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年满16岁便可以亲政,而且大婚是亲政的标志;所以皇帝在年满16岁时便可以选择皇后人选进行大婚,大婚后便可以直接亲政。当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比如康熙帝年仅14岁提前亲政,而且康熙
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年满16岁便可以亲政,而且大婚是亲政的标志;所以皇帝在年满16岁时便可以选择皇后人选进行大婚,大婚后便可以直接亲政。
当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比如康熙帝年仅14岁提前亲政,而且康熙与孝诚仁皇后大婚以后并没有直接亲政,而是等到除掉权臣鳌拜以后才亲政的。
而光绪呢?
慈禧一手将光绪扶上皇位,就是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但若是光绪帝大婚的话,慈禧就不得不撤帘还政,这是慈禧非常不愿意的一件事情,所以即便是光绪帝到了16岁,慈禧还是没有为其挑选皇后人选的意思。
到了光绪帝17岁的时候,慈禧确实已经不能再拖了,七月二十六日便下了一道懿旨:光绪帝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大婚典礼。
“皇帝大婚典礼,著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
虽然光绪帝大婚的日子好不容易定了下来,但至于谁是皇后大家都不知道,还是一个谜。
到了十月初五,这个谜底终于揭晓,慈禧太后连着下了两道懿旨:
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著立为皇后。
……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拉氏,著封为瑾嫔;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三岁女他他拉氏,著封为珍嫔
将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芬封为正宫皇后,他他拉氏两姐妹都入宫,一个封为瑾嫔,一个封为珍嫔。
静芬在嫁给光绪帝时其实已经21岁,超过选秀最高年龄限制4岁(选秀年龄13-17岁)。慈禧之所以如此违反祖制,其目的很明显,明眼人都很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而静芬的一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生为人棋子,成为大清最后一位皇太后;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静芬无奈的一生,为何在死后又被风光大葬呢?
滑稽的选秀
光绪十四年的一天,在慈禧的安排下在体和殿为光绪帝选后。殿内的小桌子上放着玉如意跟荷包。按照大清的祖制:若是皇帝看中了谁要将其立为皇后的话,就将玉如意放到对方手里;若是想要将对方封为妃嫔的话,便将荷包放在对方的手里。
从小便生活在皇宫之中光绪自然明白选秀只是一场戏而已,他确实也不想配合慈禧把戏演下去。所以在慈禧拿起玉如意放到光绪手里时,光绪便直接了当地说:“还是亲爸爸来做主吧,儿臣就算了,毕竟这是婚姻大事。”
光绪帝选秀
对于控制欲极强的慈禧来说自然不答应,虽然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光绪必须要陪自己演下去。便对光绪说:“一切都按照规矩来就是!”
光绪还是太年轻了,一听慈禧这样说心里一阵窃喜,便拿着玉如意走到了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面前,想要将玉如意给她;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慈禧竟然顾不得太后的体面,呵斥了光绪帝一声:“皇帝!”
光绪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慈禧,只见慈禧将眼睛闭上,用嘴指了指静芬。
光绪心不甘情不愿地将玉如意直接塞到了静芬的手里,然后直接回到了慈禧身边。
经过这么一遭,光绪便不想再继续选秀了,但是慈禧还是不依不饶地让光绪再继续挑选妃子的人选。而且慈禧认为既然光绪中意江西巡抚德鑫的女儿,若是将此女选入宫中的话,日后必竟会成为自己的阻碍。
所以慈禧便自作主张将荷包给了第三排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就这样一场滑稽的选秀就这么结束了。慈禧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因为光绪的选秀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来进行的。
颇不属意于隆裕,顾以孝钦(慈禧)之强迫制定,遂勉奉之。
只是慈禧没想到的是,自己无意间为光绪选的妃嫔,其中有一位却在日后成为自己的敌人,此人便是后来的珍妃,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
光绪与珍妃
但不管怎么样,皇后的人选是慈禧最为中意的:亲弟弟桂祥的女儿。
在选秀的时候光绪就很不情愿选静芬,便注定了从一开始便是错的。光绪有自己的无奈,不得不按照慈禧的安排来进行,而静芬就因为姑姑是慈禧,自己也不得不听从安排入宫为后。
(下文开始将静芬称呼为隆裕)
难堪的大婚之夜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是光绪帝大婚的日子,宫内上上下下都在为光绪帝大婚做准备,但是发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正月二十五日天上下着大雪,到了深夜的时候紫禁城却突然起了大火,将太和殿前边的太和门给烧成了废墟。光绪与隆裕的大婚要如期举行,但是皇后入宫与光绪大婚时是必须要经过太和门的,如何将太和门原样恢复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没想到慈禧直接下令:让扎彩工匠争分夺秒地赶工,在太和门原来的地方搭建一个以假乱真的太和门。其实对于经常从这道门过的人,还是能被一眼辨认出真假的。
到了正月二十七日是钦天监选定的良辰吉日,光绪与隆裕的大婚如期举行:
光绪帝身穿龙袍端坐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叩拜,礼部则是宣读册封皇后的诏书;然后由正副使前往桂祥的府邸前去迎接隆裕,与此同时珍嫔与瑾嫔也从神武门被迎入后宫。
到了晚上,光绪帝居然做出了一个有违皇帝身份的举动,直接扑到隆裕的怀里大哭:“姐姐,我会一直敬重你,但是你看我多难啊!”
其实光绪这是在给自己的皇后宣泄自己对包办婚姻的不满,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却连皇后的人选自己都无法做主。更重要的是,作为少年天子,即便是不能找一位国色天香的皇后,好歹也要大家闺秀,但隆裕不仅比自己年长3岁,而且长相丑陋还有些驼背。
哪怕是家境稍微殷实一些的男子,都不会愿意娶这样的女子。更何况光绪还是一国之君呢?实在是对面前的皇后无法产生好感,更不愿意与之同房。
隆裕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又怎么能忍受光绪如此侮辱自己呢?
二人婚后经常是大吵大闹,而光绪则是更加宠爱珍嫔他他拉氏。光绪十八年夏天的一天,光绪与隆裕又因为一些小事吵了起来,或许是光绪恰好心情不好,便对隆裕骂的很凶。隆裕实在是觉得委屈,便跑到慈禧太后的寝宫里哭哭啼啼的。
隆裕的本意其实就是找自己的姑母诉说一下自己的委屈,能有人安慰一下子便好了;只是没想到慈禧居然很是生气,当着宫女还有太监的面直接将光绪狠狠地训斥一顿。然后好好宽慰自己的侄女:“你也别难过了,你还年轻,真犯不着为了这个病秧子难过想不开。你放心,我有的是办法治他。”
隆裕一听,直接惊住了,这才知道自己做的过分了,但事情已经发生,隆裕也实在是无可奈何。一连好几个月,慈禧都没有给光绪好脸色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慈禧便有了想要除掉光绪的想法。
慈禧之所以将隆裕立为皇后,其本意就是想让隆裕作为光绪的枕边人能随时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及时了解光绪的内心想法。但碍于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光绪对隆裕其实还是时时刻刻提防着,可以说在光绪那里,隆裕就是只是一个皇后,不仅不宠爱她,反而有些厌恶。
在慈禧太后的眼里呢?
因为隆裕性格有些懦弱,还不得光绪帝喜欢,对慈禧来说隆裕也没有起到自己想要的作用,自然也不喜欢这个侄女。
而后宫的妃嫔以及朝廷命妇呢?
对于皇上不宠爱、太后不喜欢的皇后而言,得不到后宫妃嫔以及朝廷命妇们的尊重是很正常的,只是碍于隆裕是皇后,不得不跪拜而已。
即便是在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珍妃投井后,隆裕仍旧不得光绪的宠爱。
可以这样说隆裕作为一枚棋子入宫,却落得一个光绪不爱、慈禧不喜、妃嫔们不敬重的结果;虽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大清两百多年历史中,隆裕应该是威望最低的一个。
垂帘听政
隆裕按照慈禧太后遗命,扶持溥仪继承皇位,隆裕被升级为皇太后,史称隆裕皇太后。
因溥仪年幼,由隆裕亲自抚养。
同时步姑母慈禧的后尘,开始垂帘听政,同摄政王载沣一起共同掌管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
其实在溥仪还没有入宫之前,慈禧便打算让隆裕亲自抚养溥仪,但是瑜贵妃(同治帝的妃嫔)哭着嚷着要抚养溥仪。毕竟在名义上溥仪是同治帝的继子,而瑜贵妃是同治帝位份最高的妃嫔,自然有教养溥仪的资格。
慈禧觉得瑜贵妃说的有道理,而且瑜贵妃自幼便入宫,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太后40多年的时间,于是慈禧便决定让隆裕与瑜贵妃一起教养溥仪。
隆裕太后与年幼的溥仪
隆裕太后这个人不太善于巴结人,所以她的亲信并不多。
自打当上了太后,她才意识到要想稳坐太后之位,就必须要将溥仪的帝位保住。为此隆裕决定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而那些手握大权的王公大臣们,便是隆裕最好的选择。
在当时载沣作为溥仪的亲生父亲,又有摄政王的名号,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权力最大的人。
为了防止摄政王载沣的权力过大,隆裕巴结庆亲王奕劻,慈禧在时奕劻便是慈禧最信任的大臣,因为得到了慈禧的宠信,被封为铁帽子王。奕劻在朝中权力也很大,与手握兵权的袁世凯相互牵制。
有一次载沣提出要将那桐提名为军机大臣,而隆裕却提出要将与袁世凯关系比较好的徐世昌提名为军机大臣,这下可惹恼了载沣。虽然载沣同意将两个人都提名为军机大臣,但载沣恼火的是隆裕居然想要学自己姑母慈禧,对朝政大事指手画脚。
载沣
隆裕既没有慈禧的权谋,也没有慈禧的权力,但她心里很清楚:载沣是不想让自己干预朝政,只做好抚养皇帝的本份工作即可。
经此一事,本就没什么实权的隆裕,便不再过问朝政之事,一心一意将心思放在抚养溥仪上。对于大清的朝政,她想管,但却有心无力。
末代太后隆裕
隆裕太后仅仅“垂帘听政”三年的时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爆发两个月以后载沣辞掉了摄政王的职位,隆裕太后作为太后自然不能辞掉太后的名号,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需要对整个大清朝负责。
载沣辞掉摄政王的次日,隆裕与袁世凯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将袁世凯任命为议和大臣,全权负责议和谈判的事情。
袁世凯
12月28日越来越多人呼吁溥仪退位,隆裕太后赶忙召集庆亲王奕劻与袁世凯商量该如何应对,隆裕太后最后的态度是:这件事情交给你们去办吧,办得好办不好都不埋怨你们。说完隆裕嚎啕大哭,哭完以后隆裕说了一句话:“只要天下太平就好。”
如此一来溥仪退位已经成定局,仅仅10天以后,上海《申报》宣布溥仪将于次年2月22日退位。袁世凯将溥仪退位的诏书交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还没有读完便已经泪如雨下,随后便将诏书交给了军机大臣徐世昌等人用御宝盖章。
满朝文武,只有奕䜣的儿子承袭恭亲王爵位的溥伟反对溥仪退位,但隆裕太后很无奈地说道:“你是想要置我们母子于何地啊?”
“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隆裕太后不过是一个不懂朝政与权谋的后宫女子,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溥仪尚且年幼,自然是什么不懂。而载沣则在关键时刻直接撂挑子不干,辞掉了摄政王一职,隆裕即便是再不想面对,也需要对大清负责。在溥仪被迫退位时,对于隆裕来说,或许只有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无助吧!
隆裕与溥仪
死后被风光大葬
自从下了溥仪的退位诏书以后,隆裕太后便一直郁郁寡欢,心里很不是滋味,没过多久便染上了病。1913年隆裕太后的生辰,在御殿接受百官朝贺,但只有寥寥几人而已,大多数的王公大臣都为了避嫌不肯前往给隆裕太后祝贺。
其实隆裕在溥仪退位以后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她本身就比较节俭,溥仪退位以后为了节省开支,便将一些宫人还有太监裁掉了,以至于愉皇贵妃等人都非常的不满,背地里诽谤隆裕。
“收拾人心,宫中益恶隆裕”
而且在隆裕临死之前,只有溥仪、内务府大臣世续以及一些身边伺候的宫女在,在临死之前对世续说:“我死后将要魂归何处啊?”
“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并且很无奈地对年幼的溥仪说:“我死后,你未来的路要自己走了。”
2月28日是隆裕太后被祭奠的日子,袁世凯在臂膀上戴着黑纱,亲自前去祭奠隆裕。
随后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的建议下,为隆裕太后哀悼会筹办一座事务所,而且在长春、铁岭、营口等很多的地方,都在开隆裕太后的追悼会,各地派出了代表入京参见隆裕太后追悼会。
仅仅在18日与19日两天,前去太和门前广场参加追悼会的就有五万多人,甚至在灵堂中间还摆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在灵堂的正中间,摆着隆裕太后大的像。
哀悼会事务所甚至决定要设立隆裕太后的铜像,为的就是表彰她的功勋。而且在当时的各大报刊上,全都是隆裕太后薨逝的消息,为隆裕太后的死感到惋惜。
在京城各个使馆的公使也前往太和门前祭奠隆裕太后,甚至各个使馆都在下半旗致哀。
在隆裕的葬礼完成以后,还出版了特刊《国民哀悼纪事录》。
结语
不禁有人问:隆裕太后虽然是大清最后一位皇太后,但毕竟当时溥仪已经退位,隆裕也成为没有实权的太后;死后,为何要举行如此隆重的葬礼呢?
在让溥仪退位的声音越来越高涨时,是隆裕太后做主同意溥仪退位;在恭亲王溥伟提出反对时,隆裕是这样说的:“你们这些王公大臣们将朝政办得如此腐败,现在有想要阻拦我颁布共和的诏旨,究竟是想要置我们母子于何地啊?”
可见隆裕很清楚溥仪之所以不得不退位,是因为大清已经腐败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只有同意溥仪退位,才能避免让老百姓生灵涂炭,隆裕的初心是好的。
正是因为她万般无奈的决定,让她在死后赢得了尊重。
其实隆裕并非是一个只知道遵守三从四德的闺中女子,她喜欢博览群书,对于西方的政治与情况是比较了解的。隆裕确实没有慈禧的权谋与手段,但若她掌权实权的话,必定不会盲目地去反对光绪帝戊戌变法,因为她懂得“开眼看世界”。
德龄
在这一点上,确实要比紫禁城很多的女人都要强,最起码确实要比自己的姑母慈禧要强得多。隆裕曾经这样对德龄(慈禧身边的翻译女官,曾经出国留学)说过:
“我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最高统治者,而有些国家是共和政体......我倒真希望能够有几个满洲贵族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而此时的隆裕,正在读一些不同国家体制的书籍。
而慈禧呢?
还在专注于如何柄权。
隆裕的一生确实充满着无奈与妥协,若她不是桂祥的女儿、慈禧的侄女,嫁给以寻常的男子,或许能平安顺遂一生;但因为她身份的特殊,慈禧让她不得不承担起“叶赫那拉氏家族”的荣耀,入宫成为皇后。
但她并没有得到丈夫的宠爱,也没有得到妃嫔们以及朝廷命妇们的尊重,在姑母的眼里也不过是一枚棋子。作为大清最后一位皇太后,其实隆裕的思想相对来说还是进步的,只可惜她没有实权,更加不懂权谋,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清灭亡,自己含恨而终,与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合葬在了崇陵。
参考资料:
《清史通鉴-千年末帝宣统帝溥仪》
《清宫秘史》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
你们男朋友是怎么C你的,一文带你去了解,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简单了解一下吧。
艾尔登法环中的腐败大斧武器是游戏里用起来很不错的特殊武器,而获得的难度也不算大,这...
第五人格击球手有哪些时装皮肤-第五人格击球手时装皮肤推荐!小编分享的第五人格击球手有...
tobu7tobu8HD9超多无删减剧情内容,完整呈现!小编分享的tobu7tobu8HD9是一款超受欢迎的...
为你提供关于花千骨手游的信息,三生洗礼副本是从原作设定中得以保留下来的在这里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