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976字傲慢愚昧至极,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3-20 16:32:27 发布人:hao16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1793年,乾隆皇帝过了一个非比寻常的生日,国外的使臣前来祝贺,其中就包括英国的使臣。对于乾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793年,乾隆皇帝过了一个非比寻常的生日,国外的使臣前来祝贺,其中就包括英国的使臣。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这些兴致勃勃来到中国的使臣团,根本无足轻重。

他还沉溺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认为其他国家来到中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要争取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可实际上,当时的世界局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让许多欧洲国家都开启了近代化的征程。

相比之下,封闭而落后的大清王朝还是一个农业帝国,远远比不上西方国家强大。

傲慢至极的乾隆皇帝,还在接见完英国使臣之后,给英国的国王写下了一封976字的信件。

乾隆皇帝与英国使臣团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英国使臣来到中国的目的又究竟是什么?

傲慢至极,固步自封

1793年7月,当乾隆皇帝听到臣属前来报告,说是英国使臣已经抵达天津境内时,他还表现出了一副蛮不在乎的态度。

因为在乾隆皇帝的认知里,英国使臣团选择这个时候来访中国,大约是具有两个目的的。

其一是想要为他庆贺今年的生日,其二则是想要前来归化中国,争取成为大清王朝的附属国。

对此,他简直就是不屑一顾。

当时的清王朝还处于国力巅峰状态之中,不少国家都前来朝贡,把乾隆皇帝捧到了高高在上的位置。

他始终做出一副傲慢的态度,不仅不能尽地主之谊,还对其他国家的使臣颐指气使。

所以当他听说英国使臣团已经到达目的地时,也并没有表现出一副热情的态度。

不过,在听闻英国使臣团带来了相当丰厚的庆寿礼物时,他终于有所动摇。

之后,乾隆皇帝正式接见了英国使臣团,但首次见面,他们之间就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按照常理,任何人见到乾隆皇帝,都必须对高高在上的天子行跪拜礼。

之前前来朝贡的其他国家,都秉持着入乡随俗的原则,满足了乾隆皇帝的虚荣心。

可英国毕竟是一个经历了文明开化的国家,已经处于近代化工业社会的他们,很明显一直在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国与国之间的平等。

英国不是什么贫穷落后的小国家,使臣团来到中国的目的也并不是想要归化于大清。

他们只是想以一个平等的态度与大清王朝对话,并且促成英国和大清王朝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既然追求平等,那他们就不可能以附属国的姿态向大清皇帝跪拜。

所以英国使臣明确告诉大清皇帝,他是代表国家前来出使的,英国并不比中国低一等。

可他的言谈却触怒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执政多年,早已积威深重,他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冥顽不灵,甚至胆敢当面顶撞他的使臣团。

他拿捏着尊贵的姿态,并未在神色上表现出任何的不满,不过,忠心耿耿的臣属却代替他发表了心中的不满情绪。

他们指着英国使臣的膝盖,严厉斥责对方为何不下跪,为何对乾隆皇帝表现出极大的不尊敬。

两国之间的文化差距就在此完全体现出来。

英国人认为以一个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就是最大的尊重,可大清官僚所谓的尊重却是繁复的礼节。

乾隆皇帝的跪拜礼要求,是英国使臣不能接受的。

首次见面就在双方的僵持之下告终,乾隆皇帝也因此心怀不满。

从那之后,他就完全改变了对英国使臣团的态度。

他告诉负责英国使臣团生活接待的官员,只需要供应英国人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必再拿好吃好喝的东西招待他们。

时间飞快流逝,眨眼间寿诞之日就到来了。

他们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丰厚礼物,希望能够在乾隆皇帝面前为英国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而且使臣团负责人相信,这些礼物是闭塞的大清王朝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可就是一个简单的送礼环节,双方也能闹出不愉快。

当时英国的使臣拿出了一个热气球,告诉大清的官员,这是英国发明出来的,用于侦察敌国部队的先进工具。

侦察兵只要坐上热气球就能够升到高空,从高处往下俯视地面情况,侦察敌军的一举一动。

毋庸置疑的是,在近代化的作战过程中,热气球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

但是一个在进行过工业革命的国家眼中的实用性工具,对于一个尚处于农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封建统治者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乾隆皇帝将热气球视为一件荒唐的发明,因为这完全违背了封建王朝一直坚持的等级分明、社会地位森严的原则。

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坐上热气球就能够升到高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他已经凌驾于九五至尊的皇帝之上。

这在乾隆皇帝的眼中,简直就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联想起慈禧太后所做的荒唐行为,这位执掌了满清大权几十年的实际统治者,从某些方面来说和她的老祖宗一样固执。

慈禧太后在体验西方国家的新型发明汽车时,也因为座位顺序而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负责开车的司机,是需要坐在驾驶座上的,但是,驾驶座的位置位于后座位置的前面。

所以在乘坐汽车时,慈禧太后就必须要接受比她地位低许多的司机坐在她的前面。

和一个普普通通的司机平起平坐,这已经超出了她的接受范围,让司机坐在自己的前面,这更是挑战慈禧太后的权威。

就像乾隆皇帝,他也无法接受旁人在他的面前乘坐热气球。

清朝的统治阶级,始终坚守着那份传统的虚荣心,不愿意接受任何的新鲜事物,不愿意抛下固有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如此固步自封的国家,又怎么能在飞速发展的世界局势中稳步前进呢?

调查情况,得出结论

而在乾隆皇帝寿宴之上发生的事情,让英国使臣也心生不满。

他们并不打算在礼物的实用性问题上再跟乾隆皇帝发生争执,反正在他们的眼里,整个满清官僚体系都已经将自己塑造为了顽固不化的形象。

英国的使臣们互相交流,都表示:

再跟乾隆皇帝解释,也不过是浪费口舌。

况且他们来到中国,其实还有其他的目的。

在出使中国之前,英国国王曾经专门接见过使臣团的负责人。

他交给了负责人一项秘密的任务,那就是尽可能的观察中国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发展情况,并调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项细节。

英国身处欧洲,工业革命之风席卷了整个欧洲世界,所以英国对其他欧洲国家是相当了解的。

在他们过往的印象当中,大清王朝是一个相当强盛的国家,而且十分神秘,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文明发展成果。

但是他们不确定,经过工业革命而飞速崛起的英国,是否在综合国力上与大清王朝有一战之力。

如果他们能确定英国已经在实力上超过了大清,那么他们便想把侵略的铁蹄践踏到中国的土地之上。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次出使大清的英国使臣,身上还背负着间谍的任务。

他们利用空闲时间游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之中,并且与各级官员套话,甚至还绘制了相当详尽的地形图,尽可能真实的向英国国王反馈了中国的情况。

日本当初也派遣了专门的使臣来到中国,名义上来说,他们是向中国的皇帝进行朝贺的。

但实际上,这些使臣本身就是间谍。

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已经迅速崛起为了强大的亚洲国家。

他们妄想通过侵略来抢夺更多的社会资源,而拥有丰富资源的中国,就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在正式开战之前,他们通过间谍探取了中国社会的大量信息。

当他们意识到大清的综合国力已经迅速下降,且已经远远赶不上日本的新兴实力时,他们便悍然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以大清的失败而告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葬身大海。

这是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侵略打击,让所有爱国同胞永远铭记在心。

英国也是带着同样的目的,当他们意识到落后而闭塞的大清王朝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助力时,他们便已经明白,针对中国的近代化侵略战争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件事情,为后来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当英国的坚船利炮来到中国时,他们无比确信,那扇看似坚固的大门一定会被自己轻易打开。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傲慢固执,是造成中国近代化屈辱历史与悲剧的主观因素。

亲笔写信,收藏至今

在为乾隆皇帝庆贺完寿宴之后,英国使臣团也表明了他们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英国想要与大清王朝达成合作,想请求大清王朝为他们开设通商口岸,甚至放宽一定程度的居住权,并且在某些大宗交易上提供免税的优惠。

原本英国的使臣团相信乾隆皇帝一定会同意,毕竟贸易交流是一件双方合作共赢的事情。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与经济利益为难,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想在经济上迅速占据主动权。

但是他们偏偏低估了乾隆皇帝的自信,低估了所谓天朝上国的固执与傲慢。

乾隆皇帝对英国极为不屑,他严词拒绝了英国使臣团的要求,并表示大清王朝永远都不会与他们合作。

可当他发现对方是站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向他提出合作的要求时,他便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践踏。

傲慢的乾隆皇帝是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他更不可能允许一个他看不起的国家与自己平等合作。

所以他不止拒绝了英国使臣的要求,还亲笔写下了一封信,要求英国使臣给英国国王带回去。

这封信总共有976个字,每一个字都在表达着乾隆皇帝的愤怒与昏聩。

这封亲笔信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表达大清王朝的地大物博。

乾隆皇帝告诉英国国王,大清王朝不缺少任何的奇珍异宝,也不缺少任何归化的其他国家。

所谓交流通商的请求,不止是在损害大清利益,更是在贬低天朝上国的威严。

时至今日,这封信依旧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当中,如果有朋友前去游览大英博物馆的话,或许还能见到这封跨越了时空的信件。

至此,被强制遣返回国的英国使臣虽然没有完成与大清王朝建立合作的任务,但他们完成了信息探查的任务。

结语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始终固步自封、傲慢武断,那这个国家注定是走不长远的。

清朝末期的统治者,就给其他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都留下了这样的刻板印象,所以近代的侵略战争层出不穷,中国遭受了毁灭性的伤害。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的举措是多么必要且正确。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