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手握40万重兵,为何至死都不曾造反?你看他背后的依靠是谁

发布时间:2023-09-17 19:14:08 发布人:hao168

前言鳌拜生于满洲八旗之家,自幼勇武过人,深得皇太极赏识。皇太极登基后,满洲国力日渐强盛,四方归附。皇太极频频用兵,力图扩大领土。作为沙场出身的皇太极十分看重军功,他广纳人才,提拔能征善战之人。年少的鳌

前言

鳌拜生于满洲八旗之家,自幼勇武过人,深得皇太极赏识。皇太极登基后,满洲国力日渐强盛,四方归附。皇太极频频用兵,力图扩大领土。作为沙场出身的皇太极十分看重军功,他广纳人才,提拔能征善战之人。

年少的鳌拜就此崭露头角,他世代务农,兼习射箭骑马,体魄强健,又极具战略眼光。每每皇太极亲征,鳌拜总是立于将帅之列,不辱使命。

一、跟随皇太极 初建战功

1625年,皇太极决心出兵叩关,命鳌拜为先锋开道。面对汉人重兵层层阻截,鳌拜不惧强敌,挥军如入无人之境,大破明军,为后续大军顺利开辟通道。皇太极见他年少有为,奇袭大获全胜,大加赞赏,提拔他为总兵,地位更加提高。

1629年,皇太极再次亲征叩关,意图彻底击败明军。此战双方兵力悬殊,明军竭尽全力保卫京师。皇太极只带轻骑突袭,中了埋伏,陷入重围。鳌拜于危急时刻率军杀到,壮烈营救皇太极。

正当皇太极命在旦夕之时,只见东方腾起烟尘,鳌拜率领一支援军奋勇杀到。他在敌军要害处投下燃烧战车,趁敌乱之机一举破围。皇太极大喜过望,感激涕零,高度赞赏鳌拜的勇武才干,说他是大清最得力的战将,封他为“巴图鲁”,意为“勇士”。

从此,鳌拜在军政界地位更加突出,深受皇太极器重,两人关系十分密切。鳌拜也以实际行动回报皇太极的知遇之恩,孜孜矻矻辅佐皇太极,为他征战四方。

在随后的岁月里,鳌拜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大破南明、瓦解李自成,以一当万,立下赫赫战功。在这场战乱不断的时代,鳌拜凭借过人的军事天赋迅速晋升,为皇太极 的履历,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二、辅佐顺治 共治中原

皇太极去世后,年仅六岁的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大权旁落的多尔衮专制朝政,企图操控幼主,成为清朝的第一个摄政王。

鳌拜怀着对皇太极的忠诚,决心辅佐新主,实现皇太极遗愿。他多尔衮,稳定政局,支持顺治帝亲政。

1643年,鳌拜以定北大将军的身份跟随多尔衮南下攻明。此役鳌拜再立战功,率军攻占山海关,占领北京,灭亡南明。

1644年,李自成据西安称帝,倒退朝歌,清军进攻陷入胶着。鳌拜挺身而出,亲自督战,以少胜多,大破李自成主力。李自成溃败而逃,自此一蹶不振。

在这场战役中,鳌拜不惜牺牲,亲自杀入敌阵,用肉身阻挡敌军的凶猛攻势,终于击溃敌軍,为清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鳌拜还在顺治年间,平定南明余孽,稳定中原局势,使顺治皇帝得以顺利入主中原,在北京建立统治。

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中,鳌拜立下汗马功劳。他和尚可喜并称“二贝勒”,权势如日中天。作为元勋之一,鳌拜功不可没,对清朝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顺治位期间,鳌拜一直辅助幼主,稳定朝局。他深明大义,r舍得先皇交付的重托,以济世安民为己任。顺治帝也十分信任鳌拜,两人关系十分和睦。鳌拜成为扶助幼主的中流砥柱。

三、康熙时期 骄横跋扈

顺治帝早逝后,八岁的玄烨即位,即康熙帝。鳌拜继续担任顾命大臣,与索尼等大臣辅政。此时的鳌拜,已是三朝元老,辅佐两代皇帝,功勋卓著。他在朝中位高权重,无人能及。而新登基的康熙帝还是个襁褓中的孩童,难以制衡鳌拜。

渐渐地,权力膨胀的鳌拜变得骄横跋扈起来。他不再像对先帝那般谦逊顺从,而是目中无人,视皇帝为儿戏。

他轻视年幼的康熙,对皇上极不敬重。在朝会上公然顶撞皇帝,强词夺理。朝议不合己意就气急败坏,掀起桌椅。

除了跋扈不避皇权,鳌拜还贪图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排斥异己,只提拔自己的亲信,令朝政充满私心。并且借机搜刮财富,铺张奢靡,贪赃枉法。

更为严重的是,鳌拜还意图利用手中的兵权,威胁皇权。他屡次在军中散布不利于康熙的言论,企图削弱皇权,收买人心。有时还无故聚集禁军,展示兵力,暗示不忠之心。

面对鳌拜张牙舞爪,意图把持大权,康熙帝虽恨铁不成钢,却无可奈何。因为鳌拜势力太大,康熙还需借重他的力量来巩固统治。

康熙只能忍气吞声,暗中观察鳌拜言行,伺机除之而后快。同时加强自身皇权,培养亲信,积蓄实力,准备反击鳌拜。

四、智取鳌拜 一生监禁

公元1669年农历四月,康熙帝认为除鳌拜之时机已经成熟。他设下天罗地网,在皇宫中诱捕鳌拜。

那一日,鳌拜如常赴皇宫议事。他虽目中无人,但终究明哲保身,从未在康熙面前过分张扬,倒也小心翼翼。

没想到,就在进入宫门的一刹那,鳌拜遭遇了暗算。只见一个太监迎面走来,恭恭敬敬为鳌拜奉上一杯热茶。鳌拜哪里知道这是个陷阱,也不好发作,只得接过茶杯抿了一口。

就在这时,那太监故意惊呼:“烫手了!”急忙去夺鳌拜手中的茶杯。鳌拜一惊,茶水泼出,茶杯脱手坠地,“当”的一声巨响。

就在茶杯落地的一瞬间,暗藏在四周的擒拿手冲出重围,死死制住鳌拜,鳌拜反应不及,当场被擒。

康熙趁乱登场,随即以“谋反”罪名将鳌拜流放幽禁,剥夺所有权力。从此,鳌拜的显赫一生戛然而止,转眼沦为阶下囚。

此事震惊朝野,所有人都对康熙此举刮目相看。毕竟鳌拜权倾朝野,康熙以幼主之身能擒拿鳌拜,实为万分难得。

可见康熙外柔内刚,深明大义,早已看透鳌拜,只待时机反扑。在这场悄无声息的权力较量中,康熙最终笑到最后。

五、忠君爱国 内心矛盾

鳌拜被囚禁后,朝野为之震动。竞相猜测鳌拜为何不反抗,直接造反夺权。作为三朝元老,鳌拜手握重兵,本可与康熙一争高下。他为何甘受软禁,不战而降?

这其中,鳌拜内心的矛盾起了关键作用。他原本性格暴戾,又骄横跋扈惯了,不甘心就此沦为阶下囚。但是骨子里鳌拜仍然忠诚。

他视皇太极如恩人,对顺治帝也念念不忘。这份忠君爱国的情怀,让他即便被康熙囚禁,也从未扬言造反报复。

於情於理,鳌拜都不忍违背先帝遗志,也不忍与康熙帝反目。正因内心的挣扎,他选择默默忍辱负重,接受了软禁的安排。

并不是鳌拜不想反抗,而是他骨子里忠义难移,不能为了私欲与君主为敌。他宁愿抑郁至死,也不舍得背叛皇恩,去残害这个幼主。

正因如此,鳌拜虽失势被囚,却最终将天子于心。他的人生轨迹因忠诚而转向,选择守正不舍得反叛。

六、平反昭雪 名誉恢复

鳌拜在狱中度过余生,示以本色佛后,终因心力交瘁而逝世。多年后,乾隆帝继位,平反昭雪鳌拜冤案,恢复他的名誉。

乾隆认为鳌拜忠心报国,力战建清,功勋卓著。他为皇室立下汗马功勋,不该因康熙一时误解而草草结束生命。

于是通过昭雪,重新确立鳌拜作为忠臣的地位。并恢复他的官职爵位,以示净化名誉。鳌拜的后人也得到官方的礼遇。

结语

这无疑是对鳌拜一生的肯定。也表明清朝君主终于认识到,鳌拜作为开国功臣,忠诚于皇室,价值难以衡量。他为皇朝建树的功勋,早已融入清朝的血脉。

尽管经历了监禁和死后谤诬,但鳌拜的功勋与精神已经永载史册,绝不会被時間模糊。他成为清朝忠诚的象征和楷模,代表了一个动荡时代极不平凡的传奇人生。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