昂船洲航空导航站。但是即便如此,原西炮台的地下工事和设施,以及中心堡垒等建筑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依然基本完整。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63年航拍照片中西炮台已经被改建成了民航导航站,可以看到除了最上方的炮床外,其他几座都已经被填平,在地面留下浅色的圆形印记 来源:Hunting Surveys commissioned by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4,昂船洲中央炮台

与西炮台同时兴建的这座炮台最初在规划时被称为“昂船洲西中央“炮台,但是在工程进行当中就被更名为中央炮台。这是一处设在昂船洲岛制高点的炮台,在1891年完工时装备了1门10英寸1型后装线膛炮和1门6英寸5型后装线膛炮,总投资8300英镑。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中央炮台的平面图纸 来源:National Archive UK Ref: WO 78/5340

该炮台服役不久就在1894年增加了两门3磅速射炮,之后又在1903至1905年经历了一次改造,将10英寸炮的炮架升级为4型炮架,6英寸炮也被更换成了先进的7型炮,并将原来的速射炮替换为5座机枪堡。不过工程之后不久,英军就根据日俄战争的经验决定将这座炮台退役。炮台在1911年转为预备役,但是据说由于10英寸主炮在1912年发生了炸膛事故,最终在1915年被完全废弃。如今炮台的混凝土建筑均保存完好。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这张1935年7月在昂船洲拍摄的照片上出现了一门损坏的10英寸大炮残骸,推测可能就是遗弃在原中央炮台的10英寸主炮 来源:James McAndrew's photos

5,亚比安炮台及百夫长炮台

英军在1904年决定进一步加强昂船洲的防务,特别是针对当时认为可能的中小舰船以突击或登陆的方式袭扰的防范能力。为此他们在昂船洲岛的东北和东南海岸边加建了“亚比安”和“百夫长”两座炮台。这两座炮台均由两座环形混凝土掩体炮床构成,各装备了两门12磅速射炮。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63年航拍照片中的“亚比安”炮台遗址,可以看到炮台也是由两座环形混凝土炮床和配套建筑构成 来源:Hunting Surveys commissioned by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位于东北角封锁昂船洲与深水埗之间水道及北侧栈桥的“亚比安”炮台原本预算3360英镑,实际超支严重,花费了高达4738英镑。东南侧地势较低的“百夫长”炮台额外多配有一座机枪堡,但是预算却仅有2319英镑,只不过最后也超支到了3749英镑之多。

感谢您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阅读更多文章

这两座炮台中,“亚比安”炮台建成之后不久就面临着存在危机。随着英军思路的转变,这里刚建成就被认为失去了价值,曾经在1907年一度准备换装两门6英寸7型海防炮,改为海防用途,不过随后也不了了之。炮台在被闲置了数年之后,最终在1917年被正式废弃。据说炮台的两座炮床一直被保存到1992年,才因为英军在此地修建营房而被拆除。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70年的图纸上可以看到“亚比安”炮台所遗留的两座炮床,其他的附属设施都已经不见踪影 来源:derekcylo

相比之下“百夫长”炮台要幸运得多,虽然它的12磅速射炮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在1917年退役,但是这座炮台却被批准以2510英镑的价格改装了两门新式的4.7英寸4型速射炮。这两门炮一直服役到1936年转入预备役,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前“百夫长”炮台才最终被关闭。此外在1935年由于航空武器的发展,英军还曾经在炮台中央的水泥平台上部署过1处防空炮台,配备两门3英寸20英担重型高炮。在日军占领期间,美军还曾经航拍发现日军也在此处架设了雷达站。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37年两名英军士兵在3英寸20英担高炮前合影,可以看到高炮直接暴露在没有掩护的混凝土平台上 来源:James McAndrew's photos

后记

二战之后重返香港的英军已经认识到香港“在军事上是一个无法防守之地”,“地面部队的任务仅能限于威慑和维持治安”,而美军也不愿意为了保卫一处英国“殖民地”而派出地面部队常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建或者恢复香港的海岸防御工事显然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于是英军转而将香港定位为西方军队在亚洲中转及修整的一处前方基地。为了适应新的定位,英军在相对与外界隔离的昂船洲南岸修建了新的营区作为疗养地。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74年的一张航拍照片,可以看到画面中已经建筑林立的九龙半岛一带,右下角绿荫覆盖的岛屿便是昂船洲 来源:moddsey

直到1993年,蓬勃发展的经济终于将占据中环大片地块的海军设施赶走之后,昂船洲被选中用于承接英军的“填马舰”海军基地,此后这里又在1990年通过填海与深水埗一带连成一片成为半岛。随着英军在1997年将原本位于昂船洲东北侧的海军基地也移交给香港政府,这里成为了今天的“昂船洲政府船坞”,主要供海事处、消防处和海关等政府部门船只使用。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1993年航拍照片中正在填海与陆地相连的昂船洲,请留意东北角是原“添马舰”海军基地的港池 来源:hkmaps.hk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今天的昂船洲,南侧新建的巨大港池及附近的建筑便是驻港部队昂船洲海军基地 来源:高德地图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英军在的昂船洲的土地和设施被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成为解放军的海军基地直到今天。所以昂船洲也成为了当年英军在港海防要塞群“四大要塞”中唯一从头至今都被划作军事禁区的一座。因为身在禁区,虽然当初的大多数炮台设施都被保存了下来,但是却几乎没人能够有机会一见他们的真容。笔者很有幸曾经在2016年因为公务进入过昂船洲军营的禁区,并访问了已经被草木覆盖的西炮台遗址,遗址内部保存至今的工事建筑和复杂的地下设施今日回想起来依然令人感到印象深刻。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香港版“恶魔岛”——昂船洲炮台群

↑ 笔者曾经因公务进入昂船洲基地,并顺便探索了西炮台的中央碉堡和地下设施 来源:小宁拍摄,请勿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